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悄然过去,我们慢慢长大,成为茫茫人海中为生活奔波劳累的一员。父母渐渐老去,为我们付出他们宝贵的青春,变成生活闲散依然时刻挂念孩子的中老年人。
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很多人都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的身边。我们的生活离父母越来越远,他们不懂我们工作中的烦恼,我们没有耐心听他们家长里短的唠叨。
想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做起。这是我们与父母,一同面对的问题。
很多时候,母亲的爱是温柔细腻的,父亲的爱则是沉默严肃的。渐渐的,我们不知道要怎么和父亲沟通,表达爱意的方式也被放在父亲节,对父亲说一声“父亲节快乐”。
只是再别让你的孝顺停留在朋友圈,你的父亲想要的不是朋友圈里没有温度的文字,也不是你电话那端寥寥几句的问候,而是你能坐下来好好陪陪他们。
情歌里总是唱“其实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 ”,同样地,如果你真的有孝心,愿意陪伴父亲和家人,每一天都是父亲节,都是团聚的节日。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是孝顺最有力的证明,哪怕只是简简单单的吃一顿饭而已。
01
都说“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前不久,李宗盛的新歌《新写的旧歌》推出,写的是和父亲的平凡故事。
新歌一开头——“比起母亲的总是忧心忡忡,是啊,他更像是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刻意拘谨的旁观者”。
淡淡的一句,就将大多数人相似的经历和情绪描绘出来,轻描淡写地唱到世人的心里。
中国式父子关系,沉默寡言不擅表达的父亲和倔强固执的儿子相爱相杀,无法靠近,只能用争吵或沉默维持关系。
< class="pgc-img">>哪怕睿智如高晓松依然无法处理好“父子关系”这个沉甸甸的命题,高晓松曾经在节目《奇葩大会》中首次提到自己的父亲,坦言有长达20年的时间,因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尤其是自己跟父亲之间极为不好的关系,导致自己年轻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道坎,它的名字叫父亲,你会去反叛,去呐喊,去独立。个中滋味,辛酸苦辣,只有自己清楚。
因此,当已经活到容易落泪岁数的李宗盛说出“人这辈子终究要学会与父亲和解”时,你会发现,这个被敷衍了大半生的命题终归是要做出解答的。
年轻时忙着打怪升级证明自己,顾不上别的,等到行色匆匆活明白的年纪,一切好像已经来不及。
< class="pgc-img">>这世间很多人,和父亲的感情都大多如此。
父子两人之间想靠近,却隔了一座山的距离。
我想越过这座山去到你身边,却被长大的步伐悄悄拉远。
你想翻过这座山来看我,却被老去变得无能为力。
02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的:“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这是大多数中年男人的焦虑。
他们已经不再年轻,没有了二三十岁时的意气风发,周围也没有了人来人往的簇拥。孩子渐渐从他们的生活中远离,从过去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的陪伴,到卧室慢慢空了积满了灰尘,餐桌上也不再有TA的碗筷和位置,寂寞填满了生活。
< class="pgc-img">>而我们长大以后,到了意气风发的年纪,忙着在大城市里打拼,忙着为生活疲于奔命,忙着在这个艰难的世界生存,却唯独忘记陪伴父母。
我们总觉得要再努力一点,再争取一些,为父母创造更好的生活来回报他们。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还有多少时间可以陪伴?
你以为你至少还有十年、二十年或是更多的几十年。
这只是你自己的时间,那你父母的时间呢?
日本畅销书《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里就做了这样一个计算:假设你的父母现在是60岁,剩余的寿命是20年,你并不和父母同住。那么,你平均每年见到父母的天数大约是6天,每天的相处大概是11个小时。因此,20年×6天×11小时=1320小时。
换句话说,你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只剩55天。
这个数字,真得让人冷汗直下。
< class="pgc-img">>03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父母用尽一生对我们的付出,是我们今生今世永远也偿还不了的。
人生是不断相逢又离开的过程。我们阻挡不了时间的流逝,阻挡不了父母的的老去。但是在本就不多的时间里,尽可能的陪伴,让父母开心,或许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小时候,家里人精心为你准备一日三餐;长大后,每次回家餐桌上永远是满满一桌的佳肴。食物是有记忆的,你记得最喜欢吃的菜的味道,因为那是童年和家的味道。
< class="pgc-img">>我们离开家以后,吃到每一道美食都会拍照发朋友圈,却不曾想过将这个味道和父母分享。
你有多久没有坐下来陪父母吃过一顿饭了?
想要和父母拉近关系,那就坐下来吃顿火锅吧。
小U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顿。”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围着热气腾腾的锅子,没有了界限和阻隔,你来我往,气氛也不再冷清,疏离沉默在这方寸之间荡然无存。
><>家好,我是大厨阿伟,今天不分享美食,说说厨师这份职业。一入厨房深似海,从此节日是奢望。
< class="pgc-img">>厨师这一生啊
休假,是屈指可数的
春晚,是只能看重播的
孩子,是老婆带的
父母,是没有时间陪伴的
衣服,是用汗水洗的
双手,是经常受伤的
做菜,是可能被投诉挨骂的
工资,是会被拖欠扣除的
流血流汗的
可能不是战士,而是厨师
每天看到凌晨四点的城市的
可能不是科比,而是厨师
每天承受高温的
可能不是在非洲,而是在后厨
< class="pgc-img">>有人说
厨师的一生是一部悲壮的电影
没有女主角,也没有英雄赞歌
只有尝不尽人生百味
流不尽血和汗
有人说
做厨师是一条孤独的路
从厨一年,失去女友
从厨五年,失去朋友
从厨十年,失去亲人
走得越远,失去越多
却只能越走越远,无法回头
有人说
厨师是无私奉献的幕后英雄
代表团圆幸福的年夜饭
是他们的思乡之作
对家人的思念都
化作了对食客的祝福
你能闻到饭菜的香味
却看不见他们的汗水
我是湖北阿伟美食,也是一名大厨,这份职业确实很辛酸,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评论,你们眼中的厨师是什么样的?欢迎大家分享、转发,谢谢大家。
>位上的国庆节
整洁的厨师服、挺括的工作装,洗净手、盘起头、戴上口罩……10月1日上午10点30分,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四川饭店前厅后厨的工作人员开始迎接第一波顾客。国庆的喜庆碰上中秋合家团圆,让今年京城老字号两节期间就餐氛围格外欢乐、祥和。然而越是逢年过节餐饮行业越是忙碌,“双节”期间,四川饭店经理伍丽萍和49位同事全员停休辛苦奋战在岗位上,10月1日也是她第24个无法与家人团聚的中秋节。
10月1日下午5点左右,位于新街口的四川饭店高朋满座,伍丽萍忙着搬动桌椅,给几拨家宴顾客增加席位。“今天9点多就有顾客在门店开始排队等位,考虑到今年双节井喷的消费热情,店里提前半小时开门迎客,仅中午就翻台三次,直到下午3点半左右才送走午间的客人。”伍丽萍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下午店内服务人员仅休息了不到一个小时,4点半就开始接待晚间开餐服务了,工作量堪比年夜饭。
“为迎接双节,我们很多准备工作安排都前移了,比如昨天晚上餐厨工作人员都是加班到深夜,提前准备好食材、餐具等。特别是吊汤师傅,从9月30日晚上熬汤到10月1日凌晨3点,早晨6点又得到店里继续准备。今年餐饮行业不易,所以即便繁忙,大家也都很齐心,任劳任怨互相鼓劲儿。”伍丽萍说。
今年是四川饭店61周年庆,不知不觉伍丽萍也在这家餐厅工作了24年。据她介绍,结合目前川菜市场火爆,菜品以辣为风向的特点,四川饭店在保持传统川菜“正统血脉”的同时,丰富和发掘一些时尚菜品,老菜新做,新推出了魔芋仔姜鸭、糯香黄豆焖蹄花、跳水汆鲜鱼、老四川肝腰和炒、鲜椒豆花巴沙鱼、藤椒双脆6道庆生菜品。
“这其中鲜椒豆花巴沙鱼这道菜费工费时,豆花是我们自己卤水点的,每天都是现磨现做,3斤的豆子出10斤豆浆,保证了豆浆的醇厚。豆花鲜嫩爽口、回味带甜,巴沙鱼鱼肉紧实、口感爽滑,再加上四川的鲜花椒和辣椒,热腾腾地一出锅,吃上一口弹嫩滑麻辣鲜香,很适合秋天食用,辣而不燥。”每当有顾客询问有何新菜,伍丽萍便不厌其烦地给顾客仔细介绍。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四川饭店继续坚持线上外卖+堂食两种业务模式。“原来午餐11点营业,现改为10点半营业,晚餐17点,改成16点半营业。这样减少客人集中时间段用餐,缩短顾客等候时长。”伍丽萍介绍,整个黄金周期间全店人员都正常上班,连后勤、财务、办公室等部门同事也都全员加班参加到一线的服务接待工作中。
说到自己家的中秋节,伍丽萍脸上出现了愧疚的神情,由于每逢年节都是餐饮人最忙碌的日子,家人早已习惯没有她的陪伴,“两周前我们召开筹备国庆工作会的时候,我就决定这个长假只能让两个闺女去外地爷爷奶奶家过节。”晚上,当女儿给伍丽萍发来吃团圆饭的视频,她迟迟没有时间打开细看回复,“节假日加班上班早就习惯了,看着顾客们满意的笑容,我们也过了个美好的中秋节。”
文/本报记者 李佳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