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文化园作为安康地标性的打卡地,是很多外地游客来安康欣赏汉江夜色、品尝特色美食的地方,“安康汉水鱼”也是安康人招待游客与亲朋好友的第一选择,因此,龙舟文化园里的鱼火锅生意非常火爆,这也是周洋选择在这里开启再次创业的原因。
2021年7月, "小石头啵啵石锅鱼"在龙舟文化园里开业,以“活鱼现杀、鲜嫩爽滑、石锅更生态”特色石泉石锅鱼的美名迅速火爆,石锅鱼作为安康的美食文化符号,不仅选料考究,独特的口感更是它能取胜的法宝,开业后,每天排队的食客让周洋更加确信这次创业的选择是对的。
周洋出生于1987年,是一个石泉姑娘,这不是她第一次创业、也不是第一次做餐饮,2007年,刚从学校毕业的她,在实习一个月以后就大胆地辞职选择独自创业,也因此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那时候在移动实习,一个月的时间我就摸清了营业厅的经营情况,在那个年代,手机缴费只能通过营业厅,我很看好这个商机,就辞职准备自己开一个,当时心里是做了周全的思考后,向父母借了5万的启动金,开店不到半年就还给他们了。”周洋回忆说。
原本性格开朗、个性勇敢的周洋,在初次创业成功后变得更加自信了。三年后,随着网络的发展,缴费模式变得多样了,她就果断的转行。因为自己喜欢火锅,于是就勇敢地当了一次“门外汉”,在石泉开了家“桥头火锅”,就这样,她一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一边经营自己的店铺。
又一个三年过去,她遇到了自己的老公,慢慢的步入了婚姻,后来有了属于自己的宝宝,因为精力有限,当了妈妈以后的周洋很难顾全家庭和事业,在一番纠结思考后,她把店铺转让了,专心的照顾家庭和孩子。一直到孩子大一些以后,周洋决定再出发,成就自己的事业。
“那个时候,没人带孩子,也是真的没有办法,最后把火锅店转让了,孩子需要妈妈,他的成长只有一次,但生意还可以再做。”周洋对记者讲述着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其实我蛮幸福的,我的老公一直都支持我创业,对我的家庭来说,我做不做事情影响都不大,我老公是做工程的,但是他非常支持我自己做事情,赚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实现自己的价值,他每次都会给我说想干啥就去干,他是我坚强的后盾。”
在周洋的创业过程中,也有失败的经历,但是困难并没有把她吓到。2021年,她把哥哥自创的石锅鱼品牌带到了安康。她说:“小石头啵啵石锅鱼是我哥哥自创的品牌,石泉是一个旅游城市,这几年发展的很好,石锅鱼也是遍地开花,我哥哥这个品牌自开始后,在石泉不管是游客还是本地居民,评价都非常好,这也让我更有信心。”
据了解,2020年初安康生态富硒鱼区域公用品牌商标——“安康汉水鱼”集体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公示。2021年1月8日,石泉 "小石头啵啵石锅鱼"被安康市渔业协会授予"安康汉水鱼”品牌店和“安康汉水鱼品鉴店"。 龙舟文化园里的"小石头啵啵石锅鱼"因为美丽汉江风景的加持,整个夏天,每天都是座无虚席。
“汉江真的很美,我也非常的喜欢,所以选择了这里,虽然这里半年旺季、半年淡季,有的店冬天还会歇业,但是我从来没有休业过,也没有裁员,哪怕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只要允许我都坚持开店,因为我店里还有三十来个员工,他们很多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我休业了,他们就没有收入,开店这么多年,也是基于社会责任,所以有时候我哪怕没赚钱、亏一点,我都开着。”
7月30日,记者在周洋的店里,看到有一名手部残疾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个腿脚不方便的服务员在打扫卫生,周洋说那是店里的特殊员工,每次店里遇到特殊人员面试,她都先给机会让来店里尝试,给他们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因为以前学习的是教育行业,因此她也格外照顾学生临时工,不管店里当下是否缺人,学生们来兼职,她都给相应的报酬。
周洋也把自己的独立言传身教,在儿子放假的时候,她会叫儿子在店里打工,小小男子汉打扫卫生也很认真,虽然一天很忙碌,周洋也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
经过多年的历练,周洋身上散发着成熟独立女性的魅力,爱笑、见人熟的性格让身边的人都给出了不错的评价,在周洋看来,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工作中的样子可能都有让人着迷和欣赏的地方,这也是她享受工作的原因,她也希望能带着她的大家庭一起向前,让员工们也越来越好。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刘青
媒体记者 陈希子、特约记者 胡剑芳 李婷婷、通讯员 吴中奇
掌上咸宁报道
从路边平平无奇的手工小摊,做到了全国拥有30余家门店。植根咸安本土走出去的湖北省老实老食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不断拼搏进取,在疫情大环境下,成功实现了“逆风上扬”。
摸索创业实力“圈粉”
“尽快配送,不能让值守人员饿肚子。”11月11日一大早,位于咸宁市咸安区金桂路的老实老食餐饮公司总部就“热闹”起来。工作人员们正马不停蹄忙碌,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准备工作餐。食品采购、烹饪、分装、打包……大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一切井然有序。
“老实老食”餐饮公司董事长刘彦良和同事们几乎一夜没合眼,同事们达成共识:眼下防疫送餐最重要,出不得岔子。
戴着黑框眼镜,说话亲切温和,这是“南鄂楷模·最美志愿者”刘彦良给人的第一印象。
1985年的刘彦良出生在美丽富饶的湖南常德,好山好水的热土培养出了多位名人豪杰。刘彦良深受家乡文化的感染,心态年轻,敢于挑战。
高考后,刘彦良进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就读,和咸安区大幕乡的姑娘石紫薇相知相识,自然而然喜结连理,成了“咸宁姑爷”。
毕业后,刘彦良一直坚持走创业的道路,无奈中途历经波折,不仅没挣到钱,连本钱都赔得所剩无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妻子和家人的鼓励下,刘彦良重整行囊,辗转打工,积攒工资“恢复元气”。
“咸宁山清水秀,营商环境也很好。”2009年,刘彦良和妻子回到咸宁。起初,他们摸索着做土味菜馆。但因缺乏经验,加之种种因素影响,生意一直不咸不淡。
及时应变,刘彦良和妻子慎重商量后,果断关掉农庄。2015年底,夫妻俩在临近咸安区高速路口的岳母家院子搭起灶台,小两口做炒饭、糖水、卤菜等,岳父岳母帮忙打下手,拉来表弟帮忙送餐,然后微信发朋友圈接受订餐。高峰时期,一天有3000多元营收。
“老板,你家东西蛮卫生,味道也可以。”前来光顾的不少食客是附近医院的职工,对餐食的品质要求很细,刘彦良做的餐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好评,在咸安区周边市场一炮打响。
历经艰辛收获成功
很多人觉得,在家做小吃线上售卖的模式挺好,成本较低,可刘彦良还是决定开实体店。
家人反对:“成本太高了,好不容易才把农庄关掉。”
但刘彦良认为,快餐不仅要快,还要卫生。自己积累了很多客户,要让大家看到,消费的这个商家现实是什么样的,他决心要开“明厨亮灶”。
家人同意了,说边做微商边装修吧。刘彦良摇头:“停止做微商,专心筹备新店。”然后每天发朋友圈展示装修进度。
这期间,很多老客户问刘彦良,什么时候开业。2016年12月3日,“老实老食”首家店面在城区时代广场开业。仅第一天,68平方米的小店,就有3000多元营收,达到小高峰。
“‘老实老食’,意思做餐饮一定要老实本分,而且我妻子姓石,取个谐音。”有了店面依托,刘彦良继续主打做快餐,半年后,这家店单日营收破万元,一年营业额达到300万元。
自家的经营刚迎来好转,2019年,新冠疫情席卷大地。众多企业,尤其是餐饮行业面临严峻考验和冲击。怎么办?“老实老食”团队的的目标是:先活下来。
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刘彦良都会想起童年和外婆生活的场景。他投身餐饮,创办“老实老食”,也深受童年的鼓励和影响。
公司开例会,大家合力分析,餐饮行业需要破冰,俯下身子,读懂市场和行业之变,才能获得一线生机。自救,才是唯一的出路。
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的顾客,抱着试一试的口吻问:“我们给患者订一些盒饭,量不会很大,你们送吗?”
“送!当然送!”“老实老食”创业团队一口答应。不仅送,还变着花样,每天安排不一样的菜,合理搭配。
十多份也好,近百份也好,只要顾客点了单,“老实老食”团队就一定全力完成。有时路途遥远,小电瓶骑到没电了,大家就推着车返程。因为长期送外卖,同事们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坚守初心回报社会
2020年年初,疫情肆虐,云南医疗队分了三批来支援咸宁,总共498人。
2020年3月18日晚,在驻地餐厅,援咸云南医疗队队员品尝着一家餐厅送来的贺胜鸡汤、咸宁桂花糕等“香城七味”,赞不绝口。而这家送餐的餐厅就是“老实老食”。
“云南的医护人员这么辛苦,得让他们吃到原汁原味的‘咸宁菜’。”老实老食”联合众诚名车汇、九宫山人包坨、咸安香桂园、贺胜刚明鸡汤等咸宁本土品牌,将贺胜鸡汤、桂花糕点、大畈麻饼、通山包坨、嘉鱼鱼糕、崇阳麻花、通城豆干等地方名优土特产或土菜打包送到瑶池温泉酒店,为云南援咸医疗队的医护人员送上咸宁味道,让他们能品尝到咸宁的“香城七味”。
此外,“老实老食”还特意为云南医疗队赶制一批咸宁特色礼盒“永安礼”,里面有四种酱菜,还是地方特色的桂花茶和桂花酒等。
从2月送餐开始,到医疗队完成援助任务离咸,“老实老食”每天都坚持为医护人员送来免费的爱心营养餐,成本共计超过20万元。
“我从内心感激咸宁良好的营商环境,真的是帮助了我们很多,也给咸宁更多的创业者带来了信心。”刘彦良犹记得,咸宁市市场监管局王用新局长一直对“老实老食”很关心,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朱睿科长,咸安区市场监管局食品股的黄伟股长从老实老食开实体店到成立酱料厂细致提供专业指导,让企业的发展少走了很多弯路。
咸宁市、咸安区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实地上门指导,细心编写目录清单,为企业的顺利经营提供了不少有建设性的宝贵建议。
“我们也要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反馈社会。”高温酷暑的时节,“老实老食”企业团队会尽力在店面门口设立免费纳凉点。尤其今年盛夏,“老食老实”联合湖北“漫珠”企业,为高温劳动者免费提供天然饮用水。
企业招聘的员工,很多是淳朴的乡亲大姐,只要工作勤恳,都有机会参与入股,和“老实老食”共同成长。
“老食老实”还在全市率先用了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广的食安码。外卖离开店铺,贴上一个二维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能看到这份外卖是谁做的、谁打包的、谁送餐的,工作人员当日的体温、健康状况等,一目了然,页面上还会实时显示店铺的生产场景。
同时,在各大社区开展市场调查问卷,精选社区店面。店铺里展示、售卖最新研发的下饭菜、酱卤食品,还搭建线上平台,由社区最近的店面配送。
现在,公司在咸宁市有10家店面,全国有30多家店。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元。“做餐饮,一定要坚守初心。”刘彦良一直耕耘在创业的道路上。
责编:丁婉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950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原来我认识一帮人,
几个人开一个车,挤挤来我们的江景房谈生意。
过了一年后,每个人都买了豪车。
再过了两年,一人提了个大G,越来越风光。
不承想,又过了一两年,他们又打车来了。
现在,已经不来了。
这是临江宴集团总经理李勇跟我们讲的一个故事,这似乎就是江景包房的一个缩影。
包间指数
在甬府上海北外滩店,从56层高度的包间向外远眺,上海外滩标志性的景观悉数映入眼帘,并且比寻常所见更大。体感上一切都更近了,更接近东方明珠、更接近淙淙江水、更接近经济脉搏。
著名美食作家、一大口美食榜创始人小宽介绍,“上海的高端餐饮里边有一个巨大的爱好,就是喜欢能看江景的包房。
2021年,特殊外部环境下,这种需求更加明显,以致江景包房一房难求。高端餐饮市场中,人均1000元以上的恢复速度显著。菁熹荟这种人均消费1000多元的餐厅,晚上订单还要分两轮。
但是现在看江景的这些高端餐饮是生意掉得最狠的,因为大家不愿意为这种附加值买单了。”
◎上海柏悦酒店的江景
看着江景,秦朝提出了一个词,包间指数。
“外贸行业有一个术语叫集装箱指数,就是集装箱的流转速度以及周转频次,特别能反映外贸某个行业的这个繁荣与衰退的程度。
在餐饮行业,尤其是在高端餐饮,其实一个包间的流转速度、利用率、预订量,其实也特别能反映这个行业的生意的兴衰。”
现在,外滩包间静悄悄。
不是因为价格贵了
而是商务需求少了
“原来包房订不到,现在包房随便订。”
这句话是上海高端餐饮巨头,甬府创始人翁拥军说的。从前甬府包间是百分百满房率,受商务需求减弱影响,包间满房率下降。
但甬府的包房消费一直没变。翁总认为,对精致餐饮、高端餐饮来说,降售价死路一条。“该是你的客源群体还是你的客源群体。他们不是因为你价格贵而不来了,(满房率下降)是商务宴请的对象没有了。降价格,吃不起的人还是吃不起。”
翁总停掉了今年十余个商业计划。在他看来,这两年少折腾为好。“怎么样把我们的特色做得更好,供给客人最好的东西,把自己内功练好,这是我认为我们目前主要需要解决的事情。”
甬府现在的主要消费客群是年轻的富二代,过生日,搞个party。“这部分需求蛮大的。”
璞世湾是临江宴集团下的高端粤菜品牌,门店座落在外滩15号11层。这栋欧式风格建筑曾是华俄道胜银行原址,于1902年竣工,由德国倍高洋行设计,是当时跨时代的先锋之作。
◎璞世湾包间
临江宴集团总经理李勇认为商务属性大量减弱,上面关于“大G”的故事就是他讲给我们听的,包房预订量减少的最真实案例。
面对客流减弱,李勇做了这些调整:
1、“调剂”,将集团下生意好的餐厅的部分客源调剂到新店。
2、成本管控,适当降低包间用人总量。
3、做一些更高性价比套餐,通过获客保持组织活力。
璞徽是一个中档消费的精致徽菜品牌,在具有徽菜地方特色的同时,更多现代性、更有创意感。节目录制的这家门店,在正大广场5楼,这里有一个270°江景的包间。
璞徽创始人Sam说:“跟去年同期比的话,还是下滑还是蛮多的。我们上半年做了一个整体的统计,同比去年 1 月份到 6 月份我们下滑了19.97%。这个店下滑了40-50%。”
消费端理性消费时,餐饮端也在理性地调整。璞徽机动性地调整了大众菜单,增加更多引流菜品,同时优化人力结构,把每个员工培养成“六边形战士”,提高人效。“我们员工现在开始学插花了,好多插花都是自己插。”
悦轩中餐厅和前几家餐厅不同,它属于酒店餐饮,位于“魔都三件套”环球中心的柏悦酒店87楼,荣获2023黑珍珠一钻及2023上海米其林指南推荐。
上海柏悦酒店经理贾珍介绍,悦轩的客人主要来自社会客人,酒店客人占据非常小的部分。
“现在来店里吃饭的商务需求少了很多,基本上家庭聚餐、还有一些纪念日聚餐,这样的客人偏多一点。之前的菜是以偏商务的为主,现在的菜品做了更加家庭化的调整。”上海柏悦酒店中餐厅行政总厨杨超介绍。
当主动脉开始承压时
由于内容时长限制,关于上海的精致餐饮还有许多故事没有讲完。
“2021年还是疫情之年,是上海精致餐饮的高光之年,也是上海高端餐饮的癫狂之年。”小宽回忆道。
彼时,江景包间需求猛涨,高端餐饮中顶部的品牌恢复速度领先。见状,许多原来客单价300、500元的餐厅开始做升级,调整客单,将客单价提高到1000元。
“在那一年,许多贵价餐厅排队汹涌,许多人带资入场,许多餐厅雨后春笋般开业。”
直到2023年,这一年被很多餐饮人成为“复苏元年”。大批量小白入局大众餐饮、低价竞争席卷整个行业……但在狂欢过后,面对客流的减少、需求的衰减、消费力的下降,下半年餐饮品牌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尤其是精致餐饮。
之所以我们选择以包间为观察对象,透过包间的“预定量”“营业额”“消费趋势”来观察整个上海乃至全中国的精致餐饮现状,是因为:
“包间是一家餐厅的营收和利润高地,也是核心顾客群体的筛选漏斗。包间承载的是社交型中高端消费的主要场景,折射的是消费能力乃至经济社会的缩影。
今天所谓的理性务实消费让更多快餐崛起,他们代表的是经济毛细血管的敏感微妙变化。而精致餐饮更多折射了主动脉现状。当主动脉都感觉有些承压时,我们更需要跳出路径,去思考背后的问题。”
——秦朝
“不同餐饮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没有谁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如何破局?似乎无解。一家家精致豪华的餐厅,也不过是整个社会体系中的微小颗粒,然而黄浦江水永不停歇,江边的传奇永不落幕。”
——小宽
小结
鲁迅先生有名言: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万事朝前看。
由首席餐饮经管媒体 餐饮老板内参联手一大口美食榜倾力打造,基于头部垂类媒体十余年的深耕、积累、观察下诞生的全新栏目--《餐饮朝前看》。
《餐饮朝前看》笃信,在时代命运行业洪流中,餐饮创始人个体始终是成事关键、底层逻辑,他们的思想、哲学、个性、面貌和远见,正是行业最真实的画像和蓝图 。《餐饮朝前看》力图通过他们,观照未来,阔步朝前!
第一期,我们观察到在迷雾中前行的精致餐饮,有人踌躇满志、有人止步不前,有人主动出击、有人蛰伏过冬,我们记录下不同品牌们用不同的方式,对抗时代的变迁。
第二期,我们决定绕到餐饮的“背面”,追随一个“经手过上万家餐饮门店”的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商脚步,一起翻看这本写满失意、教训、惨痛案例的餐饮“反面”教科书。
第三期,我们选取了北京三家现象级的“神店”,想通过这些红、持续红、已经成为了“长红”的门店,探寻背后的共性,为大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公式。
第四期,我们采访到了有着20余年餐饮创业经验的“江哥”和“品质性价比”打版师们,聊聊餐饮模型。
这五期,我们转战上海,来到中国bistro的发源地,和传统bistro品牌主理人、和做出连锁小酒馆商业模型的创始人聊了聊,碰撞出“火药味”十足的一期。
这一期,站在黄浦江边,透过上海外滩最具风向意义的江景包间现状,窥探背后的餐饮消费,乃至经济周期的演变。
……
新一期,“烤肉练习生”,即将上线,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