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羊曾经在中国大杀四方,它曾以1519.93%的成长速度成为餐饮创业的一个奇迹;
2008年,它在香港上市,被誉为“中国火锅第一股”;
2009到2013年,百胜集团以50亿港元的代价完成了对它的全资收购,小肥羊从此嫁入豪门,成为肯德基、必胜客的兄弟;
2016年,百胜分拆,马云入股。并入百胜集团的7年,小肥羊毫无表现,频陷关店潮。外界传出,目前全国小肥羊的门店数已经不足200家,其中直营店更是仅剩30家左右,它很有可能被百胜当做“有毒资产”甩包。
并入百胜的7年时间,小肥羊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为什么会从火锅行业的大哥大迅速败落?下面旺哥就从小肥羊的发家史说起,一起来看看曾经风光无限见谁灭谁的小肥羊,是怎样一步步沦为目前的尴尬地步的。
一
钢铁工人机缘巧合,创办小肥羊
1984年技校毕业的张钢分在包钢烧结车间当工人。“那时我才20岁,可其他人都是40多了,看那些老一代的师傅,干了一辈子也就当个车间主任到头了,我怎么能这样就将自己的生命廉价地交出去?”
4年后,张钢决定开始自己闯荡,他从服装买卖开始,接下来又在手机和通讯行业倒腾了许多年,一直没有任何起色,直到他碰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机遇——火锅。
火锅涮羊肉的吃法在我国由来已久,但是传统的火锅涮羊肉都是蘸着小料,且其配料繁锁,加之羊肉的腥膻不被南方人所接受,因此它有非常大的区域性。
张钢自创了一种不醮小料涮羊肉的方法:用几十种滋补调味品精制而成的锅底汤料取代小料,在去掉羊肉腥、膻味的同时又保留了其味道的鲜美。这种吃法较传统的蘸着小料涮羊肉更便捷、科学,适合现代人追求的健康和快捷餐饮理念。
二
一炮而红,全国开店700多家
1999年,第一家小肥羊火锅店在内蒙古包头正式开业,大受欢迎,一炮而红。严格的品质保障、别具一格的特色、公道合适的价格,让“小肥羊”在一开始就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良好的口碑在消费者中不胫而走。两个月后张钢又成功开设了两家小肥羊火锅店,生意同样火爆,这让他看到了连锁发展的希望。
2000年,小肥羊走出包头市,开始了它在全国的连锁发展之路。
2001年,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小肥羊分公司相继成立。
2003年11月,小肥羊第一家境外连锁店在美国洛杉矶开业。
2005年8月,以品牌价值55.12亿元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金榜。
2006年6月,第四次入选“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第二名。
2008年6月12日,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香港成功上市。
在小肥羊的巅峰时期,全国门店数量一度曾达到721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次,蒙牛集团副总裁卢文兵到小肥羊考察,没想到竟被张钢策反,招致麾下担任主管上市工作的副总裁。
三
引进资本,增强实力也带来风险
早在小肥羊3岁的时候,张钢就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出股份引进人才。到2005年,小肥羊集团公司的股东已经达到47人,小肥羊两位创始人张钢与陈洪凯的股份加在一起已经降到了40%。
2006年6月,小肥羊引入外资风投,并于2008年6月12日登陆港交所,上市筹资近4.6亿港元。
2012年2月,百胜中国以近46亿港元现金完成了对小肥羊的收购,持股量高达93.2%,剩余6.8%股权则由创始人张钢和陈洪凯持有。仅在一年后,百胜再次加码,以现金收购小肥羊全部股权。就这样,百胜中国用将近50亿港元的高价将小肥羊彻底私有化了。
小肥羊看似抱上百胜这棵大树,但事实证明,树荫底下未必好乘凉,也可能水土不服。
四
没有创新,标准化不一定是制胜法宝
2011年,百胜判断中餐崛起不可避免,而火锅占中餐市场三分之一,小肥羊又是火锅里面的老大,因此更加受到重视。按理说,小肥羊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然而从2012年开始,它频频传出关店、客流量下滑等消息。
嫁入百胜的小肥羊开始照搬肯德基、必胜客的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前期确实容易复制、扩张,但火锅这种餐饮业态消费频率不高,如果频繁消费会有厌倦感,并且标准化也造成了菜品更新慢,这方面难以与炒菜及西餐的创新相媲美。
而且,在新的火锅品牌不断兴起的大背景下,就连海底捞都推出了四格、毛肚、牛油锅等新产品,小肥羊却没什么创新之处。在它越来越标准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个性。
由此,小肥羊业绩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
餐饮人分析:管理团队也许比资本更重要
“收购后,小肥羊原创团队散伙了,新的管理层对中餐的理解不及原有团队深刻,整合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位中餐行业的研究专家进一步分析称,西餐的精髓是管理,中餐则有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饮食文化,一些简单的细节,比如纸巾是否收费、南北方消费者对调料的不同需求等等,作为外来者的百胜是没法深入领会的。
“有钱了,但是团队散伙了,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是何等不易啊!”一名同行高管为小肥羊3年零8个月的短暂资本之路感到可惜,在他看来,小肥羊当时完全有能力去整合内蒙古肉羊全产业链,但他们放弃了。
有人认为,资本不一定能带来市场占有率。“大家当时都觉得中式餐饮尤其是火锅,需要通过收购和加盟等快捷方式来提高市占率,但现在来看并非那么简单。”有餐饮业人士这样分析称,其实百胜内部也在反思,对于接了这么一个“烫手山芋”,也感到很疲惫。
还有分析称,即便百胜收购小肥羊是步步为营、早有计划,然而小肥羊创始团队的频频抛售套现,是最终肥了自己腰包,却“饿瘦”了原本壮硕的小肥羊。时至今日,业界对小肥羊创业团队“急功近利”的质疑仍不断,也在怀疑资本的价值。
六
火锅市场竞争激烈,不进则退
目前,全国火锅商户已超过35万家,竞争者不断瓜分着小肥羊的市场。发展势头日益迅猛的海底捞、呷哺呷哺等都在积极做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并且随着推陈出新的产品、活动而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所熟知。
港交所上市的呷哺呷哺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8.6%,不满于现状的呷哺呷哺还走起了“高端火锅”的新路子,自创品牌“凑凑”火锅,将火锅与茶饮巧妙地结合,大规模扩张蓄势待发。
同样发源于包头的小尾羊也在悄无声息中壮大,目前,小尾羊涵盖肉羊养殖、食品加工、餐饮连锁三大业务板块,其中,门店数量超过600家的餐饮连锁版块已经完成股改,据消息透露,小尾羊火锅2017年也准备登陆新三板上市。
七
瘦掉的小肥羊还能再次“肥”起来吗?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指出,从小肥羊的业绩表现和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小肥羊属于企业发展要剥离的部分,但就品牌价值而言,未来变数还较大,继续经营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目前,行业里正流传着小肥羊或被其创始人张钢收回的传闻。在百胜拆分中国事业部的风头上,其旗下的小肥羊势必面临一次新的“转身”契机,到底是苦尽甘来还是再次泥潭深陷,我们拭目以待!
◇ 声明:本文为铺铺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注明来源:铺铺旺微信公众号,作者:铺铺旺。
>< class="pgc-img">>八月流金,骄阳似火,小肥羊迎来25周年庆。作为蒙式火锅领军品牌,一直视推广蒙式火锅和草原美味为己任,但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小肥羊也一直步履不停,不断推陈出新。
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忙碌,“一人食”渐渐成为一种新宠。很多时候,独自一人在餐桌前享受美味,成为职场人缓解压力、释放疲劳的独特方式。
2023年年末,小肥羊首次推出回转火锅,它不仅是城市繁忙中的一人食伴侣,更是一种对美食的追求和对自己的独特陪伴。回转火锅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继在上海推出首家回转火锅餐厅后,陆续在江苏、四川、新疆、吉林、广西、辽宁开出多家回转火锅餐厅。
< class="pgc-img">>回转火锅餐厅一人一锅,升级多款秘制锅底,从招牌当归草本骨汤锅,到菌蔬汤底和川味香辣风味,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 class="pgc-img">>配合此次回转火锅模式上市,小肥羊更是严选近百种涮品,从招牌呼伦贝尔羔羊肉、精选新西兰羔羊肉、优品羔羊肉、精选上脑肥牛等优质牛羊肉,到七公炸肉丸、麻辣小郡肝、青花椒油皇鸡、火箭鱿鱼等产品…… 同时,为消费者提供3元、5元、7元三档菜品选择,消费者可随心搭配,在享受极致性价比的同时,也可尽享优质蒙式羊肉火锅的美味。
< class="pgc-img">>回转火锅餐厅的送餐方式也不同于以往人工上菜这种模式,而是通过传送带自动送餐,将源源不断的新鲜食材送至旋转吧台,减少了以往点餐、上菜等环节,节省了时间,让每一位用餐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随时享受美食,也更环保。这样一来,消费者在繁忙的工作日,也可以在午餐时段享受火锅。在部分小肥羊回转火锅餐厅,消费者还会看到用小火车送餐,收获别样的用餐体验。
< class="pgc-img">>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餐饮形式,回转火锅以其便捷、健康和多样化的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现代人的选择,而小肥羊带来的回转火锅更是将这种“一人食”的快乐发扬光大。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小肥羊的回转火锅将成为那个为你供给温暖的“一人食好朋友”。
值此25周年庆之际,小肥羊也推出多重好礼,回馈广大消费者的厚爱。消费者可在大众点评、抖音平台选购限时秒杀活动优惠券、专属消费代金券,和小肥羊一起庆生一起YOUNG!
<>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在中国火锅拥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火锅出现了。作为中国独创的美食,火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
如今说到火锅,大家都一定会提到一家餐饮企业——海底捞!
最近上市刚好一年的海底捞就交出了它的第一份财报。
财报显示:2018年,海底捞的总收入为169.69亿元,同比增幅为59.53%;归属所有权人净利润为16.46亿元,同比增幅达到了60.16%。
除了财报上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在股市上海底捞也成为了大赢家,彻底涨疯了!
2019年以来,海底捞已经实现72%的增长,市值达到了1621.8亿港元(合人民币1388亿元),硬生生将海底捞董事长张勇、舒萍夫妇抬上了全球餐饮业的首富地位!
从海底捞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来说无疑是亮眼的,但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回望10年前的火锅市场,大家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海底捞会有今天的成绩!
壹
2002年已经创立海底捞8年的张勇第一次带着海底捞走出了成都。
但便如此,实际情况并没有张勇想的那么好,海底捞依旧是不温不火。
而在这时一个名叫张钢的内蒙人却带着一家叫做“小肥羊”的火锅一路从北方打到了成都,打得海底捞措手不及!
< class="pgc-img">>要知道当时的“小肥羊”创立仅仅3年,日营业额已经达到了恐怖的17万!全国的线下门店已经超过600家,年营收额更是达到了恐怖的27亿元,成为了中国本土餐饮的冠军企业!
这个成绩的海底捞来说是望尘莫及的,张勇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小肥羊“侵占整个火锅市场。
用句不好听的话来说当时的海底捞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2008年如火如荼的”小肥羊“更是成功登陆港陆,成为了第一家火锅上市企业。也是因此,“小肥羊“当时被誉为”中华火锅第一股“!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一切繁花似锦的背后,危机正在悄然而至!
贰
说到“小肥羊”就不得不提他的创始人张钢了。张钢曾在包钢做过4年工人,后来跟着几个工友一起下海经商,创办“小肥羊”之前张钢对于餐饮行业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 class="pgc-img">>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钢到西南地区出差,路途中吃到了一种不用蘸料的火锅令他印象深刻。吃完后张钢依旧对其味道恋恋不舍,于是便回去买下了这个火锅的配方。
回到内蒙后张钢结合内蒙的独有特色将这个配方改良了一下,经过反复的调试和很多朋友的评鉴,最终张钢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独特口味!
于是迫不及待的张钢便四处借钱开起了第一家“小肥羊”!就连张钢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小店仅仅3天就被“挤爆”了,30张桌子坐的满满当当,门外还有着多排队等候的人。
< class="pgc-img">>此景之下,张钢又迅速的在包头市新扩张了两家分店,但即便如此依旧无法满足食客的需求,可以说开一家“爆”一家!
就这样,“小肥羊”开启了它传奇的扩张路,一路从北开到了南,最后甚至还开到了国外!
即便在洛杉矶、多伦多你也可以看到”小肥羊“的门店,成为了世界餐饮界的传奇!
据说当时的”小肥羊“3天就能新开一家店,到了2004年门店已经超过了700多家!
叁
”小肥羊“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惊人的扩张速度和张钢的魄力分不开。
当时,张钢大胆的采用了放权的加盟制。这种制度的运行使得“小肥羊”店面不断成几何倍增长。
但放权加盟制也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管理。如何在放权的情况下得到管理的统一呢?
对此张钢也有一套自己的理论,那就是靠一个“义”字!
虽然这个字看起来很江湖气,不符合管理理论,但在张钢这确实很适用。
张钢把加盟者都看作是创业的合伙人,分配了合理的股份。这样,这群人就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张钢,毕竟张钢挣钱他们自己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在管理上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除此之外,张钢是个很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人。
2002年张钢就从蒙牛挖来了孙先红和卢文兵二人,并拿出了5%的股权。由此可见,张钢为人大气,对待人才很重视。
而这一切也为张钢自己带来了很多的回报!
卢文兵上任总裁后便烧了“三把火”,如果没有这“三把火”可以说也就没有“小肥羊”的辉煌。
< class="pgc-img">>第一:卢文兵将“小肥羊”进行了股份制的改造,将加盟人员都变成了持股人,使得加盟人更赚钱的同时,管理也更加顺畅。
第二:找出有问题的加盟店,转成直营或者联营的模式,将品牌树立起来,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第三:寻求投资,走资本路线。最终引进了英国的3i私募和普凯投资基金共2500万美元。
可以说卢文兵做的这三件事为日后“小肥羊”的巅峰做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了名震四海的“中华火锅第一股”!
< class="pgc-img">>肆
说到“小肥羊”的上市除了卢文兵以外,还有一个人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那就是“小肥羊”的首席运营官杨耀强。
杨耀强是当时卢文兵找来的出资方3i集团帮“小肥羊”从肯德基挖来的职业经理人。杨耀强本是肯德基香港行政总裁,在3i集团的推荐下去了“小肥羊”。“小肥羊”能成功上市杨耀强的功劳也是最大的。
所以上市后张钢对杨耀强极为信任,几乎把所有的权力都放给了杨耀强。
因为张钢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把“小肥羊”做成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一样的世界连锁餐饮,因此上市后便一直在海外市场考察,以国内的管理都基本的交给了杨耀强。
杨耀强接手国内业务后一心想提升“小肥羊”的品牌形象,因此提出了加大加盟成本的策略,使得“小肥羊”的加盟费用越来越高。
< class="pgc-img">>然而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杨耀强在管理方式上比较强硬,因此和加盟者的关系越来越僵化。加之后面这些高成本的加盟店还出现了亏损的方式,更是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最终在股价的压力下,张钢还是站在了管理团队这边,杨耀强也因此离开了“小肥羊”。但自那之后,”小肥羊“的生意也开始逐渐出现问题,生意下滑的很厉害。
就在此时3i集团和普凯两家出资方眼看股价形式不好,便将手中的全部股份都卖给了百胜。
百胜进来后张钢因为知道它们的实力,因此觉得在百胜的帮助下”小肥羊“有望成为第二个必胜客,因此说服了很多管理层将手中的股份卖给百胜,称百胜进来后”小肥羊“股价会大涨。
也是因此,百胜成为了”小肥羊“的第二大股东!而此消息一出,”小肥羊“的股价果真就上涨了15%!
< class="pgc-img">>但谁也没有想到强势的百胜进来以后却是起到了反作用。
百胜对于火锅业务并不熟悉,对中国市场也不够了解,但进入团队以后却十分的强势,处处滞压张钢的控制权。也是因此,双方的矛盾一次又一次的激化了。
最终张钢还是妥协了,他认为百胜至少不是浪得虚名,如果能把“小肥羊”做成第二个必胜客也值了,于是便和自己的管理团队减持了大部分的股权,将“小肥羊”的控制权交了出去。
2012年百胜以46亿港元现金收购了“小肥羊”所有的股份,并宣布了退市私有化的方案,因此张钢的整个团队也被资本踢出了局!
谁想到退市后的“小肥羊”在百胜的带领下一日不如一日,迅速陷入了关店潮,吃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曾今的传奇餐饮就此落幕。
伍
对于“小肥羊”的失败更多人归结于张钢的急功近利导致自己最终被踢出局。
但以客观的角度来看,这都是那个时代企业家将企业从小做大过程中所经历的无奈。对于像张钢这样的企业家来说,他们对于资本的认知太少了,在国内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学习。
而当团队足够大,还要和市场竞争的时候,他曾今的那套“义气”管理法已经失去了价值,因此他想依靠“百胜”这样的大资本方也是无奈之举。
所以还是那句话“创业容易守业难”,一家公司能否做大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标准化”,如今蒸蒸日上的“海底捞”就是最好的印证!
商场如战场,在这个多变的时代下,一步错步步错。在餐饮行业这个准入门槛极低的行业,只有做到“标准化”才能使一个企业活得更长、更久!
如今包头市乌兰道旁的第一家“小肥羊”门店的牌匾依旧悬挂在那里。但门店却已另作他用,据说张钢每次路过那样,都一言不发,然后长叹一声,转身默默的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