没有什么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如果没有,那就两杯”、“打工人的一天,急需奶茶‘续命’”……近年来,奶茶已逐渐成为年轻一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各具特色的茶饮品牌层出不穷,吸引着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同时,也大受资本市场的垂青,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茶饮品牌投融资事件共70起,披露的投融资总金额近30亿元。
一窝蜂涌入市场之下,也出现了问题。日前,上海警方披露上海首例以虚假品牌奶茶招商网站吸引加盟商、虚构履约能力骗取加盟费的“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涉案金额7亿余元,“茶芝兰”等奶茶品牌涉及其中,“茶芝兰”曾请演员马伊琍代言,马伊琍在微博道歉称,已向该品牌提出解约,并积极配合经侦工作。
奶茶背后的“套路”
据了解,此次奶茶“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警方捣毁多个虚假招商网站,查获大量虚假授权文书、合同文书、话术清单、贴牌奶茶等涉案物品。
奶茶加盟之所以可以忽悠到众多投资人,很大程度上和奶茶的招商模式有关。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在对抖音平台上正在招商的奶茶品牌调查了解到,部分新奶茶品牌还并没有正式运营的门店,因此没有可以供记者参考的实际案例,而在具体项目的情况、合作方式、产品卖点等介绍,主要依赖于接待记者的招商人员提供的资料,而这样的模式也留下了隐患,招商人员如果夸大部分内容,加盟商也无法马上验证。至于加盟方式,奶茶的加盟大多是采用区域授权的模式,即确保在某个区域中只有一家加盟商或门店,避免出现加盟商间的恶性竞争,因此招商人员会先对记者希望操作的区域进行核查,由于需要提前确定能够先独占的区域,因此招商人员也会使用一些话术,推动加盟商尽早签署合同支付费用。
而在费用中,也包含不同的等级,比如某新茶饮品牌在北京的区域代理需要缴纳42.5万元的一次性费用,而山东的区域代理价格则需要22.5万元。如果开一家加盟店,也需要支付12.5万元的费用。而费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房租、装修、人工成本等,往往也需要一笔不菲的开支。该品牌招商人员表示,如果在北京成为区域代理,总投入的资金或超过100万元。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奶茶店的看似毛利率相当可观,一般茶饮的毛利率在75%以上,而烘焙类的毛利率则达到55%,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个容易赚钱的生意。
曾经操作过奶茶店加盟店项目的朱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大家愿意开奶茶店,是因为奶茶店的初期投资成本低,看似容易盈利,但实际奶茶店的盈利并不简单,同行门店也有一个月赚几十万的,亏钱退出的也不在少数。奶茶店要盈利需要更全面的思考,一方面加盟的品牌很重要,小品牌自身辨识度和信任度,而且公司也没有能力做大规模的品牌营销;另外一方面,门店的选址很重要,周边的人流和消费能力都要考量进去,同时还需要加盟商对奶茶店有相关专业知识;作为门店经营好坏还与经营者是否付出更辛苦的劳动有关。
朱鹏给第一财经记者算了笔帐,奶茶店最大的成本是房租,一般奶茶店要开在人流较多的繁华区域才有客流生意,30多平方米的旺铺的成本往往一个月要数万元,但是繁华区域里往往不止一个奶茶品牌,大家拼的是品牌、产品和定价,如果处于弱势,很可能营收都无法覆盖房租。
根据奈雪の茶招股书显示,其主营自营的高端现制茶饮店,其茶饮店数量由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44间增加至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422间。2018年、2019年、2020年前9月,每间茶饮店平均每日的销售额分别为3.07万元、2.77万元、2.01万元。由此可见,每间茶饮店的销售额呈现逐渐走低的趋势。
其实不仅仅是奶茶,有些消费类行业,一旦一个业态成功,于是就会有大量业者蜂拥而至,尤其是涉及加盟连锁,可以短期内大量提升规模,回笼资金。数年前,在经济型酒店行业就发生过收取加盟商费用后,品牌方却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客源,导致加盟商经济受损进而引发纠纷。
十年融资近30亿,一窝蜂的茶饮经济
中国奶茶行业经历了冲粉奶茶、桶装奶茶、手摇茶和现萃茶四个阶段的演变,奶茶用料越来越高端,价格也不断高涨,网红新式茶饮的单价大多在20元~35元/杯。从近十年茶饮品牌的融资趋势来看,早年主打鲜榨、手工冲泡的品牌容易拿到融资,后来随着喜茶等品牌的的崛起,主打年轻人的中高端茶饮品牌遍地开花。而近年来,主打健康、高端、商务等各种细分市场的茶饮品牌受到投资者的偏爱,主打黑糖饮品、芒果饮品、车厘子饮品等原料细分的茶饮品牌开始进入市场。
近期,企查查推出《近十年茶饮品牌投融资数据报告》,解读近十年茶饮市场的投融资情况,以及知名头部品牌在投融资方面的排名。近十年来,我国奶茶行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企查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旬,我国在业/存续的奶茶相关企业(包含个体户)共有30.63万家。从近十年注册量变化趋势来看,2010年奶茶相关企业注册量仅7410家,2013年突破1万家,2017年突破5万家,2019年增至8.8万家,2020年1-11月新增注册量8.79万家。
总体来看,近十年茶饮品牌投融资事件共70起,披露的投融资总金额近30亿元。投融资数量方面,企查查数据显示,2016年之后,茶饮品牌投融资活动开始频繁。2016年茶饮品牌投融资事件10起,2017年增至15起,2018年16起,2019年共10起,2020年(截至12月15日)达到11起。近十年数据曲线跌宕起伏,2015年、2018年、2020年处于峰值,其余年份处于峰谷,其中2018年达到7.55亿元人民币。
也许是“口味效应”使然,近两年茶饮行业的融资金额相比往年大幅攀升。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茶饮品牌共发生融资事件11起,与去年基本持平,不过披露金额达到10.4亿元,同比大涨378.6%。
具体来看,沪上阿姨、7分甜、乐乐茶、奈雪の茶、喜茶等耳熟能详的奶茶品牌均在今年获得融资。其中,奈雪の茶拿到深创投的近亿美元融资最为可观,融资轮次也已进入B轮。此外,斟茶记、提百万等主打国潮茶饮的品牌备受投资者青睐,随着Z世代年轻消费者的崛起,主打国潮的产品一路走红,奶茶作为典型的网红产品,自然也不例外。
从茶饮品牌的累计融资次数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茶里ChaLi”以6起融资位列第一,喜茶以4起融资位列第二。此外,Teasoon、奈雪の茶、老虎山黑糖专卖、福仁缘均有3起融资。从茶饮品牌的融资总金额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奈雪の茶”以8.6亿元摘得魁首,“inWE因味茶”、喜茶各以5亿元位居二三位。
业界呼吁,快消产业值得关注,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不可盲目投资,尤其是一窝蜂地进入,一旦服务跟不上或资金链出现问题,则对整个行业都会产生影响。
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 北京报道
一周之内,奶茶因为负面消息接二连三上了热搜。
5月15日,演员马伊琍在微博发布声明道歉——上海警方成功侦破一起涉案金额7亿余元的虚假品牌茶芝兰奶茶招商诈骗案,该品牌的代言人正是马伊琍。
5月17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蜜雪冰城”),勒令其35家门店限期整改,3家门店立即停业整改,当场对9家门店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资料显示,蜜雪冰城是目前中国开店规模最大的奶茶企业,已经完成了20亿元的首轮融资,计划在A股上市。
5月18日,有媒体报道,多位网友爆料称,自己同样遭遇 “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损失共计或超亿元,这些网友自称是艺人郑恺代言的奶茶品牌“茶主播”北京加盟商。
从食品安全问题到加盟诈骗案,近年来火爆的奶茶行业为什么“暗雷频出”?这些曝光的现象会不会让这个高速扩张的产业按下暂停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摄
5个月新增近4万家茶饮相关企业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赶快转账吧”“没有什么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如果没有,那就两杯”“打工人的一天,急需奶茶续命”……
短短几年的时间,奶茶逐渐从几个学生聚集的街边小店,变为鲜果鲜奶盖、黄牛排队、朋友圈里都是“茶”香四溢打卡的新消费宠儿。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37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奶茶、茶饮”。2011年以来,新增“奶茶、茶饮”相关商标近3.7万个,其中2020年新增超过8000个,是新增最多的年份。近5年来,茶饮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年注册量呈现显著的逐年上涨趋势。2019年和2020年,我国连续两年新增超10万家茶饮相关企业。以工商登记为准, 截至5月21日,我国2021年已新增近4万家茶饮相关企业。
“目前新式茶饮和咖啡都成了新生代最青睐和最依赖的消费品类之一。从投资角度来看,资本方需要找到与新生代群体最接近、最能满足新生代消费需求未来的赛道,来获得相应回报。所以,近年来现制奶茶可谓是餐饮行业最为火热的竞争赛道之一,各路玩家涌入,投资的热钱也在选择好的标的,希望得到丰厚的回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人们对新式茶饮热情高涨,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竞相追逐。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新式茶饮赛道中有百余个品牌曾产生超200起的融资事件。截至目前,2021年该赛道已发生10余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8亿元。
显然,一杯小奶茶变成了一个大生意,打工人如要用一杯奶茶来买单现代人的焦虑,而资本涌入奶茶市场,企业成本低、门槛低、利润高、见效快,供求之间也似乎珠联璧合。
蜜雪冰城:“奶茶界的拼多多”大翻车
正是因为年轻人“戒不掉”奶茶,这个市场的争夺非常激烈。
在头部企业中,不但有号称稳坐CBD、中环商圈的喜茶、奈雪的茶和乐乐茶,还有超级网红茶颜悦色,以及在三四线城市遍地开花号称“贫民窟女孩救星”的蜜雪冰城。
正当消费者们津津有味地看着喜茶、奈雪、蜜雪冰城的“三国杀”大戏,猜测谁会最先敲钟上市时,号称“奶茶界拼多多”的蜜雪冰城接二连三地爆出食品安全问题。
5月15日,媒体报道称,蜜雪冰城为了减少报损、节约成本,不同城市的门店店员采取篡改开封食材日期标签、更改“效期追踪卡”等手段,以延长“过期”食材使用效期的方法,其中涉及郑州永安街店、济南大观园店、武汉马湖商业街店,他们均存在使用过夜冰淇淋奶浆、切片柠檬、奶茶原料等现象。
5月17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蜜雪冰城,勒令其35家门店限期整改,3家门店立即停业整改,当场对9家门店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虽然蜜雪冰城立刻公开道歉,但消费者们并不买账。
蜜雪冰城成长至今,关于其食品安全的控诉从未停止。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标记为“蜜雪冰城”的相关投诉近500例,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投诉在饮品中喝出不明异物等食品安全隐患,《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数次联系蜜雪冰城宣传负责人,对方不予回复。
朱丹蓬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由于蜜雪冰城定价偏低,利润空间被压缩,导致其对员工以及门店的管理有漏洞。另一方面,蜜雪冰城的上市压力较大,加速开店也让门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蜜雪冰城此次所显现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否会影响其上市进度?
朱丹蓬认为影响肯定会有,“如果蜜雪冰城不做整改,即使上了市,资本方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收益。因为国家对于食品安全很看重,食品安全问题是其回避不了的最核心问题。”
根据蜜雪冰城官网的数据,2007年蜜雪冰城新鲜冰淇淋正式对外加盟,年底发展加盟店36家。2008年蜜雪冰城新鲜冰淇淋加盟店达到180余家。2020年6月,蜜雪冰城正式迎来万店时代。
正是由于通过特许加盟,蜜雪冰城实现了版图的急速扩张。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快速的扩张增加了蜜雪冰城对加盟商的管理难度,也让蜜雪冰城的上市之路增加了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摄
奈雪的茶:近三年亏损过亿
外界普遍认为,目前最有可能上市的奶茶企业是奈雪的茶。
2021年2月11日,奈雪的茶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5月20日,在Foodaily FBIC2021全球食品饮料创新大会上,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接受采访时透露:“IPO应该会很快完成,马上就要过聆讯,也就是未来一两个月内的事情,目前我们跟投资人沟通下来,大家对新式茶饮这个赛道都很认可。”
自2014年5月成立以来,奈雪的茶主打高端现制茶饮和软欧包,这也是国内首创的经营模式,以年轻女性为主要客群,大部分店面布局在一二线城市。
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的客单价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分别是42.9元、43.1元和43.3元,是新式茶饮赛道中平均客单价最高的品牌,甚至比均价30元一杯的喜茶还要高出不少。
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的茶营业收入分别为10.87亿元、25.01亿元、21.45亿元,2019年与2020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30%、20%。
从净利润来看,奈雪的茶在近3年内连续亏损。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的茶分别亏损6973万元、3968万元、2751万元,累计亏损超1亿元,报告期内没有实现过盈利。同期,“奈雪的茶”品牌门店经营利润率分别为18.9%、16.3%、11.3%;“台盖”品牌门店经营利润率分别为12.6%、15.6%、12.6%。
关于2020年前三季度利润率下降原因,奈雪的茶在招股书中表示:“原因为新的奈雪的茶茶饮店开业产生大量前期投资成本(如员工成本及材料成本),因而降低了我们奈雪的茶茶饮店整体门店经营利润率。”
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奈雪的出现频率也很高,投诉内容以门店服务为主,也包括吃出异物等产品质量问题,被消费者投诉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奶茶行业进入高速爆发节点,一些乱象开始频频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这个新兴行业没有国家标准出台,只有尽快出台国标,才能规范行业。” 朱丹蓬说。
责编 | 周琦
本文来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新民晚报消息,一些奶茶店门前突然生意火爆,顾客大排长龙,背后竟然可能涉嫌犯罪?
近日,上海警方在河北、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的大力协助下,成功侦破本市首例以虚假品牌奶茶招商网站吸引加盟商、虚构履约能力骗取加盟费的“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抓获金某、王某等90余名犯罪嫌疑人,捣毁多个虚假招商网站,查获大量虚假授权文书、合同文书、话术清单、贴牌奶茶等涉案物品,涉案金额7亿余元。
上海警方成功侦破本市首例“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警方供图(下同)
2020年5月,市民王先生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某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的广告后,萌生了加盟创业的想法。进入网站留下联系方式后不久,客服人员便主动来电,为王先生详细介绍了管理方式和盈利前景。
但几番洽谈后,客服又以该品牌奶茶加盟名额已满为由,转而向王先生推荐了一个名为“茶芝兰”的奶茶品牌。客服称,“茶芝兰”是与名牌奶茶同属一个集团的第三代品牌,并邀请王先生前往公司实地考察。
在公司,招商经理张某热情地接待了王先生,向其出示了奶茶品牌的招商授权书,同时展示了“茶芝兰”品牌奶茶的宣传视频。张某向王先生承诺,加盟后公司会统一安排选址筹建,配发生产设备,供应产品原料,并提供培训指导、技术支撑、运营管理、广告宣传等全方位配套服务,王先生只要加盟就能轻松盈利。很快,王先生便与公司签订协议,并支付了10万元加盟费。
加盟之后,公司承诺的“全方位配套服务”并未兑现,张经理也不知所踪。王先生的店铺生意惨淡,仅仅开张3个月就面临关停的窘境。气愤的王先生找到公司讨要说法,公司却以王先生经营不善为由,对其诉求置之不理。
2020年12月,上海警方依托大数据分析,发现了大量奶茶店铺加盟商户“异常关停”的风险,认为可能涉嫌经济犯罪。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即会同松江公安分局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并于今年3月23日将以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为首的诈骗团伙一网打尽。
经查,犯罪嫌疑人金某、王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成立某餐饮公司,并在公司内部设立网络部、话务部、商务部、运营部等多个部门,在未经权利公司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搭建多个虚假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网站,设计发布带有“品牌加盟”字样的招商广告,吸引获取潜在加盟商联系方式;随后,收购或注册“花点点”“茶芝兰”等50余个奶茶品牌,通过设计“知名品牌旗下产品”“全程一站式服务”“大数据科学选址”“投资加盟稳赚不赔”等宣传话术,安排话务员对外推销加盟业务。事实上,公司对外宣称的专业培训讲师根本不具备奶茶行业从业经验,各项服务也是无稽之谈。
为获取加盟商信任,犯罪嫌疑人还伪造了多个品牌的授权文书,并设计编印大量宣传材料。甚至在加盟商实地考察时,犯罪团伙还以每人每日40至80元不等的价格,雇佣人员冒充消费者,在奶茶店铺前循环排队,营造生意火爆假象,以层层铺设的加盟套路骗取加盟商的信赖。
而在加盟商交纳加盟费用后,犯罪团伙则通过拖延门店选址时间、翻看地图随机选址、抬高装修采购报价、供应原料以次充好等方式消极履约,直接导致大量加盟店经营惨淡甚至关门停业,有的加盟店每月营业额仅有几千元,远不足以冲抵运营成本。为逃避追责,犯罪团伙还频繁更换公司、品牌和收款账户。
目前,90余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合同诈骗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查中。
警方提示:广大市民在投资加盟时应审慎考察合同标的的真实性、加盟品牌的盈利能力和对方的履约能力,切勿轻信不法分子低投入、高回报的谎言。若发现此类情况,请及时前往公安机关报案。
编辑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