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最火的牛肉火锅当属八合里,虽然分店开了许多间,但每家店都人满为患。新开的八合里杏林万科里商场一楼,位置就在商场正大门的左侧,虽然门面不算特别大,但看着门前坐的人就会知道它的位置。
万科里店,有着小三层,一入门依然是现切鲜牛肉的地方,一整排的牛肉真是非常的诱人。还未七点已经排很多人,这间店铺在装修上更可爱,墙面挂上了卡通牛,好似有着童趣;以四人座为主,仅有一间包厢,如果人多真的要看运气了。
鲜牛肉的种类很多,五花趾、三花趾最受欢迎,不过这里五花趾每桌仅限一份,因为量少,为了来的人都能吃到,所以每桌限量,还有着不限量的匙肉、嫩肉、 吊龙 、肥胼、 胸口油、嫩肉等等,其实每一款都各有风味,重点在于新鲜。
烫牛肉火锅,清淡最佳,以清淡为好,以清汤来涮鲜牛肉,吃的就是原汁原味,沾上点独特的酱料,美味的让人心醉。
牛肉丸分为牛肉丸、牛筋丸,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Q弹;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吃时有点嚼头而且多汁。
最爱的必是五花趾,看那纹路就知道其美味,涮上几稍稍加变色就可以吃了。肉质鲜脆,带有嚼劲,也是它的特色之一。
乳白色的牛胸朥,喜欢有点肥感的就稍涮一下,如果喜欢脆爽的口感,不必涮可以倒入锅中慢慢煮,越煮越脆;入口不油腻而有着脆爽的口感。
五肥胼位于牛腩处的肉,肥瘦相间,烫后沾点调料咬下去有汁滴出,也是烫火锅不可错过的一盘美味。
涮的都不知道是何肉了,脖仁、肥拼、嫩肉、匙肉……反正是肉都非常好吃,重点在火候,太过就容易老了。
涮毛肚是新品,用清汤涮的毛肚居然有种说不出的清爽之感,七上八下之后的毛肚脆鲜弹嫩。
除了肉之外,还有着笋片、竹荪、豆皮……再来上一盘蔬菜拼盘,这样的一餐就让人非常满足。
如果感觉不过瘾,也可以点上一份牛肉串,肥瘦相间的肉串也是非常的鲜嫩好味道。
主食的干炒牛河,有肉有粉有菜,非常地道的潮汕风味。
八合里的人气之高,不止因为是潮汕的特色牛肉火锅,还有着价格的实惠,人均70就吃的非常满足。
>排骨的加工
一次炖4件(40斤/件)共160斤,牛排骨改刀成小块用凉水泡2小时,中途要换3次水。冷水下锅上火将牛骨氽透,边氽水边打出血末,然后放到另外一个不锈钢桶里,水开后炖50分钟(冬天60分钟)。实际炖的量根据店里的经营情况而定,水要多放炖完后留汤做原汤兑锅用,也可以单独用些骨头专门炖制(在汤不够用的情况下使用,但这样成本会高)。
< class="pgc-img">>香料配比:八角20克,香叶20克,山奈20克,草果6个(拍破去籽),陈皮70克,胡椒粒15克,白酒3克,盐(一件40斤放38克盐,盐一般可先不放)38克X4,花椒30克,干辣椒50克,甘蔗3节,苹果2个切片,姜150克,大葱6根,第一次炖要加牧歌精品牛油5斤。
注意事项
1、牛千层肚可以和牛骨同炖;2、牛骨原汤要烧开后放凉,加入味溢匙牛肉精粉(某宝有售)搅拌均匀保存即可,用于火锅汤;3、牛油放凉后放入冰箱可以重复使用;4、牛骨及牛杂等原材料必须加盖或封保鲜膜保存;5、顿好的牛骨做到颜色不发黑,离骨而不脱骨,口感有弹性,看见肉肥嫩饱满(光骨头不能上桌)。
< class="pgc-img">>火锅的兑锅比例
一、清汤兑锅配比
鸡精50克,味精50克,姜片5克,小葱段10克,红枣5克,花椒2克,萝卜100克(用猪油炒过),西红柿片6克,苹果片5片,虫草花10根。
注意:1、一定要用不锈钢锅防止牛肉发黑,加热牛骨头时注意锅边底料渣糊。2、兑好锅底上面撒新鲜芹菜段(切7CM长)。3、擦干净锅边,将卤好的肉摆放在上面。
< class="pgc-img">>二、麻辣红汤锅兑锅配比
打底食材:可用白萝卜、干豆角、云豆、干笋等,根据地方口味调整。
1、(大锅)牛骨3斤、牛骨原汤4斤,底料350克,火锅油1200克,鸡精100克,味精60克,米酒60克,冰糖2粒。
2、(中锅)牛骨2.5斤、牛骨原汤3.5斤,底料300克,火锅油2斤,鸡精60克,味精50克,米酒50克,冰糖2粒。
欢迎大家转发评论,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评论告诉小编,小编会及时会回复大家的。
<>多有用有理有趣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三匠行(sanjiangxing)”
文|卫奕奕
气温攀升,按理说已经进入到了吃火锅的淡季,但是潮汕牛肉火锅在各地的人气却是一路飙升。从上海到北京,稍微有点名气的火锅店,不排队绝对进不去。据业内人士统计,上海和杭州已经开了差不多1000家潮汕牛肉火锅店,北京也有十几家店准备开门迎客。潮汕牛肉俨然已经称为新一轮美食风潮的领头羊。
随着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服务、甚至是口味都已经不再是消费的主流,人们越来越愿意为好食材买单。而潮汕牛肉火锅则是好食材的代表美食之一。
一锅清汤,现点牛肉,师傅现切,每个部位的火候也不同。脖仁、三花趾、匙柄……在潮汕,每块牛肉都有自己特有的“名字”,一顿饭吃一头牛也是绝对有可能的。
火锅店多了,难免就有浑水摸鱼的。今天,三匠厨房(ID:sanjiangxing)就来讲讲,什么是好的潮汕牛肉火锅以及如何分辨牛肉的好坏?
汕头牛肉火锅店
最适合潮汕火锅的牛:3岁的母黄牛
在潮汕,牛肉火锅最盛的地方当属潮州官塘镇和汕头市。官塘牛肉火锅的口碑是“鲜到活”,据说去得早的话,可以看到刚刚宰杀好的牛肉还在微微地颤动;而汕头则是全城都有牛肉火锅店,有些名气大的已经开到了外地。
牛肉火锅,其实就是把牛肉片放到锅中焯熟,为何潮汕的显得特别稀奇?美食专栏作者殳俏曾评论说:“潮汕的牛肉不冷冻,不排酸,用牛骨熬制的锅底清汤一涮即吃,令人仰止的便是潮汕人的这种对新鲜的苛求和对本味的执着。”
潮汕人嗜牛,但本地却不产牛,潮汕食用的黄牛大多选自水草肥美的云贵川丘陵地带。这一地区很多牛都是在山地放牧,牛每天的觅食活动都处在上坡、下坡的状态,头部、四肢运动的更充分,所以山地黄牛是潮汕牛肉火锅的首选。而圈养的牛以喂饲料为主,长得好看却不好吃,肉色发白味道寡淡。
牛的性别也很重要,一般来讲牛分为三类:公牛、母牛和阉牛。公牛的肉坚韧,适合拍打肉丸;母牛的肉柔软,适合涮火锅;阉牛的也比较适合涮火锅,一些部位的口感比母牛还要好。
还要看牛的年龄,牛的寿命大概有15岁,3岁牛是吃火锅的上选。而官塘牛肉是以少儿期的1岁牛为主,因为发育还不充分,无法精致细分,所以笼统的称为“总肉”。
总结一下,最适合涮火锅的牛是,3岁的母黄牛。
潮汕牛肉火锅店一般都是明档,食客可以看到切牛肉的过程。
一头牛只有30%多能做火锅,从屠宰到下锅不超过4小时
一头母的小黄牛,宰杀之后剩下的肉有300斤左右。如果这头牛比较肥的话,有100斤可以做火锅;如果一头牛比较瘦,就只剩下三四十斤来做火锅。也就是说,一头牛至多也就30%多可以做成火锅。
其他的肉,最重要的就是打牛肉丸,牛肉丸打剩下的就打牛筋丸,牛筋丸再剩下就做牛腩。
牛的屠宰也是有讲究的,因为潮汕牛肉火锅有一个招牌就是现宰现卖。在汕头,很多火锅店就在屠宰场附近,甚至都有自己的牛场,屠宰到进店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下锅的时间在宰杀后3.5-4小时之间是最好的,因为超过4小时,牛肉排酸,口感就会下降不少。
切肉师傅像日料师傅片刺身一样严谨地对待牛肉。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刀功,师傅切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口感。一定要手切牛肉,千万不能用机器切。如果切得不好,牛肉很可能难以咬断或者口感粗糙。
牛肉新鲜程度,是决定潮汕牛肉火锅品质的关键。
如何辨别牛肉的好坏?
在汕头,或许并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以次充好很可能会导致自己的生意做不下去。但是,现在潮汕火锅开遍了全国,很多人是第一次吃到,完全没有经验,难免有商家会从中做手脚。没关系,潮汕美食家郑宇晖就“如何辨别牛肉的好坏”给出过三个鉴别方法:
第一,看颜色。新鲜牛肉的肌肉呈均匀的红色,具有光泽,脂肪洁白色或呈乳黄色;次鲜肉的肌肉色泽稍转暗,切面尚有光泽,但脂肪无光泽;变质肉的肌肉色泽呈暗红,无光泽,脂肪发暗;如果脂肪呈现绿色,那这肉必定是臭了。
第二,闻气味。新鲜牛肉有一种天然、特有的腥气,但是很淡,而不新鲜的牛肉闻起来则有酸味。
第三,看触感。新鲜牛肉表面微干或有风干膜,触摸时不粘手,指压后的凹陷能立即恢复;次鲜肉表面干燥或粘手,指压后凹陷恢复较慢,并且不能完全恢复;变质肉的表面极度干燥或发粘,指压后的凹陷不能恢复。
不同部位的牛肉该怎么吃?
在不同的饮食文化中,每块牛肉都有自己特有的“名字”,潮汕牛肉火锅同样如此。“吊龙”指的是牛脊,也就是西餐里的西冷或是肉眼;“匙仁”是肩胛里脊肉;“肥拼”是牛腹夹层肉……每个部位都有不同的味道,每个部分也有着不同的涮肉方法和时间。(括号里为涮肉时间)
脖仁(8-12秒)
又名,雪花。潮汕牛肉火锅里最顶级的部位就是“脖仁”,“脖”就是脖子,“仁”在潮汕话里是果实、中心的意思,所谓“脖仁”就是牛脖子上那块微微凸起,最经常活动的肉的核心部分。“脖仁”的最大特点是肥嫩并且微有嚼头,还有十足的肉香。
脖仁在其他料理中也有存在,比如日式烤肉的牛梅花肉,西餐里的下肩胛肋眼心,不过脖仁比他们的范围更小,通常一头牛只能出5-10份的脖仁。并不是每头牛都有质量高的脖仁,而脖仁又备受食客的追捧,所以好脖仁十分难得。
潮汕牛肉火锅用到的牛肉是不能冷冻的,然而脖仁在到店之后却需要迅速的冷冻一下,如果不冷冻,很难切得很薄。而脖仁的冷冻方法也很讲究,要拿一块干净的湿布,将牛肉包上,再包上保鲜膜或是装进保鲜袋,才能放入冰箱。这样不会使肉的水分流失,也不会吸到冰箱里的异味。
吊龙(8-12秒)
潮汕火锅必点的常见部位。吊龙是牛脊上的一长条肉,总体来说口感软嫩细腻、鲜甜饱满。
吊菱膀(8-12秒)
也叫吊龙伴,位于吊龙侧边两条,因为带了些肥肉,所以比吊龙更加香滑可口。
匙仁(8-12秒)
又名,匙皮。匙仁位于脖仁的下方,接近肋骨,因为连着脖子,筋肉结实,肉中往往穿插着细筋,匙仁的脂肪含量较脖仁更高,非常鲜嫩。匙仁靠下的部位就是匙柄,匙柄无论肥瘦中间会有一条明显的肉筋,入口柔软又有些弹牙。
正五花(6-10秒)
最弹牙的部位当属正五花,是牛后腿大腿内侧的两小条牛腿肌腱。正五花比较难得,有些老板甚至要偷偷藏起来留给熟客。
肥拼(8-12秒)
牛腹部的夹层肉,最大的特点就是肥香。好的切面可以看到厚厚的一层脂肪和红肉的分层,不过要有足够肥的牛,才能有这样漂亮的切面。
嫩肉(8-12秒)
位于臀腿部位的肉,产量较大。
胸口油(3分钟以上)
又叫胸口朥,是牛前胸部位的一块脂肪,大而肥的牛才会有,并且胸口油很少会在其他料理中出现。看起来肥腻的胸口油,吃起来却没有肥腻的感觉,反而十分脆爽。
这些是潮汕牛肉火锅里比较有代表性的部位,其他还有牛的内脏以及牛肉丸等等,讲究程度没有牛肉这么高。
至于涮肉的顺序,最好是从肥到瘦,把所有的牛肉都涮完,再下别的食材。因为先放了较肥的肉或是蔬菜,会导致汤底浑浊或是浮油,影响肉的口感。
决定牛肉味道的,还有汤底、蘸料以及涮肉的手法
据潮汕美食家张新民的讲述,汕头牛肉火锅成名于上世纪40年代,传统做法是将沙茶酱直接加入锅中,像重庆火锅一样用浓汤做锅底。后来逐渐化繁为简,涮牛肉的锅底只剩下牛骨清汤和白萝卜,更有利于尝出牛肉本来的味道。直至今日,虽然很多店有养生药膳、牛味浓汤等等锅底,但最受推崇的还是牛骨清汤。
而原本加入汤中的沙茶酱则成为潮汕牛肉的绝配蘸料,也有人会加一碟潮汕辣椒酱,味道不辣,有点咸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普宁豆酱,普宁豆酱原本是潮汕人蘸海鲜的专利,如今用来蘸食牛肉,可见牛肉味道的鲜美。有美食专栏作者评价说:“所谓潮汕美食最讲究‘大味至淡’,从历史角度看,大都是悄无声息做减法的过程。”
普宁豆酱
除此之外,涮肉的手法也很重要,涮牛肉都要配一把钢丝漏勺,鲜艳的肉倒入滚开的汤中,稍微搅动,变色即熟。讲究的叫“三过水”,即肉勺要下三次,时长视肉的部位和个人经验而定,目的是掌控肉的质感;现在,潮汕美食家张新民又总结出新涮法:肉在汤刚刚烧开的时候下锅,然后轻轻慢慢的搅动,观察到血水释放出来,就起勺趁热吃。
涮肉的火候也不可忽视,郑宇晖曾在文章里写到,他和一家牛肉火锅店的老板交流,那个老板说,如果有人在吃牛肉的时候要叫店家捞锅中的浮沫,不用多说,就直接卖他最差的肉就好了,因为必定是开大火,沫才会不停的出,给他好肉是暴殄天物。
潮汕牛肉火锅为什么会火遍全国?
潮汕牛肉火锅并非新鲜玩意儿,之前也曾试图冲破地域限制,但是没能成功,为什么这两年一下子火了起来?
第一是产业链的完善。以前,大城市从定点屠宰到送到店里的时间,是难以满足潮汕牛肉火锅新鲜度要求的。如今,上海、杭州等地的潮汕牛肉火锅店较多,已经形成了生鲜配送链,保证牛肉的新鲜;而在北京,一些火锅店甚至在郊区或者河北养牛,屠宰后立刻运到店里。
第二就是前文所提到的,中国人口味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愿意为好食材买单,追求默默坚持的古老手法、遵循自然的饮食习惯以及原汁原味的口感追求。而这,也是很多食物本来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