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两条腿”走路,才能行稳致远
在美佳集团日照美加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对烟熏虹鳟鱼片进行去刺处理。□大众日报记者栗晟皓报道
□ 大众日报记者 吴宝书 栗晟皓
通讯员 马德军
“4月,内贸销售额同比增长70%。有了国内市场的强力支撑,我们企业前4个月的销售收入不降反升,同比增长10%以上。”看着手里的报表,山东美佳集团总裁申照华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作为一家水产品外向型企业,在疫情冲击下能取得这一成绩殊为不易。
其实,春节放假前,申照华的脸上是不缺笑容的。那时,国外水产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他手里的订单一大把,生产计划排得满满当当。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数千名身在外地的员工困在家中,无法按时返岗,企业复工一拖再拖。
“公司职工都享受带薪休假,5000多名员工每天的固定支出高达160万元,15天不开工,我们就得花出一千多万。”申照华倍感焦虑。
一筹莫展之际,当地政府及时伸出了援手。2月23日,日照市派出首批返岗直通车前往河南接回了一批美佳员工。在接下来的几天,返岗直通车持续开出,几千余名员工陆续到岗。
虽然比原计划晚开工了半个月,但由于订单充足,美佳一开始的生产还是比较忙碌的。可是随着国外疫情的不断蔓延,来自海外的订单越来越少,一些国外客户甚至取消了原来的订单。“我预计,未来3个月,海外市场还会进一步缩减。所以,我们把更多的力气用在了国内市场的开拓上。”申照华告诉记者。其实,美佳以前也尝试过在国内市场销售,但成效并不理想。“那时候国外订单就能让企业吃饱饭,自然没有开拓国内市场的动力,所以我们在渠道、品牌、产品定位等方面的投入也不够。”
现实逼着美佳使出浑身解数搞起了内销,而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也让美佳的一些高端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原来担心好东西在国内卖不出好价钱,可是没想到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申照华说。
美佳开拓国内市场的一大“利器”是公司产品的品种多,可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在公司的产品展厅里,从冷冻、生鲜到即食品,记者看到至少有上百个产品。近年来,美佳集团保持着每年至少15%的产品换代率,聘请7名日本、荷兰等国内外的专家进行新产品研发,产品由200个增至400余个。
而最近,日照“三同”促进联盟的成立,让申照华感觉开拓国内市场的底气更足了。据了解,“三同”是指“同线同标同质”,即要求出口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使供应国内市场和供应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
“原来国内消费者有偏见,总感觉进口的比国产的好;而企业也有偏见,习惯把高端产品出口,而把低端产品内销。现在由政府出面牵头,日照28家出口企业加盟,按照‘三同’标准生产,这也会让国内的广大消费者品尝到国际一流品质的产品。”申照华说。
近日,记者来到美佳集团日照美加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在第三工场一车间内,几十名戴着头套口罩身穿白色隔离衣的工人们正在对烟熏好的虹鳟鱼片进行人工去刺处理。“这批虹鳟鱼同步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销售,产品品质、生产流程全部按照输美HACCP、输欧盟EC认证的统一标准。”副场长王晓力说,以前,这类高端水产食品主要面向海外市场,不过现在国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
“疫情对企业而言是一大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目前,已有30多家国内的网红企业和平台主动找上门来寻求线上合作,带动公司日均销售额26万元。”申照华说,企业原来专注于外销,属于“单腿走路”,生意红火的时候觉不到风险,结果疫情来了,许多企业顿时陷入生存困境。而美佳现在坚持国外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快速增长的国内销售额弥补了国外市场份额的下降。“看到身边有企业倒闭,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危机来临时,活下去最重要。而‘两条腿走路’,让美佳走得更稳、更远。”申照华说。
播吧2月21日讯 近日国内媒体报道,留洋于荷甲海牙队的前锋张玉宁可能转会中超北京国安。上海《劳动报》认为,张玉宁固然有出场时间太少、发展空间受限等方面的考虑,但作为曾经的“留洋独苗”,如今黯然回国,无疑是对那些怀揣留洋梦想的球员们一次打击。
今年冬窗,上海上港官方宣布武磊正式转会加盟西班牙人,武磊成为又一名闯荡五大联赛的中国球员,使得中国足球界、媒体和球迷非常振奋。据德转公布的数据,武磊转会西班牙人队的转会费仅为200万欧元(约1400万人民币),在西班牙人队的薪水更是只有100万欧元,较之前的收入缩水了一半。
在此情况下,难免会有俱乐部和球员缺乏留洋动力:我为什么放着钱不赚,而去国外踢球?《劳动报》称赞道,球员不只看钱,俱乐部也不只看眼前利益,在武磊成长为中超最佳射手,场上表现不亚于外援的情况下,上港俱乐部敢于放手让武磊去留洋,体现了很大的胸怀和格局,俱乐部和武磊本人做到了舍弃小我、成全大我,也做出了很大牺牲。
沪媒表示,武磊留洋的决定和表现,给了中国年轻球员信心,如果你有一定的能力,也敢于走出去的话,中国球员其实是可以踢上球的。
而对于始终怀揣着留洋梦的张玉宁父子二人来说,此番决定回国,相信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张玉宁今年22岁,回国之后仍然可以享受一年的U23球员红利,加上急需要出场比赛保持状态,这可能是张玉宁回归的主要原因。
《劳动报》写道,日韩足球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在欧洲踢上主力的球员。去年的俄罗斯世界杯上,日本队的首发11人中,有10人在欧洲联赛效力,日本队参加世界杯的23人大名单,有多达15人都在欧洲主流联赛踢球。
能在各自的一线队站稳脚跟,有不少人甚至是各自球队的绝对主力甚至核心。亚洲球员前往欧洲踢球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如果中国足球的“留洋独苗”只是从张玉宁换成了武磊,而没有更多人坚持、没有更多人愿意尝试的话,中国足球不可能有提高和进步。
《劳动报》表示,京沪是国内留洋人才最多的两座城市,上海输送过范志毅、谢晖、孙祥、杜威、于海等球员,北京国安更是有过杨晨、邵佳一两名在德甲非常成功的球员,张稀哲、张呈栋、雷腾龙等都有留洋经历。
而根据统计,广州恒大成立至今不到10年,回购的中国留洋球员接近20人。其中,一些年轻球员原本可以拥有不错的发展年轻,比如原本效力于马德里竞技B队的徐新,原本效力葡甲莱雄伊什足球俱乐部的李源一,都被恒大高薪回购。
而在同时,一些经纪公司竟然搞起了“出口转内销”的假留洋模式,部分经纪人以入股、甚至收购当地俱乐部的方式,让自己从中间人成为俱乐部投资人,只要有年轻球员出去转一圈,加上“留洋”的标签,就能够以高价卖回国内。
沪媒表示,如果俱乐部只盯着出国踢球的球员进行“回购”,如果年轻球员只想着“出口转内销”,回国享受中超联赛红利,一切向钱看,中国足球永远出不了真正的人才。
(灰月)
学思践悟】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相辉映,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赓续中华文脉,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它们寂静而又耀眼地散布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上,散发着历史的芬芳,其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不可估量。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必须坚持保护为先。
既要防止疏于保护,也要防止过度干预。当前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存在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种是对历史文物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人员、经费、精力投入不足,一些文物自然、人为损毁严重;另一种则是违背最小干预原则,对历史文物过度保护、过度修复以及对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化保护等。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为此,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落实保护主体责任、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强化督促问责,确保“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落到实处,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另一方面,树立科学保护理念,充分考虑和平衡好技术干预措施的必要性、可靠性、合理性,使历史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得到真实完整有效的保护,防止好心办坏事。
统筹保护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态呈现。我国是非遗大国,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57项,有43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传统技艺到传统礼仪、节庆等无所不包。要在保护好文物、建筑、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上,更加重视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图像、音频、视频等非遗数据库,实现长久利用保护。注重培养具有匠心的非遗青年人才,使传承历史文脉成为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认同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要下足“绣花功夫”。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既要大胆用现代建筑与设施置换那些缺乏历史价值的街区,也要高度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为此,应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在保持街区历史风貌和文化根脉的前提下,修缮受损建筑、优化结构布局、创新新中式表达、植入特色业态,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勾勒出一幅城市肌理与乡土脉络互映、美丽宜居与产业兴旺共存的美好画卷。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成绩斐然。但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真正融入现代生活“用起来”,融入网络传播“火起来”,融入文化时尚“潮起来”,还需要下更大功夫。
当前,我国已基本建成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这是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场所。在此基础上,要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知识、传统文艺、科学智慧等内容,通过互动体验、文创产品、文艺作品等多种形式,转化为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点的现代生活要件,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满足人民群众了解历史、汲取知识、欣赏艺术、陶冶情操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进而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为此,应注重提炼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以及工农业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思想精华,为促进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史的深刻认知提供鲜活载体。充分调动跨学科的知识、技术、力量,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深入挖掘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民间艺术,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进行多样性呈现、商品化开发、年轻态植入,赋予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应善于运用科技手段为文化遗产赋能。可以基于AI、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文博资产数字化,整合全球博物馆以及文创、影视、动漫游戏企业等产业上下游资源入驻,建设数字文博大平台,实现文博资产可观看、可交易、可交互、可开发、可衍生。将文物数字化采集技术开放给社会机构、全球博物馆及文创、影视、动漫游戏企业等产业上下游,共同完成文物数字化及线上商业化,打造更完整的文博全产业链。授权大平台IP资源、技术基础、数据资源,由内容创作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用户等打造系列文物微短剧、自研游戏、博物文化研学等,实现文物二次开发。
蕴含着丰富历史智慧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应注重“走出去”“请进来”双轮驱动,借文化消费东风、搭文旅发展快船、以活动营销加持,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国际交流活动。切实发挥文化遗产出境展览、联合考古、文保援助等项目在促进民心相通、保障合作共赢、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历史文化遗产品牌的产业化运营,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实施一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出口重点项目,摸索一批适应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的模式,以“历史文化+旅游”“历史文化+电商”“历史文化+学研”等为载体,以国际传播、网络传播、创意传播为支撑,打造形成体验式旅游、电子商务、外贸出口、内销连锁加盟等商业模式,推动更多传承千百年、凝聚民族精神、彰显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精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
(作者:侯喜保,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院长〔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