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知名品牌益禾堂,却不想加盟了另一家名为“桔荣益禾堂”的品牌。深圳市民宓女士(化名)称,自加盟“桔荣益禾堂”以来时常听到顾客称其加盟店是假冒益禾堂,并且店铺入驻美团时因品牌侵权问题被拒。且因担忧被告侵权,宓女士表示目前已着手转让店铺事宜。
对此,“桔荣益禾堂”品牌主体广州紫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竹餐饮”)有关人士称,此商标由武汉麦喆公司申请注册,现已注册成功,公司已取得授权,不存在侵权行为。而益禾堂主体即武汉熠和餐饮管理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已注意到此类情况,但这类商标与益禾堂是不同的,对此无权干涉。
忽略细节 加盟商遭遇“李鬼”益禾堂
据宓女士提供合同显示,与宓女士签署协议的公司为广州紫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竹餐饮”),项目名称为“桔荣益禾堂”。宓女士表示,签约之前公司未正面表示商标是桔荣益禾堂,给出的概念是华南益禾堂总部,“洽谈过程中,他们一再强调和武汉益禾堂是一家公司,华南市场都是他们负责招商。”
宓女士表示,签约前曾注意到网络上的言论,询问公司工作人员是否确实属益禾堂时,对方解释称公司团队参加了武汉益禾堂最早一期的运营工作,如今位于广州的公司是二期项目,在广东新注册的商标。如今回想,宓女士表示,签约前考察基地时,样板间招牌也用红布盖住,自己也未忽略了这些细节。
店铺开张后,宓女士表示,因有顾客反映其店铺为冒牌益禾堂,与公司协商退款,对方表示宓女士本人已签署了合作协议、桔荣益禾堂商标已注册,此外店铺已开业、紫竹餐饮已完成协议内容,因此无法退款。
紫竹餐饮回应:不存在侵权益禾堂
南都记者与紫竹公司项目部人员张女士取得联系,对方表示公司经营的桔荣益禾堂商标已取得注册主体武汉麦喆实业有限公司的授权,该商标于2019年9月申请,目前已注册成功,不存在侵权益禾堂的行为。对于华南总部运营团队曾属于益禾堂运营团队,徐女士表示因不清楚宓女士以及与她联系的工作人员,无法回答此问题。
南都记者注意到,中国商标网包含10条桔荣益禾堂商标注册信息,其中,于2019年申请注册的43、35类已完成注册,另有8条记录于今年申请,申请结果暂未公布。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茶饮加盟店一般涉及以下几个类别:43类(奶茶店、茶馆)、35类(广告、连锁加盟)、32类(奶茶、果汁饮料、饮料制作配料)、30类(糕点、面包、冰淇淋、茶、调味品)。此外,因茶饮店经营产品不同、提供服务不同,所涉及的类别就会有所不同。
而益禾堂主体即武汉熠和餐饮管理公司项目部人员则表示也注意到了这类情况,与益禾堂商标高度相似的茶饮品牌因较低的加盟费用也吸引了部分加盟商,但这类商标与益禾堂是不同的,对此无权干涉。若发现侵权行为将通过民事诉讼方法维护自身利益。
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毛鹏律师表示,这种类型的案件,商户要向推广商索赔还比较困难,因为推广商本身也有合法的注册商标。一般类似案件,都是工商局处罚商户以及推广商,商户依据工商部门的处罚向推广商索赔。在没有工商认定这种模式存在“不正当竞争”的情况下,商户单独索赔,难度比较大。
广西曾查处11家“李鬼”益禾堂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广西柳州市场监督局查处的11家假冒益禾堂中,也有加盟商店主表示出与宓女士相同的经历。广西新闻频道采访该店主时对方称:“之前是叫加勒比益禾堂,因为当初我们也不懂加勒比益禾堂,我们以为是加盟的,以为也是合法的,我们是被蒙骗的。”
柳州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表示,今年以来,他们已经陆续收到31起关于侵犯“益禾堂”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举报,经过调查取证,其中11家奶茶店涉嫌非法使用“益禾堂”注册商标被处罚。整改前,店面招牌上“益禾堂”的三个字前,用较小字体标注“一点”两个字,整改后,“一点益禾堂”5字大小、字体均已统一。
南都记者注意到,中国商标网上已注册、包含益禾堂字样的商标总数达到五百多件,其中,多数商标围绕益禾堂加上前缀或者后缀,品牌logo则使用较小字体淡化前后缀的文字。
南都记者 戴越 南都深圳大件事智库研究员叶霖芳
频频出现卫生问题时,手中的“快乐水”注定就不香了。
据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今日通报,针对“有顾客在益禾堂奶茶喝出3个标签”一事,进行现场核查后发现,标签确系奶茶店员工制作时遗漏所致。目前,双方已经达成初步和解,涉事门店也已停业整顿。
“深圳市场监管”微信号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这距离益禾堂上一次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还不到十天。小奶茶背后有何大生意,为何频频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爆发地?
“一杯5毛钱的奶茶还送3个标签”
据了解,2月19日,深圳一顾客用平台折扣活动付款5毛买下一杯益禾堂奶茶,送达后喝到一半发现3个标签都被浸泡在奶茶里。次日早晨该名顾客出现腹泻,医院诊断为细菌感染。这名顾客怀疑“益禾堂不想做活动蓄意报复”。
图:浸泡在奶茶里的标签。
2月22日上午,执法人员到达涉事门店检查,该店已于21日18时起自行停业整顿。
2月22日下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联系涉事门店负责人到店配合检查。针对消费者在奶茶里喝出标签的问题,经执法人员调取监控录像核实,为该店员工在制作该订单奶茶时未发现遗漏杯中的标签(标签一面与杯子内壁颜色相近),导致浸泡有标签的奶茶对外配送。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表示,执法人员进一步与消费者联系,消费者反映已与涉事门店协商达成初步和解。该局现已责令涉事门店完善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记者在外卖平台搜索发现,涉事门店位于深圳龙岗区南湾街道丹竹头社区,店内大部分商品价格10元左右,据上述顾客反映,他当时是参加了益禾堂的一个活动,实际购买价格是0.5元。
对此有网友调侃:“一杯奶茶才5毛钱,还送标签。”但更多的还是对食品安全环境的担忧:“现在食品行业出问题的越来越多,建议严格监管。”
微博评论截图
记者留意到,就在不久前海口市母子俩喝完益禾堂奶茶也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据海南特区报报道,2月11日,海口市民劳先生反映,其妻子和儿子喝了在同一家益禾堂门店购买的奶茶后“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经医院检查可能是食物中毒引发的急性胃炎。”劳先生的妻子郭女士怀疑此事与奶茶有关:“‘感觉奶茶里的珍珠与以往有所不同,我没喝完就扔掉了,不久就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据郭女士介绍,当天他们12岁的大儿子小轩(化名)也在同一家益禾堂门店购买了一杯“泷珠奶茶”,喝完了才回家。“17时许,孩子说肚子难受,然后出现了呕吐和腹泻的症状,还发烧。”目前,海口市秀英区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小奶茶背后的大生意
爱喝奶茶的朋友对“网红奶茶”益禾堂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官网资料显示,“益禾堂”为武汉熠汇饮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原叶手作时尚茶饮品牌。该品牌创始人胡继红于2006年创立品牌“畅饮港”,2012年更名为“益禾堂”,因产品“益禾烤奶”为消费者熟知。到2021年,益禾堂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突破5600家。
一杯小奶茶,折射出的是大市场。近几年以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势头强劲,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一大亮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发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新茶饮市场规模约为1040亿元,比上年增长3.7%;新茶饮在我国约有2亿年轻消费者、48.6万家门店。
奶茶店“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场合“人手一杯”奶茶已经习以为常。而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奶茶界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屡屡上榜。
2020年12月,据《消费者报道》整理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包括原食药监)等在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公布的关于餐饮场所销售的现泡茶、果汁等产品的质量抽检情况显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不合格新式茶饮共119批次,包括现泡茶、果汁等产品,不合格原因以微生物超标为主,其次是检出人工色素、甜味剂、防腐剂以及营养指标不达标。
以益禾堂为例,2022年5月6日,益禾堂郑州市门店被曝使用过期发霉食材,店员在暗访视频中称“没事,‘药’不死人”等。当天下午,益禾堂微博官方账号发布道歉声明,称终止与涉事加盟商的合作,并且已关闭涉事门店。
2022年5月3日,广东佛山一消费者称在益禾堂奶茶外卖中喝出一机器零件,零件上有黑色污渍。该商家承认其为店内零件,并表示店铺在外卖平台有保险,消费者应找外卖平台寻求赔偿解决。
2022年7月,岳阳县益禾堂学院店因“使用过期布丁”违反食品安全法,被岳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976元,并没收违法所得24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食安问题屡屡出现,与益禾堂庞大的门店体系、加盟为主的经营模式有关。数量过多的加盟店,让茶饮企业难以做到统一管理。“平均一天多少杯,储存原料的备货,都是店长的决策。如果这店长没有经验,原料控制不合理,就有可能过期了还在用。”
奶茶界为何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爆发地?
茶饮行业以其技术门槛低、回报快、毛利高等特点,吸引了无数入局者。但随着市场体量扩大,茶饮市场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2022年茶饮市场掀起“价格战”,此前平均客单价约30元的喜茶与奈雪的茶相继宣布降价,推出10元以下的单品。
然而茶饮行业的正向发展是平价高质,不仅价格要压低,质量还要更好。在这一要求之下,扩张速度过快,必然会给品牌调性、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指出,“新式茶饮行业经过近十年高速发展,其空间效益、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平衡,仍是茶饮行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您有“料”,我来“爆”】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奥一新闻面向全社会征集“3·15”投诉线索。共建更加优良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您的每次发声,都将推动消费环境变得更好。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张亭兰
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秋天第一杯奶茶”再一次刷屏朋友圈。线上持续火爆的同时,也带动线下茶饮市场销售热潮提前到来。
据南方+记者从美团方面了解到,凌晨3点后,就有零星来自深圳、广州等地的消费者陆续通过美团App提前点单了茶百道、霸王茶姬、书亦烧仙草、蜜雪冰城等热销品,以便门店开业就制作,自己进店就能取。
据介绍,为提升门店接待能力和效率,减少消费者自取“秋天第一杯奶茶”时的等待时间,美团团购已经提前与50多家国内知名的茶饮连锁品牌协同开通“秒提”功能,与外卖、堂食形成服务互补。但当天,猛涨的订单依然大大超出许多奶茶品牌的预期。
美团团购数据显示,立秋下午14:00,全国奶茶消费达到瞬时高峰,奶茶团购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6%。其中,热销品牌分别是蜜雪冰城、沪上阿姨鲜果茶、霸王茶姬、茶百道、益禾堂。“立秋请客喝奶茶”——奶茶不再只是饮品,而正成为我国消费“后浪”的一张社交名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立秋,在所有开通秒提的品牌门店团购订单中,通过秒提完成出杯的订单量已占74%,秒提新场景成为“秋天第一杯奶茶”增长新动能。2024年以来,饮品消费呈现两极分化趋势,5至10元产品与20元以上产品销量占比明显上升,可见消费者并非只追求单纯的低价,性价比、便利性也成为决定因素。
在立秋奶茶秒提订单量TOP3城市中,广东地区占据两席,不愧为奶茶消费第一大省。作为茶饮消费风向标,上海的立秋奶茶秒提订单量则位居全国第一。消费品类上,柠檬水成为今年的“人气王”,清爽的口感和接地气的价格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喜爱。珍珠奶茶和中式鲜奶茶位列其后,成为下单量最多的奶茶秒提单品。三分糖、不另加糖类需求明显增加,饮品消费健康化趋势显著,各品牌也持续推出0卡糖、益生菌粉、胶原蛋白肽等成分小料,以及轻乳茶、泛茶咖等新品类,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选择。
为让消费者享实惠的同时也能体验便利,今年美团团购除了为品牌商家提供“奶茶团购券”、无门槛9.9免单券、特价团·百亿补贴、品牌直播等全场景营销工具外,还为开通“秒提”服务的门店提供专属“秒提·在线点”标签,打造线上线下服务新场景。
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希望更快、更便捷地获取所需。年轻人看到朋友圈上别人晒奶茶,自己也会想马上打开手机点一杯,美团团购秒提、美团外卖能够满足消费者到家、到店、在路上等多种即时需求,同时叠加平台和商家的营销玩法,这种新体验激发的新需求,将有助于餐饮行业的稳步回升。
南方+记者 叶丹
【作者】 叶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