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歌曲MV《说好不哭》中的奶茶店machi machi曾一度吸引超多粉丝前往打卡,但如今,machi machi在日本开设的6家店已经全部倒闭了。
再看看其他品牌,大家所熟知的CoCo和快乐柠檬最火的时候有15家左右的门店,现在CoCo只剩7家店,快乐柠檬只剩4家店,其中2家还处于休业状态。
嗯?珍珠奶茶在日本就这么迅速凉了吗?!
是不是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珍珠奶茶就是这两三年在日本火的?毕竟由珍珠奶茶(タピオカ)衍生出的新动词“喝奶茶”(タピる),甚至被选入2019年日本流行语大赏的榜单中。
但其实,这已经是珍珠奶茶在日本掀起的第三波热潮了。
第一波珍珠奶茶热潮还得回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似乎是将木薯粉制成的“珍珠”放入椰奶里,火的是珍珠本珠。
,时长13:40
2019年日本网红奶茶的探访视频,油管下载,现在看看好惋惜
第二波热潮发生在2008年,起因是中国台湾商家首次在日本九州开设奶茶专卖店并逐渐向全国扩展。
到2013年,珍珠奶茶的起源品牌——台湾“春水堂”在日本代官山开设了海外1号店,之后贡茶、CoCo、鹿角巷等知名奶茶品牌也相继在日本开设店铺。
第三波奶茶热从2018年开始,在2019年达到了最疯狂的状态。当时但凡是家奶茶店,门口几乎都是大排长龙的状态。
走在年轻人聚集的街道,基本上人手一杯奶茶。甚至有老家在日本东北的小情侣特意来到东京,打卡人气奶茶店。
社交平台也成为第三波奶茶热的助推,Instagram上满是网友打卡各家珍珠奶茶店的照片。
也难怪日本黑帮都看上了这门生意,想要“金盆洗手”卖奶茶。毕竟奶茶制作简单、成本较低,可比收保护费来得容易。
就算不是卖奶茶的商家,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蹭上全民奶茶热,与“珍珠奶茶”相关的各种创意食物层出不穷......
▲ 珍珠拉面
▲ 珍珠披萨
▲ 珍珠泡面
▲ 珍珠云吞
▲ 珍珠蛋包饭
▲ 珍珠麻婆豆腐
食物可以冷门
但不可以邪门
珍珠奶茶到底火不火,还得从根本上看原料的数据。据大阪关税局调查,日本全国的珍珠进口量从2018年开始猛增,到2019年8月达到了2600吨的高位。
但之后便开始逐渐下降,到2020年8月已经下落至270吨左右。
日本国内生产珍珠的工厂也表示因为市场珍珠需求量下降,工厂内制作珍珠的制造线已经被迫停产,工厂一周就开工一两天。
2019年工厂还因为订单太多做不完,2020年的订单却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
来到誉为珍珠奶茶圣地的原宿,曾经忍受一杯奶茶、边走边喝的盛况已经不再,一家家奶茶店相继休业甚至倒闭。
依然在坚持营业的奶茶店店主也一肚子苦水,向记者透露说今年(采访时为2020年)的客流量大概都不到去年的30%。
珍珠奶茶迅速回冷,这样的现象甚至被日本媒体称之为“奶茶泡沫大崩塌”。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 突发的疫情提前戳破泡沫
受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影响,不仅是奶茶行业,日本餐饮行业整体都陷入十分艰难的境地。疫情导致人流量锐减,奶茶卖不出去,店租、员工工资又在不断烧钱,日本珍珠奶茶的泡沫在新冠的影响下提前破裂。
“闭店潮”接档“开店潮”,也和日本珍珠奶茶市场发展阶段离不开关系。原宿曾经几乎每50步就能看见一家珍珠奶茶店,市场已经“极度饱和”。
● 没有做好本地化
一些国内奶茶品牌进入日本后,所采用的依然是一直沿用的自有配方,但没有仔细思考过日本人到底爱不爱喝。
在中国,奶茶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逛街或聚会时捎上一杯奶茶已经是大多数年轻人的习惯。日本人喝奶茶,主要还是图一个新奇,当年轻人发现社交媒体上不再出现到奶茶店打卡的照片时,他们就会敏锐地察觉到奶茶过气了。
茶味是不是太重?奶盖是不是太厚?甜度是否合适?如果不是日本人喜欢的口味,大家当然无法继续喝下去。
● 不创新就无法吸引顾客
在街头采访中,一位16岁的日本女生表示:“也许是之前吃太多、也看到太多珍珠了,感觉腻了,而且现在也没什么人在社交媒体上晒珍珠奶茶的照片了吧。”
毕竟最传统的珍珠奶茶本质上就是在奶茶中添加木薯粉圆(“黑珍珠”),如果一成不变,消费者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毕竟大家总是喜新厌旧的。
都说只有在潮水褪去时,才能发现谁在裸泳。在疫情困境之下,奶茶店也面临创新自救和转型的关键时刻。
虽然奶茶店已经倒下一片,但反而能看到一些进入日本市场时间较早的奶茶品牌积极推动转型。
例如传统的奶茶品牌“贡茶”在2020年的6月和7月分别推出了咖啡和水果醋的饮品菜单,在秋季气温下降的9月还结合日本当地民众口味推出了三款粥的菜单,收获了不小的关注。此外贡茶还坚持着有拿学生证就可以打折的活动,培养着顾客的消费习惯。
台湾“春水堂”也推出了新的产品类别——鸡尾酒茶,还在在涉谷限定的店铺中提供包括前菜在内的130种中国台湾小食。
当泡沫破裂时,只有真正拥有好产品并不断推陈出新的奶茶品牌,才不会轻易随风而逝。
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13日电(左宇坤)秋天不捧奶茶杯,孤苦伶仃无人追?
国庆假期前,“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爆火,微博热搜一路飙升,朋友圈里“茶”香四溢。同一个世界发出同一个疑问:“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底是个啥?”
不仅你我没反应过来,奶茶店老板也懵了。奶茶销量成倍增长,更是从秋分火到了国庆假期,抢尽了往年“秋日主角”月饼和大闸蟹的风头。
奶茶这“秋天里的一把火”,还能烧多久?
图源自网络。
看起来意味深长,这个梗还是“狗粮”
虽然自打立秋以来,吃货们早已不知道喝了多少杯奶茶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梗还是在秋天过半时火了。
起初是在9月22日秋分之际,一个女孩子晒出与男友的聊天记录,男友发出52元爱心红包作为女孩购买奶茶的费用。这一既暖心又暖胃的做法吸引众多网友纷纷效仿,并延伸为朋友、亲人给你买奶茶,最终意义就是有人惦记你,有人爱着你。
秋分次日,“要奶茶”之风在社交媒体上刮了起来。发红包,秀恩爱,还有其它各式各样的花式表达,再加上期间敏锐的品牌等商业力量的推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顺利冲上了热搜,也引爆了全民玩梗。
喝奶茶成为不少年轻人假期里的选择。 受访者供图
截至10月10日,发酵了半个月的微博话题#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阅读量高达23.2亿,超95.3万次讨论,抖音上相关视频超过37万条。
有的梗看起来意味深长,其实本质还是“狗粮”。怪不得引来不少网友喝下一口保温杯里52℃的枸杞菊花茶,发出中年人的感慨:现在的小情侣,情人节七夕节520还不够,这是连节气也不放过了啊。
奶茶能治“悲秋病”,还能救少女的命
对于这一社交网络催生出的消费热潮,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奶茶经济”的成功在于最后的营销炒作。
“例如某些网红奶茶经常会雇人排队,或者外面雇请大量保安去维护排队秩序,而且还限定顾客购买奶茶的数量,以显得‘高大上’,久而久之就催生出一种新型业态,即所谓的‘奶茶经济’。”宋清辉表示。
奈雪的茶、喜茶均进行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相关活动。
虽然你我都明白这只是一场营销,但入秋以来气温变化大,降温的同时难免让人们的情绪也有些“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多愁善感。这时候的一杯热奶茶,带来温暖的同时,香甜的口味也能带来实打实幸福感。
秋天里奶茶这把火一烧,不仅治好了你我的“悲秋病”,还救了一个小姑娘的命。
9月24日上午,四川达州一12岁女孩坐在楼顶的天台护栏外欲轻生。当地民警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将其打动,顺利救下轻生女孩。
平时大家调侃的“奶茶救我命”成真了,这条温暖的新闻也点出了这个梗更深层的含义——你我想要的其实并不是奶茶,而是关怀。
同样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关怀到的,不只你我的胃,还有奶茶店主的钱包。
4天卖出11亿单,爆梗带火奶茶店
“作为假期不休假甚至更忙的小店主,对于天降一个奶茶节表示受宠若惊。这样的节日可以多来几个吗?”奶茶店店主田甜(化名)刚刚结束了一个充实的假期。
有媒体报道,由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火爆,多个品牌的奶茶销售翻了3-4倍,喜茶、1点点等品牌的部分门店甚至因为爆单而“暂时打烊”。
入秋降温后,学生的暑假结束,出来逛街的人越来越少,也不会像夏天一样容易口渴,对于饮品的需求降低,秋冬本是奶茶行业相对的淡季。在田甜看来,假期生意超出想象的火爆有相当大部分是得益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火爆。
一奶茶店工作人员正在制作5升“霸王桶”奶茶。 吕明 摄
这个假期,田甜顺势推出了“送她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动,专门设计了一款售价5.2元的迷你杯精包装奶茶,果不其然爆单了。
“杯子好看,价格不贵,又蹭了热点,特别适合女生拍照发朋友圈。最多的时候一天做了将近600杯奶茶,最后连杯子都不够了。”田甜说,国庆假期这段时间,生意好到员工累得下班吃饭时拿筷子的手都在抖。
10月8日,美团APP发布的《2020 十一长假生活消费报告》显示,仅长假前4天,平台的奶茶订单量就超过11亿。
除了奶茶店主们“蹭热度”蹭得不亦乐乎,更是有人发现了新的商机。天眼查APP显示,9月24日,一家名为“潢川县秋天第一杯奶茶有限公司”的公司注册成立,经营范围为奶茶制作销售。与此同时,国内还有多家公司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名称预查通过。
看起来悠闲又赚钱的奶茶店,你心动了吗?
秋后的奶茶,还是门好生意吗?
“现在国家对个体经商户很照顾,办理营业执照非常简单且免费,带上身份证、租赁合同和店面平面图去当地的工商局,十分钟内就能办好取走了。”王浩(化名)目前是一家品牌奶茶加盟店的店主,这已经是他的第二次尝试了。
有业内人士曾说过,要做品牌策划,茶叶行业包括奶茶店是品牌创意最难的行业,没有之一;所有你能想到的有点意境的好名字,基本上都被想到了占领了。
做原创奶茶品牌难,加盟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方式。
网红奶茶店。 受访者供图
“像喜茶、奈雪的茶这种头部品牌用的是直营模式,不允许加盟;其次是以Coco都可为代表的区域授权形式,也就是你不能只开一个店,必须承包一个常住人口在几百万的区域,需要大笔初始资金和合伙人丰富的经验。”王浩向中新网介绍道。
“剩下的是终于可以单店加盟的品牌了,比如一点点、茶百道、古茗等。但好一点的至少需要50万元左右的资金,没有很大名气的也要20万元左右。”由于手头资金有限,几年前,王浩选择了一家小品牌加盟,选址在年轻人密集的大学城。
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王浩很快发现了问题: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年轻人会选择价格高但更有保障的知名大品牌,即使是普通学生也有蜜雪冰城、益禾堂等价位极低的选择,自己店里均价在15-20元的奶茶就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我见过无数学生进来看了菜单嫌贵走掉的。”据王浩介绍,有人算过,奶茶店的平均净利润大概在10%-15%左右,如果每月卖出的奶茶收入不到3万元就要亏钱。
骑手取奶茶。 李秋莹 摄
被“坑”了一次的王浩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开店梦。重头再来后,熬过疫情期间每天只有两位数甚至个位数订单的日子,他的第二家奶茶店渐渐红火了起来,也终于在国庆假期迎来了今年的高峰,单日流水能达到10万元左右。
“很多人开玩笑说,每次不想上班的时候就想开个奶茶店,特别是在今年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大批人涌入奶茶行业。”但在王浩看来,创业者还是要慎重考虑。开奶茶店的红利期早已过去,目前大概只有五分之一的店能撑过一年。
“人生需要一杯奶茶,即使甜不了一辈子,但总能甜一阵子。”这是王浩店里贴着的一句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也只能火一阵子,以后可能还会有冬天的第一顿火锅、春天的第一瓶汽水、夏天的第一支冰淇淋……”王浩说,“但只要生活中一直有点甜,就好。”
最近,你喝奶茶了吗?(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抗击疫情的时候
任何跟疫情有关的风吹草动
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
可偏偏有人故意制造恐慌
对此警方“零容忍”
浙江金华——散布疫情谣言,拘!
8月8日,杨某在网上发布信息,称“横店某剧组演员确认新冠,导致整个剧组停工,且该演员在横店去过KTV、台球厅等各种娱乐场所”。
8月9日,浙江金华东阳市公安局快速查处一起散布疫情谣言扰乱公共秩序案件,并第一时间发布警情通报。散布疫情谣言、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杨某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
安徽黄山——评论区散布疫情谣言,不行。
8月3日,“歙县吧网”的帐号在抖音APP上发布了一条名为“黄山一地公布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有关情况”的视频。网名“XX永恒”和网名“XX轮科”的两名网友在未经核实情况下,在视频评论区发布“屯溪新首康确诊一例,各位出门请做好防护”和“确诊了”的不实信息。该信息在网上很快蔓延,引发群众恐慌,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黄山高新区公安分局获此信息后,立即组织精干警力展开调查,迅速锁定汪某男和王某勋两名违法行为人。两人被传唤到案后,对散布疫情谣言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高新区公安分局分别对两人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安徽滁州——秋天的第1、2、3……n杯奶茶还可以放心喝!
近日,滁州一未成年网民在自己的QQ空间发消息称明光市多个奶茶店有密接人员买奶茶后被确诊的。经过转发,引发当地网民恐慌。
明光网安立即向明光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予以核实,确定系谣言。
经查,该网民为了蹭热度,自编了此信息发表在自己的QQ空间。谣言信息传开后,自己也很惊慌,主动删除了贴文,可无奈已经传开。最终,在民警和其家人的教育下,该未成年网民写下了保证书,今后要认真学习,不信谣、不传谣。
< class="pgc-img">>湖北黄石——喜提“红码”还能畅行无阻?
要问当下什么动物最受欢迎
答案自然是:
绿马(绿码)!
< class="pgc-img">>近日,有热心网友向湖北网警举报称: 有人在微信群宣称自己健康码红码,并称“凭绿码出行根本没啥用,我可以直接截图别人的绿码”,还强调“我就是截的别人绿码到处畅行无阻”。
经民警调查核实发现,该网民“小波”的健康码是绿码,并非红码,也未发现盗用他人绿码的情况,核酸检测结果也无异样。
“小波”表示在微信群里发红码和不当言论只是想开个玩笑,没想到严重后果。
鉴于小波认错态度良好,影响轻微,经民警批评教育,“小波”写下检讨书。
抗击疫情 人人有责
在网上造谣、传谣
浪费大量社会公共资源
引起公众恐慌不安
扰乱正常疫情防控
对于此类行为
公安机关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
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
再次提醒
不信谣、不传谣
疫情相关信息,以官方公布的信息为准!
图片 | 网络截图
素材 | 湖北网警/安徽网警/浙江网警
编辑 | 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