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中国、呷哺呷哺、海底捞、九毛九等企业外,又一家内地餐饮巨头赴港IPO。
近日,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茶”)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花旗、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公开资料显示,绿茶餐厅截至目前合计有185间餐厅,覆盖中国17个省份,四个直辖市及三大自治区,就收入和餐厅数目而言,是中国第四大休闲中式餐厅,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融合菜餐饮品牌。
整体来看,中式餐饮市场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低。招股书显示,2020年,休闲中式餐饮市场的总收入预计为3515亿元,约占中式餐饮市场的16.0%及中国餐饮市场的8.9%。其中,前五大品牌约占该市场总收入的3.8%,绿茶餐厅在中国休闲中式餐饮市场的市场份额为0.5%,有较大上升空间。
此次赴港IPO,绿茶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扩大餐厅网络等,绿茶计划2022年及2023年每年开设80至100间新餐厅。
2020年剔除股利费用正向盈利
在业绩表现上看,受旗下餐厅网络快速扩张所推动,绿茶集团收入从2018年的13.12亿元强劲增长32.4%至2019年的17.37亿元,年内利润也从4440.1万元增长在1.06亿元。公司2018年、2019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也分别为2.09亿元、3.86亿元。
但去年受疫情影响,绿茶业绩出现下滑,2020年收入同比减少9.6%至15.70亿元,利润则亏损5526.2万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也下降至2.72亿元。
在此期间(2020年),绿茶开设的新餐厅数目因新冠疫情而减少至23家。在此之前的2018年、2019年,绿茶分别新开设餐厅34家、60家。同时,公司服务的顾客总数也从2019年29.7百万人减少至2020年25.6百万人。
分业务来看,公司餐厅经营和外卖业务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并未出现明显变化,2020年绿茶餐厅经营收入和外卖业务收入分别为13.37亿元、2.3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5.1%、14.8%。
分区域来看,绿茶的经营区域集中在华北、华东、广东省和其他地区。记者注意到,疫情期间,广东省的收入逆势增长,从2019年的4.07亿元增长至4.43亿元,同比增长8.7%。
据绿茶介绍,广东省收入增加主要源自三方面原因:公司在广东省的餐厅数量由2019年至2020年间增加10间;该地区的服务客人总数由2019年的7.1百万人增加至 2020年的7.4百万人及;人均消费增加,部分被该地区的同店销售额因受新冠疫情影响而减少26.0%所抵销。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尽管2020年公司业绩下滑,但造成绿茶亏损的主要原因却并非疫情影响,而是源于支付股利产生的税费。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绿茶以股权结算的股份支付费用合计4277.1万元,同时造成预扣税开支2700.3万元,经调整后净利润(未经审核) 为1556.2万元。
主打性价比
同目前已经上市的内地餐饮公司海底捞、太二(九毛九)主打特色菜系和大单品相比,绿茶在业务上有所差异,其主要依靠的是融合菜品、高端装修及高性价比。
公开资料显示,绿茶的菜品价格大部分在10元-50元区间,2018年-2020年,绿茶每名顾客平均消费金额分别为54.8元、58.4、61.3元。而2020年,海底捞人均消费金额则为110.1元,九毛九旗下太二人均消费则为79元。
高性价比模式得以持续,与绿茶在标准化、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布局密不可分。目前,绿茶已建立高度标准化及可拓展的业务模型,通过第三方食品加工及直接采购的灵活组合将菜品的口味和质量标准化。目前,绿茶大部分招牌菜都涉及第三方食品加工公司准备的半加工食品。若干食材(例如蔬菜及水果)的保质期相对较短,则直接从当地供应商处采购以确保该等食材的新鲜程度。
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绿茶分别有303家、276家及280家获授权供应商,与主要供应商已有平均约三年的业务往来。 2021年1月,绿茶还建立了直接采购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翻台率上,绿茶还有待提升,2020年,绿茶餐厅翻台率为2.62次/天,高于九毛九餐厅1.7次/天的翻台率,低于海底捞餐厅3.5次/天的翻台率,以及太二餐厅3.8次/天的翻台率。
在整个休闲中式餐饮市场中,绿茶餐厅的收入要优于外婆家、九毛九餐厅,但距离西贝、小菜园餐厅和太二,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西贝、小菜园、太二收入分别约55亿元、25亿元和20亿元,均高于绿茶16亿元收入。
不过,记者注意到,随着绿茶餐厅在一线城市的进一步“下沉”,其有望通过小餐厅的高速成长实现快速扩张。
近年来,绿茶不断加快小餐厅的布局,由于顾客因生活节奏较快而倾向以小组光顾,其计划在一线城市开设楼面面积较小的餐厅,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招股书显示,目前绿茶餐厅的小餐厅数目占餐厅总数的百分比由2018年的21.5%增加至2019年的37.4%,并进一步增加至38.9%。相比大型餐厅,小型餐厅一般有较高的翻台率。于2020年下半年,小型餐厅的翻台率为3.38次/天,而大型餐厅的翻台率为3.03次/天。
绿茶预计,2021年将开设60间左右新餐厅,截至招股书制定日,其中五间餐厅已开始营业,且公司还与另外八间餐厅签订租赁协议。此外,绿茶计划于2022年及2023年每年开设80至100间新餐厅。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021,似乎比往年有更多的“大事纪”,从教培行业的一夜团灭,到恒大暴雷带来的一连串地产动荡,再到年末开始的奥米克戎的肆虐。
站在这个最特殊的时点,我们盘点了各类头部餐饮品牌的最新门店数量,以及拓展规划。作为对过往的见证,但也怀着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百胜中国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最大的餐饮企业——百胜中国总门店数达11,788家。
年内新增门店数1,806家,其中主要为肯德基和必胜客新店,占比高达87%。
而年内,创立于2004年的东方既白被确定将终止运营,国内5家东方既白门店将在2022年完成闭店。
旗下另一品牌,2019年以1.85亿美元收购的焖锅品牌黄记煌目前全国拥有651家门店,门店数和收购前数量相近,品牌拓店动作较平缓。
东方既白店面实景 | 来源:公众号@NBS新品略
麦当劳
2021年10月,麦当劳中国新总部大楼“巨无霸魔方MCHQ”正式启用,麦当劳中国CEO张家茵同时披露称,已经在中国内地拥有4200家餐厅。
2021年是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30多年来“史上最快的开店速度”。张家茵表示,应该会在2022年的第一季度提前达成4,500家的门店计划。
根据麦当劳集团全球财报,2022年将会在中国市场新增大约800家门店。
麦当劳中国新总部大楼 | 来源:网络
海底捞
在持续变化的疫情情形下,海底捞经历了错位扩张战略带来股价折半的动荡。基于此,在2021年11月,海底捞推行“啄木鸟”计划,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关闭海底捞门店276家,其中260家因啄木鸟计划永久闭店,因租约到期、搬迁等其他原因闭店16家,另外32家门店进入停业休整。
截至2021年终,海底捞全球拥有1,443家门店,其中1,329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
海底捞公告 | 来源:品牌官博
九毛九
截至2021年底,九毛九在中国85个城市、加拿大1个城市及新加坡1个城市经营453家餐厅及管理17家加盟餐厅。
过去一年内新开门店133家,包括1家九毛九餐厅、122家太二餐厅、1家2颗鸡蛋煎饼加盟餐厅、7家怂重庆火锅厂及2家新设品牌——赖美丽青花椒烤鱼。
赖美丽店面实景 | 来源:品牌官微
同时基于租赁协议到期及餐厅业绩不佳的情况,关闭22家餐厅。
作为九毛九集团的成功品牌案例,太二由2020年的233家增长至2021年的350家,收入贡献上升67.6%。
呷哺呷哺
由于业绩亏损和内部管理原因,“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新增52家门店的同时,关闭了229家门店。
截至2021年末,呷哺呷哺共有841家门店,品牌计划2022年扩店156家,门店选址将更为谨慎,同时计划推出定位中端的新品牌呷哺“X”, 首批门店计划落户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首家门店或将在2022年底前亮相。。
呷哺呷哺店面实景 | 来源:公众号@刺猬公社
湊湊火锅
年内,呷哺呷哺集团旗下高端火锅品牌湊湊火锅新增43家门店,目前共有183家门店。
营收同比增长近40%,实现23.59亿元。
湊湊火锅海外首店新加坡店 |
来源:公众号@新加坡全球一带一路
巴奴毛肚火锅
2021年,巴奴毛肚火锅首进华南,选址深圳卓悦中心。目前品牌全国拥有85家门店,覆盖北京、上海、西安、苏州、南京、郑州等27个城市。
据悉,品牌总部今年已从郑州迁址北京。2022年,巴奴毛肚火锅计划在朝阳、大兴再开3店,同时全国门店数也将有所增加。
巴奴毛肚火锅华南首店 | 来源:品牌官微
捞王
主打猪肚鸡火锅的粤式火锅连锁餐厅——捞王在2022年3月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2021年,捞王收入近13亿元,同比增长15.6%。
品牌此前拓店主要在华东市场,去年一年,则加大门店在全国范围的布局速度,实现在中国内地30个城市布局149家连锁自营餐厅及台北1家餐厅,包含146家捞王锅物料理餐厅、2家锅季餐厅及2家捞王心灵鸡汤餐厅。
捞王计划继续实施拓店策略,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别在中国新设44家、60家及80家门店。
捞王猪肚鸡火锅 | 来源:品牌官博
大米先生
2022年1月,大米先生母公司——中式快餐连锁品牌乡村基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截至2021年9月,大米先生餐厅在国内拥有543家,并计划2022年开设约160~180家餐厅,2023年开设200~240家餐厅。
新店拓店除了维持在上海战略市场的地位,也计划在未来2~3年内在其他包括深圳等在内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商圈、办公楼和住宅区开设新店。
大米先生店内实景 | 来源:品牌官微
老娘舅
2021年10月,中式快餐“老娘舅”拟A股挂牌上市。
自200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品牌拥有386家门店,单店日均可出餐超1,000份,其中88%的门店位于江浙地区,剩余门店位于上海和安徽。
老娘舅店面实景 | 来源:品牌官微
绿茶
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绿茶在2022年3月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4月上市。
2021年,绿茶新增59家门店,至此品牌在中国18个省份、4个直辖市及三个自治区共有236家门店。
根据品牌计划,2022年至2024年每年新设75至100家新店。
在经营上,2021年绿茶餐厅业绩恢复迹象明显,经营收入由2020年前三季度的10.7亿元增长58.2%至2021年同期的16.94亿元。
绿茶店面实景 | 来源:品牌官微
杨国福
自2015年杨国福将总部迁入上海并开始快速拓店,至2021年9月30日,杨国福旗下共有5,783家餐厅,每年约以1,000家店的速度扩张。
目前门店包括位于上海的3家自营门店、5,759家覆盖中国31个省市的加盟门店、以及在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21家海外加盟餐厅。
此外,因适应疫情中运营环境,2021年1月杨国福推出品牌第一个零售产品系列,截至2021年9月30日,共推出16SKU零售产品,包括麻辣烫自热锅、多人份自热大火锅及火锅汤底料。
杨国福店面实景 | 来源:公众号@IPO日报
达美乐比萨
3月28日,达美乐比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的总特许经营商——达势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截至2022年3月22日,达美乐中国在中国大陆的10个城市拥有485家直营门店。其中57%的门店设在北京、上海,自2020年起入驻深圳、广州市场,2021年在深圳、广州分别新增约20家门店。
但同时,品牌超过73%的收入源自外送订单,高于行业49%的平均水平。
据悉,达美乐比萨计划在2022年和2023年各新增120家、180家门店。
达美乐比萨店面实景 | 来源:公众号@餐宝典
谭仔国际
香港粉面连锁品牌——谭仔国际拥有“谭仔”和“三哥”两品牌。目前,旗下共有157家门店,其中150家位于香港、4家位于中国内地以及3家位于新加坡。
据悉,品牌计划2024年4月前在中国内地新增74家门店。
谭仔米线店面实景 | 来源:公众号@职搜搜
味千拉面
相比2020年的月7,787万元亏损,味千中国2021年录得净利润为2,094万元,实现盈利状态。年内新增门店15家,共拥有737家门店,主要集中在华东区域,占比约41%。
味千拉面店内实景 | 来源:品牌官微
和府捞面
2021年,和府捞面新增门店约130家,数量约为2020年的两倍,目前品牌门店总数约为450家,其中北京、上海两地门店数量占比超50%。
并且,除孵化的品牌“财神小排挡”外,年内新推全新品牌“小面小酒”,以“餐+酒”模式覆盖一人食、社交小聚等多时段场景,计划年内布局50家门店。
财神小排挡全国首店@上海巴黎春天 | 来源:项目官微
小面小酒门店实景 | 来源:网络
广州酒家
广州酒家保持“餐饮+食品”的双主业推进,年内新开和复业“广州酒家”、“陶陶居”、“星樾城”各品牌门店共7家,完成并购海越陶陶居门店6家。
2022年广州酒家将重点进入的华东长三角市场,覆盖更广阔的潜在客群,进一步扩张餐饮业务比重。
广州酒家星樾城门店 | 来源:品牌官微
全聚德
年内全聚德实现营收约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亏损1.55亿元至1.68亿元,同比2020年净亏损收缩约1亿元。
目前,全聚德在国内的直营门店为43家,加盟店为60家。
相比扩展初期,目前品牌扩张路径上更偏向直营门店形式。而把门店做得更轻、进入新潮的购物中心,也是品牌近两年的新变化。
全聚德湖北首店 | 来源:品牌官微
回顾过去两年,疫情从一开始的对餐饮“绝对冲击”,到如同为餐饮品牌“挤”出门店泡沫的外部压力;从大数量的闭店到亏损收缩、扭亏为盈的回暖。最终是逼着更多企业在V型曲线中走出了一条不那么激进,但是更健康的发展道路。
2020的倒春寒,疫情的回马枪几乎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尤其是餐饮业,原本走在复苏和扩张道路上的品牌,或将又不得不在这一轮慢生活中重新思考新的计划。
但我仍然相信V型曲线总有扭头向上的那一天,而好的企业也终将会穿越周期蓬勃生长。
希望在上海的所有朋友们都能买到菜肉,希望所有的餐饮品牌,既定的发展目标都能实现。
——THE END——
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红餐智库
2024年1月餐饮行业观察报告正式发布!
本报告除了为你剖析2024年1月“红餐指数百强榜”榜单以外,还会带你详细回顾2024年1月餐饮行业产品上新风向、品牌开店情况、融资上市新动态、餐企大动作以及行业大事件……
本文看点:
- 1.2024年1月“红餐指数百强榜”公布
- 2.茶饮、咖饮、面包烘焙、火锅品类2024年1月上新产品速览
- 3.2024年1月餐饮领域融资事件、餐企上市详情速览
- 4.2024年1月餐企大动作以及行业大事件
01 2024年1月红餐指数百强榜发布
2024年1月的“红餐指数百强榜”较上月有所变化。其中,品牌名次上升的有31个,名次下降的有36个,名次不变的有32个,新上榜品牌1个。其中,排名前十的品牌整体变动不大,前三名分别是肯德基(中国)、麦当劳(中国)以及海底捞,瑞幸咖啡、星巴克(中国)、蜜雪冰城紧随其后。
从所属品类来看,上榜品牌分别来自火锅、茶饮、饭食快餐、粉面、卤味、粤菜、本帮江浙菜等21个细分品类及9个细分菜系。其中火锅品类的上榜品牌最多,共有16个。其次是茶饮品类,共有11个品牌上榜。另外,咖饮品类新增上榜品牌1个,目前共有4个品牌上榜。菜系方面,粤菜上榜品牌共有6个,本帮江浙菜和湘菜上榜品牌分别为4个和3个。
02 产品上新:新品上市速度放缓,冬季元素仍然流行
2024年1月,红餐产业研究院对茶饮、咖饮、面包烘焙、火锅这四个餐饮品类的头部品牌进行了新品上市情况监测,具体结果如下:
茶饮:水果茶新品数量最多,轻乳茶、纯茶新品数量增长较快
2024年1月,在红餐产业研究院监测的连锁茶饮品牌中,有40个连锁茶饮品牌共推出了128款新品,环比下降30.1%。从产品的细分种类来看,1月茶饮新品涵盖的种类有奶茶类、水果茶类、轻乳茶/纯茶类、酸奶/奶昔类、咖啡类及其他类。
其中,新品最多的细分种类为水果茶类,1月共推出了38款新品,占茶饮新品的29.7%,较12月下降了22.4%。其次,轻乳茶/纯茶类新品数量增长速度较快,新品数量共计37款,环比增长37%。另外,奶茶的新品占比同样超过20%,酸奶/奶昔的新品数占比超过10%,新品数量分别为28款和15款,而咖啡和其他类的新品数量则相对较少。
从新品的元素来看,草莓仍然是当月茶饮品牌上新的热门元素。其次,车厘子的热度也在持续增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冬季热饮需求增加,不少茶饮品牌相继推出适合热饮的产品。
比如,椿风推出了红枣桂圆红茶、陈皮玫瑰普洱、桂花雪梨白茶;放哈推出了金桂陈皮薏米牛乳茶、水满灰豆牛乳茶、水满凝香牛乳茶、放哈水满甜醅牛乳茶;茶百道推出了黑糖姜姜撞奶、红气姜姜桂枣。
咖饮:品牌上新速度略有下降,食材创新搭配玩出新花样
2024年1月,在红餐产业研究院监测的连锁咖饮品牌中,有18个连锁咖饮品牌共推出了76款新品,环比下降18.3%。从产品的细分种类来看,1月咖饮新品涵盖的种类有拿铁类、非咖饮类、美式/意式咖啡类、酒咖酒饮类等9种类型。
其中,拿铁类新品数量依旧最多,1月共推出了37款,占咖饮新品总量的48.7%。其次是水果茶、冰沙和气泡水等非咖啡饮品类新品以及美式/意式浓缩类咖饮新品,1月均推出了11款。另外,酒咖酒饮、澳白、其他特调、玛奇朵、冷萃咖啡以及脏脏咖啡上新产品相对较少。
从1月上新的咖饮产品(不含非咖啡饮品)中可以看出,咖饮品牌上新的热门元素有草莓、橙子、橘子、肉桂、蜂蜜等。部分品牌在这些元素的基础上再与其他食材搭配进行创新,比如M Stand推出的草莓爆米花拿铁;小咖主推出的山茶花蜂蜜拿铁、蜂蜜奶油芝士拿铁、麦芽糖蜂蜜拿铁以及蜂巢拿铁;比星咖啡推出的焦糖烤橘拿铁。
面包烘焙:新品数量骤减,芝士成为新品热门元素
2024年1月,在红餐产业研究院监测的面包烘焙品牌中,有8个连锁面包烘焙品牌共推出了42款新品,环比下降63.5%。从新品的细分种类来看,当月面包烘焙新品涵盖的种类依旧较为丰富,有蛋糕、饼干、面包等多种类型。
其中,蛋糕类和饼干类的新品数量最多,分别为9款,均占1月面包烘焙新品总数的21.4%,并均较12月同类新品数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次是面包类,其1月新品数量共计7款,占比达到16.7%。除此之外,蛋挞、小贝、中式糕点、麻薯等类型中均有少量新品。
在2024年1月的面包烘焙新品中,芝士、肉松、牛乳、椰子等食材热度较高。草莓、巧克力等食材热度略有下滑。此外,诸多面包烘焙新品名称中还会直接带有黄油的字眼。可见,一些面包烘焙品牌对于黄油这类食材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火锅:产品融合趋势渐显,部分火锅品牌推出多款特色菜品
2024年1月,在红餐产业研究院监测的火锅品牌中,有10个连锁火锅品牌共推出了54款新品,较2023年12月的火锅新品数量增长了12.5%。从新品的细分种类来看,当月火锅新品涵盖的种类有火锅锅底、火锅配菜、特色菜品、特色小吃、饮品以及甜品。
其中,特色菜品的新品数量最多,共16款,占火锅类新品总数的29.6%。比如朱光玉火锅馆推出了跳跳虾芽菜铁板炒饭、土豆泥剁椒拌饭、陈AUNTIE乐山甜皮鸭;八合里牛肉火锅推出了铁板厚切牛舌、鲜煎鲜活鲍鱼、铁板黑椒牛肉粒等多款特色菜品。此外,海底捞、蜀大侠、捞王猪肚鸡等品牌均推出多款饮品、甜品类新产品。
03 开店情况:多个餐饮品牌探索新模式,积极开拓新市场
2024年1月,部分餐饮品牌扩张动向频频,多个品牌积极探索新模式以及开拓新市场,同时也有不少品牌积极推出子品牌。具体拓店情况如下:
- 2024年1月初,有消息称正新鸡排旗下的包点品牌京包手工包子铺在深圳再开出3家门店,目前该品牌共有5家直营门店,均位于广州、深圳。据了解,该品牌已在2023年12月开放加盟,欲加速门店布局。
- 2024年1月初,瑞幸咖啡宣布开放“定向点位”加盟模式。据了解,此次开放加盟的定向点位主要针对工作、学习、休闲、医疗交通枢纽、景区等场景。此外,瑞幸咖啡此前已经推出了“带店加盟”和“新合伙人加盟”两种加盟方式。在多种加盟模式的助力下,瑞幸咖啡或将持续加速扩张。
- 2024年1月5日,位于中国石化江苏苏州石油马运路加能站内的肯德基车速取餐厅正式开业。中国石化江苏苏州石油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中国石化会以加盟商的身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布局“易捷+肯德基”餐饮新业态。
- 2024年1月8日,麻六记酸辣粉全国首店在成都市春熙路下东大街29号开张。麻六记酸辣粉聚焦粉面赛道,主打各种粉面小吃,人均消费价位在15元左右。
- 2024年1月12日,小女当家上海首店正式开业,该店店面以年轻简约时尚透明的风格为主,主打小炒快餐模式。据红餐大数据,截至2024年2月2日,小女当家全国共有近40家门店,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等区域。
- 2024年1月12日,霸王茶姬官宣在长沙万家丽国际广场、国金街A层、吉联MALL、国金街B层、惠农大厦和上河国际广场的6家门店同时开启正式营业。据了解,这6家门店都主打TEA BAR概念茶空间。
- 2024年1月16日,Tim Hortons中国业务及炸鸡汉堡品牌Popeyes中国业务宣布在上海地铁14号沿线站台内开设Tims天好咖啡门店。首批打造的7家Tims天好咖啡门店已于近日正式开业,Tims天好咖啡也规划在申通地铁开设更多门店,为搭乘地铁的上班族提供“咖啡+暖食”便捷新选择。
- 2024年1月18日,奈雪的茶披露2023年第四季度运营情况。2024年第四季度,奈雪的茶录得净新增214家直营门店,关停14家直营门店。截至2023年12月31日,奈雪的茶共经营1574家直营门店。此外,奈雪的茶正在逐步关停子品牌台盖的门店。
- 2024年1月18日,鱼你在一起北京亦庄沙龙的外卖店正式开业。这是鱼你在一起的首家外卖直营小店,与2023年开设的多家加盟外卖小店一同完成了品牌向“外卖小店”新店型模式的初期探索。
- 2024年1月,沪上阿姨首家独立咖啡店沪咖·东方拿铁在上海试营业。沪咖·东方拿铁的产品包含沪上特调、茶咖、经典咖啡、SOE系列等,同时还有早餐套餐、烘焙小食,饮品价格集中在16-23元之间。事实上,在2023年3月沪上阿姨就推出咖饮品牌沪咖鲜果咖啡,该品牌在沪上阿姨门店中以“店中店”的形式运行。此次开出独立门店,体现出了沪上阿姨在咖饮赛道上持续深入探索的决心。
- 2024年1月,超市巨头永辉在福州、浙江等地开出了米饭快餐餐厅永辉食堂,主打现炒现做的“自选模式”,人均15元。福州门店模式为顾客自己拿餐盘选择菜肴,然后统一核算买单。而浙江门店模式则为论斤称重,自选称菜。
04 融资上市:餐饮领域融资事件数增加,赴港IPO受青睐
2024年1月,餐饮领域融资事件总数较上月有所增加,同时餐饮领域上下游持续有企业或品牌传出IPO新动向。
融资方面,2024年1月录得融资事件数17起,披露融资金额超过6亿元。从细分领域来看,2024年1月获得融资的品牌或企业分别来自食材供应链、餐饮服务商、餐饮品牌、调味料、餐饮零售品牌等领域。
其中,餐饮品牌融资事件数最多,共计8起;餐饮零售企业融资事件数共4起;食材供应链企业融资事件数共3起;餐饮服务商企业和调味料企业的融资事件数分别有1起。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月的8起餐饮品牌融资事件分布于不同的餐饮品类,比如有粉面品牌有黔辣、粤菜品牌啫两手、咖饮品牌比星咖啡、鸡排炸鸡品牌脆鸡日记、饭食快餐品牌米悦拌饭和牛大吉、饺子馄饨品牌刘贤惠以及饮品品牌椰百年。
另外,从融资轮次上看,2024年1月餐饮相关领域的融资除去5起战略融资、股权融资以及未披露融资轮次的融资事件,其余的融资事件大多发生在天使轮和A轮这样的早期融资阶段,而发生在B轮、C轮的融资事件相对较少。
披露融资金额方面,2024年1月餐饮相关领域的融资事件中,披露融资金额主要以千万元为主,但在当月也录得3起亿元级别的融资,分别是冻品在线、巴达供应链和芙思塔。其中,冻品在线此次融资是其自成立以来的第六次资本注入,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炸物调理食品工厂整合及B端预制菜供应链领域的深挖。
上市方面,2024年1月餐饮上下游企业上市新动向相对较少。除了上期报告中提及的蜜雪冰城和古茗茶饮在1月2日同时递交上市招股书以外,小菜园亦向港交所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此外,2024年1月,遇见小面、探鱼也传出赴港IPO的消息,具体资讯如下:
遇见小面回应上市传闻:网传消息不实
2024年1月中旬,有消息称遇见小面正在与银行商讨香港上市事宜,筹集资金可能为1亿美元。针对此消息,遇见小面方面回应称,网传消息不实。据红餐大数据,截至2024年2月2日,遇见小面全国门店超250家,其2023年拓店速度较快,全年新开门店超过90家。
小菜园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2024年1月16日,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菜园”)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据其招股书,从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园保持业绩增长,2021年、2022年小菜园的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2.38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4.30亿元。另外,门店方面,其招股书显示在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多个城市,小菜园已经开出540余家直营门店。
探鱼母公司回应赴港IPO:预计三年后实施
2024年1月下旬,有消息称探鱼的母公司甘棠明善考虑最早于2024年进行香港首次公开募股。针对此消息,甘棠明善方面回应称,目前公司仍处在引入外部机构协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的IPO准备阶段,具体的IPO计划预计将在三年后实施。
05 餐企大动作与行业大事件
红餐产业研究院综合各个信息渠道,整理出2024年1月值得关注的餐企动向以及行业大事件,详情如下:
- 2024年1月3日,千禾味业披露消息称拟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设立分公司,以促进公司电子商务发展。千禾味业主要从事酱油、食醋、料酒等调味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2024年1月3日,库迪咖啡发布人机协作战略,在全球范围的门店规模化推行商业机器人应用,希望通过门店员工和机器人的协作,达到客户体验和成本结构的最佳优化。据了解,该战略将在库迪咖啡品牌和旗下其他品牌门店同步推行,于2024年1月起陆续上线。
- 2024年1月4日,麦当劳中国与菜鸟集团签署供应链数字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从射频识别(RFID)项目起步,推进菜鸟RFID解决方案在麦当劳供应链的落地和实施。
- 2024年1月5日,美团旗下外卖平台KeeTa公布已有超过130万名用户下载注册,根据第三方平台Measurable AI统计的2023年11月外卖订单量,KeeTa占全港外卖总订单量约30.6%。这意味着,KeeTa进入香港市场半年多以来,市占率已上升至三成,成为香港外卖市场第二大玩家。
- 2024年1月9日,晋安区新店镇人民政府与茶百道集团、福州市青口二茶茶叶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这标志着茶百道高端茶叶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地新店镇金城民营工业区。基地主要生产饮品基底茶叶,供应茶百道全国门店,预计今年4月建成投产,产值将超1.5亿元,税收贡献超千万元以上。
- 2024年1月10日,海底捞社区营运中心推出新业务板块龙年定制版“欢乐宴”,该业务主要针对高端家庭聚餐、企业商务宴等团体聚餐推出的私人订制业务线。海底捞社区运营中心方面表示,欢乐宴、火锅外送、下饭火锅菜组成海底捞外卖业务矩阵,目前下饭菜的订单量已超过火锅外送订单量。
- 2024年1月17日,据安井食品消息,安井食品与鲜喵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安井食品集团总裁张清苗表示,鲜喵科技是即时零售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安井将积极拥抱即时零售,与鲜喵科技达成合作,将加快公司布局社区即时零售,在社区最后100米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
- 2024年1月,在锅圈食汇京津省区经销商沟通会上,锅圈食汇对2024年新产品战略做了详细解读,同时发布多款新品,进一步完善西餐、小食、中餐等产品布局。面对2024年市场的不确定性,锅圈食汇围绕“在家吃饭”场景,在火锅、烧烤优势品类外,进一步完善西餐、小食、中餐等产品布局,以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 2024年1月,随着哈尔滨铁锅炖大鹅爆火,黑龙江省已经出台了鹅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商品鹅年出栏5000万只以上,鹅产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
- 2024年1月25日,“2024黑珍珠餐厅指南”在无锡发布,共计341家餐厅上榜。2024年黑珍珠评选城市共有30个,其中国内27个,海外3个。上海作为全国精致餐饮消费的风向标,连续七年蝉联黑珍珠上榜餐厅最多的城市,北京连续七年位居第二,第三基本由中国香港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