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原名魏旭翔)在广州餐饮圈是著名的“懂吃”的品牌创始人,一手打造大龙凤、禄鼎记等“餐饮潮牌”,当年带着团队,不仅硬生生将刚问世便遭遇禽流感的大龙凤盘活,还成了著名的“排队餐厅”。在创造了大龙凤、禄鼎记的成功后,“城会玩”的彪哥又开始操盘“联合造食”,试图打造全国首个基于餐饮的生态平台。
《陈洪波高端访谈》周刊
栏目策划/主持 : 陈洪波(红餐网创始人)
彪哥聊大龙凤怎么玩营销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专做广东名菜鸡煲的大龙凤,几乎是伴着禽流感疫情诞生的。
2013年,彪哥看上了鸡煲这个广东的著名美食,想在这个著名品类中,塑造出一个品牌。于是,大龙凤在广州应运而生。
▲大龙凤创始人彪哥(原名魏旭翔)
开业不到3个月,禽流感来袭,重灾区广州几乎“全城恐鸡”,跟鸡有关的饮食一落千丈,“专业卖鸡”的麦当劳、肯德基都挽不住颓势,而这对刚刚“出生”,又专做鸡煲的大龙凤来说,无异于一场巨大灾难。
▲粤剧演员成为大龙凤吸睛的第一步
几乎没人能想到,大龙凤这个全新的品牌,宣传还没铺开、还未收获口碑、没有顾客沉淀,居然能在这场禽流感袭城中生存下来,包括大龙凤的创始人彪哥自己。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大龙凤开业近4年,除了在和禽流感抗争的那年,等位的队伍排了3年。是什么让这个“零基础”的品牌成为大众心目中的“潮店”,宁愿排队都要等?彪哥把它归功于那场差点没毁了大龙凤的灾难。
1、“灾难”铸就“排队基因”
既然问题出在鸡,出在禽流感,彪哥就带着团队研究禽流感,生把大龙凤的团队都弄成了禽流感专家。
团队弄明白了禽流感的原委,就开始从源头杜绝禽流感,到全广东去找好鸡,哪个养殖场的鸡健康,哪种鸡肉质鲜嫩,怎么运输、保鲜更安全......
大龙凤也在这个过程中,明确了自己想要的鸡的种类。彪哥坦言,为了控制成本,保证人均消费在70~80之间,大龙凤选鸡的标准不是最贵的,而是最安全的,最适合做鸡煲的。
同时,由于禽流感感染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进食未完全煮熟的病鸡,大龙凤在筛选出优质鸡种,杜绝病源后,还有构筑了第二道防线,就是保证每一个鸡煲都是100%全熟。
大龙凤也在宣传上顺势打出:我们用心做鸡,你们放心叫鸡。应景而直戳消费者痛点。
但这些努力都是消费者看不见的,看不见,就等于不信任。
于是,彪哥和他的团队就一桌一桌向顾客宣传、解释。但如果每次都贸然冲上去跟顾客交流,很多顾客会觉得突兀,大龙凤就不断制造为消费者服务的机会,然后在服务中“植入”禽流感常识,及大龙凤品质的宣传。
不少顾客慢慢开始试着相信、尝试大龙凤,有吃、有玩,还不用担心禽流感。在这个过程中,大龙凤也学会了怎么去做服务,很多顾客都是在那个时候变成大龙凤死忠粉和义务宣传员,为大龙凤积累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在禽流感中,大龙凤不仅没有死掉,反而在一种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状态中,完成了口味的改进,口碑、人气的原始积累,当禽流感过去,大龙凤便开始爆发,开业近4年,到今天4家店,仍然每店排队。
有时候,可能正是被逼得无路可走了,才走出了自己的路。
2、把传统用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传达
除了取得消费者信任、口味好,促成大龙凤排队的原因,在于大龙凤的营销,年轻人觉得它好玩、很“潮”、符合个性,而彪哥把这功于大龙凤的两个基因,一是危机中完成进化的鸡煲、服务,一个就是贯穿整个大龙凤的粤剧文化。
传统的粤剧怎么会和“潮”挂上钩呢?
“其实我们是想向年轻人传播一些传统文化”,看着父辈们每天热爱、自己听着长大的粤剧逐渐没落,彪哥一直想做点什么,“但要用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去传达”。
最开始,大龙凤尝试过直接在餐厅中播放粤剧,但几乎没人理,年轻人更喜欢流行音乐,不喜欢粤剧那种咚咚锵锵的声音。
但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年轻人虽然不喜欢听粤剧,却非常喜欢粤剧的戏服,大龙凤店门口“全副武装”的花旦、小生,几乎成为商场的“风景区”,路过的年轻人都要去合照。
▲大龙凤专为粤剧演员开辟演出剧场
所以,在之后的推广中,大龙凤是有选择性、循序渐进的,先从年轻人喜欢的视觉上切入,不光在门店加入穿戏服的粤剧演员,还把餐厅装修得像个戏院,当年轻人开始被吸引,开始感兴趣,又从听觉上向年轻人传播粤剧。
大龙凤现在已经开始找一些音乐人,做粤剧改编的粤语歌曲,希望更多年轻人去接受粤剧的唱腔、文化。
除了在门店上做功夫,大龙凤还擅长跨界营销这种互联网界常用的手段。
大龙凤第一次跨界合作,是参加广州宝马周年庆,正是粤剧文化,让大龙凤在其中吸睛无数。粤剧演员一身戏服出现在宝马的周年庆典,最现代的汽车搭配最传统的戏服,碰撞出无数火花,成为全场焦点,很多人通过这场活动认识了大龙凤。
▲粤剧演员坐着奔驰外送大龙凤鸡煲
之后彪哥“变本加厉”,在和奔驰的合作中,直接让粤剧演员们穿着戏服,坐着大奔去写字楼送鸡煲。试想,戏服、大奔、鸡煲,三个根本不搭嘎的元素,居然和谐地出现在你眼前,你会不会驻足停留,拍个照,发个朋友圈?
这就是大龙凤的跨界营销,一切都建立在“鸡煲”、“粤剧”这两个基因上。“确定好基因,所有的品牌策划、活动,其实都是围绕这两个基因去展开。”
确定的基因,其实就是大龙凤品牌营销策划的核心,合作方因为这个核心被吸引,合作时围绕这个核心策划,获得传播,又引来更多品牌合作的灵感,形成良性循环。
3、打造首个餐饮生态平台
在大龙凤上,可以说彪哥尝够了传统、新潮融合碰撞,以及跨界合作的甜头,既然跨界都能合作,餐饮界内部本身,怎么就不能有更多合作,更开放呢?
“联合造食”就是餐饮界开放合作的一个实验品。
彪哥一次找办公室时,不仅想为员工提供一个办公室、会议室、餐饮需要的实验厨房,还要学习谷歌这些互联网企业,给员工娱乐、休闲的空间,但除了办公工位,会议室、实验厨房、休闲区的使用率是很低的,一个品牌、一个公司很难负担,怎么办?
现在汽车、自行车都可以共享了,为什么办公室不可以共享?于是联合办公的雏形在彪哥脑中形成。
现在,一个4000多平米的“联合造食”办公室已经落地广州琶洲,不仅拥有众多独立办公室、休闲区、实验厨房等硬件,还有众多让人欣羡的软件。在入驻“联合造食”的品牌中,除了各家餐企,还有从品牌策划、logo设计、店面设计,到原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再到地产商、资本方等,餐饮生态链上的几乎每一环,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甚至包括各类培训。
▲联合造食众多办公间,可容纳数十个品牌
就像大龙凤和宝马、奔驰的合作,如果当年彪哥没有找宝马、奔驰的资源,是不是营销就会打一些折扣?
而这样的餐企不在少数,餐饮界各方咨询不对等、资源不互通的状态由来已久,如果各家餐企不仅靠自己的资源打拼,整个餐饮界更开放,会是什么样?你的闲置资源可能对我有大用,我的也一样。
可能有人觉得,这不就是互联网流行的孵化器吗?但彪哥说,不,“联合造食”不是个孵化器,而是只关注餐饮的生态平台。
▲联合造食有可共用的实验厨房
联合办公,让餐企更好地沟通,实现“互助”,只是“联合造食”的初级形态,随着餐饮生态链上各环节企业越来越多地进驻“联合造食”,整个平台就是个大的资源圈,平台上每个企业都能享受到“共享”资源的福利。
其实,中国餐饮很多难题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比如各企业间互相制造壁垒。而随着众多新餐饮的进入,餐饮已经在向着更开放的方向发展,卖烤肉的可以和卖烤串的合作,日料餐企和日料餐企也可能不是对手,而是合作者,实现“共赢”。
彪哥理想中的“联合造食”,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系统性地涵盖餐饮生态链上各环节的生态平台,就像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可以企业可以在其中交换资源、互帮互助,自我供给,自由生长。
▲公共办公区域的每盏灯都有插座,可以在任何地方插电,办公
而“开放”,是“联合造食”的根本。在“联合造食”,还有一项会员制,你不一定要在这里租一间办公室才能享受这个平台的资源,只要是会员,都可以在公共区域办公,参加各种交流沙龙、培训,新餐企学习老品牌的经验,老餐企了解年轻人的想法。
和餐饮有关的一切,好像都可以在“联合造食”这个生态平台中找到一席之地。
记者手记
彪哥说他不想靠“联合造食”赚钱。这话,我信。
说实在的,想靠租金、会费赚钱,顶多赚些小钱,赚不了大钱。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阿里巴巴当初做淘宝,让这么多中小企业免费卖东西,不仅不赚钱,还烧钱,但当它经营起一个网购的生态,谁会怀疑阿里巴巴的赚钱能力呢?而它现在依然不靠淘宝入场费赚钱。
当然,“联合造食”刚起步,没人知道未来它会怎样,但更开放、更多合作一定是未来餐饮的方向,未来甚至会频繁出现并购、收购。这不是什么坏事,中国餐饮至今没有出现一家可以称为巨头的“国产”上市餐企,也和长久以来大多数餐企相对孤立的发展模式有关。
现在看来,至少“联合造食”已经走在一条探索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只能祝它好运。
——————
记者 陈言,视频 罗小庄,本文由红餐网原创,转载请注明。
红餐网,头号餐饮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趋势、实战、菜谱,你们关注的,我们都提供。(微信公众号:ygcywzz)
>源:红餐网
作者:蒋文景
瑞幸开唐诗主题店、麦当劳推故宫桶、小龙坎做国潮子品牌......近年来,餐饮"国潮风"大行其道,但热火朝天之际,问题也不少。
< class="pgc-img">>近几年,伴随民族自信心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复兴,并在时尚界、文娱界等刮起一股“国潮风”,这股潮流也迅速蔓延到了餐饮界。在资本和市场利好下,大量国潮餐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于是我们看到:
普通的奶茶、咖啡、火锅搭上故宫元素,立马变得贵气、身价倍增;普通的餐厅,弄几个繁体文字、京剧脸谱,就“文气”起来,让人趋之若鹜......
然而,红餐网(ID:hongcan18)观察发现,餐饮“国潮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诸如盲目跟风、胡乱跨界、浮于表面以及模仿抄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满大街都是国潮餐厅,这两个字已经被做low了,现在看到国潮就退避三舍。”一位餐饮人不无担忧地对红餐网(ID:hongcan18)表示。
餐饮“国潮风”到底是怎么刮起来,又是怎么变味的?餐饮人又该如何做国潮?
01.政策+市场双重驱动,餐饮“国潮风”盛行
国潮的流行最早并不在餐饮界,而是在电视、快消和服装等领域。
但餐饮界“国潮风”的出现,时间也不算短,只是当时餐饮人还没有“国潮”的概念,大多称之为“古风”,比如:
2013年底,茶颜悦色首家门店长沙开业,logo就是一个古代仕女,内部装潢是古朴又简洁的新中式,杯身还印上了“千里江山图”等古代名画。凭着独树一帜的中国风,出色的产品和营销手段,坐拥大批忠实粉丝,成为长沙当地首屈一指的“网红”品牌。
< class="pgc-img">>△茶颜悦色活字印刷店。图源品牌官方公众号
同样创立于2013年的广州大龙凤鸡煲,将粤剧本土文化和美食相结合,把餐厅装修成一家戏院,化妆台、舞台、戏服等元素悉数搬进了门店。
除此之外,当时也零星出现了一些或融入武侠文化或古香古色的“江南风”。
可以说,这些都是国潮在餐饮界最早的雏形。
进入2018年,“国潮风”正式被人提出,并在各行各业变得流行起来。据百度指数显示,2018年-2020年,关于国潮的搜索热度不减。
一向对流行、风口极为敏感的餐饮业,也开始闻风而动,动作频频。
小龙坎的成都宽窄巷子店推出了“国潮风”门店,随后其推出以弘扬传承“龙”文化为特色的高端子品牌小龙翻大江火锅酒楼,视觉形象融合了悬龙、红椅、古建筑、园林等,陆续开出成都春熙路店、西安大雁塔店、上海外滩店。
< class="pgc-img">>△小龙翻大江赏宴舞。图源品牌官方公众号
夸父炸串,采用“中国制造+特定风格+共同记忆+跨界融合”的国潮打造模式,以中国神火人物夸父为品牌符号。短短两年时间,门店数量发展到近百家,成为小吃界的黑马。
蜀大侠,推出了古风武侠风的火锅店。2019年,瑞幸在西安开出一家唐诗主题店。
此外,不少餐企还从产品、营销、包装设计方面来蹭潮流。比如肯德基推出故宫桶、喜茶联合百雀羚跨界营销、星巴克上线了28款颜值实力双在线的国潮青年系列水杯......餐饮国潮蔚然成风。
< class="pgc-img">>△喜茶联合百雀羚跨界营销。图源品牌官方公众号
据红餐网观察,国潮餐厅蓬勃发展,背后的驱动力量,有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因素。
在国家政策层面,“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中国声音”,成为大政方略。2016-2018年,国务院、文化部、中央办公厅等先后发布了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一系列文件。
与政策相配套的是,各类传统文化纪录片、电视综艺和互联网节目的广泛传播。如《中国诗词大会》《如果文物会说话》《国家宝藏》等一系列节目的热播。国潮乘着政策和舆论的春风青云直上。
< class="pgc-img">>△中国诗词大会。图源官方微博
在市场环境方面,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让90后、95后等年轻一代开始民族觉醒。与八九十年代对外国品牌的崇拜不一样,新世代更爱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
消费市场的变化,准备了肥沃土壤,国潮的崛起也变得顺理成章。
02.跟风、模仿抄袭......餐饮“国潮”乱象多
“茶颜悦色从成立到现在大概7年时间,我感受到,国货从不被人待见到被接受,这与整个大环境相关。”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表示,国风、国潮概念的兴起,让品牌受益很多。
台式茶饮“莫沫南路”创始人范承宇也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同样也是中华文化不断回潮的复兴时刻。在这个阶段为产品赋予国潮的生命灵魂,更能给消费者带来感召力和归属感。
国潮盛行,确实让不少餐饮品牌受益,吸引一批餐企跟风。但是,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这股风潮也开始乱象丛生。
模仿、抄袭之风愈演愈烈,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
近日,餐饮人Z向我们爆料,在佛山市三水区某商场看到一家四川料理餐厅,神似广州粤剧主题餐厅大龙凤。
通过对比Z发来的图片,可见这家四川料理与大龙凤的确很相似。它们都是戏剧主题餐厅,整体色调红黄配、用戏剧舞台画装饰的屏风、橱窗展示的花旦和小生模特,以及戏剧角色形象装饰的一整面墙壁等。
< class="pgc-img">>△神似大龙凤的一家四川料理餐厅。红餐网摄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
2019年7月,火锅品牌“咬金”的原创者指责“脏飞”抄袭;2019年5月,茶颜观色起诉茶颜悦色被判败诉,网友直呼“山寨告正主,这也太神奇了”;2020年7月,明星郑恺火锅店“火凤祥”因涉嫌抄袭吼堂老火锅被骂上热搜......
“盲目跟风”“缺乏文化内涵”“胡乱跨界”……则是另一些大问题。
跟风是餐饮行业常见的现象。国潮风也无可避免。
宫廷元素红了,很多餐厅一窝蜂都是大红宫灯高高挂;京剧火了,京剧主题餐厅遍地开花;民国风流行,又改装旗袍风......很多国潮餐厅都是跟风,什么流行就做什么,想抢占潮流市场,挣一波快钱,并没有用心经营品牌。
< class="pgc-img">>△宫廷主题餐厅。图源抖音“北京跟我玩”
“大量人挤进这个风口,很多连盈利模式、运营流程甚至产品结构都没有设计好,出品质量参差不齐。”业内人士表示。
最可怕的是,很多国潮风的餐厅,大多是浮于表面,根本就没有文化内涵。
不少人以为就是贴个图腾符号、设计个字体、弄个装修就是国潮了,甚至不知道这些中国文化符号背后的涵义,最后只是学到了部分国潮的形,没有学到国潮的魂。
比如,有些餐厅把日本浮士绘搬过来打扮成国潮。还有网友透露,他在一家唐朝主题餐厅吃饭时发现,他们宣称采用的所谓定制“唐三彩风格”餐具,却是仿明清青花瓷的风格。
此外,与不相契合的品牌或产品联名跨界国潮风,最后结果奇葩的情况也不鲜见。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潮’将‘不潮’。”面对餐饮国潮出现的各种乱象,餐饮人L对红餐网感慨道。
03.餐饮“国潮”风,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追
所谓国潮,“国”即是中国传统文化,“潮”代表时代潮流精神。
比如故宫IP的打造,人家不仅背靠600年历史的文化符号,更是得力于对社交媒体炉火纯青的运用、文创产品体系的设计,以及各种跨界合作,架起了一道与现代世界和年轻人接轨的桥梁。
而很多餐饮“国潮风”却恰恰相反,没有底蕴没有内涵,只是浮于表面的伪国潮。
红餐网(ID:hongcan18)国潮应该建立在真正对传统文化、消费者以及自身品牌的理解,并将三者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具体到餐饮而言,针对现今存在的问题,更需要在差异化、创新和年轻化方面突破。
< class="pgc-img">>△多嘴超级肉蟹煲创新的财神主题国潮店
差异化的国潮
中华几千年历史传统文化,夏商周至元明清,儒道佛诸子百家,每个时代和流派都有鲜明特色,都是取材宝库。餐饮完全可以从中挖掘,百花齐放,没必要就盯着京剧、旗袍、龙凤纹、繁体字几个符号。
比如, 走民国复古风,除了旗袍元素,还有很多选择,像版画艺术、美术字等臻于巅峰,艺术价值极高,装饰效果强烈;戏曲主题,除了京剧,越剧、粤剧、川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同样特色鲜明;文化主题,除了文学方面唐诗宋词,各时期山水画也是灵感来源。
国潮的流行,开始也许是在大众熟悉的领域,但随着深入发展,差异化细分的趋势会愈发明显。
创新的国潮
“把图腾贴在无关紧要的背景和抄袭来的设计上,是对历史文化的不尊重。”建筑师莫仁杰认为,国潮需要创新。图腾只是视觉设计中最低阶、最简单的。
被抄袭的吼堂老火锅,团队在公开信中透露,仅门店的软装,就有数十项来自于团队的创意创作;空间效果设计稿,大改三次,耗时三个月,设计费几十万元;设计便利店表示,“咬金”是整个团队经过了海量调研,无数次头脑风暴才打磨出来的......
< class="pgc-img">>
跟风模仿虽然省钱、省时、省力,但长此以往,试问谁还敢原创。没有原创,国潮岂不沦为一潭死水?一味的模仿追随是不可取的,国潮应用到餐饮上,需要消化、吸收、创新,生搬硬套会不伦不类。
年轻的国潮
崇古而不迷古,国潮也要现代化、年轻化,也就是与时代的精神风貌相结合。
一些人认为国潮就是宫斗剧、古装戏,甚至一头扎进了风水迷信、封建媚俗的坑里面。就连故宫都踩了这个坑:故宫角楼餐厅的菜单,设计成圣旨模样,菜品打着慈禧太后、乾隆皇帝同款火锅的噱头,被公众指责过度商业化,有“媚俗”之嫌。最后被相关部门叫停。
< class="pgc-img">>△故宫角楼餐厅圣旨菜单。图源品牌官方微博
传统文化毕竟是历史的产物,有其特定的时空环境。如果不加选择、不加改造,一股脑地照搬,不免迂腐古板,与新时代难以融合。
而选择和改造的关键是,在坚持传统文化“魂”的同时,将其与时代的精神风貌相结合。当历史文化与现代潮流碰撞,新老元素巧妙结合之时,国潮将焕发出别样光彩。
结 语
餐饮有自身的特点,归根结底产品力、运营力、品牌力,才是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不可否认国潮很火。一些餐企用好了,的确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也有一些追国潮只学其形、不得其魂的餐厅,邯郸学步以至连自己老本也丢了。
餐企怎么找到自身定位、品牌调性与国潮的契合点,是能不能够蹭上这波红利的关键。
秋送爽,双节将至。“中秋国庆”期间,东莞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出“3+10+300”项“金秋·进莞来”文旅体活动,包括3项特别活动、10项重点活动、300余项精品活动,加上同步进行的“乐购东莞 精彩有礼”九大消费节,将陪伴市民游客欢度“双节”长假。
3项特别活动,既有主打传统节日诗意浪漫的黄旗山中秋奇妙夜暨杨官璘杯千人象棋大会,也有呈现岭南生活美学的中秋可园直播节目,还有展现篮球城市青春热血的篮球文化消费嘉年华暨东莞“厂BA”。10项重点活动,既有松山湖金秋欢庆嘉年华、滨海湾“去有风的地方看海”露营节、石龙麦芽糖咖啡音乐节等园区镇街的嘉年华活动,也有龙凤山庄、南社古村、隐贤山庄等重点景区推出的主题活动,还有“晚八夜生活·请你来东莞宵夜”夜经济消费节、探索“BOOK能”创阅季、“潮流东莞·火柴盒”中秋国庆专场、市博物馆《拓跋鲜卑史诗之路》等。300余项精品活动,遍布全市,丰富多彩,任君选择。
这个金秋,海边的生态露营节、潮流音乐节、美味夜市、Citywalk专属路线……众多好玩又好吃的消费场景陆续“上新”,铺满东莞的日与夜!欢迎你,进莞来,度过一个热闹欢乐的长假!
够有仪式感!节日更有岭南生活美学
在东莞,过中秋节必须有仪式感!一系列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将陆续上演,既有精心策划的视频节目,亦有沉浸体验的文化活动。
(中秋可园《十二花神图》编创作品)
作为“金秋·进莞来”3大特别项目之一,东莞将在中秋前夕(9月27日)全网直播特别节目《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作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是东莞这座岭南古邑的标志元素,其特色在于建筑布局之美、文人雅聚之美。去年首度推出“中秋可园实景秀”广受好评,今年将聚焦“岭南生活美学”这一主题,从东莞饮食风物之美、以可园为代表的岭南园林建筑之美、以二居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绘画之美三个“美”出发,以当下流行的网剧+网综方式,推出带有网感的娱乐性、戏剧性融为一体的视频节目,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诚邀海内外网友,云上同赏明月,共品中秋“可宴”,共度中秋佳节。
(以东莞企石镇广东省级非遗“舞草龙”为原形编创作品剧照)
此外,各园区、各镇街将结合中秋主题举办粤剧表演、游园会、花灯制作、阅读等活动,让双节充满浓浓的岭南中秋味道。如,“潮流东莞·火柴盒”中秋系列演出专场、乐享松湖2023金秋欢庆嘉年华、“鹿鸣唤玉兔,圆月清溪淌”清溪迎月游园会、石龙“一日穿越百年”中秋游园会、“花好月圆”2023年厚街镇庆中秋晚会、“我们的节日”道滘镇中秋晚会等节日主题活动,将在中秋节同步开启。
中秋佳节,可携手家人来莞,登山赏月,猜灯谜、话家常;又或相约佳人,身着汉服,上山沉浸式体验传统节日的温馨诗意时刻。
够潮好玩!潮流引爆金秋消费热潮
除中秋主题活动外,长假期间东莞将推动市镇联动,促进文体活动遍地开花、文旅消费活动随处可及,包括音乐、阅读、展览、体育赛事等,够潮流又好玩,实现“日日有活动、各地有亮点、绽放新精彩”。
(黄旗山城市公园 李回力摄)
作为“金秋·进莞来”3大特别项目之一,东莞将于9月27日到10月6日一连10天推出黄旗山中秋奇妙夜系列活动。在黄旗山城市公园,打造中秋奇妙夜主题活动,举办杨官璘杯千人象棋大会、寻味东莞潮流美食节、东莞非遗展、中秋灯会、国风迎月演出、登高祈福等为一体的主题活动。同时,在黄旗山商圈,推出“嗨购节”,以传统兼具趣味的体验活动,带动潮流文化消费热潮!
随着秋风送爽,露营、音乐节等又将成为假日热门选择,东莞亦推出了相关主题活动。如,9月28日—9月30日,“去有风的地方看海”潮流东莞·生态露营节将在滨海湾新区文体公园举行,融入“风”和“海”的元素,展开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追风看海活动,打造中秋国庆潮玩市集,尽情享受阳光、美食、艺术和运动。9月29日—10月1日,石龙镇将举办麦芽糖咖啡音乐节,三天轮番上演民谣、爵士、港乐不同音乐专场表演,打造充满活力、创意和正能量的综合性音乐市集。
值得一提的是,9月28日—10月6日,东莞将推出“夜经济消费节——晚八夜生活·请你来东莞宵夜”活动。乐购东莞小程序以及全市商务平台联合饿了么、美团、微信支付等平台推出“晚八夜生活”消费券。期间,众多音乐人将走上街头,到重点夜经济消费圈开展音乐表演,“葡萄美酒夜光杯”还有悦耳音乐相伴。
够缤纷多彩!Citywalk路线任君选择
Citywalk作为一种新型出游方式,同时也是走读一座城市、触摸城市肌理的新潮生活方式。9月以来,东莞推出了“写意东莞——‘袋'你游东莞”旅游线路,通过深体验、微度假、慢生活等方式,多维度、全方位地感受写意东莞。
中秋国庆假期,东莞将统筹全市景区、活动、餐饮、住宿、购物等资源,串联推出时代记忆之旅、莞邑文蕴之旅、纵览古今“阅”千年、自由自在缤FUN游、山林掠影漫时光5条旅游线路。
(南社明清古村落景区)
东莞的26个A级旅游景区将结合各自特点举办活动。在10项重点活动中,南社明清古村落景区、隐贤山庄、龙凤山庄等4A级景区推出了以国潮、潮玩为主题的活动,如“同庆团圆,乐享佳节”唐风宋韵传南社古村、东莞隐贤山庄潮玩嘉年华等。同时融入大型活动,旅游优惠等内容,Citywalk在东莞,“双节”游“一城”,惊喜任君选择,值得期待。
(隐贤山庄)
“中秋国庆”双节长假,进莞来玩,带你投身人文盛会、感受舌尖滋味、徜徉美丽风光……续航持久、选择多样,东莞准备好了!欢迎你,“金秋·进莞来”!
【相关链接】
2023 “金秋·进莞来”“3+10+300”活动亮点抢先看
一、3项特别活动
1.黄旗山中秋奇妙夜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9月27日—10月6日
活动地点:黄旗山城市公园、黄旗山商圈
活动内容:在黄旗山城市公园打造黄旗山中秋奇妙夜主题活动,举办杨官璘杯千人象棋大会、寻味东莞潮流美食节、东莞非遗展、中秋灯会、国风迎月演出、登高祈福等为一体的主题活动。同时,在黄旗山商圈(民盈·国贸城、万达广场、星河城购物中心),推出“嗨购节”活动,带动潮流文化消费热潮。
2.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
9月27日,在各大平台以直播形式播出时长40分钟左右的特别节目。以独具特色的东莞“美食”为核心,从东莞饮食风物之美、以可园为代表的岭南园林建筑之美、以二居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绘画之美三个“美”出发,将精良的视频制作,带有网感的娱乐性、戏剧性融为一体,展示东莞可园文脉,打造具有东莞文化基因的“可宴”。
3.篮球文化消费嘉年华暨2023东莞企业篮球联赛(东莞厂BA)
时间:9月20日—10月22日(篮球文化消费嘉年华10月7日-10月22日)
地点:常平、塘厦、厚街、中堂、长安
内容:组织企业球队参赛;将篮球文化与体育彩票、运动器材、露营设备、运动服饰、健身场馆和潮流市集等相结合,组织体育运动品牌展;在展会现场同步举行不同类别的体育赛事(三人篮球、健美赛等),把各种体育运动场景移到核心商圈。
二、10项重点活动
1.潮流东莞?生态露营节
活动时间:9月28日—9月30日,每日16:00-22:00
活动地点:滨海湾新区文体公园
活动内容:举办“去有风的地方看海”潮流东莞·生态露营节,结合滨海湾的特色,融入“风”和“海”的元素,展开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追风看海活动,打造中秋国庆潮玩市集,尽情享受阳光、美食、艺术和运动,解锁假期缤纷新玩法。
2.“潮流东莞·火柴盒”中秋国庆系列演出专场
活动时间:9月23日-10月6日
活动地点:全市各镇街
活动内容:文化馆总分馆44个“火柴盒”同步打造“潮流东莞·火柴盒”乐满全城主题音乐会。推出全新的“潮流东莞·火柴盒”City Bus,邀请太阳之子、东莞民乐团、纪国维等音乐人登上巴士移动舞台,用音乐漫游全城,打卡城市CBD、网红场馆、潮流街区等新场景。推出企业联名款专场,9月29日至10月6日推出8场“潮流东莞·火柴盒”X华为超级Mate馆专场,以乐队演唱、爵士街舞、百变魔术等不同形式,带来音乐+科技的双重感受。推出莞港联谊专场,在中秋节前(9月23日),由东莞市内地港人联谊会组织在莞生活的香港人,以港乐传世金曲为主题,推出“潮流东莞·火柴盒”莞港联谊专场。
3.龙凤山庄“国潮·风云再起”
活动时间:9月29日—10月6日
活动地点:凤岗镇官井头嘉辉路26号龙凤山庄
活动内容:飘色巡演、南狮斗艺、非遗大咖秀、新星演唱会、龙凤演艺。
4.“同庆团圆,乐享佳节”唐风宋韵传南社古村
活动时间:9月29日—10月6日
活动地点:南社明清古村落景区
活动内容:古琴表演、粤剧游船表演、舞台歌曲联唱、汉服秀、古城卫士巡演、将军巡游、农耕巡游、瑞狮贺国庆、南社夜韵灯光秀。
门票优惠:国庆白天门票8折,夜游门票线上一折抢购,窗口2.5折优惠。
5.东莞隐贤山庄潮玩嘉年华
活动时间:9月29日—10月6日
活动地点:东莞市常平镇隐贤山庄大道8号
活动内容:在景区内举办迎宾舞、古彩戏法、共绘彩图、“女儿国”招亲、腹语笑声秀、《蝶影》水舞灯光秀。
6.麦芽糖咖啡音乐节
活动时间:9月29日—10月1日
活动地点:石龙
活动内容:将艺术、音乐生态和生活方式糅合,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创意和正能量的综合性音乐市集,三天轮番上演民谣、爵士、港乐不同音乐专场表演,不仅是一场音乐节,更是一个聚集青年艺术家、生态爱好者的社群。
7.乐享松湖2023金秋欢庆嘉年华
活动时间:9月20日—10月13日
活动地点:松山湖
活动内容:开展【游园派对】【乐动演出】【手作雅艺】【市集玩乐】4大类别57项活动。
8.夜经济消费节—晚八夜生活·请你来东莞宵夜
活动时间:9月28日—10月6日
活动地点:全市
活动内容:乐购东莞小程序以及全市商务平台联合饿了么、美团、微信支付等平台推出“晚八夜生活”消费券,吸引市民游客来莞吃夜宵。活动期间,组织街头音乐会安排音乐人到重点夜经济消费圈开展音乐表演,开设街头音乐人投票专题票选最具人气街头音乐艺人。
9.探索【BOOK能】创阅季
活动时间:9月12日—10月13日
活动地点:东莞理工学院、人民公园、松山湖图书馆、东莞图书馆
活动内容:东莞图书馆联合知乎城市东莞,邀请东莞青年,带上书、坐下来,好好翻阅这座城,探索来自东莞的“BOOK能”。分别在东莞理工学院、人民公园、松山湖图书馆、东莞图书馆4个地点,通过场景搭建、游戏、知识问答等方式,记录每个地方的读书生态,让翻阅好书的乐趣在城市里游走。
10.拓跋鲜卑史诗之路
活动时间:9月22日-12月10日
活动地点:东莞市博物馆一、二楼展厅
活动内容:展览精选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171件(套)文物精品,以“黑毡上的拓跋鲜卑”“北魏的平城时代”“从平城到洛阳”三大部分展示拓跋鲜卑从部族走向国家、逐步兴盛的历史进程,通过吉光片羽的鲜卑文物,呈现拓跋鲜卑的社会演进和发展的时代风貌,让公众感悟一千六百年前独特、厚重和辉煌的拓跋鲜卑文明,加深公众对华夏文明向心力及多元一体文明的认知,让积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文物“活”起来。
三、300项精品活动
红星新闻记者罗天 通讯员周兰芳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