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名义来喝茶 秋水
< class="pgc-img">>“萃羽茶庄”,说是茶庄,其实只是一个卖茶叶、兼带茶具茶器的小茶室,并非我想象中的有着典雅环境、高档座椅的茶庄。但这又何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茶庄也不在大,有韵则雅。
循着墨香味,我在文朋诗友中泛舟,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两三个人有点少,七八个人有点多,就四五个人最好。在萃玉茶庄,我和四位老师煮茶谈文,甚是温馨惬意。本是抱着赏一朵花、看一棵树的想法,结果我看到了一片森林,本想要一本书,结果杨老师送我一套书,幸哉福哉!文学的话题也被我们从岐山臊子面馆一同移到了萃羽茶庄。
在我刚坐下还没缓过神的时候,美女已经把茶具清理好了,谜一样的女人时不时就会让人瞠目结舌。置茶、冲泡、醒茶、泡茶、送茶,动作干净利索,优雅熟练,端庄大气的美女怎么看都像是来自于丹青的东方女性。
从小就在穷乡僻壤之地生长的我对文化一直心存敬畏,对琴棋书画感觉可望而不可即,读到李清照、薛涛、蔡文姬的时候,难免心生羡慕,书香门第的女子不用为生计发愁,尽可以享受诗和远方,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今日,这样的女子就在我的面前,真真切切!
< class="pgc-img">>在高洁面前,俗尘也会不好意思的。莫非你就是栊翠庵里的妙玉?只是我是泥做的女人罢了,你绝对是水做的精灵。
接触第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你,灵动的思维,轻灵的笔法,读完《一纸流年》,我已经不是喜欢,而是一种崇拜了。读你的第二本《一念山水》,心跟随你旅行,更是想念你这个人。每次提笔欲为文,但又不敢下笔,唯恐有损你的形象,怎忍心让高洁沾上俗尘。
听说这茶是专门为我这“远道而来”的朋友准备的,受宠若惊的同时也有一种身负重任的感觉。吃了你的辣子面,你问我辣不辣,我直接回答你的是“没尝出辣”,说完我笑了,并非单单因为我爱吃辣子,更多的是因为我本就是粗枝大叶之人,感觉迟钝。
去年和一群文友应邀去了一家饭店品尝美食,欣赏了人家的制作工艺,细问了人家的独特配方,品尝了人家的多样美食,可是回来之后硬是没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平日也和朋友一起围着茶海喝茶,体验品茶的感觉,但多的时候就是凑热闹而已,刘姥姥喝茶哪管你什么茶艺茶道,只有一个目的,解渴。
今日我不渴也不急,专门来喝茶的,让几位老师领着我亲自品味浸润文学因子的茶味。
< class="pgc-img">>茶绝非“绿蚁新醅酒”,我们喝的是经晾晒的古树白茶和微发酵的贵州红茶,一边欣赏纤手弄茶,一边聆听茶文化,当听到六大茶类的区别时,我哑然失笑,曾经以为所谓的白茶就是白色的茶,花茶就是带花的茶。是的,以名取人肯定会出贻笑大方的,正如这个小县城一样,街道上人口稀少、门店前门可罗雀,名字中还带着一个土气的“山”字,居然是藏龙卧虎之地,当初诸葛亮躬耕于陇亩的时候,有谁会想到他日后会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今日在坐的几位老师,其貌不扬,朴实厚道,无官无衔,但却能为文学支撑起一方朗朗天空。
喝一口普洱白茶,不急,慢慢品,终于品出了温润绵软、柔和醇厚的感觉。看着美女把倒完茶的空茶杯轻嗅陶醉的样子,我又一次被震撼了,花式轻嗅,玉指轻捻,皓腕慢翻,秀鼻细嗅,美目陶醉。茶未袭人人袭人,余香尚且如此醉人!
“闻闻,香吧!”被感染的我们,也禁不住凑上鼻子,可我还是贪婪地深吸了一下,香气直窜入肺腑。
“踏雪无痕”,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不见其形,只闻其香就足矣!吃了个味美的鸡蛋,何须再寻下蛋的鸡?以文化人本就是润物细无声的,何须浅碧深红色,杨老师、李老师做到了,不辞辛苦为他人作嫁衣裳,情疏迹远只香留!
< class="pgc-img">>“刚才那款白茶十八泡,这款红茶是几泡?”善于追根溯源的赵老师语言迟钝但是思维敏锐,童趣不减,执着有加。给我赠书签名的时候满脸是诚挚,一笔一划都不容歪斜。看着灯光下的黄亮通透的茶水,他会说这是“黄金”, 是的,心中有佛,人人皆是佛。拿着叶形滤网他会激动地问是什么叶子?当听到说是菩提叶子的时候,我也很是惊讶,菩提叶子用来做滤网,多么绝妙的搭配。
此时无声胜有声,清茶滤心自不言,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视岳母如同亲生母亲一样,多年同时照顾两个九十高龄的痴呆母亲,这需要多大的孝心。我也能想象得出他在岳母去世后跑到没人的地方酣畅淋漓地痛哭一场的悲痛。
茶尽叶舒,美女深情地看了看茶底,随后纤纤玉指取出泡过的茶叶,“好茶有弹性,撕的时候会有藕断丝连的现象。”我们每人拿一根,一同感受这遵义红的弹性,绵软柔韧,断而不离,今日话题中的路遥、陈忠实似乎就在眼前,潘冬子、王二小的身影也摸得着。文学和责任是孪生兄弟,他们的成长需要这种执着,我辈尽管写作!
洗盏收杯,起身道别,余香袅袅,情意悠悠。下次,继续煮茶话文滤俗尘!
(2021年5月5日)
< class="pgc-img">>秋水,本名魏飞,槐芽中学教师。品味经典,汲取先哲智慧;默默写作,与灵魂对话;用心诵读,传递美好。
<>良言的松花泥制作也结束。
此次有黄龙山大水塘北紫泥制秋水壶生坯,仍可定制刻绘,把要求告之我,明日午时十二点结束。
成品为松花泥秋水壶刻绘款,此型适合高香茶。赏之俊秀,用之适手。
友问:松花泥秋水壶怎么没有上架?
轩主说:你懂得。
我说:逸尘的壶友都是强盗[捂脸]
[呲牙][呲牙][呲牙]
><>良言全手工制二号井南紫泥秋水壶,220CC。
矿料介绍:自命名。石块状,砂性重,角钝,色偏红,云母较多,内夹少量不规则青灰色矿,风化效果一般。位于水塘南30余米处的“台子”过渡区,矿脉位于地面下15米左右,厚不到一米,下层,即为底槽青矿脉。此位置为未开采区,出矿较少。烧结温度1176度-1180度。
秋水的名字真是让人浮想联翩,就好像眼前有一个秋水般的伊人,淡雅如烟,气质优雅。让人一见惊艳,再别惆怅。直至过了数年后,还能回想起她的一颦一笑,久久而不能忘。
秋水壶的身段高挑,有清傲冷峻之感。壶身类似橄榄,美人肩,细长颈,盖面突起,并自然顶起一圆珠钮,子母线外翻并吻合严密,线条柔美纤巧,典雅而富含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