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微信购买减肥茶 服用后频繁“跑厕所”
近年来,微商充斥着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除了销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还有不少微商售卖功效各异的保健品,言辞间把保健品的效果说的“神乎其神”。其实这些通过微信、微博以及电商平台销售的“网红保健品”不少都是无正规生产厂家、无准确生产日期、无质量检测的“三无”产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前段时间,市民小杨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了一款瘦身溶脂奶片,商家号称这款减肥奶茶,只需每天服用一粒奶片,即可月瘦8到20斤,且无需节食没有副作用,甚至强调哺乳期妈妈都可服用。可小杨购买后按商家所说的方法只吃了一颗,之后就再也不敢吃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小杨:我收到那个药的时候,是拿个塑料的小袋袋装着,里面有七颗金灿灿的像胶囊一样的东西,当时我特别想减肥就试着吃了一小颗,吃下以后感觉一个晚上都睡不着,十分钟就要起床小便,一晚上都睡不着,后面我就没敢再吃了。
< class="pgc-img">>小杨说,自己购买的减肥产品包装上没有任何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质量检测等等,担心减肥奶片的质量有问题,她便没再食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记者随即在网上搜索保健品、减肥产品等词条,发现大量产品五花八门功能各异。这款终极小黄号称一个月可瘦10斤以上,而这款玫瑰饮更是声称不但能快速减肥,还能预防肠癌。
< class="pgc-img">>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却根本查不到这几款产品的备案信息。近年来,全国多地警方也查获了大量无正规生产厂家、无准确生产日期、无质量检测的“三无”保健品。
江苏南通公安局 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案件侦查支队支队长陈刚:这几年来,应该说在保健食品,这块(犯罪手法)翻新,应该还是非常地突出,特别是互联网销售这一块,目前呈现了高发的态势。
< class="pgc-img">>江苏警方
互联网跨省贩保健品案被破获 全是“三无”产品
近日,江苏南通警方就破获了一起利用互联网跨省贩售“三无”保健品的案子,并捣毁了一处隐藏在农家院的“三无”保健品生产窝点。
< class="pgc-img">>现场不仅环境脏乱差,工人们徒手用简单的机械灌装药片,没有任何卫生防护。一名“三无”保健品制造商还说出了一个在行内流传多年的,做保健品的所谓经典配方。
< class="pgc-img">>三五保健品制造商 孙某:有两种原料 一种是西力士,贵的药就是兑西力士和西地那非,西力士是最好的一种原料,它就是双量的价钱就高,西力士的辅料全是淀粉。
< class="pgc-img">>虽然制造商辩称这两种原料不会伤及身体,但实际上西力士和西地那非这两种原料,都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药物。高血压、心脏病、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这类药品后,会造成心律失常等问题。
< class="pgc-img">>此前有患者在微信朋友圈购买了一款减肥保健品,因其成分主要是淀粉兑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药品西布曲明,消费者在食用后肝功能、肾功能严重受损而住进了医院。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江苏南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副局长 范耀辉:西布曲明是一种主要用于饮食控制,运动不能减轻和控制体重,肥胖治疗的一种药品,它具有兴奋、抑食这方面的作用,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厌食、失眠、肝功能等异常,危害严重的副作用。
< class="pgc-img">>实际上,市面上功能各异的“三无”保健食品,每一种的配方大多也是淀粉兑各种违禁药物。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江苏南通公安局 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案件侦查支队支队长陈刚:像减肥类保健食品里面,会添加一些西布曲明,包括酚酞 在缓解疲劳(保健品),会增加一些西地那非,在降血糖,降血压产品里面,会非法添加盐酸,二甲酸胍。
< class="pgc-img">>“旧药”换“新衣” 摇身一变“网红保健品”
而为了让这些淀粉兑违禁药品制成的保健品卖个好价钱,制造商会根据每段时间市场的需求,什么产品火,就把这些配方制成的“旧药”换上能吸引大家的“新衣裳”,加上精美的包装和伪造的防伪标签,这些小作坊制造的成本低廉的“三无”保健品,就摇身变成价格高昂的“网红保健品”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记者调查:市民不愿相信“网红保健品”
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表示,朋友圈是售卖各种功效保健品的“重灾区”没那么你的朋友圈是否也充斥着保健品的广告呢?大家又会不会选择购买这些被吹出奇效的保健品呢?
< class="pgc-img">>
市民:有有有,你觉得你回去买这些东西吗?不会,为什么?我不太(放心),我觉得质量不太保证。
< class="pgc-img">>市民:有,都卖些什么东西?化妆品,还有就是瘦身的之类的,反正基本上就是女士用品比较多,还有袜子,那你有没有买过?买过跟他们买过化妆品,吃的我倒是没买过。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在记者的走访中,有不少市民表示朋友圈中有微商在销售保健品,由于通过网络购买,很难准确辨识哪些才是正规产品。
< class="pgc-img">>市民:基本上不会买,没有什么保障,去一些正规的机构或者正规的渠道买。
< class="pgc-img">>市民:基本上还是不推荐,因为吃的话毕竟(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最好还是到正规的地方,有国家认证有资质的才可以。
< class="pgc-img">>记者在微信朋友圈内发现一个售卖名叫“瘦瘦包”产品的微商,商家号称其销售的瘦瘦包是纯中药制成,肚脐给药,不用节食一个月就能减重5到10斤。不仅可以瘦身提臀细腰,还可以改善睡眠、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等等多重功效。而其在朋友圈挂出的各种所谓客户反馈,有人仅两个月时间就减重30斤,且买的人不在少数。
< class="pgc-img">>记者通过微信和商家交流,发现其售卖的瘦瘦包价格还不低,一盒将近600元,一疗程三盒就得将近两千元钱。对方也一再表示产品质量有保证,但在记者问及出产公司时,对方只草草说了句是“养生公司出品”。在询问其销售渠道时,对方表示自己只在网上销售,没有相应的实体店。那么,在网上售卖保健品到底应该具有哪些资质呢?
律师:
正规保健品有合法字号 网售保健食品须有实体店
< class="pgc-img">>三仪律师事务所律师 高彦金:保健品的售卖首先要确定的,第一个就是这个保健品是否具有国家食药监部门批准的合法有效的保健品字号,第二如果经营者要在网上出售保健食品,根据国务院2017年的一个文件规定,必须是拥有实体经营店的经营者,才可以在网上进行保健食品的销售。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律师介绍,目前保健品销售市场较为混乱,除了明目张胆的“三无”保健品,甚至还有大部分保健品是套用正规保健品的文号和字号,或引用已经被监管部门撤销了的文号和字号,让消费者很难辨别其真实“身份”。而在销售过程中的虚假宣传也是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的手段。
< class="pgc-img">>三仪律师事务所律师 高彦金:在实际的经营过程当中,夸大虚构了保健品的功效,把保健食品描述为可以治百病的,已经取代药品的功能,实际上这个是属于欺诈误导消费者进行消费,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其实这种行为是一种欺诈行为。
< class="pgc-img">>律师提示,正规的保健品是有保健品批准文号,和保健品标志的,无论是国产保健品还是进口保健品,都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通过查询找到保健品的保健功能、功效成分,主要原料等信息。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8099999记者报道
>子晚报网7月28日讯(记者 郭小川 通讯员 陆扬 宋利)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物质制成减肥药,通过电商出售,发展成一个有利益链的上下游非法制售假药团体。期间,假药销往全国多个省市,涉案金额达1000万元。经过辗转追踪,销售假冒伪劣减肥药的张某被南通警方抓获,参与本案的其他15位嫌疑人也先后在多地落网。日前,犯罪嫌疑人张某已被批准逮捕。
发现网购减肥药系伪造
一条线索惊现造假大案
2016年11月初,南通市公安局接省公安厅食药环总队交办线索,反映暂住南通的张某通过网络购买减肥胶囊,然后在淘宝和微信网店出售含有酚酞、西布曲明的“舒立清”减肥胶囊及其他减肥产品。南通市公安局接报后,立即成立专案组对该起销售伪劣药品案件进行了初期调查。
侦查发现,该伪劣减肥药系张某销售,2015年10月至今年1月,其以年薪8万元雇佣其舅子朱某夫妇为客服人员对外销售含酚酞、西布曲明的“舒立清”大批减肥产品。警方“顺藤摸瓜”对其实施侦查,发现该三人通过微信、“梦巢家纺旗靓店”等淘宝店向全国20余省市销售含有呋塞米化学物质的“院线溶脂”胶囊20000余粒,销售金额20余万元;同时,销售含酚酞“SULILIGHT舒立清”300余瓶,销售金额2万余元。
“我们通过侦查掌握的情况,迅速开展抓捕行动,于2017年1月12日,在海门市三星镇抓获了张某等三人”。南通市公安局食药环支队长陈刚说。据悉,南通市公安局食药环支队在抓获以张某为首的犯罪团体后,继续深挖,通过侦查,发现一制售伪劣减肥药窝点和犯罪交易输送链。
伪劣减肥药牵出“案串案”
制售窝点及生产线被“一锅端”
今年1月中旬,南通警方对张某销售假药案件审理时发现,张某对外贩卖的假药是从河北人邱某处购得,邱某又伙同湖北人周某从浙江人徐某处儿,低价购得“院线溶脂”、“纤体奶茶”等有禁用成分的减肥产品,再通过微信、QQ加价卖给张某,期间销售金额达20余万。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获悉,2015年至次年11月,周某用微信向徐某购买了“SULILIGHT舒立清”、“S-beauty纤体奶茶”和“院线溶脂”等减肥产品,转而加价销售给张某等人,涉及全国二十余省市,三种产品均添加了减肥保健类食品禁用的化学物质。“我们经2个月分析研判,包括对嫌疑人去向的追踪,最终调查清楚该起系列串案的‘来龙去脉’”。陈刚说。
据了解,徐某等人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减肥产品所含成分,掌握生产减肥胶囊技术后,在淘宝网向他人购买原料并按一定比例生产减肥胶囊,以每粒计价销给邱某等下家,涉及全国10余省市;邱某再转手给张某等人;张某通过淘宝网对外销售含禁用化学成分的各类减肥药品。
南通警方历经2个多月侦查、摸排和追踪,借助阿里巴巴大数据平台的支持,陆续铲断江苏南通、河北邢台、广东广州、浙江衢州非法制售假药网络,于1月19日,在衢州捣毁生产窝点,现场查获减肥胶囊5万余粒、生产设备1套、西布曲明、酚酞、荷叶粉各1袋。截至目前,以张某、邱某、徐某为首等1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其中12名被移送人民检察院。
警方提醒:网购勿掉以轻心
需辨认药品真伪及所含成分
“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一些非法药品开始通过网络销售。”南通市公安局食药环支队长陈刚说“辨认药品一看它是否伪造,二是看它是否有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成分”。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如发现药品有质量问题,可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或及时报警,警方始终坚持民生导向,全力侦破损害群众利益的食药案件,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编辑:王育昕
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打击食品药品犯罪,25日上午,通州法院集中宣判了6起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案件,共有7名被告人因此获刑。
胡某在通州经营一家馒头店,为了使自己加工的包子、馒头更加膨松好看,便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含铝的“钻星”牌香甜泡打粉。今年6月,南通市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书面告知胡某生产包子、馒头过程中不得添加含铝的泡打粉,然而胡某为了生意红火,对此置若罔闻。7月5日,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胡某的馒头店进行检查并现场抽取了包子样品。经鉴定,其生产的肉包子、咸菜包、萝卜丝包、刀切馒头等均含有铝的成分且超标,足以造成严重食源性疾病。通州法院经审理认为,胡某生产、销售含有严重超出标准限量的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六千元,且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食品的生产与销售及相关活动。
同样为了赚钱不顾他人生命安全的还有河南商丘人李某,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李某通过微信、淘宝店销售减肥产品,销售金额近5.9万元。经鉴定,在其销售的“院线溶脂”减肥胶囊、“S—beauty纤体奶茶”中检测出呋塞米成分,在“好瘦古方燃脂纤体胶囊”中检测出盐酸西布曲明、酚酞成分,而这些成分会对人体的伤害较大,长期服用会危害健康。通州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2万元。
此外,还有师某、陈某销售“美国伟哥2号”、“男人肾宝”等未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假药,二人均以销售假药罪被判刑。曹某、唐某销售的“蚁粒神”、“草本伟哥”等保健品中被检出含有“西地那非”成分,尹某销售的“金糖安蚁力神牌鸣琪胶囊”中被检出 “格列本脲”成分,而这两种成分均被禁止在保健食品中添加,三人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领刑受罚。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州法院一方面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另一方面也通过集中宣判为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敲响了警钟,教育从业者依法经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李振男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