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人民网】
从“国潮”元素融进菜品,到中式主题门店一开再开,再到西式快餐与传统文化代表推出联名限量款,餐饮界出现“国潮”热,不仅好看、好吃、好玩为消费者带来多重消费新体验,也为餐饮消费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今年是商务部确定的“消费促进年”。对餐饮业来说,积极打造消费热点,除了挖掘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以外,国货“潮品”不仅能够赋予行业新的消费增长点,更是助推餐饮消费实现多样化发展。
“民以食为天”。近几年,作为“国潮”兴起的赛道之一,新中式餐饮异军突起。一时间,新中式茶饮、新中式烘焙、新中式面馆等多种品牌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迅速占领大街小巷。这背后离不开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与支持,特别是当代年轻人所特有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除了对新鲜事物的包容与探究,也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追溯与喜爱。对年轻人来说,单纯的“物美价廉”已经不能满足其消费需求,在年轻群体打破常规套路的消费过程中,彰显个性、扎根于传统韵味与东方美学的“国潮”餐饮,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和亲民又适口的味道深深地触动并吸引着年轻的消费者,并一次次引发群体共情。
“国潮”餐饮,不是披着简单的文化外衣,需要神形兼备。所谓新中式餐饮,绝不是在包装或产品造型上摆弄堆砌几个腾龙、伏虎、祥云、仙鹤图案,再来一些醒目的中国红巨大字体就能自称“国潮”饮食了。真正的“国潮”餐饮是在继承和发扬中餐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良的一种中式餐饮新形式,既要保留中餐“色、香、味”的独特优势,也要有名副其实的“意、形”即中式美学和文化传统传承。
事实上,“国潮”元素在餐饮业由来已久,特别是中华老字号美食。比如大众耳熟能详的烤鸭,五味三吃的如意摆盘,即使首尾位置发生变化,但寓意却始终如一,正反皆如意。摆在柜台里琳琅满目的中式点心,有的是传统民乐造型,有的结合了复古柔美的盘花纽扣,有的借鉴仿古摆件,有的展现非遗传承。透过小小的糕点,仿佛可以看到工匠们錾刻、掐丝、点蓝等过程。那些糖人、中式糕点等吃食,通过非遗匠人的精湛技艺展现出传统手工艺的独特美感,带给顾客的不仅仅是近距离地直观感受到的新消费场景和消费新体验,也是“国潮”元素背后所代表的既有继承价值和文化属性,也有创新和创造力的“国潮”的真正内涵。老字号美食的“翻红”见证了餐饮业从拼价格到拼服务、拼文化,一步一步成为输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继而走向顶流的过程。
应该看到,尽管“国潮”餐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热度攀升的同时也带来了产品同质化严重、盲目跟风等问题。随着Z世代消费者审美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一部分空有“国潮”的噱头却脱离了产品本身的新中式餐饮,早已被消费者“用脚投票”,黯然离场。
“国运起,国潮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从“吃饱、吃好、吃健康”升级为“吃场景、吃氛围、吃文化”,“国潮”餐饮的走红走俏正是契合当下人民追求精神需求的消费方式的变化。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心阅读
年夜饭预订火热,餐饮供给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生鲜食品畅销,民生商品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外带年菜等走俏,创新升级趋势明显……春节将至,餐饮消费呈现多元化态势,持续激发消费动能。
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突破5.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龙年春节临近,餐饮业经营情况向好,年夜饭预订火热。群众的家庭餐桌热热闹闹,“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预计2024年舌尖上的消费活力将不断释放。
年夜饭预订火热,大众餐饮供需两旺
“年夜饭包间都满了?”最近,河南郑州市民蒋龙打电话预订小区附近的餐厅时,发现年夜饭的包间都被订满了。“孩子说过年最想吃火锅,订不上包间,我就选大堂吧。”蒋龙特意到附近的火锅店挑选了心仪位置,终于预订上了年夜饭。
不仅年夜饭抢手,年三十的午饭热度也在攀升。“年夜饭包间不太好预订,价格也高一些。”上海市民张晓蓉预订了年三十中午能容纳16人的包间,“我们家决定中午一起出去吃,晚上回家包饺子。”
春节假期,餐饮消费热度走高,各地年夜饭预订火热,部分餐厅的餐位在除夕前一两周已全部被订完。在上海,想在绿波廊、德兴馆、杏花楼等老字号餐厅预订年夜饭,只能碰运气“捡漏”;在湖北,武汉市餐饮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年三十当天的午饭、晚饭预订已近95%。
大众餐饮需求强劲是餐饮市场火热的重要推动力,高性价比、物美价廉的大众餐饮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就餐选择。与此同时,在供给端,广大餐饮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丰富供给品类、提升服务水平、深耕特色餐饮,与广大消费者实现“双向奔赴”。
丰富供给,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江苏南京餐饮商会等举办“幸福团圆年 美味新体验”年夜饭推介活动,40多家品牌餐饮企业共推出300多种年夜饭堂食套餐和外卖套餐。
提升服务,改善消费体验。春节假期,不同地区的海底捞门店将推出各具特色的服务:云贵地区,服务人员将穿着当地特色服装为顾客服务;黑龙江哈尔滨,服务人员将穿上大花袄上演“二人转捞面秀”;江苏南京,多家门店将提供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捏泥人服务。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我国节庆消费在消费中的占比较高,建议各地在春节假期注重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在继续提升传统消费的同时,努力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扩大假日消费。
生鲜食品受欢迎,稳价保质持续推进
“刚买了很多鲜肉,打算这两天就炖出来,为年夜饭作准备。”江西宜春高安市,市民吴桐正在凤凰商城农贸市场选购。“年前生意好,进的肉差不多每天都会卖完,没什么库存。”肉铺负责人张向有拿出的检疫单显示,近期每天进货量达800斤。
在高安市和万家超市蔬菜称重点,顾客们一早就排起了长队。“价格没太大变化,买的菜也都很新鲜。”市民王云凤说。该超市负责人陈洁萍介绍:“蔬菜是生活必需品,节前更不能乱涨价。”
高安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成光华介绍,节前走访了3个农贸市场和10余家大型商超,重点检查了蔬菜、肉蛋、粮油、海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和服务收费明码标价情况,目前价格平稳,市场供应充足。
线下市场持续升温,线上订单涨幅明显。“网购年货真方便。最近特意网购了山东老家的鲅鱼,大年三十就吃鲅鱼饺子。”黑龙江鹤岗市民许强说。
淘宝天猫数据显示,1月17日以来,肉类、水产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明显,北方冷水鱼全面热销,“南方人偏爱北方鱼”成为一大消费趋势,山东鲅鱼、吉林查干湖胖头鱼等热度颇高。
作为传统消费旺季,春节假期,生鲜食品备受欢迎,其价格和质量也广受关注。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重要民生商品稳价保质工作,围绕节日消费热点,建立食品、工业产品、生活服务、药品四大类监管清单。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说,春节假期,各地监管部门要紧盯“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火炉子”等民生消费重点领域,围绕节日消费集中的米面油菜肉蛋、年夜饭预订、文化娱乐、酒店住宿、交通物流,以及寒冷天气带来的药品、能源需求增加,做好线上线下价格监测及跟踪分析研判,切实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同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把食品安全关。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精准防控风险,坚决杜绝销售过期、腐败变质、假冒伪劣等问题食品,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安心、舒心。
速食、半成品种类繁多,创新升级趋势明显
除了外出就餐、在家做饭这两种比较传统的年夜饭形式,购买半成品、打包年夜饭等形式也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
“和朋友在这家餐厅吃饭时觉得味道不错,看到店内在推荐外带年菜,我就买了一份。热菜、冷菜品种很多,荤素搭配、用料扎实,还赠送了一个加热主菜的汤锅,方便实惠。”北京市民孟雅说。
近年来,许多老字号餐饮店的外带年菜口感越来越好,花样愈发丰富。松鼠鳜鱼、爆汁牛肉饼、糖醋排骨等做工复杂的菜品,如今只需简单加热就能基本恢复口感,满足了消费者省时省心的需求。这些外带年菜套餐,除了可以通过到店、电话预订等方式购买,往往还能通过网络渠道预订,十分方便。
春节的餐桌上也少不了种类众多又方便食用的点心、干果。在广东惠州,年货一条街上近百个特色摊位销售红火。“我们主营干果、干货、有机杂粮、养生茶等产品,最近销量很好,每天都充分备货,期待销量不断增长。”惠州市山臻优品实业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彭凯说。
“以熟食、糖果、糕点为主的新春礼盒,在百年义利门店、京客隆等大型商超十分走俏。”北京义利食品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负责人常潇说,“未来还要持续挖掘传统饮食的文化价值,通过中式糕点进一步助力释放消费活力。”
淘宝天猫数据也显示,1月17日以来,中式糕点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5%,鲜花饼、蛋黄酥、桃酥、麻花等品类很受欢迎;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中式糕点,中式糕点的成交金额和订单增速均高于西式糕点。
春节假期,一些消费者还会购买螺蛳粉、速冻水饺、速冻汤圆、休闲零食等速食产品。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方便速食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方便速食产品满足了消费者追求便捷、高效生活方式的需求。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的饮食方案。百草味相关负责人认为,消费者的年轻化、细分化趋势,对休闲零食提出了更高品质、更健康的要求,好吃又健康的零食将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业内专家分析,目前速食、半成品种类繁多,创新升级趋势明显。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未来行业将继续朝着健康化、多元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
< class="pgc-img">>饮企业是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场景,也是普通人创业技术门槛最低的行业之一。
许多初次创业,又缺少专业背景的中青年人往往也热衷于选择餐饮业。
自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餐饮企业的效益快速恢复,到现在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即使这样,由于进入行业人员增加,行业又没有过高的技术壁垒,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有关数据也支持这样的判断。
据天眼查数据,截止2024年6月30日,国内餐饮企业新注册量达到134.6万家,而注销、吊销数量也达到了令人吃惊的105.6万家。
餐饮企业注册和注销双高数据,反映了行业的洗牌和竞争激烈的程度。
< class="pgc-img">>从本人的切身感受来看,餐饮企业是趋势性向好的,表现在周日和公共假期,餐饮门店客流爆满,一位难求。
在五一假期、母亲节、父亲节期间,都要提前两天订桌儿,晚订的没有房间,只好订菜回家聚餐。
平日上班期间,中餐、晚餐也有相当数量客流,只不过以单人、数人的小客流为主。
但是,平时网上订餐数量居高不下。
有关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
2024年第一季度GDP增速5.3%,内需贡献率是85.5%,其中,消费贡献率是73.7%。
3月份单月我国餐饮企业收入3964亿元,增长6.9%,1--3月份我国餐饮收入13445亿元,增长10.8%。
餐饮业整体向好的趋势下,有一个特点也应引起从业者注意。
< class="pgc-img">>那就是整体收入在增加,但是单客消费额却有所降低。
这说明了什么呢?
有人说是消费降级。
我看不尽然,其中的秘密就在于,高端消费、面子消费在减少,而实实在在的居家消费在增加。
自从房地产等金融行业江河日下,还有反腐高压的态势不减后,高端白酒的销量就呈断崖式下降,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高端商务宴请的减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卖量呈爆炸式增长,说明居民日常餐饮消费增长更快。
有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4月份,餐饮美食APP月活跃用户达0.61亿,月人均使用次数达24.5次。
作为餐饮外卖的基础,美团配送和饿了么旗下的骑手分别增加了7.7%和12.7%,达到455.3万和224.5万的规模。
截止4月份,美团外卖商家端、美团开店宝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1499万、527万,同比增长11.7%、45.4%。
< class="pgc-img">>美团、大众点评消费者端,增加了15.2%和6.3%。
另外,市场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也影响餐饮消费成本的变化。
比如年初以来牛羊肉的降价,还有污水排海引发的海鲜价格销量的双降等等。
所以,想要做好餐饮行业,要时刻关注市场、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只有准确定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数据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