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pgc-img">>019年02月06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这是第【258】篇
1+1不止>2
——张大宽
初二
今天是年初二,都回娘家了吧,左手鸡鸭鹅,右手大海鲜。回去好好表现,家庭是事业的后盾,一定要照顾好。
今天,进入春节特辑的第二篇,也是第二个重点,“如何更好的与他人合作”
1+1>2
开店处处有合作。
无论是你开多大的店,哪怕是一个人能搞定的路边摊,同样也存在合作。
可能你好奇,一个人的店,自你干好就成了,咋也存在合作?
这就是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比如说最简单的,这几天在街边卖糖葫芦的。一个人,推个自行车,车后面扎着各种各样的糖葫芦。
这糖葫芦的制作太简单了,买来竹签子,山楂,各类水果,清洗干净,锅里熬上糖,糖葫芦放入锅中沾上糖,然后晾凉就好了。
看似一个人就能搞定。但是请你注意,这个卖糖葫芦的,他万万是不可能掌握如何种竹子,如何收割竹子并批量将竹子制作成竹签子的。
同样,他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如何种植山楂,如何种植各种水果。更不可能掌握如何制作蔗糖,如何打造一口锅的。
最终摆在你面前的这个糖葫芦,都是不同的人分工协作最终只做好的成品。
那么对你开店来说,你是老板,你不必有大师傅炒菜的技术,你也不必有服务员耐心周到的服务水平,你也不必有非常专业的营销技能,你需要做的,只是将现有的人员,物资进行重新组合,彼此相互协作,最终就能开出一家像样的店。
说白了,一家店能否开好,重点考验的是你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还有人把这个能力叫做“资源整合”。
是不是觉得,资源整合这个说法更加高大上一些,显得更洋气。
洋气也罢,土气也好,核心的本质就是协同合作,合作的目的,是1+1>2,是不断的创造更多价值。
< class="pgc-img">>接受不同的观点
既然是合作,那在合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但,能够以平常心接受合作者的看法,或者说接受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在现实中往往很难。
老板当久了,自然就对自己有一种执念,或是思维固化,或是拒接接受。
我先举个历史上很有名的例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位卖餐饮厨具设备的老雷头,发现了一家快餐店做的非常别致,与其他同类快餐店的理念非常不同。
老雷头觉得这是个大机会,于是便和这家店的两位老板商量,让他加盟吧,给他特许经营权。
开始两兄弟都不同意,说这样会砸自己的牌子,毕竟自己开分店也开不好。
但老雷头还是坚持要拿下代理权,并大方的表示,一切条件由兄弟俩开。
就这样,拿到了代理权之后,老雷头开始了扩张品牌之路。
在这期间,老雷头提出了多项改进和整改的意见和计划,但这哥俩总是不愿意。
这些建议里,包含例如将饮料杯替换成由饮料品牌商提供赞助的杯子,将现调饮料换为预拌粉到店现场冲制的饮料等等。
但哥俩都听不进去,还经常以有合同为由控制老雷头的改进行动。
最终因为意见不合,老雷头干脆买下了哥俩的股份,一切由自己说了算。
在这里看来,这哥俩就有点“听不进去话”的感觉了。
而这边的老雷头的疯狂扩张,则要感谢他“能听进去话”。
在一次资金紧张的时候,老雷头去银行贷款,银行也不给,期间遇到了一个理财顾问小哈同学,小哈给他建议,你不要光盯着卖快餐的利润,还要控制住地皮,控制住门店,才能控制住你的加盟商,才能赚更多钱。
于是,老雷头听取了小哈的建议,重新成立了一家地产公司,用于买卖地皮,并给加盟商提供金融服务。
后来,生意越做越大,直到现在,老雷头的门店在全球有三万多家。
2017年10月,老雷头在中国区门店的名字,改成了“金拱门”。
到这,你应该也知道了,这就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麦当劳历史。老雷头,就是那个把麦当劳餐厅开遍全球的人。
而麦当劳兄弟,拿到了270万美金的支票,放弃了品牌。
虽然,这是历史,但这个历史里发生过的事情,现在依旧在发生。因为老板自己的执念,听不进去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导致经营不善关门的,不在少数。
在那个年代,都是摸索着来,听不进去可以理解。而现在,都发展成啥了,多少经验其实已经都被前人总结好了,如果还听不进去,直到撞南墙才后悔,你说亏不亏啊。
还有什么方法吗
就算你拥有了合作的心态,能够听进去不同的意见,你还得具备一个“不偷懒”的能力。那就是多问一句“还有什么方法吗?”
人都懒,在拥有一个处理方法后,就拍板执行去了。
为啥很多领导要求员工为同一个问题准备三个不同的方案?
这就是为了扩展思维,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再举一个例子
一个卖冰激凌的,因为生意太好,自己带的小杯子都用完了。怎么办?
方案1、停掉手头的生意,然后开车回家/去市场买
方案2、支付一定的费用,让供应商送来
大概率就是这两个办法吧,那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卖冰激凌的看到旁边还有一家卖蛋卷的,然后去和卖蛋卷的说,你帮我做一些能够把冰激凌包住的蛋卷吧,咱们合作一下。
然后,蛋卷冰激凌就出生了。
所以,多找找方法,也许问题就能更好的解决,你觉得呢?
< class="pgc-img">>目标一致,才能方向一致
既然是合作,那必须得有一致的目标才能合作愉快。
如果各有各的的想法,俗话说都“尿不到一个壶里”,那这个合作大概率是做不好的。
只有各方的目标一致,才可能获得最好的结果。
关于目标,对内,你可以参考一下第【252】篇文章。
而对外,同样的道理,你们一定要有一致的目标。
比如说最简单的采购,你希望的是品质好,价格优。供应商也得有这个目标才行。如果他的目标只是多赚钱,品质服务啥的能糊弄就糊弄,你自然也不答应。
那对顾客来说,到你家能吃好这是基础,如果你只想赚钱,能糊弄就糊弄,到最后就不知道谁糊弄谁了。
总结一下,今天的重点
1、开店做生意就是合作,寻求最优的合作方式,创造更多的价值。
2、合作中,要能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空杯心态
3、试着寻求更多的备选方法,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决绝问题。
4、要有相同的目标才能走的更远。
今天是初二,也是春节特辑的第二篇,明天我们继续聊。
< class="pgc-img">>><>我是大宽,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解决一个餐饮问题。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与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你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或许你能帮到他。
著作权归张大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张大宽 微 信 个人 ID:BG9FBG,头条号:餐谋张大宽。
咚,你好,我是陈咬金,今天继续和您分享合伙创业的天条。
其实呢,作为创业来讲,无论是开餐厅还是其他的创业都是一样,我们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合伙人。其实呢,选择合伙人是你创业的第一个关口。说企业以人为本,但是呢?人的问题永远是最麻烦的。同时呢,也是最让人纠结的。
对于创业,本身就带有很多的未知数。虽然,你看到的新闻都是别人的成功,那是因为,他们的成功掩盖了每天都在破产,都在倒闭,都在痛哭中的失败的人。
所以说呢,有时候我们总是用成功来激励自己,这往往也是一种可怕的心理。
因为同样的事情别人能做好,你不一定能做好。所以说别人的成功与你无关,你更应该提升自己的能力学识经历。
没有创业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创业的成功与否,并不是人生完美的唯一标准。有些事情经历了。就已经很完美。毕竟钱是一个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钱仅仅是改变提高你生活质量的工具。
昨天我们分享了我们创业应该设定一个投名状,那么今天呢我们,确定一个法则,叫做,翻脸了怎么办?
这里呢我从五个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战略战术失误,该如何处理?你比方说找的是经理人,那么你是换经理了呢还是改变你的布局和方法呢!
第二个,观点冲突了怎么办?我们每个事情可能都有不同的观点,我们不能因为创业而争执不休,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站在一条战线上,那么我们到底是,投票来解决还是找一个专家呢?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个,人格冲突。往往有些时候我没创业,之前两个人都好好好,创业之后发现我们根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之前一直以为两个人是互补的。创业之后发现两个人是对立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是应该打通过打架来解决,还是通过法律来解决呢?
第四个。真正发生了矛盾了怎么办?是我们都是互相控制情绪还是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第五个,撕破脸的处理规则。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的生意真的没法合作了,没法继续下去了怎么办?我们是选择单独推出还是集体散伙?这个都有很强的争议性,所以呢,我们一定要在做之前就要确定,陈老师之前说过,丑话说在前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和你分享哪些人不能合伙?具体陈老师会给大家分类。
><>创 2017-01-19 李新洲 餐饮老板内参
点 击 上 面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第 1173 期
▼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千万不要和丈母娘打麻将,
千万不要和比你有想法的女人上床,
千万不要和朋友合伙开公司。
今天,就有一个朋友合伙开餐厅的真实案例。苦心经营20多年差点被出局,创始人说:如果当初懂股权……
不懂如何“合伙”,是真功夫、大娘水饺等栽过的坑(相关阅读:大娘水饺再“卖身”,将被格林豪泰100%收购!),也是90%创始人都可能犯的错。
我们请来曾服务过喜家德、阿五、谷连天等餐企的合伙股权专家耿小武,结合案例为你逐一讲解,和朋友合伙开餐厅,你必须懂的那些股权常识。
■ 餐饮老板内参 |李新洲 发于北京
1
朋友另起炉灶赚合伙的钱,
你能忍吗?
▽
上世纪90年代初,W君决定在某省会城市开一家西餐厅,改变一下某岛某德咖啡和麦肯快餐的格局。他负责投资和品牌,合伙人负责技术管理和运营。
第一家西餐厅开起来之后,由于地域局限性,所有原材料都要从北京采购,基本每周都要去机场接货。随着其他西餐品牌陆续开出,意识到西餐原材料采购中巨大的商业机会,W跟合伙人商量,开一家原材料供应公司。
谁料,设想还没变成行动,一次,W偶然在餐厅采购单上发现一个陌生公司,经了解,居然是合伙人利用资源优势自己注册的。不仅给自己的餐厅供货挣钱,还给别的西餐厅供货。
合伙就这样不欢而散。合伙人退出时,要求以当下整体营业额来回购自己的股份。当时正在开第二家店,账面几乎没有现金流的W,经过几轮谈判,逼近撕破脸的临界点上,借钱把股份按中间价进行回购。
|专家诊断|
这个案例很典型。两个人合伙,结果一个股东自己去把下游的生意(供货)给做了。
这牵涉到合伙生意中的“竞业避止条款”——合伙人到底能不能做跟公司利益有关或一模一样的业务,并且还进行利益输送?
|解决要点|
① 是否签订合伙协议?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约定,后期股权发生纠纷特别麻烦;
② 协议里是否约定竞业避止条款?具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允不允许这样干,从一开始合伙都要考虑到,并写进合伙协议里。很多人都是熟人或朋友合伙,很多权责根本不明确。
③ 不仅要设立竞业避止条款,还要规定违反条款的后果:一种是关联业务收入归公司所有,另一种是违反原则直接从公司出局,原合伙人的股份可以0元回购。
2
引入大股东自己却失去话语权,
这种错你犯了吗?
▽
西餐厅生意越做越好,W顺势做了第二个西餐品牌,又找了两个朋友合伙。但第一年的亏损加上房屋产权出现纠纷,两位股东看不到希望先后退出,W再次回购了所有股份。慢慢地,把新品牌开出3家店。
后来赶上大店模式不吃香,加上W重心开始放在第三个轻餐品牌上,就把第二个品牌交给原店长经营。经店长介绍,为品牌引入了新投资人。
投资人为了快速收益,决定去自己老家再开新店,W提出反对意见。但大股东坚持己见砸钱开店,结果因为房租和经营不善等问题,新店很快倒闭。
对于品牌未来的发展战略,双方也产生巨大分歧。虽然此时W为第二个品牌打造的“小型化购物中心2.0版店”已经看见赢利的曙光,但未来变得前途未卜。
|专家诊断|
这种情况在餐饮合伙中也特别常见。牵涉到投资人、经营人谁是核心大股东的问题。
所谓的核心大股东,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重大决策时,谁来最终拍板。
需要明确企业有一个中心还是两个中心——中国老祖宗的造字智慧:“一个中心,忠心耿耿;两个中心,祸患无穷”。
|解决要点|
④ 必须明确谁是大股东。创始人有没有一票否决权?
⑤ 战略不一致的时候,谁来拍板?
⑥ 投资人投资更多考虑的是利益,能不能擅自对经营加以干涉?
3
股权结构变来变去,
对品牌的伤害你想过吗?
▽
对于W来说,虽然拥有3个品牌,但尴尬的是:连续几次的股权变更和回购折腾,让几个品牌都在市场最好的时候错过了快速扩张的时机。里外折腾中,市场已经变成一片红海,竞品西餐品牌趁机占领了几家最好的购物中心铺位,还发展了加盟。
另外,多品牌战略来回转移,让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不聚焦,消费者搞不明白你到底是干什么的,哪个都在做又好像哪个都没做好。
最麻烦的是,因为创始人没有足够的股份和话语权,在几个品牌的战略规划上,面临着两难:自己想做的,大股东不同意;自己养大的,成了别人的娃。
|专家诊断|
要么趁着现在发展势头不错,卖掉俩品牌,聚焦只做适合在商超连锁开店的品牌;要么把俩品牌交给其他合伙人打理,专心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品牌。
负责品牌定位、装修风格、产品研发和经营管理的创始人,要争取拍板权和一票否决权。如果和其他合伙人实在谈不拢,可以考虑彻底退出,重新开始。创始人在所在城市有强IP,可以重新打造一个品牌。
|解决要点|
⑦ 现代合伙更强调创新经营,人在企业中占大股,钱占小股,企业可以设计动态的股权分配规则。
tips:什么是动态股权设计?
举个例子,两个人合伙开餐厅需要200万,A只出钱(出150万)不参与管理占75%,B负责经营管理(出50万)占25%;在后续经营中寻求利润平衡点(比如50万)。餐厅回本并且超过利润平衡点之后,作为经营者的人,就应该干得越多股份拿得越多,投资人股份的相对值减少但最终绝对收益增加。
不能出现人力股和资金股倒挂的情况,即投资人股份占比过大,企业会缺乏发展后劲,最终导致合作分崩离析。
目前,W正在尝试的“烘焙+西餐”购物中心2.0店,从定位、选址、产品到营销全部自己主导,没有让另外两个股东参与,新店上月营业额突破40万,纯利润达到8万。截至发稿前,关于股份重新分配问题,他还在跟大股东沟通,期待良性的结果。
你有没有跟朋友合伙开餐厅的苦恼?来评论区跟我们聊聊。
·END·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统筹丨张琳娟
编辑|王艳艳 视觉|陈晓月
-商务联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 neicansw
-转载原创联系-
首席小秘书 微信|neicanmis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