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捞和西贝经历了短暂的涨价后,迅速公开道歉并打折放优惠,来回上热搜。大型连锁餐饮机构的求生欲,在现实界的反弹中一波三折。想起2018年底,在年会上喊出“活下去”三个字的万科,红底白字大字报刺眼,看起来就像预言家。
自从全面营业后,相对而言,上海高端餐饮业中餐恢复较有起色,露台、包厢都是消费者首选区域。会员卡充值优惠和限时消费折扣是由头,坚定的忠实用户群是基础。春季新菜开始轮番放送,该要写起来了。
上周三,外滩十八号很罕见地携手楼内四家高端餐饮品牌:L’ATELIER de Jo?l Robuchon、Ginza Onodera、Hakkasan、Mr & Mrs Bund开启了为时10天春日美食季,提供超值套餐和酒水半价。
外滩十八号自营业以来,便是上海高端时尚品牌和餐饮品牌重镇,楼内大牌林立,每有新餐厅入驻,几乎都是一次屠版霸屏的机会,米其林黑珍珠头衔光芒四射。平安时代,外滩十八号很少做一次性巡店的活动,毕竟都是些不用操心的名店,集体打折行为更是前所未见。
最近经常有朋友问我哪里吃饭合算,那么这几天你就该来外滩十八号上下逛一逛~
这个春天,什么没见过的都见过了,但我们还在努力啊!
@ | 三 | 楼 |
L’ATELIER de Jo?l Robuchon
乔尔 ? 卢布松美食坊
位于外滩十八号三楼的L’Atelier de Jo?l Robuchon,连续四年摘得米其林指南二星荣誉。开业伊始便是上海滩西餐界的大事件,是当时世界上拥有最多米其林星星的大厨Jo?l Robuchon以自己名字冠名的法餐。被称为“世纪名厨”的Jo?l Robuchon虽然已经离世,但帝国仍在,这间深耕亚洲市场的法餐厅以红黑并行的审美,严苛的标准化系统,以及细节到位的强迫症风格,让L’Atelier de Jo?l Robuchon成为上海经典法餐厅标志性的存在。
一楼的卢布松面包坊更是大家喜闻乐见走过路过不会错过的地方
既有经典菜也有季节新品,出品稳定,食材新鲜,服务周到。鹅肝、鱼子酱、鲷鱼、牛肉等食材都有别具一格的惊艳表现,相对于传统重黄油奶油的传统法餐,Robuchon早已减少奶油和黄油的用度,添加了香料、蔬果等健康元素的运用。套餐酒水配合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主角霸气,配角出彩,连杯碟都有心机。
日剧《东京女子图鉴》中,有句非常洗脑的slogan:“三十岁前能去Jo?l Robuchon约会的女人,就是好女人。”
我看了一眼甄选晚餐,大部分都是经典菜,迟早都要吃。比如说,广泛引起密集恐惧症的经典蟹肉鱼子酱塔佐龙虾冻及椰菜泥,经典得像LOGO。
是不是好女人不要紧,但你凝视它的时候,它就像胃里的深渊在凝视你。
蟹肉鱼子酱塔佐龙虾冻及椰菜泥
如果迟早要吃,那么为什么不在合算的时候去吃呢?
“春日美食季” 甄选晚餐
POUR COMMENCER 奥赛特拉特级鱼子酱配酸甜萨芭雍
LE CAVIAR 经典蟹肉鱼子酱塔佐龙虾冻及椰菜泥
L’OEUF DE POULE MIROIR 太阳蛋奶香米饼配帕玛森
LA LEGINE 香煎银鳕鱼配柚香鲍鱼及蘑菇
L’AGNEAU DE LAIT 香烤羔羊排及羊里脊配百里香
LE MARRON 栗子果泥配香脆巧克力及百香果酱
人民币1,388元+10%服务费/位
加专业配餐葡萄酒搭配:788元+10%服务费/位
@ | 三 | 楼 |
Ginza Onodera
位于外滩十八号三楼的Ginza Onodera,是目前上海唯一一间获得米其林餐盘推荐的高端日本料理。2013年,创始人小野寺裕司先生在日本东京银座开设了第一家GINZA ONODERA,以最能代表日本料理的寿司、铁板烧和天妇罗作为特色,并先后成立夏威夷、香港、巴黎等分店。纽约和洛杉矶寿司分店为米其林二星店。
4年前,上海晚市人均2000元左右的日料店尚算少见, GINZA ONODERA是首位三项全能选手,还有主打性价比的午市很受欢迎。两侧浅黄色圆柱形栅栏自有曲线,以半闭合的却充满流动感造型封合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包间,来客如层叠竹林间,分一线而出。
我还记得铁板烧料理长在铁板前行云流水的手势,熟练而准确,初次体验令人战栗:整块鹅肝从寒着脸的冰山美人,在铁板上变成了活色生香的尤物,面色娇羞,香汗淋漓,肌肤吹弹可破。
闪着寒光的铁铲将之切成数块,整齐地摆在金边瓷盘中,浇上了松露红酒醋和香芹蔬菜汁。法式料理的明亮色泽照亮了我的面庞。3厘米厚600公斤的铁板所拥有的高温,能够迅速封存鹅肝的汁水和香气,毫无筋绊的细腻口感,如一道亮光,瞬间照亮尘世。
GINZA ONODERA上海店总厨林亚纪良、天妇罗料理长南孝直、寿司主厨高山亮、铁板烧料理长白鸟令都来自日本,在Onodera供职多年,多能说些汉语,断续地跟客人聊天,对中国食客而言非常友好。
中文流利的南孝料理长
第一次试这里的天妇罗,南孝料理长中文堪称流利,油锅里静卧着未经烘焙、直接榨取的太白芝麻油,食材展示柜里看到了香椿,老心萌动,这个季节有什么能比香椿天妇罗更美好呢?
相对于它寻常时间的人均2000元的晚市价格,我不由问PR姑娘说:这个价格吃到晚市,是不是很便宜了?
她点头:天大的便宜。
“春日美食季” 晚餐特别套餐
(4月10-19日, 晚市17:30-18:30入店)
寿司春日特别套餐:888元/位+10%服务费
铁板烧春日特别套餐:999元/位+10%服务费
天妇罗春日特别套餐:880元/位+10%服务费
@ | 五 | 楼 |
Hakkasan
位于外滩十八号五楼的Hakkasan,是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典型。这间在英国开业两年便拿到了米其林一星的粤菜馆,在全球范围内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
设计过的灯光和日光,投在精心配合的廊柱栅栏间,塑造出旧日大家族气息,真皮座椅刺绣龙凤,身高体态有严格要求的侍应生,性感又高级的色彩搭配一度成为新中式餐吧的模板,艺术家定制的餐厅背景音乐甚至值得专门开个发布会。
Hakkasan代表性的鸡尾酒也能外卖
如今火到家家必备的烤鸭皮鱼子酱,我记得第一次也是在Hakkasan吃到。
片皮鸭鱼子酱
此次在后厨再次观摩了片皮鸭的做法,方才明白Hakkasan的烤鸭与北京烤鸭仍有不同:在烤鸭出炉之后,会用热油再淋上几遍——这是无缝衔接当红炸子鸡的做法。由此鸭皮不但酥松,且皮面焦脆,皮下连肉多汁,搭软面包、黄瓜片、烤鸭酱,顶上一坨鱼子酱调味,这一热一冷,层次丰富,看着不搭界的佳偶才好出圈。
Hakkasan的外卖,到手温度、分量都不差
Hakkasan目前每天全天开放供餐,每天从上午11点起到晚餐时段,都能来堂食;且已在3月份推出外卖业务,包装细致,温度保持极好,份量一点不少。墙裂推荐经典菜套餐:香酥鸭沙拉,茉莉茶薰鸡送到浦东,也不会太冷,堪比堂食水准。
“春日美食季”特别推荐:
每日午餐:¥188元起,所有套餐另加38元或68元可任选一款美味饮品
晚餐:早鸟套餐 398元/两位+10%服务费,598元/2位+10%服务费
葡萄酒半价:晚7点前葡萄酒半价
另设安心外卖,美团与饿了么平台皆可进行下单
@ | 六 | 楼 |
Mr & Mrs Bund
MMB(Mr & Mrs Bund)可谓是名厨Paul Pairet在VOL集团的成名作,也因此获得了集团对于Pairet梦想大成之作UV的支持。
如今,MMB已经11岁了,是黑珍珠一钻选手,在风云变幻的外滩,它在出生时是时尚先锋,如今则是地位稳固、但仍然生龙活虎的前辈。有人这样描述它:上古时代的best50,PP的基本盘,外滩18号露台餐厅的扛把子。
我们下午两点左右到店,只有窗边零散坐了几桌,露台倒是人气更旺些。这里提供大众流行的法国招牌菜式,经由Pairet重新演绎,加入了个人化和本地化注脚。家庭式的服务风格与摩登的用餐环境相得益彰,同时提供32种可按不同分量单杯点用的葡萄酒。
与用餐区域差不多大的厨房空间是Pairet的最爱,员工半开玩笑地复述他的名言:厨房,比什么都重要。
松露烙烤汤汁面包来自于Pairet上班时不能正常吃饭,就直接拿面包烤一烤,扫一下盘子的职业习惯,后来发展成MMB和UV唯一共有的招牌菜——虽然呈现形式不太一样,总而言之MMB看起来大份太多。
松露烙烤汤汁面包
野餐鸡排的灵感据说来自于海南鸡饭,慢煮而成的鸡肉柔嫩多汁,碳烤的热度和美拉德反应赋予其香气,而令人一块一块停不下来的还是蒜泥蛋黄酱。
野餐鸡排
不论是外滩18号的“春日美食季”活动,还是黑珍珠复工季的458元双人早场晚餐活动,都是让人倒吸一口气的价格。
附送我之前采访时拿到的松露烙烤汤汁面包菜谱,Pairet居然还用到了生抽(只是我当时看了一眼,就放弃尝试了)。
松露烙烤汤汁面包
份量:10人份
制作时间:1小时
原料:全麦吐司、松露切片、裹面包的酱料、裹面包的泡沫
制作方法:
1. 制作裹面包酱料,将120克煮化的黄油、80克黄油、50克生抽、120克水放在一起煮沸,加入30克鲜柠檬汁,混合。
2. 制作裹面包的泡沫,将120克融化的黄油、80克黄油、50克生抽和400克水混合在一起,煮沸,加入2.5克大豆卵磷脂,手动打发至成为所需的泡沫。
3. 用锯齿刀把全麦吐司面包切成3cm厚的面包片,将面包放在平底锅上慢烤至焦黄。取出,切成2.5cm宽、8cm长的条状。在一个浅的容器中,把面包浸泡在热的面包酱汁里,烤的一面朝上。(酱汁应该覆盖面包的2 / 3,不要碰到烤皮)。
4. 把浅容器放到烤箱里再烤一次,将面包从酱汁中取出,在面包上撒上松露片,再点缀上裹面包的泡沫即可。
“春日美食季”特别推荐:
“春日美食季”特别推荐:
午间套餐180元/位起+10%服务费,晚餐300元/位起+10%服务费
全时段精选葡萄酒、鸡尾酒与啤酒半价
— END —
6馆 | 年末魔都上头小馆子,小酒甜品都不少
黑珍珠2020 | 309家餐厅,两万中选一
11宴 | 凛冬已至,中餐江海依然肥
云南 | 西南边陲古镇的金陵旧梦
号称半饱,一直过量
我们最伟大的事业是生活得惬意
新浪微博:
范范龙卷风
:饭醉行
国地方广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语言和生活习惯方面各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在饮食方面,大江南北口味不同,酸甜麻辣各异,但在饮食中,尤其是宴席中,都不约而同地在主客坐席位置、敬酒次序、上菜顺序等方面,有着大体相同的“讲究”,这种“讲究”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饮食礼仪。
中国是美食之国,也是礼仪之邦,当美食遇到礼仪,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饮食礼仪文化。这种遥隔千里却南北同俗的宴席礼仪从何而来?回首千年,我们从诸多史料中可以看出,是先秦时期的祖先们制定了这套完整有序的饮食礼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承到了今天。
< class="pgc-img">汉代宴会壁画
>起源与成形——从上古先民到西周贵族
如同其他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一样,我国古代的饮食礼仪文化也经历了很早的起源和漫长的发展。对刚刚从原始蒙昧中走出来不久的上古先民们来说,饮食仅仅是单纯满足生理需求行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在他的著作《墨子·节用》中提到,上古贤明的君王对饮食的要求是只要满足身体需要就可以了,不要求精美芳香的烹饪和奇珍异物的食物,更是不讲究餐饮中俯仰周旋的礼仪。
虽然墨子的这番说法,有借上古之人的饮食习惯表达其学说中爱民节俭思想的动机,但结合上古时期人们刚刚脱离蒙昧不久,生产力低下,烹饪技术尚未得到发展,社会框架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制度的现实,当时的部落首领们在饮食方面不太讲究,是符合墨子所描述情况的。
< class="pgc-img">上古时期,受生产力制约,是不讲究饮食礼仪的
>对于饮食礼仪具体起源于什么时期,许多观点认为是始于西周时期,因为《仪礼》、《礼记》、《周礼》等记录周代礼制的儒家典籍清楚地记载了周代饮食礼仪的具体情况。但是,许多文化传统并非是短时间内成型的,而是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不断总结发展而来,孔子就认为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参考借鉴了夏、商两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西周时期的饮食礼仪也是由前代的习俗中发展而来。在《墨子·非乐》篇中,记载了夏启在一次野外饮食中,召集了许多人跳舞,场面浩大,以至于声音都传到天空中——“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歌舞往往是古代宴会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里可以看出,夏启在饮食中有歌舞相伴,明显是当时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饮食礼仪。由此,可以推断,至少在夏启甚至更早一些的时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出现了雏形。
至周代,社会生产力较前代有了很大发展,物质生产更加丰富,社会制度进一步完善,而饮食礼仪也逐渐固定成形。以《仪礼》中的记载为例,共记载有17项礼仪,可以看出周代的礼制名目繁多,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关于饮食宴会的礼仪就有乡饮酒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等14种,各种礼仪的流程规定十分具体明确,基本成型建制,成为社会上层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时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王族贵胄和士人阶层所实行,在春秋战国儒家士人的大力提倡下,后世王朝从皇室到民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承袭沿用。
< class="pgc-img">夏启甚至更早的时候出现了雏形的饮食礼仪
>吃饭不仅仅是吃饭——先秦礼制产生的社会背景
饮食礼仪是先秦社会上层建筑构成的重要一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饮食礼仪在周代迅速兴起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物质的极大丰富。
有趣的是,反对儒家的墨子和儒家“亚圣”的孟子这两位先贤,在“仓禀实而知礼节”这一点上有着相同的看法。墨子在《墨子·非儒》中说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时候,吃东西并不讲究礼仪,而后来在鲁国时候却“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墨子这一说法虽然可能是假借故事来讽刺孔子,但也说明了墨子认为在基础温饱都不能满足的条件下,是谈不上饮食礼仪的。而在《孟子·梁惠王》中,孟子认为,在产业政策不当的条件下,百姓们无法赡养父母,抚养妻儿,连生命都无法保障,是无法学习培养礼仪的。
在饮食礼仪初步定型的西周时期,虽然偶有战争和上层政治斗争,但天下大体上是稳定的,这为包括饮食礼仪在内的各种礼制提供了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
< class="pgc-img">西周时期天下形势大体稳定,为礼仪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西周立国,实行的是以宗族制度为基础的分封制国家治理构架,在宗族制度下,大部分姬姓王族不是在王都辅佐周天子治理天下,就是分封到各地成为诸侯国君。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一套完整的礼制来维系周天子及姬姓王族,以及与其他非姬姓贵族的关系,明确族内大小宗之间,族外君臣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就是宗族制度的作用之一,饮食礼仪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礼记·祭统》记载了周王室在进行祭祀祖先的祭礼时,在礼仪的最后有一道叫做“馂”的饮食礼制,即参与祭祀的人员要吃掉供奉的祭品,按照馂礼规定,就食祭品不能大家一拥而上,而是要按照社会身份的尊卑等级依次进行,其顺序是天子—卿—大夫—士—其他底层官员,这种做法就是为了“别贵贱之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先秦时期的人们对于祭祀活动十分重视,有祭祀农神的藉礼、祭祀祖先的飨礼等,这些祭祀无一例外都融合了饮食礼仪,并且不同的祭祀活动在饮食礼仪上的流程也有所差别。先秦时期的人们希望通过表达对自然神祗的畏惧和祖先的崇拜,来获得神祗和祖先的保佑,所以通过这样一系列繁复的饮食礼仪,来表达这种畏惧和崇拜。
对先秦贵族们来说,吃饭不仅仅是吃饭,饮食礼制是建立在稳定的社会和丰富的物质条件下,作为宗族制度和社会治理上层建筑的一环而设立的,并且赋予了祭祀神祗和祖先的内涵,使得饮食从单纯的满足生理需求行为上升为维系统治的政治手段。在墨子和孟子等先贤们看来,饮食礼制能够得以实行,也表示着整个社会处于平安有序的正常运行状态中。
< class="pgc-img">包括饮食礼仪在内的周代礼制是社会治理上层建筑的一环
>官民不同食——先秦时期饮食礼仪所导致的社会阶层分化
先秦时期制定饮食礼制的目的之一是明确社会构架和宗族制度内的尊卑长幼,所以极其鲜明地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划分区别,在饮食礼制上呈现出一种官民不同食的现象,具体表现就是贵族和庶民在食材和食具上的阶层分化。
食材的阶层分化
在周代,肉类并不是社会各阶层餐桌上常见之物,与《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宋代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奢侈”相比,先秦时期底层民众的食物菜单中是很少见到牛羊猪犬等牲畜的肉类食物的。从《左传·庄公十年》中那句著名的“肉食者鄙”来看,肉食显然是当时贵族所享用的食物,以至于人们用“肉食者”来代指贵族和官员。孟子的政治理想境界之一就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由此可见,在当时寻常百姓们的食谱上,肉类是极为罕见的食物。
在先秦饮食礼制下,从贵族到庶民对肉类的食用有着严格的规定,根据《礼记》、《战国策》、《孟子》等先秦典籍的记载,当时普通庶民百姓的食材主要以稻、粱、黍、豆类等粗粝的植物为主。饮食礼制中还规定了“庶人无故不食珍”,即庶民百姓没有特殊原因不得吃时鲜食物。
< class="pgc-img">先秦时期肉食是贵族盘中物
>与民间匮乏的食材相比,先秦贵族们的盘中之物要丰富精美得多。《周礼·膳夫》中提到周天子的饮食就有六种谷类,六种畜类,六种酒水,还有数量繁多的山珍海味和调味品。
《国语·楚语》记载,在祭祀时,天子平时吃太牢的肉类(猪牛羊齐全为一太牢),祭祀的时候就要用三份太牢供奉祖先;诸侯平时吃牛肉,在祭祀时就要用一太牢;卿平时吃一只羊一头猪的少牢,祭祀时候就要用一头牛;大夫平时吃一头猪的肉类,祭祀时候就要用一少牢;士平时吃鱼类,祭祀就要用一头猪;而庶人平时吃蔬菜,在祭祀时可以用烤鱼。由此可见,先秦饮食礼制按照社会身份的高低对各阶层可食用的肉类进行了规定。
当然,先秦饮食礼制对肉类食材的限制也有当时养殖业尚不如后世发达的原因,所以还有“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的规定,对养殖业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这些保护措施并不是要促进物质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于是就造成了肉类等稀缺的食物为社会统治阶层所垄断。
先秦庶民百姓的餐桌并不是完全不见荤腥,但是在早期生产力和礼制的双重制约下,牛羊猪犬等大型牲畜的肉类基本与庶民无缘,他们可以食用的肉类仅限于鱼肉等极其稀少的肉类,而且也往往是在祭祀等重要场合下才能吃得到。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兼之春秋战国后期“礼崩乐坏”,猪犬等肉类才开始慢慢出现在庶民百姓的餐桌之上,如《国语·越语》记载,越王勾践为鼓励国内生育,就提出了生男奖励一只犬,生女奖励一头猪的政策。
< class="pgc-img">先秦饮食壁画
>食具的阶层分化
在食具方面,先秦时期的饮食礼制也有相关规定,精美贵重的青铜制鼎、簋、尊、爵等食具显然不是百姓们能够使用的,青铜食具主要见于贵族的餐饮中,其规定是:“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庶人百姓们是没有资格使用鼎的,民间的饮食器具以陶器和箪、瓢等植物制作的食具为主。在贵族阶层中,陶器食具也广泛存在,与青铜食具配合使用,许多青铜食具也有相应的陶制品,如陶鼎、陶簋、陶尊等。
从各地出土的先秦时期的文物来看,贵族和庶民所使用的陶制食具在制作工艺上有明显的差别,现代考古中从先秦贵族古墓中出土的陶制食具大多具有造型和工艺制作精美的特点,而民间所用的陶制食具则大多造型简单,制作简陋。如在2019年考古界抢救挖掘的云南楚雄武定白马口遗址春秋战国遗址,许多墓坑没有陪葬品,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器稀少,当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底层民众所生活和下葬的遗址,其中许多陶器质地疏松,花纹稀少,远不能许多同时期贵族陵墓所出土的精美高质的陶器相比。
< class="pgc-img">西周卷体夔纹青铜簋
>为了达到“上下有序,则民不慢”的目的,先秦社会中包括饮食礼制在内的一些制度对社会各阶层的生活行为进行了规定限制,其中饮食礼制中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在饮食层面上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的恶化。一方面,贵族们占有了稀缺的牛羊猪犬等牲畜的肉类饮食资源,以及精美耐用的青铜食具,肆意奢靡浪费;一方面,底层庶民百姓们只能使用简陋的食具来加工粗粝的谷物、豆类以及蔬菜食物,仅供糊口而已。一些有识之士就看到了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社会危机,如墨子就指出,大国之君吃饭要上百样菜,小国之君也要十样菜,吃不了都浪费掉,富贵的人奢侈,贫困孤寡的人受冻挨饿,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不希望国家动乱,也是不可能的。
行礼如仪——先秦宴会中的礼仪
从先秦饮食礼仪的流程方面来说,不同场合的饮食礼仪流程也有所差别,如籍礼中的饮食礼仪流程就相比燕礼和乡饮酒礼等礼制的流程要简约一些,这是因为不同目的礼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祭祀类礼制的重点在于突出对神祗和祖先的敬畏崇拜,在礼仪流程最后分食祭品是借此获得神祗和祖先的庇佑。而燕礼和乡饮酒礼等则是突出人际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繁多的流程来表达上下尊卑和对贤能人士的重视。
燕礼、乡饮酒礼等这类重点促进人际关系的宴会饮食礼仪流程繁杂,对于主人和宾客的坐席位置、敬酒次序和动作、菜肴的摆放、演奏的歌舞等都有着明确的流程规定。《诗经·小雅·瓠叶》中,从主宾之间敬酒礼仪的角度,对这类宴会中的饮食礼仪流程作了简化性的概括:
< class="pgc-img">《诗经·小雅·瓠叶》
>这首诗句展现了这样一幅贵族之间饮宴敬酒的画面:
宽袍峨冠的主人与宾客欢聚一堂,食具里煮着瓠叶等蔬菜,还烤兔肉,厅堂里热气升腾,气氛融洽。
主人先品尝酒具里所盛酒的味道,所谓“酌言尝之”;
在品尝酒的味道浓烈醇美后,主人用酒爵盛出来,到宾客席前双手奉给客人,所谓“酌言献之”;
客人双手接受主人奉上的酒爵后,再还敬主人,所谓“酌言酢之”;
主人接过客人还敬的酒爵,将其中的美酒倒入饮酒的器具——觯,先自己满饮,再请客人满饮,所谓“酌言酬之”。
献、酢、酬进行一遍是为“一献”。主人与主宾进行一献后,还要和其他客人进行献,酢,如此轮流,辅以席间奏乐歌舞,直至宾主尽欢,踉跄而散。
这种敬酒礼仪作为饮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于后世,如今我国有不少地方的酒宴中还能看到这一古老礼仪的影子,如现代山东一带的宴席中的敬酒礼节,就与能看到主客之间“献”、“酬”的习俗,这种酒宴习俗就是从先秦宴饮礼仪中流传简化而来。
< class="pgc-img">古代饮宴壁画
>到了今天,先秦饮食礼制中的许多糟粕已被时代的大浪淘沙所涤荡,摒弃了其中的阶层划分的功能,剥离了祭祀神祗的内涵,简练了许多繁文缛节,并且与西方饮食礼仪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扬礼貌谦恭、尊老爱幼等中国优良传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封中州国际饭店位于开封市金明区主干道大梁路中段路南,据导游说,如今的大梁路,其实就是曾经后梁(907~923年),即朱梁,五代十国之一,这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为梁,建都开封。
如今这个深埋于开封城下的梁国都城虽不能得见,却看到了现在大梁路旁边各色的建筑, 晚上入住的开封中州国际饭店就是其中之一。
从外观来看,酒店的规模还不错,走进大堂装饰的也算是富丽堂皇,合计客房88间套,都是使用了中央空调,所有客房均配备品牌卫浴,虽然说是每个房间都有单独的wifi,实际上网速还是差了一些。
床上用品的性能不错,整个晚上入睡的环境感觉良好,干净,整洁,服务也让人满意,虽然靠马路边观赏窗户以后,晚上也不是很吵。
洗手间里的热水水量较小,洗澡不是很舒适。如果说选择酒店的自助早餐,就是品种太少,味道也一般。
我们所住的房间窗户对面就是小宋城,在窗户外就能够看到小宋城的剧场,到了夜晚之后,外面灯火辉煌,作为开封临时的家,的确幸福还是蛮强的。
如果说是自驾的话,这里因为离高速近,交通比较方便,门口有露天免费停车,倒也算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酒店旁边就有黄家包子和羊肉泡馍,如果不习惯酒店的餐饮,选择这附近的美食也是不错的。
而且因为酒店距龙亭、天波杨府、中国翰园碑林、万岁山森林公园、小宋城、汴西湖等旅游胜地不远,景点都环绕四周,所以整体而言都是不错的选择,
文系作者原创,禁止转载,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