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撰稿 | 连清川
当手机的消息提醒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会不自主地去看一眼,哪里又新增了新冠病例。
大约每个人的内心都隐约有这样的恐惧,就怕那个消息中出现自己所在地方的病例。因为如果有,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将陷入了一个未知的生活困境之中:吃饭成了问题,买菜成了问题,不能生病,在家里憋得发疯……
对于出现病例的地方来说,这消息铃声就如同午夜凶铃,意味着在未来不可知的时间里,生活停顿了。
这样的铃声,曾经在许多地方响起。
可是上海人有一天铃声响起,却发现几乎与他们无关:上海发现了3个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出现了一个中风险地区,可是它的面积只有20平方米。
全世界“最小”的中风险地区出现了。
01
这个地区的坐标在静安寺街道愚园路228号,它是一家名为“霓裳茶舞”的奶茶店。不过,事实上,被封锁起来的,其实是这家奶茶店和旁边的一家米粉店。
朋友圈里的目击报告说:隔壁理发店照常营业,灯火通明。
▲图/网络
没有去过愚园路的人大约不知道这条并不算长的街道意味着什么。
对于上海人来说,没有去过愚园路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愚园路曾经有着许多故事,汪精卫的公馆便在这条路上。如今它是上海人间烟火气最浓的地方之一,法式小洋房、居民楼与写字楼间杂其间,咖啡厅、红酒馆、小饭店俯拾皆是,是一个天然的打卡地,网红区。
▲疫情前的上海霓裳茶舞奶茶店(图/网络)
这条马路上的许多地段,长期是堵车路段。熟悉的司机,都会绕开它。
如果愚园路整体被封锁的话,那么静安区的热闹少了一半。
可是换在其它地方,大约这就是命定的结局了。
3个病例,20平方米的中风险地区,周边的商场、写字楼、饮食餐饮无数、人流密度难以计算,这么小的中风险地区,真的能够管控得住吗?
这是上海疫情防控的麻痹大意,还是像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问的:哪来的底气?
《光明日报》的报道说:“划定这么小的中风险地区,是有流调结果作为依据的。上海卫健委在发布会上表示,上海通报的5名感染者都和1月11日上海报告的一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相关联,属于同一个传播链,密接的密接者全部阴性,计有2830人,均已被落实隔离管控。这些信息让上海市卫健委做出了这样的研判——风险大致可控”。
▲图/网络
这样的一段话里,埋藏着难以胜数的精细的作业和标准。
对于感染者密接的溯源和排查,这2830人的追踪和管控,几千人的隔离与生活安排……最终落实到这3个人,与20平米的管控范围,背后是数以万记的人数,和恐怕涉及到平方公里级的排查。
网友的评论说,上海的防疫颗粒度,是平方米级的。
表面上波澜不惊、秋毫无犯的“最小中风险”地区,背后是整个防疫系统的疾风暴雨,惊天动地。
上海的底气从哪里来?是防疫系统的日以继夜和精密衔接。
02
全城无数轮的核酸检测,大面积封锁,对人员进行严格的管控,对封锁地区进行严防死守,连宠物都不放过的严厉措施。这样的新闻我们看到过无数次。
新冠传播的复杂性,人员流动的难以追查,疫情所带来的人员财产损失……对于疫情的蔓延与真实伤害的发生,很多人都会倍感恐惧。这是对新冠病例发生地进行管控的必要性。
所有的管控,其背后的逻辑都是冷冰的,数据、范围、轨迹、人数、病毒类型、检测方法……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延伸出去的最后所落点的,都是活生生的人。
于是,防控的终端,是人,与他们的生活。
如果防控的目标,是中止病毒,那么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但如果防控的目标,是人与他们的生活,那么就变成了张文宏所说的:陶器店里捉老鼠。
这就是疫情防控的温度差别。而上海的选择是:通过精准的防控,把病毒控制住,而把人和他们的生活放在至上的目标。
因此,上海可以在迪斯尼游客全面检测的时候,它的上空依旧闪烁着烟花;可以在把疑似人员送进酒店的时候,让他们带上自己的宠物;可以在管控2830人的同时,把20平米的地方列为中风险地区。
因为不忍打扰公众的生活,防疫系统就得动用最大的力量,和最强的智慧。
不少经过上海的人,以及那些暂住上海的人,会在评论中写道:我和上海,与有荣焉。
一家小店,一家希望。
“霓裳茶舞”静安寺门店在被隔离之后,同步发布了一个公告,标题是: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温暖不会被隔离。“霓裳茶舞”总部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所作出的反应是,在停业期间,所有的员工工资照发,所有的上海门店员工,每天做一次核酸检测。
▲“霓裳茶舞”的公告(图/微博)
这便是将心比心,“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良性循环模式的典型:管控部门的于心不忍,底层中小商奶茶户的温情以报。
中小商户,上海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毛细血管”的基础单元。20平米奶茶店成熟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是上海众多小店的缩影。疫情冲击下,数字化正使得上海小店长出更强韧性,在应对突发时拥有更多从容。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这家奶茶店虽然线下打了烊,但是因为提前运营了大众点评的线上门店,所以,当线下店因不可抗力而闭店的情况下,线上依然可以继续做品牌运营,做到店歇业但人不散。
小店的从容应对,大众的温暖以报,在大众点评这家“霓裳茶舞”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众多网友看到新闻后,来到点评评论区给商家加油。
▲图/大众点评
那些曾经的老顾客,便开始回忆与展示曾经在这家门店的美好回忆,然后表示解封之后一定再来;而那些未曾有缘来过的人,就说自己以后一定要来;还有行动力强的顾客,直接在品牌的其他门店下单支持。
数字化让小店行稳致远,这样的温度成为疫情下的“双向奔赴”。
他们是否喜欢“霓裳茶舞”的产品是一回事,但他们前来表示喜爱与支持的原因,无非是:
此刻你的苦难我感同身受,我与你同在。
< class="pgc-img">>▲图/微博
这是与霓裳茶舞的共情,也是对我们共同所拥有的生活的共情:新冠可以带来苦难,但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唯有以如此的勇气与决心,我们与新冠,这个已经在地球上已经扎下根来的病毒,才会有胜负之分:你可以肆虐,我的生活依旧美好。
在那个被封锁的20平米的周边,美好依旧。
愚园路这条充满着生活的路上,理发店照样灯火通明,美团的小哥们依旧忙碌送餐,道路依旧拥堵,咖啡店依旧人来人往,宠物东张西望,穿着睡衣的上海爷叔在水果店里讨价还价。
< class="pgc-img">>▲图/大众点评
这才是生活,这才是上海。
< class="pgc-img">>淳手里端着一杯奶茶,脚边放着两个茶颜悦色的袋子。他也不吆喝,有人来对上眼神的时候,他就会轻声说一句,“奶茶要吗,还剩最后两杯。”他喊价200元,说这是为了给人留下砍价空间,要让买奶茶的人觉得自己赚了。碰上爽快的顾客,5杯600元也卖过。
前后不过3个小时,这杯奶茶便足足涨了十数倍的身价。
文 | 谢婵
编辑 | 金汤
运营 | 一凡
一杯奶茶的三小时升值史
张淳提着4个装满奶茶的袋子,来到了武汉天地茶颜悦色门店外。
这是这家知名奶茶品牌武汉首店开业的第三天。两个多小时前,张淳还站在长沙一家茶颜悦色门口,一口气点了“人间烟火”“幽兰拿铁”“桂花弄”“风栖绿桂”每样各4杯,都是招牌品类,每杯十几块钱。16杯饮品超过了门店规定的限点单额,为此,他和店员起了争执,后面排队的顾客也不乐意了。
16杯奶茶跟着他坐着高铁来到武汉,像是倒卖演唱会门票的黄牛一样,张淳来这里倒卖奶茶。
茶颜悦色走出湖南之后,将第一家位于武汉的门店选在了这个由老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商业步行街。12月1日是开业第一天,关于新店门口的各种荒唐现象很快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凌晨开始就有人排队”“要排队8个小时才能喝上一杯奶茶”“黄牛奶茶150元一杯”……
12月3日,每日人物到达武汉时,人已经没有开业那天那么多,但排队的人仍然到了商圈最外围的街角。从黄浦路地铁站出来朝武汉天地走,远远就能看见排队的队伍,工作人员在末尾举着“在此排队需要3小时”的告示牌。
顺着队走,一路碰见两个保安三个店员。武汉湿冷,当天还下着小雨,走了百来米又拐了一个弯之后,才能看见门店。排队的人被提示要严格按照一米线分隔排队,有小姐妹手拉着手想要站在一起,店员说“关系再好也要暂时分开一会儿噢”,最接近门店的一截队伍要靠S形栅栏来维护。有人调侃,茶颜已经从一家奶茶店变成了景点。
张淳手里端着一杯奶茶,脚边放着两个茶颜悦色的袋子。他也不吆喝,有人来对上眼神的时候,他就会轻声说一句,“奶茶要吗,还剩最后两杯。”他喊价200元,说这是为了给人留下砍价空间,要让买奶茶的人觉得自己赚了。碰上爽快的顾客,5杯600元也卖过。
前后不过3个小时,奶茶便足足涨了十数倍的身价。有保安过来制止,张淳开始装作无辜的样子,“我在这里等我朋友啊,又不是我主动卖奶茶的,人家过来问的。”再赔两个笑脸,保安也只能走开,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因为工作关系,张淳坐火车不用自掏腰包,跨城倒卖奶茶之路上,他几乎没有任何成本,一天下来能赚个一两千块钱。
从长沙到这里,他袋子里的两杯奶茶的奶油顶已经融化掉了。张淳向来买奶茶的人介绍,这是自己上午在武汉这家茶颜悦色店里,排了三个小时队买的。后来,茶颜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其实一眼就看出来了张淳不是在武汉门店买的奶茶,他手里的奶茶包装样式是长沙门店才会用的,武汉门店用的是武汉主题的包装杯。
在队伍末尾维持秩序的小姑娘看不下去,指责张淳损害了其他正常消费的顾客的利益,张淳反驳:“排三个小时队和多花点钱,有些人就是愿意拿钱买时间啊。”他把这解释为一门双赢的生意,“茶颜赚口碑,我们赚钱。”
▲ 武汉茶颜悦色开业当天,许多消费者都会购买多杯奶茶。图 / cfp
一场叫做茶颜悦色的秀
差不多半年前,“武汉主题”的茶颜悦色就在武汉天地围起了围栏,一开始这里还是喜茶、奈雪、%(百分号)和星巴克的天下。直到12月1日,茶颜悦色成了真正的中心,更尴尬的是,茶颜悦色的队尾已经甩到了喜茶店的门口。
开业当天,b站up主@油皮Da师兄 早上6点21分就起床了,起得早又不用上班的他信心满满,“我一定比其他人先喝到”,但两个小时之后抵达门店现场时,看见队伍已经排到了商圈外,“真没想到,这么多人不用上班”。大众点评上的@板烧鸡腿爆爆 到的更早,他7点30分到达商圈开始排队,发现前面已经站了七八十个人了,等到10点,茶颜悦色正式营业,“第一批人进去买完之后,就马上有人拿去卖了。”
12月1日上午10点03分,茶颜悦色官微就发布动态:“第一单已售出,目前队尾排队时长预计8小时,当日预计每人限购4杯,还请各位小主错峰前往。”
排队6小时之后,@油皮Da师兄 和同去的伙伴一共买到了8杯奶茶,出门店的那一刻,已经是下午,他们被人围住拦下,除了自留的3杯,其余5杯都以至少100元每杯的价格转手卖给了其他人。
有人把武汉首店如此多人排队的原因归结于“武汉人本身就喜欢凑热闹”。在武汉中山公园,围观打牌和下棋的人常常围里三层外三层;马路上出了小车祸,当事人还在扯皮呢,爹爹婆婆就一起围了上来。在武汉上大学的章子维来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可能要排队两个小时以上、或者根本买不到的准备。但他就是想来看看现场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像网上传的那么多人?
他晚上7点多到了门店所在的商圈,排队的人已经排到了商圈三四十米之外,而队伍末的小哥举着牌子,提示供货不足,现场已经停止了排队。最后,章子维几乎没有犹豫,花了100块买下黄牛手里热腾腾的一杯声声乌龙。
事后回想起来,他还是觉得很值,“这个事情其实不在于喝奶茶,而在于满足好奇心,毕竟是湖南之外的首店,大多数人就是尝鲜,再发个朋友圈”。
外卖骑手也活跃在排队人群里,章子维听见队伍里的骑手和围观的人搭话,可以提供150元一杯的代排队服务。
开业的这天,许多骑手的接单系统里一直滚动着茶颜悦色的跑腿单,跑腿费从十几块到四十几块不等。到了中午,有人把跑腿费加到了114元。下午5点,一位外卖员晒单,他的跑腿单需要从茶颜悦色送奶茶到门店2公里之外的一个小区,平台上显示,这一单他能赚到218块。
在武汉一个外卖交流群里,关于“茶颜悦色”的讨论代替了往常的话题,他们从“茶颜到底好不好喝”聊到“商家是不是在炒作”,相互调侃去排队的人肯定能大赚一笔。但看了群友发来的现场盛况之后,很快开始有人骂骂咧咧,“这些人是不是不太清醒?”“这杯奶茶是不是喝了能长生不老?”
不过,对于这种夸张的状况,茶颜悦色应该早就做好了准备。工作人员举着牌子、挡着脸,给不同的位置提供不同的等候时间。——以往这种牌子多在机场安检处见到。工作人员也时不时给排队的人奉上暖茶和零食,再把暖宝宝成箱成箱地发出去。
▲ 武汉茶颜悦色开业当天的排队盛况,在商圈拐角处的立牌上写明“此处排队需要8小时”。图 / cfp
这像是属于商家、顾客、黄牛的一场狂欢秀,店家得到了宣传——短短两天就上了数次微博热搜榜,最新一次是黄牛价格开到了500块一杯,顾客得到了奶茶和发朋友圈的资本,黄牛赚到了钱。只是因为人太多,武汉天地那几天的通信基站变得不是那么好使,连隔壁店里的手机信号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信号也被过度消耗了。
“流量奶茶店”的故事
自从“在武汉要喝茶颜悦色得排队8小时”“武汉一杯奶茶卖到500元”登上热搜之后,有网友表示不能理解。一张奶茶店代充场的高糊微信截图被传来传去,有人以此为证据质疑来排队的人是茶颜请来的,关于恶意营销和炒作的指控随之而来。
茶颜称自己报了警,微博网友@土拨鼠小青年 发出了长沙五一商圈茶颜的分布图,试图为喜爱的品牌解释:“即使‘遍地’开满,节假日期间依然家家排队。而长沙800万人有293家分店,武汉1100万人(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只有1家。排7-8个小时虽然夸张但也不是毫无缘由,更用不着花钱请托。”
▲ 12月6日,茶颜悦色官博发布了一条呼吁消费者不买跨城黄牛代购奶茶的声明。图 / 微博截图
7年前的冬天,茶颜悦色在长沙解放西路的天桥底下,开了第一家店,此后几年,这家天桥底下的奶茶店突然走红,成为长沙奶茶圈的顶流。去长沙,在超级文和友和茶颜悦色排队是当下的热潮之一。
一位长沙人说,他常常有“越排队越想喝”的心理,在长沙城市中心的商圈广场上,走不出十步路就会看见一家茶颜悦色分店,门口永远在排队。这是茶颜悦色选择的布店模式,在高流量的位置,多开门店,锁定区域内生意。
原本茶饮行业做连锁,重视供应链和口味标准化,在重点商圈密集开店可以最大程度提高供应链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也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就像那位长沙人表示,他去买茶颜的时候,并不全是因为此刻真的需要一杯奶茶,也有可能是“排队的人好少,不买一杯就亏了”。
而外地的顾客打不到卡,就找人代喝,过把眼瘾。粉丝甚至在微博上发“万人血书”,求它开出长沙。但创始人吕良不喜加盟的模式,可能与他做倒了的魔味鬼爪卤味店有关,当时这家店与绝味鸭脖、周黑鸭等品牌类似,却由于快速加盟,品控失败,一年之内几乎所有的店面都倒闭了。
正是因此,对于吕良和茶颜悦色而言,走出去并不算容易。今年11月10号,茶颜悦色第一次走出长沙,在吕良的老家常德开设了3家分店。根据茶颜悦色公众号,算上武汉天地的第一家,和近期开业的武汉第二家,截止2021年1月份,茶颜悦色将在武汉连续开出6家门店,选定的地点依然是有热度和流量的商圈集中地。
但走出去也是必然的,这些年来,茶颜悦色一直坚持不涨价,因为吕良担心,万一涨了,大家会觉得“你红你就涨”,掉粉了。可成本费用不断攀升,茶颜悦色已经处在毛利率生存线上,再加上茶颜悦色坠满长沙主商业区后,在长沙的市场已接近饱和,扩张成了必然要做的事。
不过茶颜悦色作为“流量奶茶店”,自有一套虐粉与固粉的逻辑。在长沙做茶饮策划的刘佳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每日人物,茶颜悦色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粉丝对它的维护,“这一点,喜茶没做到,奈雪也没做到。”
当茶颜悦色确定了进军武汉之后,来不及等到新店开业,陆续出现过数次武汉市民自发组织的跨城代购奶茶事件。
“黄牛”张淳自己也是茶颜悦色粉,疫情趋于平缓解封的那天,他特地去喝了八杯茶颜悦色。甚至倒卖奶茶这两天,他还为不知道茶颜悦色的路人科普。时常有年长些的人路过,看见这么多人排队,非常不解,当得知只是在买奶茶时撂下话:“我模仿它开一家也能赚钱”,张淳翻了个白眼,丢下一句“那你不要太自信”。
茶颜门店对面是一个露天的二层平台,从开业那天起,就有许多人带着大光圈和专业设备在楼上进行拍摄和直播。排队的外围也随处可见手持云台拍摄的人,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以武汉茶颜悦色门店为主题的记录和创作。
▲ 在茶颜悦色对面二楼,不少人在拍摄排队人群的照片或视频。图 / cfp
除了简单的探店之外,一系列主题策划视频也正在兴起。@黄酱不吃酱 在看过武汉排队场面之后当即决定买高铁票去长沙喝奶茶。视频博主@红姐中不中 策划了一期和朋友的比赛,两人同时分别去武汉门店排队,和去长沙买奶茶,看谁先喝到。最后,去长沙的红姐赢了。
这场由一杯奶茶引发的过度关注像是一个无解的循环,排队的人越多,故事被讲出来越荒唐,越容易挑起围观者的情绪,他们不解、嘲笑或表达真心喜爱,再把这个故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告诉更多人,共同制造着一场更大的狂欢。
12月3号最后,卖完手里的奶茶之后,张淳走进了附近的另外一家曾经爆火的网红奶茶店,店里空空的。店员说,客人都去排队买茶颜了,甚至有同事都辞职去茶颜了。
张淳没说什么。按照他的计划,就卖这几天。也许这一场狂欢很快就会过去,也许会保持再久一点,但终究是靠人们的新鲜劲赚钱,等新鲜劲一过去,之后新店再开业,他也不会回来做黄牛了。
▲ 图 / cfp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近,阿嬷手作刷屏了社交网络,尤其是占领了魔都消费者的朋友圈。
这个来自广西的茶饮品牌,首次进入上海,开设了第一家门店,从一个小众、低调的奶茶店,一跃成为新晋“网红”,吸引了不少人。
01
排队8小时
顾客还说值
主打匠心手作、食材现制,凭借年龄50+的阿嬷背着一口铜锅、盛着广西地道原材料这一形象,阿嬷手作在上海迅速打开了市场。
2月3日开业,其口碑陆续传开。不少网友开始讨论,好喝、但难等。随便一个订单,都要排上几百杯、一千杯,等待8个小时也不在话下。
为一杯奶茶甘愿排队8小时
茶饮业似乎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过让消费者愿意等待的产品。上一个,还是去年的茶颜悦色和绿柠檬茶。但不同于前两者,阿嬷手作的排队方式更人性化一点,小程序排队。
由于生意火爆,现场购买只有冰淇淋不用等,想买到奶茶需要每天10点小程序开放时“抢单”。
小程序下单的好处,就是身处哪儿都可以下单。你不用站在那一动不动等待,可以先去逛个街、看个电影,时间到了再去取;或者,白天上班的时候下一单,晚上下班后路过去拿。
但弊端则是,你虽看不见排队的人,但看见排队的数字依旧会焦虑;如果在门店前下单,你看得见橱窗里繁忙的阿嬷,但台面上摆得满满当当的奶茶,8个小时后才属于你。
订单过多小程序会无法下单
阿嬷手作的火爆状态还在持续。13日,在上海的这家唯一门店更是瞬间进单三千多杯,直接导致系统崩溃。
出杯混乱、顾客无法按时取餐、消费体验感差,对此,阿嬷手作公开致歉,对此事进行解释。由于对线上下单方式的预判不充分,向顾客致歉,并对当日被退单、申请退单的顾客发放赠饮券进行补偿,同时已修复小程序。
阿嬷手作致歉信(部分)
至今日,门店爆单似乎并没有影响大多数顾客的热情,甚至可能带动了另一波关注——阿嬷手作真的值得等待吗?
小程序下单的另一优势,由此体现:可以下单,也可以退单。数字上的等待时间,对应的是低成本的时间消耗;即使等待到一半退单,所花费的沉默成本也极低,可以及时止损。那么,尝试一下也不为过。
与此同时,有不少网友跟10点的小程序“死磕”,系统仍旧繁忙;也有另一波网友“宽容”的表示,显示等待600杯,一两个小时就完成了。
要说阿嬷手作在营销上做对了什么?两点:数字化,反应及时。
阿嬷手作仅用小程序下单,理应是对排队状况有一定预料与期待,小程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解当下人们对人工排队、黄牛遍地的顾虑,有利于控制对品牌的正面传播。
同时,小程序点单能够减少前台点单压力,专注于产品制作,这对于员工都是年龄50+的阿嬷们来说,能避开程序操作上可能会导致的问题。
不过,阿嬷手作对线上下单的预判也的确不充分,兴许是没有想到火爆的程度超出了系统的承受力。致歉信则是其反应及时的表现。一旦有负面评价,第一次时间承认并致歉,是危机公关最行之有效的做法。
很多时候,及时的反应、合适的姿态往往代表了一个品牌的形象,当一个良好的形象再现于消费者眼前,可能会带来新的正向反馈。
门店场景
但,这种门店首开、小程序先行的做法,做得好了是生意火爆,做得不好则是无人问津,不能轻易效仿。阿嬷手作的这种做法对它来说有效,离不开前期布局。
02
品牌的引爆点
仍是产品为王
阿嬷手作的一朝爆火,实际上有迹可循。
进入上海,通过爆单事件引发关注,获得客流量,究其根本,品牌的生命力在于产品。
阿嬷手作第一家门店于2018年开业,正处于新茶饮高速发展的时期,彼时,各茶饮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萌出,此后更是大张旗鼓加盟拓店、抢占市场。而阿嬷手作始于广西,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在南宁有寥寥几家门店,不接受加盟与代理,温温吞吞地手作一杯奶茶,始终强调匠心、古早味。
可视化环境
到2019年,阿嬷手作在菜单中加入了“三无雪糕”,无色素、无香精、无冰淇淋粉,融合了雪糕与茶饮,并且强调的依旧是“每日现做”。当别人家活用各种新物料,频频打造新爆品的时候,阿嬷手作依旧低调、温吞地做着费时费力的产品。
阿嬷现场制小料
第一次走出广西,还是在2020年末,在与广西比邻的广东,其实距离并不远。在深圳门店的爆单盛况,让其体验到广西以外消费者的热情。甚至有网友戏称,“南宁的阿嬷手作你爱答不理,深圳的阿嬷手作你等待不起。”
阿嬷手作上海首店,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场,可以说深圳门店就是其参考模型。而走入上海,显然铺垫更多。
阿嬷携一口铜锅与地道食材,穿越村落、山川、河流来到城市
在其公众号上,阿嬷手作特别制作了一条5分钟的短片,勾勒出年龄50+的阿嬷背着一口铜锅、盛着广西地道原材料的形象,通过乡野村落的宁静淳朴与魔都车水马龙的现代新潮做对比,将这个带着强烈反差的品牌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这则短片中,体现了阿嬷手作的五感:最原始的产地、最简单的食材、最淳朴的民众,为产品打上了地道感的标签;广西最为出名的水牛奶,只有9日的短保期,与其他茶饮品牌做出了独特感的区隔;阿嬷现场剥水果、蒸糯米、打芋泥等,所见即所得增强可视感;还有农村与都市的反差感,以及用“家人”称呼指代消费者的亲近感。
以水牛鲜乳与其他品牌做出差异化
尽管食材普通、甚至常见,但其呈现方式是高级的,“手作”在现代社会已不像过去那般与“老土”的概念等同,而是以一种更高级的、对产品更精益求精的形式来体现。
云南鹤庆的铜锅千锤百炼制成,广西自有茶园生产有机茶,八马的糯米,专供的古法黑糖,承包的荔浦芋头地……这些共同构成了阿嬷手作的质感。当工业化成为常态,手工化反而更显难得,当工序变得复杂而坚持做下去,也可以称之为“匠心”。
时至今日,阿嬷手作也才开了19家门店,精工、慢造对应的就是其匠心,而由此打造出的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
其实,从其品牌调性、产品定位来看,阿嬷手作与魔都上海的消费偏好是相近的。在繁忙而精致的生活中,人们对物质追求有一定品质要求,但并非只对奢牌、高价货叫好。阿嬷手作的质感,体现在其产品背后的文化中。
再说价格,现在的很多消费者并不缺少消费能力,缺少的是为精品付费的理由。一杯动辄二三十的奶茶,于广西的人均收入来看算是高消费,但于上海、深圳这样的国际化都市来说,这属于常见价格带,至于是否有市场,主要看其产品品质或服务能否跟得上。
来自广西的地道原料是产品的核心卖点
广西原产地的食材,则代表了品质,阿嬷每天现场现做,则代表了服务,这样的答案共同构成了值得人们去消费的理由。
在阿嬷手作的宣传语中,“广西好食材”的的确确是好食材,“传统笨手艺”却一点也不笨,倒不如说是,最简单的烹制方式方能显示出食物最原始的本味,这味道好在心头。
而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时常会对只存在于回忆中的感官产生向往,以及对鲜少能获得的淳朴产生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