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徽池州一位女士在古茗奶茶中发现的疑似血痰物质,迅速在网络上掀起波澜。这起事件不仅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也让我们不禁思考:在快速发展的餐饮行业中,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又该如何看待此类突发事件?
< class="pgc-img">>7月21日,一位女士在古茗奶茶店购买的百香果奶茶中发现红色漂浮物,疑似血痰。女士在医院工作,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大量红细胞,随即报警并引发调查。古茗方面则回应称,经过监控核查和流程检查,不存在违规操作和异物进入饮品的情况。
< class="pgc-img">>在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之前,我们不妨保持一份怀疑的态度。首先,女士发现的红色漂浮物是否真的是血痰?在没有任何第三方权威检测之前,仅凭显微镜观察是否能断定其为血痰?其次,即使检测结果显示为血痰,又能否确定其来源就是奶茶制作过程中?
< class="pgc-img">>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消费者的敏感度提高是好事,这有助于倒逼餐饮行业提升卫生标准。然而,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一些事件可能会在未经充分调查之前就被放大,甚至出现误传。因此,在关注事件的同时,我们还需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
古茗作为一家知名的奶茶品牌,其应对措施和公关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餐饮行业的危机处理水平。古茗的快速回应和自查行为显示了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但同时也暴露出餐饮行业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可能存在的不足。
< class="pgc-img">>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生命线。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受损,甚至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因此,餐饮企业应当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加强员工培训,提升透明度,以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 class="pgc-img">>古茗奶茶“血痰”事件仍在调查之中,我们期待官方的最终结论。无论结果如何,这起事件都应成为餐饮行业的一面镜子,反思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食品安全不受影响。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持警惕,理性维权,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方式。在真相大白之前,让我们拭目以待,静待调查结果。
近不是古茗塌房了嘛。作为古茗的忠诚爱好者来说是当头一棒。
想想当时看见新闻的时候,我还正准备喝古茗奶茶,就觉得心口一凉[捂脸]
之后又在学校听到有人说,古茗仅仅只是逃税又没有在奶茶里放什么东西,不会有事的。我就觉得此人格局太小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古茗的门店要比其他的奶茶店装修都要精美一些,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
但其实像其他的一些和古茗一样的奶茶店都只是单纯的门店而已。
大众点评的图源
>古茗的奶茶和其他饮品的收费都是中等的。可相比一些其他中等收费的奶茶店。
大众点评图源
>古茗的装修就过于精修了吧?
虽然装修证明不了什么,但偷税漏税这件事后就值得探讨了。
别人都说什么明明赚得多,为什么还要偷税漏税,其实当赚取金额越多,个人的野心也就出来了。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商人的利益不仅仅局限于眼前。况且正是因为赚得多,所以收取的税务也就越多,他们自然不会眼看着自己的钱飞走。
但最终还是不会逃过法眼的。这也是在告诫我们,触犯法律的事是坚决不能做的。
最后,小编想说一下心里话:古茗塌了算了,其他奶茶别塌了,不然没奶茶喝了。挺住啊!小编相信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奶茶店来代替古茗。
好了,小编的感想就是这些了,你没们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可以积极在评论区打出你们的意见哦!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defaultNoSetting " id="js_content" style="">7月7日,常德市的谭女士在黑猫平台投诉称,她的女儿在古茗奶茶店(常德武陵万达广场店)购买两杯奶茶,过后未进食,当天晚上先后出现腹泻、头昏症状,前往医院被诊断为食物中毒;在家休息,学业受到影响。谭女士要求退一赔十,报销医药费,但与店铺进行商议无法达成共识。为了维护权益,谭女士在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和黑猫投诉平台发起了投诉。
谭女士投诉截图
谭女士投诉截图
“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没有任何解决方案,纯拖延时间。”7月12日,谭女士再次在黑猫平台投诉。谭女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这一问题仍没有解决。
苏州的陆女士称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她表示,7月23日通过外卖平台在古茗奶茶杨舍老街店点了两杯奶茶,却喝到了虫子。“喝到一半,我觉得不对劲,吐了出来,这只虫子已经被我咬到,当时觉得很恶心,也很震惊。”陆女士气愤地说。
陆女士提供图片
陆女士说,虫子看起来像鼠妇,于是立即与古茗奶茶杨舍老街店沟通。然而,古茗茶饮店回复称,“已经调取制作监控。从饮品制作开始到出餐全过程都有严格按照规定制作和检查,没有任何问题。”
陆女士对此存疑。她认为,比指甲盖还小的虫子,本来就很难从监控里看清楚,商家的解释说服力不够。她选择继续投诉。
古茗茶饮店称,“如有视频证据证明确实是从我们的奶茶喝出来的,那我们直接赔你1000元;如果提供不了,就直接申请退款。”
陆女士投诉截图
陆女士投诉截图
陆女士只对虫子进行了拍照,但无法证明虫子与奶茶的直接关联,于是申请退款,但古茗茶饮店仍然拒绝了她的退款申请。无奈之下,陆女士通过饿了么平台的食安险进行理赔,饿了么最终赔偿了陆女士奶茶原价金额。
陆女士认为,商家的解决方案不合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商家应该赔付至少三倍,但是她表示没有视频证明也无可奈何。
针对上述投诉问题,记者采访古茗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前,古茗方面仍未给出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古茗创立于2010年。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底,古茗在全国拥有门店数超过9000家。2023年,古茗门店售出现制饮品12亿杯,交易额超过192亿元。今年1月2日,古茗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目前已满六个月有效期。
古茗IPO之路似乎并不顺利。规模持续扩大,质量安全管控却显得力不从心。
去年8月28日,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食品安全抽检过程中,古茗茶饮奔牛镇店内使用的不锈钢小料盒被检出大肠菌群。
今年“3·15”期间湖北经视曾报道,多家奶茶门店出现食品安全风险问题,店员将没用完却即将过期的食材篡改有效期,继续使用,其中就点名了古茗。涉事门店的店员还表示,在操作此类手法时,专挑监控盲区动手。
黑猫平台数据显示,近30天,古茗茶饮投诉量有76件,完成处理27件。除了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诉,还涉及服务态度差、货不对板、冰多量不足、出单有误等问题。
据《国内奶茶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5月份至2023年6月份,奶茶消费维权舆情数据共31068条。其中,古茗占比10.30%。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茶饮企业都应该有相应的、完善的质量内控体系。同时要对员工培训到位,制定合理的薪资体系,科学分配订单,这样才能避免茶饮行业食安事件的发生。“类似的这类食品安全事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操作者不能严格按照整个质量内控体系的流程和标准去操作。”
对于消费者屡次投诉的茶饮食安问题,北京知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古利新对记者表示,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侵犯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权和生命安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如果商家生产或销售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还可以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
古利新提醒广大消费者,消费者在茶饮中喝出异物后,应保留好购买茶饮的凭证,如发票、收据或订单记录等。同时如果可能的话,拍摄异物及其所在茶饮的照片或视频,以作为证据。如果销售者拒绝赔偿或处理结果不满意,消费者可以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也可以起诉至法院,要求销售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赔偿金额不足一千元,则按一千元计算。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