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在《红楼梦》里曾经说过,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要搁在21世纪,那就得改口了,如今的女孩,都是奶茶做的。
比如什么喜茶女孩、一点点女孩、奈雪女孩,有多少种奶茶,就有多少种女孩!
现代人都这么爱喝奶茶,奶茶也成为一种全民饮料。不少人就觉得,还是现代人幸福啊,在古代,没有奶茶的古人要靠什么续命啊?!
其实,古代不仅有奶茶,还有不少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就是妥妥的奶茶控。意不意外,惊不惊喜?今天路sir就来扒扒古代的奶茶史。
1.茶与奶的历史碰撞
茶叶的饮用,传说是由神农氏发明的。有一天,神农照例上山尝百草,尝着尝着就尝到了茶叶,嚼在嘴里,味道有点苦,没有毒,于是就把茶叶带回家,做成中草药,用来治病。
这是早期的茶药同源。
后来古人发现,即使没有生病,劳作之后泡点茶叶喝,居然感到神清气爽、心情也哈皮不少!多年后,多亏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我们才知道,这茶叶里使人愉悦的魔法因子,是咖啡因。
《广雅》中第一次记载了茶叶的吃法,古人把茶饼捣碎,丢进沸水里煮,再加盐、花椒、姜、陈皮等佐料,熬成一锅黑暗料理的咸汤。可以看出,古人在这里加入茶叶,只是为了提供让人愉悦的咖啡因。
说完茶,咱们再来讲奶。奶是一种游牧民族的全民饮品,随着游牧民族南下扩张而流入中原大地。这种口感香浓、营养价值高的饮料,很快就攻占了中原市场,深受中原人的喜爱。
在南北朝时期,奶与茶搭配饮用的方式就已经出现了。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喝奶茶的人,就是南朝贵族王肃,堪称“奶茶爱好者的鼻祖”。
当时,王肃卷入宗室内乱,为了逃命,他假装成一个僧人,逃到北魏去。作为一个娇滴滴的南方公子哥,王肃一到北方就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王肃面对汁多肉嫩的羊肉,口感丝滑的乳酪,北方的美食竟然魔法失效,王肃不仅没有胃口,甚至还有点想吐。
经过几年的胃口磨合,王肃才慢慢地就接受了北方的饮食习惯。他还发明了在羊奶里加茶叶的美食大创新“奶茶”。从此,王肃爱上喝奶茶,还常对人说“茶为酪奴”。
这个“奴”字在这里是“贴身伴侣”的意思,王肃说“茶是奶的伴侣”。
2.古代奶茶都是咸奶茶
到了唐代,李唐王朝不断开拓疆域,也从客观上加速了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奶制品就被西域的胡人、北方的牧民,带到当时的国际大都市长安,从而加速了与茶叶的历史碰撞。
《邺yè侯祖传》就记载了王室贵族喝下午茶的情形:“皇孙奉节王煎茶。加酥椒之类,求泌作诗,泌日: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
这里的奉节王就是唐代的第九位皇帝唐德宗,唐德宗负责煮奶茶,他往奶茶里加入酥和椒。酥,其实就是奶油;椒,就是花椒。李泌则在旁吟诗作对。
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奶茶,都是咸奶茶。
像唐德宗加奶酥、花椒,古人饮茶时习惯加盐、加香料。而流行于蒙古地区和新疆地区的咸奶茶,就保留了这种做法。
又咸又辣的奶茶,这味道是我们现代人想象不出来的。
描述挤羊奶的阿拉伯绘画
>那世界上的第一杯甜奶茶,是谁发明出来的呢?答案是阿拉伯人!
当中国的奶茶传到阿拉伯的西域国家时,他们对奶茶进行了改造,这里别的没有,就是蔗糖多,是当地的特产,于是阿拉伯人顺手往奶茶里加了几勺糖,成为甜腻丝滑的甜奶茶。
抛开甜咸奶茶之争,可以说,上到王室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奶茶已经成为一种“网红”饮料。
3.明代网红饮品“兰雪奶茶”
有人不仅喜欢喝奶茶,甚至还自己研发奶茶新品,谁呢?明末文学家张岱。
张岱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吃这方面,也是非常讲究的。此外,他还是一位茶痴,对茶相当有研究,并且还有一番造诣。
< class="pgc-img">>张岱的家乡有一种名茶,叫做“日铸雪芽”,这茶在宋代的时候就被选为贡品,可以说是茶之上品,有“越州日铸茶,江南第一”的美誉。
可惜,到了张岱出生的明代,安徽的松萝茶因制法先进,在市场上迅速崛起,把“江南第一”的日铸雪芽压下去了。
张岱不甘心自家的名茶没落,他决定要改良“日铸雪芽”,让它重回“江南第一”的宝座。怎么做呢?张岱找来几个技艺高超的师傅,他们借鉴了松萝茶的制作方法,经过“掐、挪、撒、扇、炒、焙、藏”等数道工序的处理。在炒茶的时候,张岱添加了秘密佐料茉莉花来增香,大大提升了雪芽的品质。
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岱牌雪芽“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他把改良后的雪芽改名为“兰雪茶”。
兰雪茶一推出就引起轰动,火速占据市场,“越之好事者不食松萝,止食兰雪”,直接超越松萝茶成为越中茶道No.1!
张岱在吃方面很讲究。有多讲究呢?比如他嫌弃市面上卖的奶酪不好吃,“气味已失,再无佳理”,于是干脆在家里自己养了一头牛,自己挤牛奶,不香吗?
< class="pgc-img">>挤出新鲜牛奶后,让它静置一晚,到了第二天,上面就结了厚厚的奶皮。这奶皮凝结了牛奶的油脂,满满的奶香,把奶皮挑出来,和兰雪茶一起煮开,“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
4.清朝的两位奶茶控大咖
奶茶在清朝宫廷是非常受欢迎的,宫廷对奶茶的需求量,到底夸张到什么程度呢?
据《钦定总管内务府条例》记载,从皇帝到皇子,每人每天供应调制奶茶,以及各类点心,所需的牛奶量,不是按容量多少升、多少杯、多少桶来计算,不是的,而是以奶牛头数为计量单位。其中,皇上每日乳牛100头,皇后25头,皇妃6头,贵妃4头,其余后宫人员也各有定额。
再看茶叶的需求量,据《宫中进单》记载,紫禁城每年消耗的茶叶量高达13900斤!虽然这些茶叶不是全都用来煮奶茶,但是喝奶茶这个习惯,可以说是渗透到清宫里的每个角落,一年消耗几千斤茶叶来制作奶茶,也不是不可能。
想要制作一杯高级的皇家奶茶,从材料、工序,到茶具,那不得全都是高品质、高水准、高标配。
< class="pgc-img">>比如御膳房烹茶用水的标准是“水以轻为贵”,也就是说水越轻越好。据说乾隆皇帝曾经特制一个银斗,专门用来给各地的泉水称重,根据重量来决定天下名水名泉的优劣!北京玉泉山的泉水,就是皇室的御用泉水!
原材料凑齐了,御膳房就开始咕噜咕噜地为各位主子熬制鲜美香醇的奶茶!等到奶茶熬成后,用来盛奶茶的茶具也不能输。
乾隆御用的白玉镶宝石奶茶碗,它选用新疆和田开采的和田玉制成,碗的外壁镶有108颗打磨成花瓣形的红宝石!宝石的周围和碗底又有描金花叶,形成梅花盛开的模样。
茶碗的碗底,上面刻有“乾隆御用”四个大字。此外,为了表达对奶茶的热爱,乾隆专门写了一首诗,让工匠把诗文刻在碗的内壁上。
诗曰:“酪浆煮牛奶,玉碗拟羊脂。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从“赐茶恩惠施”这五个字可以看出,这个奶茶碗是清朝宴会中,皇帝给大臣赏赐奶茶时用的奶茶碗。
清朝除了乾隆是有名的“奶茶控”,慈禧太后也是一枚奶茶女孩。
据《宫女谈往录》记载,慈禧太后每天都会喝奶茶,“吸了两管烟以后,老张太监的奶茶就献上来了。宫里的早点还保留东北人的习惯,喝奶要兑茶,叫奶茶”。
慈禧老太后的奶茶为什么不是由御茶房供应,而是储秀宫的小茶炉供应?原来,一是慈禧觉得身边的张太监干净可靠,二是因为近,随叫随到,想喝奶茶就让太监去煮。
不得不感慨一句,慈禧太后实现了多少女孩梦寐以求的“奶茶自由”!
关于古人的奶茶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现代餐饮中最受欢迎的种类是什么?火锅?串串?烧烤?无论你选择火锅、串串还是烧烤,在最后总要配上一杯奶茶。或许其他店铺里有禁止捎带外食的标语,但总有客人带着自己的满杯奶茶走街串巷,招摇过市。时过境迁,奶茶已经从一份单纯的饮品变成如今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饮品龙头,作为奶茶品牌之一的每恋潮牌茶饮今天为大家简单介绍奶茶品牌的发展史。
< class="pgc-img">>你知道中国有多少种奶茶吗?从茶文化发展至今,将奶和茶混合在一起的吃法从国内流传到国外,从国外又流转回国内。无论是港式奶茶、英伦奶茶或者是草原民族的奶茶,不同品类不同风格的奶茶都是人们饮品中不可缺少的一类。每恋潮牌茶饮为大家统计的奶茶中,早期奶茶其实并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特点,只是以小作坊的形式经营生意。
< class="pgc-img">>奶茶真正形成产业化、品牌化已经是入世之后的事情了。早期的奶茶品牌有我们熟悉的各大饮品品牌的速溶奶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2010年前后连锁奶茶店铺开始席卷全国。而发展至今如每恋潮牌茶饮这类的潮牌奶茶,新兴奶茶,也开始步入大众的视野。
< class="pgc-img">>奶茶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推陈出新的过程,每恋潮牌茶饮作为新式潮牌奶茶,不仅在奶茶的口味和小料上下足功夫,还在品牌化与规模化方向不断发展,争做行业黑马。
茶,是年轻人最爱喝的饮品之一。
有人了解过奶茶的发展史吗?
< class="pgc-img">>奶茶,简单地来说就是奶和茶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饮品。印度最早栽培茶树的地区是在西北部的阿萨姆。而奶茶是印度喜马拉雅地域居民自古以来就常饮的饮品,虽然中国的西藏和内蒙古以及新疆部分地区,在很早前也有了饮奶茶的习俗,但有一个缺陷就是他们本身不产茶,茶完全是靠外国人供给。奶茶,始于17世纪初期香港石板街,是香港独有的饮品,也叫港式奶茶,英式奶茶,香港老奶茶等。它的茶味偏重偏苦涩,口感爽滑且味浓厚的特点。
那我们来看一下奶茶的简单做法吧!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生姜,大枣,桂皮等材料。
把生姜切片备用,大枣洗净之后去核切成条,再加入一小块桂皮。
在锅里倒入400ml清水,水开之后倒入刚刚准备好的食材在锅里煮3分钟。
煮好后将水倒入提前准备好的茶壶中,然后在茶壶中加入一包红茶,浸泡3分钟后取出,再加入牛奶一起倒入锅中用小火煮开,煮开后再加入适量的红糖,搅拌均匀后就可以就可以倒入杯中饮用啦!
自己动手制作真的是很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