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葆青
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最近,全网涉及甘肃天水麻辣烫的视频总点击播放量突破230亿次,点赞量17.81亿次,互动评论量12.09亿次,使天水麻辣烫一跃成为“顶流”网红。无数吃货都渴望去天水吃上一碗麻辣烫,可是天水距离杭州却有1700公里。
天水发布微信公众号截图
麻辣烫爱好者纷纷表示,“建议全国推广”“赶紧开到我单位旁边吧”。这几天,杭州工联CC的东侧外立面、楼内的一楼、龙翔桥站地铁口,挂出了十几块“6楼海英麻辣烫”指示牌,电子屏幕也在循环播放。
“海英麻辣烫”是众多天水麻辣烫店中最出挑的一家,也是天水市官方近期公布“麻辣烫人气旺店”名单中排名靠前的店家,开业已有28年,也是当地人喜欢去吃的一家店。
海英麻辣烫门口每天挤满直播的博主和顾客
天水麻辣烫火遍全网以后,海英麻辣烫因为生意太火爆,店里煮麻辣烫的大叔先是忙出了“痛苦面具”,甘肃文旅在网上提醒“注意表情管理”,大叔看到之后又是喜笑颜开。结果这波有趣的对比被做成了表情包,在网上广为流传,让这位大叔几乎成了天水麻辣烫的非官方代言人。
提醒前 图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提醒后 图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难道是麻辣烫大叔来杭州开店了?记者特地赶到工联CC6楼一探究竟。原来这是天水海英麻辣烫的亲授店,简单说就是海英店里的师傅教的。
工联CC6楼的天水麻辣烫
这家麻辣烫的老板甘宇是重庆人,一直在杭州开酸辣粉店。3月初,他看到天水麻辣烫火了,觉得可以学习借鉴,就立刻飞到甘肃,排了几个小时队尝了海英麻辣烫以后,发现自己虽然做酸辣粉16年,但天水麻辣烫和自己的酸辣粉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就萌生了学手艺的念头,于是麻辣烫大叔就成了甘宇的师傅。
图左:甘宇 图右:网红麻辣烫大叔平平
图左:甘宇 图右:海英麻辣烫创始人哈海英
由于甘宇长期做酸辣粉,有香料和调料的基础和经验,让他很快就掌握了技术。为了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3月底他在海英正对面开了一家“老胡记”麻辣烫,一开业就生意好到爆。然后,甘宇就信心满满地把店开到了工联CC。
甘宇认为自己完美复刻了天水麻辣烫的一切,甘谷辣椒、定西宽粉、秦安花椒……他把能搬的都搬到了杭州。他告诉记者,天水麻辣烫虽然貌似很辣,却是以香为主,只要是能吃一些辣的南方人都能接受。
甘谷辣椒做的调料
工联的新店没开几天,就有博主赶来做直播、拍视频,毕竟是海英麻辣烫的复刻版,虽然网红麻辣烫大叔不在,但是已经很正宗了。
泡在水里的手擀粉和定西宽粉
这里的素菜和天水一样,也是一元一签,卖得最火的是手擀粉、宽粉和洋芋丸子,都是当地的特产。手擀粉晶莹剔透很有嚼劲,宽粉挂足汁水卖相诱人,洋芋丸子也不能小瞧,本身没有袭人的异香,但是它吸纳百味,味道也是百变,很是讨人喜欢。
手擀粉
定西宽粉
洋芋丸子
甘宇还学会了当地的小吃——甜胚子,甜胚子就是用燕麦蒸熟后加酒曲酿成的小吃,加到奶茶里就成了很有天水特色的甜胚子奶茶。如果要解辣解腻,就来上一大口,感觉特别爽。
甜胚子奶茶
甘于告诉记者,“不知道天水麻辣烫的热度能维持多久,但我们希望能抓住这个热度,只有店开一天,就会认真做好,让大家不坐飞机也能吃到正宗的天水麻辣烫。”
“转载请注明出处”
的暑假之旅兰州。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真的就这么发生了!
1. 4 点有这个想法,6 点接上女儿就出发啦。
< class="pgc-img">>2. 临时起意决定去兰州,6 个小时的路程,到酒店就凌晨 12 点了,假期带着孩子去看看不一样的景色。
3. 兰州的小西湖去看了,黄河母亲看了,白塔山去了,中山桥上的人真的太多了,张掖路步行街也溜达了。
4. 本地冰淇淋吃了,老牟家酸奶喝了,放哈甜胚子奶茶喝了,兰州牛肉面吃了,羊肉串吃了,公园逛了,累了就回酒店休息了。
拜拜,下期再会。
北地区出现一新案例
最近,“天水麻辣烫”火出天际,西北特色茶饮品牌“兰与茶”趁势出圈。
不仅进入“东方甄选”直播间,本地文旅部门也为其站台,其单店平均日营收超1万,被网友称为“西北蜜雪冰城”。
在激烈的茶饮竞争中,不到一年开出60+店,它到底做对了什么?
< class="pgc-img">>日营收1.4万,登上东方甄选
一西北茶饮火速出圈
天水麻辣烫火上热搜,炸出了各种西北特色美食,甜胚子首当其冲,一个茶饮品牌因免费“请”游客喝甜胚子奶茶火速出圈。
它叫“兰与茶”,是甘肃省本土品牌, 主打西北特色茶饮,甜胚子、苦水玫瑰、三炮台是网友推荐。 社交平台上网友对它的评价多是“平价好喝、攒劲的很”,还称它是“西北蜜雪冰城”。
来到兰州市张掖路步行街店踩点,门店不大约40平,入目是大面积黄色,装饰环境带着大西北的豪放感。
< class="pgc-img">>店员解释:“黄色与黄河、飞沙的颜色契合,有辐射整个西北之意。”而墙上的敦煌壁画又为其增添几分国潮风采。
再看菜单,涵盖奶茶、果茶、咖啡、酸奶/冰淇淋四大系列近30款产品,价格集中在5~14元,相对平价。
我发现,菜单上 约50%的产品都与西北相关 ,比如甜胚子奶茶、苦水玫瑰等。店员告诉我,“其他常规产品用的奶制品也多是本地奶源,其特色奶茶还上过‘东方甄选’。”
包材也突出西北特色,杯身不仅画上了甘肃的著名景点,还一一列举当地特色美食,比如中山桥、黄河铁桥、手抓羊肉、兰州拉面等,不少网友戏称“去甘肃旅游看杯子打卡。”
< class="pgc-img">>“去年三月份开出第一家店,首店开业日营收突破2万,截至目前已落地61家,张掖店是年前开业的, 冬季日营收能做到1.4万。 ”兰与茶联合创始人张士杰透露。
尽管今年茶饮市场竞争激烈,但兰与茶依旧实现了快速拓店、脱颖而出,它做对了什么?
提炼地域价值、借势文旅热
兰与茶通过4步找到生存缝隙
深度剖析兰与茶的案例,我看到了4个关键点:
1、聚焦“西北特色”茶饮,打造产品记忆点
兰与茶最大的特色, 是将本地特产融入到产品中,打造了“大西北茶饮”的特色饮品线。
比如,甜胚子奶茶用本地“非遗专供甜胚子”;苦水玫瑰三炮台则选用了兰州特产“苦水玫瑰”;还有被当地人称为“养生局必备”的藜麦百合杏仁茶,用的是兰州特有的百合。
< class="pgc-img">>为了更好地体现西北特色,其在包材上也下足了功夫, 飞天敦煌系列的手提纸袋、杯子,和写满西北地标性景点和特色美食的奶茶杯, 都给消费者留下了记忆点。
“今年还会持续增加本地元素,门店软装更紧贴西北文化,持续进行本土化产品的研发,除了水果、牛奶,还会考虑当地的一些农副产品。”张士杰说。
2、做高性价比,线上单品销量4万+
产品聚焦西北特色是表象,本质还得是好喝。
“消费降级并不是品质降级,品牌应该更注重产品品质。”张士杰说。
< class="pgc-img">>除了使用本地特色物料甜胚子、醪糟、百合,其乳品原料也都来自菲诺、雀巢等大牌。
先把产品做出优势,再把价格打下来,用低价换复购。
兰与茶一杯奶茶的价格集中在6~14元,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超大桶1升装杯型产品的价格多在10~13元之间,对比市场上同杯型普遍15元+的价格,优势很明显。
“超大杯甜胚子11元,能喝一天!”网友对其评价多是“好喝”“超值”“配料丰富”。
而且,兰与茶在平台上的团购价是线下点单的5~9折,冰淇淋甜筒1.49元、甜胚子奶茶10次卡66元 (折合每杯6.6元) 。
仅超大杯甜胚子奶茶的线上团购,就有4万+的销售量,其他热门单品也都在1000+。
< class="pgc-img">>线上团购优惠更大
3、借势文旅热,用情怀带动传播
年初天水麻辣烫大热,带动了甘肃旅游热潮,兰与茶借势“出击”,打造品牌知名度。
“吃麻辣烫来杯甜胚子奶茶!”“请外地游客免费喝甘肃特色甜胚子奶茶。”
天水小吃街上游客熙熙攘攘,街道旁码放着整整齐齐的奶茶袋子,兰与茶免费请游客们喝甜胚子奶茶。张士杰告诉我,这是由天水文旅局牵头的活动。
< class="pgc-img">>除此之外,年前与当地文旅局签了合作,在景点、高铁站等地方投放广宣,线下门店陈设展示文旅助农产品,还设置定向联动,比如持天水旅游年卡免费领甜胚子奶茶。
这些举动为甘肃文旅助力, 向消费者传递西北朴实民风的同时,品牌在社交平台上也收获了口碑与认可。
“今年的发展策略是和文旅局共赢。”张士杰说。
4、错位竞争,做西北“中低端”的茶饮生意
对比南方茶饮的“百花齐放”,西北地区相对就是“茶饮荒漠”。
但随着近几年大牌的密集下沉,区域品牌也感受到了竞争压力,兰与茶的策略是错位竞争。
“大品牌有规模优势,小品牌胜在打法灵活。”兰与茶瞄准学生和白领群体, 以蜜雪冰城的定价思路,本地化的产品,主攻区域中低端市场的生意。
< class="pgc-img">>在选址上,兰与茶围绕步行街、商业购物中心等人流量大的热门街区,同时优先考虑学校周边。
为了保持价格上的竞争力,兰与茶也提前在供应链上发力,去年就在西安、兰州建立仓库,保障产品出品稳定。
张士杰透露,兰与茶的团队不乏运营过千店品牌的老手,成立初期就考虑到了人才、产品、运营等多维度的问题。
下沉市场的缝隙求生
产品依旧是关键
总结来说,兰与茶之所以能快速走进大众视线,一方面是利用区域特色优势,将产品的性价比做到了极致;另一方面则是借势甘肃文旅热潮扩大了品牌知名度,从游客切入赢得了口碑。
近几年,西北旅游持续火热,对比其他区域,这里茶饮竞争环境宽松,但生存土壤贫瘠、人才相对短缺,虽然近两年不少品牌陆续进入,但都不温不火。
有实力的区域品牌,依然能够凭借对当地市场的深刻洞察,打造差异化的特色产品,通过本土化的经营策略,找到自己的生存缝隙。
兰与茶的案例,也让我们看到,下沉市场仍存在可挖掘的空间。
但不容忽视的是,“未来茶饮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价格,而是进入了产品、运营、品牌等多维度、全方位、综合实力的较量。”张士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