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奶茶店九个亏?为什么我的一点点奶茶店生意那么好?#
我是一名80后教师,2016年辞职创业,看到了奶茶市场潜在商机,选择自创开了一家奶茶店。因为没有创业经验,开店过程更是一波三折。
寻找奶茶店面的时候,看中了市中心一家商场店面,找人托关系联系房源,辗转之下终于签了租赁合同,每年房租20万,还搭了1千元的人情费。
从网上联系了几家奶茶原料供货商,但觉得不靠谱,于是亲自去了一趟南方,考察了几家原料供货商,历时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一家还算不错的。从那里拿了原料和开店设备,一共花了5万多块,还介绍给我一家奶茶研制工作室。原料和设备敲定了,这也让我松了一口气。
< class="pgc-img">>去了供货商提供的这家奶茶研制工作室后,说一周包教包会,学费只要500块钱。我想都没想直接交了学费,可万万没想到,这才是入坑的开始。500块钱只是一个报名费,想要学做什么奶茶叫什么钱,而且价目还都不一样。珍珠奶茶300元、水果茶300元、奶盖800元……当时很气愤,但又因为没有制作经验很无奈,随便学了两样之后,就回家了。
店面的装修又成了一大难题。店面格局比较特殊,自己又没有设计经验,只能花钱请了装修团队。因为街面上奶茶店的装修风格各式各样,想要做的有特色的一些,最后决定以粉色作为主色调。终于经过两个月的修改、设计再装修之后,我的奶茶店开业了!
可我并没有高兴太久,因为没有奶茶店运营经验,开店一年没有赚到钱,反而赔了20万。和家人朋友商量之后,决定寻找一个有实力、有特色的奶茶品牌加盟,扭转奶茶店的命运。
因为开店投入太多,又亏损了20万,只能拉表姐小张入伙。
在一点点总部专业团队帮助下,原来的奶茶店很快就重新营业了。没想到的是,加盟一点点奶茶后,店里的生意异常火爆。同样的客群、同样的位置,从原来日营业额不到300元到现在的5000元左右,历史最高还达到过7000多元。最畅销的就属一点点奶茶的主打的珍珠奶茶了,不仅受年轻人喜爱,老人小孩也都成为了一点点的忠实粉丝。
< class="pgc-img">>自从开了一点点奶茶加盟店之后,每个月都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奶茶店现在现在有工作人员打理,一点点总部还会定期开展活动指导,比自己开店的时候轻松多了。
一点点奶茶作为中国第一家“绿色、健康、养生、时尚”的奶茶饮品品牌,在把更多健康饮品带给广大消费者的同时,也带领创业者走上了一条成功、富裕的道路。期待更多的有志之士一起加入一点点这个大家庭!
< class="pgc-img">>想咨询:13091346835
微信:13091346835
><>天 读 一 点 , 一 年 大 不 同
2017年2月,上海一点点奶茶店排队排出长龙;
2017年4月,上海喜茶奶茶店排长队,一杯奶茶需排队3小时;
2017年5月,上海鲍师傅糕点店排长队,一份糕点需排队5小时;
2017年9月,上海lady m蛋糕店排长队,一片蛋糕需排队6小时......
全文需3分钟时间阅读
上海的网红店
1.上海,魔幻现实主义的大都市
“网红”这个词,在消费者眼中早已成为一个贬义词,“网红脸”不再是夸一个妹子长得漂亮,而是说长相雷同千篇一律,甚至代指厚重的妆容以及美容整形后呈现出来的模板式长相;同样的,当人们给一个品牌安上“网红店”的称谓,往往也不过是形容它暂时的火爆与夸张的人气聚集现象,而非对其实力的中肯褒奖,这背后还隐藏着“速生速死”、“噱头大于产品”、“排队请托”等等负面关键词。
而这一年来,网红店似乎由以上海为多,从喜茶到鲍师傅的排队盛典,到法润面包(Farine)因使用过期面粉被查,再到上周lady m的黄牛排队6小时事件......我们不得不感慨,魔都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上海从来就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城市,不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从人文环境方面来说,都代表着中国一线城市所蕴含的智慧与魅力。
但上海也是一个相当“昂贵”的城市,数据显示,上海的平均时薪为36.95元,按照一杯喜茶平均排队3小时的时间来算,一杯喜茶机会成本=110元,一片lady m蛋糕的机会成本=220元,而在旁边买一杯有略微差异,但是仍然是袋泡茶+芝士奶盖组合只需要20元,一片同样的千层蛋糕也只需要60元。
▲一杯喜茶的机会成本
对上海的中上阶层来说,喜茶绝对算不上消费升级的典型,而lady m也不是什么奢侈品,但矛盾就在于,这群人,绝对、肯定不会在周三下午,翘掉自己月薪过万的工作,来排队6小时买一块100元上下的蛋糕。
所以,黄牛出现了。
2.网红,看破不说破的经济模式
网红经济,指的是通过某吸引普通大众眼球的个体,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
网红作为互联网普及的特色产物,几经波折,归于平静,不过当KOL、罗振宇、各色美女主播渐趋流失新鲜感之时,资本市场除了在头部内容继续做文章之外,也致力于寻找新的引爆点,比如说美食。
中国正处在一个很有趣的时代,即线上流量吃紧,企业开始朝线下过度,也就是马云所说的新零售时代。零售的本质是一个公式:流量x转化率x利润率,而新零售的特征就是使线上线下的销售理念统一化认知。
不论是喜茶、鲍师傅,还是lady m,从他们的套路中我们也的确能看出以下典型的快餐式零售经营特点:
1.我们的产品不仅仅提供的是食物或者饮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2.颜值就是正义,流量就是王,所以地段、网络、口碑,哪个好用就用哪个
3.我们就是流量派发型店铺,所以线下资源、供应链物流资源可以玩命压价
4.核心不在生产产品,核心在于IP的使用与供应链整合
▲lady m门店
为什么是上海
1.社会环境助推
你的城市有为了“吃”而排队很久的人吗?当然有。
读sir在成都,鼎鼎有名的美食之都,各家火锅各家强,不说各大火锅巨头,单单是春熙路巷尾的小门脸火锅店都照样排队排到凌晨三点半。
可为什么没人把这个当做一种奇文?一种热点?
有人说上海人总为了“吃”排队是因为上海人多,那好,我们就说与上海同一级别的北京,同样有市民排长队买一份煎饼果子,簋街的麻小从来都是灯火通明,长龙浩荡,怎么没人说?没人报道?
这是一个人群的目光的聚集问题。
举个例子,为什么2013年时频频爆出女大学生失踪案?是那段时间变态集体把眼光锁定在这个群体上?还是说以前从来没有女大学生失踪过?当然不是,这只不过是媒体报道的一件事成为了热点,这之后发生的所有类似事件都会成为热点。
上海的排队现象亦是如此。
▲喜茶排队现场
2.好奇、从众与炫耀的消费心理
上海拥有约2415.00万人口,其中有996.42万是外来人口,而这其中,超过70%的人口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
在这个追求自由的时代,年轻人不会觉得为了一顿自己心头好的正餐排一两个小时的队有什么错,但当这个主语被替换成“一杯奶茶”、“一块蛋糕”时,等待所付出的一切与得到的东西无法形成正比,那这件事就变得不合理。
就比如你排队6小时,早已饥肠辘辘,最终买了一块lady m的蛋糕,却发现连塞牙缝都不够。
这个道理相信消费者都懂,但除了不理解外更多的是勾起好奇——这个东西到底有多好吃?
另外,每当说到网红店外排队时许多人会提到“跟风”一词,举个例子,A君初到上海,不懂吃什么,于是就专找排队的饭店,在吃饭问题上,跟风也的确是一个很简单有效的判断方式。
上文我们提到过新型零售品牌的一个特点是“不仅仅提供的是食物或者饮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个概念曾被星巴克提出,并成为其一切商业行为的依据与基础,年轻的消费者渴望被认同,却又希望自己与众不同,所以排队的队伍中除去托与黄牛,还有一部分人只是单纯地为了发朋友圈炫耀一下。
“排队”的店到底可不可信?
不得不说,“排队”的店在大部分时候是可信的,就消费者的真实反馈来看,喜茶是真的比较好喝,鲍师傅也的确是挺好吃,lady m也能基本满足千层狂热爱好者的要求。
排队是一种维持品牌热度的手段,并以此来保持品牌的独特性。我们要搞清楚的是,为什么消费者愿意去排队?
排队只是一种现象,我们需要透过这个现象去看本质,不管真排队也好,假排队也罢,自然都是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笑到最后。
很多排队的店大家会觉得名不副实,这是很正常的,当消费者的期待值过高,真实的菜品赶不上他们的脑补,不符合他们的饮食习惯时,就会有所诟病。
但当你真正去仔细思索后,你会发现,凡事不能光看表面,而是要找到人家排队真正的理由,不能依靠自己的主观认知和个人喜好来做出判断。
这一切与地域无关,有关的只是消费者的态度,与时间的考验。
本文作者:王秋怡
--------------End----------------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干货
海底捞危机 |餐饮界快手| 香天下 |海底捞 |
突围火锅市场|节日营销|食品安全问题
人员管理|餐饮行业的消费升级
次用了姐姐一次霸王餐中奖的机会,大吃了一顿,因为是太特别、太开心的体验,所以发了个文~果然是被好多人当做是托儿了~呜呜呜...我可不是电视台某卿呀!
没想到,这次我的号又中奖了呢!某APP好给力啊,这次中的是价值173元的牛肉火锅,虽然没上次那么好,不过很开心,很感激啊!这次可是留了证据的:
霸王餐的中奖信息
周六下午,和老公找到了这家店。原来它是一家新开业的店,就在新洲路上,还比较容易找,周边公交站、地铁站都有,还有很多小店和商场,吉之岛、家乐福也都有。本来路过家“一点点”奶茶店,不过考虑到要吃霸王餐,也忍着没喝,关键还是当时排队的人好多啊!
因为这家店刚开业有些优惠活动,所以来吃的人不少,不过店里比较大,还有两层,所以有位置。装修也不错,每个桌子都有镜子做的窗户,很适合自拍啊,墙上挂的雕塑也是很特别的。
这装修怎么有种异域风情呢!
酱料是自助的,料都很浓,不像有些火锅店是很明显兑了水的。也许是因为刚开业的原因吧!好吧,我真不是托,所以实话实说。
潮州的牛肉火锅,除了在深圳之外,我也只是去普宁吃过一次,感觉这里的味道还是挺接近、挺正宗的。就是沙茶酱好像还是没有那个味道!不过芹菜碎配牛骨汤真的很赞!
我最赞赏潮州做的现的牛肉丸,端上来很明显就是一团鲜牛肉捏的,而且还又扁又黏,但下进锅里就越来越大,吃起来很弹,里面还有气孔会爆汁,比那种速冻的牛肉丸好吃多了!我每次都觉得很神奇的。
湿炒牛河,这分量,双人餐真的是好多了。
真的很感谢这次机会!哈哈~
所以我得到一个经验:有些APP还是要养着的~
相关文章链接:
第一次在深圳吃完饭不给钱,还这么理直气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