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区的美食一条街上,游客众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彭雯 白永萍 苏家英
有人问:这个春天,最红火的地方在哪里?
答曰:在甘肃,在天水。
一早,天水城区数家麻辣烫店还未开门,门口早已排起长龙,三月早晨的些许春寒,难抵远道而来的游客寻味一碗麻辣烫、寻访一座城的热情。近期,随着“甘肃天水麻辣烫”登上各大网络平台热搜榜单,越来越多的游客正在走进天水、走进甘肃,3月1日至27日,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3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4亿元。
春日的天水,活力无限。有着“天河注水”传说的陇右名城,用地道美食、秀丽风光、文化底蕴和暖心服务,承载起了“火辣滚烫”的人气流量,谱写了一曲以食兴旅、以食兴城的水与火之歌。
天气晴好,天水伏羲庙游客熙熙攘攘。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火辣滚烫 风从何处来
“真是太香了,闻着香味排队,我的饥饿指数直线飙升。”游客刘晓笑从陕西来,她小心翼翼地拿着刚拌好的麻辣烫,从拥挤的人群中找到座位,与几个闺蜜一起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
“我是从四川过来的,吃惯了四川麻辣烫,也来尝尝甘肃麻辣烫!”四川游客吴嘉宇乘坐高铁到达天水后,直接奔赴城区四合院的麻辣烫店,虽然需要排长队,但对美食的执着仍让他乐此不疲。
近期,天水的麻辣烫店大多爆满,游客们的热情或多或少让本地人有些措手不及,但立刻给予了全力以赴的回应。
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的一家经营了30年的串串火锅、麻辣烫、手擀粉老店,游客排起长队,店内香味扑鼻。“最近两周,来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数量比往常多了好几倍。”店长马玉林说,“我们又补充了一些人手,确保每份麻辣烫用两三分钟烫熟出锅、拌好料汁,让顾客少等、吃好。我们还会给外地顾客赠送手擀粉、胡萝卜汁等。”
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也带火了这碗麻辣烫的“周边”。
在天水市秦州区绿色市场的一家辣椒面生产加工摊位前,人声鼎沸、顾客盈门。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麻辣烫的原配料供给也随着天水麻辣烫的火爆全网持续“升温”,销售量翻倍增加,各经销商增加员工、多方调运、加班加点,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最近麻辣烫专用辣椒订单量激增,销量从之前的每天100多斤增加到了现在600多斤,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在绿色市场经营辣椒店的丁江芹告诉记者,“天水麻辣烫的火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坚决不涨价、不掺假,一定保质保量供应。”
另一味灵魂佐料——花椒也备受青睐。在秦州区绿色市场的一家调味店内,有不少顾客前来询问花椒的品种、价位,店主县志雄热情仔细地介绍。“最近花椒销售量特别好,比平时多出10倍不止,每天都要加班加点赶制,确保货源稳定充足。”县志雄说。
目前,天水市麻辣烫上下游链条产品的超市、店铺、市场等货足价稳,呈现出加工销售两头旺的火爆场景。
蜂拥而至的游客,日益高涨的话题讨论度,烫不完的麻辣烫,买不完的农特产,看不够的文旅演出……天水麻辣烫,火了!截至3月27日17时,全网涉及“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相关短视频和信息总点击播放量达164.9亿次,较昨日增加3.5亿次;点赞量达12.1亿次,互动评论量7.9亿次。
寻味天水麻辣烫,这风从哪里来?
对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的记忆,要追溯至今年2月13日,一位网名为“一杯梁白开”的女大学生吃了“鲜香麻辣”的天水麻辣烫后,拍摄了“建议全国普及甘肃麻辣烫”的短视频。自此,天水,乃至整个甘肃一夜之间晋升“顶流”。
火的第一时间,天水市各部门迅速行动,通过举办天水麻辣烫“吃货节”和打造“麻辣烫一条街”等,让麻辣烫的热度持续升温。
“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食文化居于重要位置,从‘民以食为天’到‘游以食为天’,反映了游客和市场对目的地效用和价值的需求逻辑,天水顺应了这个逻辑。”西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把多勋在《天水“出圈”的流量密码与发展策略》一文中谈到。
正在排队等位吃天水麻辣烫的食客。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食材地道 碗中有乾坤
一方水土,育一方物产,养一方人,一碗值得千里奔赴的天水麻辣烫,正是这一方物产之精华的浓缩。
麻而不涩、香而不辣,是前来打卡天水麻辣烫的食客给出的最多评价,其独特的口感正是源自天水的“双椒”——麦积花椒和甘谷辣椒。
天水市麦积区花椒栽植历史悠久,全区花椒主要分布在元龙、五龙、三岔、琥珀等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和高山冷凉区的乡镇,栽植的品种主要有早熟的大红袍、中晚熟的油椒以及少量晚熟的白椒。
走进麦积区元龙镇,随处可见生产和销售花椒的企业、合作社,李念祖的天水梅花椒商贸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当地一家集花椒和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龙头企业,其花椒品牌曾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绿博会金奖。
记者见到李念祖时,他正在车间忙着准备一批发往徐州的货,工人操控选刺机将花椒筛选干净,他俯身捡起一粒花椒置入口中咂咂味道。“习惯了,尝一尝,才知道自己的花椒好不好。我们收购的是花椒中的伏椒,也称大红袍,色红肉厚、麻味香醇,没有苦味道,保味时间长。”李念祖告诉记者。
谈及最近天水麻辣烫以及天水花椒等农特产品的火爆,种植和收购了半辈子花椒的李念祖表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游客喜欢我们的花椒,我们更应该坚持保证花椒品质,不能坏了麦积花椒这一金字招牌。”
位于元龙镇天水麦积花椒产业园的甘肃龙椒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去年引进的花椒链主企业。在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后,该公司生产的花椒等产品销售量显著增加。“我们目前24小时满负荷生产,每天线上线下的订单量为2000件左右,等待加工的花椒库存可维持两个月左右。”生产经理曹春明介绍说。
龙椒公司生产的“龙椒”牌花椒有良好市场口碑,长期供应于绝味鸭脖、老干妈等国内食品行业知名品牌,去年7至9月花椒采摘季销售花椒850吨左右,签订订单750吨,销售额达1.4亿元。
截至目前,麦积区花椒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量0.8万吨,产值近6亿元。发展花椒企业、合作社70家,其中,种植企业、合作社28家,营销企业、合作社34家,花椒加工企业、合作社8家。全区从事花椒生产种植的农户有3万户14万人,户均年纯收入近2万元,花椒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
与麦积花椒一样,早已名声在外的甘谷辣椒,化身天水麻辣烫的“灵魂汁子”——油泼辣子,再次名动四方。
甘谷县是国家级辣椒标准化示范县,素有“全国辣椒之乡”的美誉,已有至少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其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边缘带,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温差较大,为辣椒种植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出产的辣椒,色泽光亮、肉厚油多,角条细长、辣味香浓。
近年来,甘谷县注重打造辣椒全产业链,推动甘谷辣椒品质变口碑、口碑变品牌、品牌变效益,目前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5.6万亩,分布在14乡镇80余村,种植辣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2家,有辣椒生产、加工、经营、销售、加工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50余家,引进先进生产加工设备7套,年收购能力1.2万吨、烘干加工能力1.3万吨,总产量13万余吨,总产值3.69亿元,开发了辣椒面、丝、片、丁、油、酱以及油泼辣子等7大系列60多个品种。
除此之外,在天水凭借一碗麻辣烫晋升现象级“爆款”城市的背后,土豆、手擀粉、大樱桃、苹果等丰饶的地道物产也功不可没,共同展现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新图景。
天水市麦积区一家企业正在生产加工花椒。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游客至上 古城绽芳华
良弓在手,贵在速发。依托这一碗低价、实惠、味浓的麻辣烫,天水迅速深挖文旅资源并加大优质供给,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让游客在品尝完美味之后,以新方式感受天水风格迥异的自然环境和厚重悠久的人文内涵。
连日来,天水市各大景区景点旅游持续火热。在麦积山景区,来自陕西的游客赵鑫欣正和朋友们合影留念。他告诉记者,虽然是被麻辣烫吸引过来的,但是打卡的第一站却是麦积山。
“我们一到天水,就遇上了麦积山景区的免费专线,便直接过来了。”赵鑫欣开心地说,“天水人民太热情了,景区服务也很赞,遇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民警、志愿者和景区工作人员为我们答疑解惑。”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要第一时间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留量’”。天水市麦积山大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辉说,景区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实景演出,在天水南站、西关古城等地向外地游客赠送景区门票,还开通了天水南站到景区的专线直达车,联动景区农家乐开展优惠让利促消费。
与此同时,天水市秦州区南山景区服务中心也倾力打造了“天水麻辣烫+”多元服务模式,保安全、保畅通,优服务、强推介,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持续提升游客的幸福感、满意度。南山景区的核心景区南郭寺自3月17日起开始实行免门票政策,景区周边的停车场也对外全部免费开放。据统计,3月15日以来,南山景区每日接待人数和往年同期相比上涨了近5倍。
为了让游客从踏上天水的那一刻开始,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情,感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与友好,天水各单位部门纷纷组织招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商家、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也主动加入其中。
在麦积山石窟的凌空栈道上,游客们上上下下、往来不停。“为了给游客提供良好的景区旅游环境,我们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大日常安全巡查力度,全面提升景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各类服务质量,让每一位宾客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天水市麦积山大景区管委会主任谢晓睿介绍道。
据统计,3月1日至3月24日,麦积山大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7.38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74.32%和115.86%。
天水市麦积区一企业的辣椒生产加工车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景区怎样买票,有无优惠?”“哪里可以品尝到天水麻辣烫和其他特色小吃?”针对游客们的一系列问题,头戴太阳帽、身穿红色马甲的天水师范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分散在天水城区的各个游客聚集地,耐心细致地为外地游客答疑解惑。
“我们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在300人左右,大家穿梭于城区各个角落,向游客提供道路指引、秩序维护、应急帮助等服务。”天水师范学院校团委副书记周彤燕说。
游客至上,是天水端稳端好这碗麻辣烫的初心与姿态。
连夜刷墙、修路,巩固“硬件”,加快建设夜市;“量身定制”天水麻辣烫公交专线;各景区纷纷推出联票优惠和免费接送服务……一切只为将流量变“留量”,让游客开心更安心。
来自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的“池哥昼”表演团队,在天水麻辣烫“吃货节”上载歌载舞,赢得游客阵阵喝彩和掌声;一场甘南民族风文艺演出为游客们带来了草原最美的歌声,让观众仿佛置身九色甘南;定西宽粉、兰州高原夏菜、靖远羊羔肉等“甘味”农产品纷纷“出战”,让游客大饱眼福、吃得“满福”;全省A级旅游景区推出免门票或门票半价等多种优惠措施。
“网友说,‘淄淄’有味,‘滨滨’有礼,‘天天’有心。这几座城市的相继走红,不仅仅是因为美食,更与城市的整体形象密不可分。这趟旅行中,我吃得好、逛得美,舒服到心坎里了!”来自山东的游客杜祥评价道。
在这座千年古城里,热辣的美食诱惑还在持续,热情的双向奔赴也在继续。让“大客流”享受“优服务”,让“小资源”释放“大效应”,甘肃天水在行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天水最家常的浆水面,也是天水人身在他乡时最大的乡愁。摄影/金顶智赢,图/汇图网
>地道风物 · 十一专辑
秦岭-淮河
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
这条线因为特殊的区位
在饮食口味上兼容南北
越秦岭,有西北豪迈、巴蜀百味
走淮河,看中原厚实,淮扬清婉
国庆、中秋长假
让我们一起沿着这条线
南北“通吃”
第一站
甘肃·天水
孕育了中华文明的两条母亲河,流经甘肃东南部时,分别伸出温柔的臂弯:
长江流域的西汉水,自北向南而来;黄河的支流渭河,自东向西而来,“握手”的动作尚未完成,一座叫天水的城市就诞生了。同时得到两条母亲河垂青的天水,兼具南方的精致与北方的粗粝,也孕育出了“兼容南北”的独特美食风味。
▲ 开吃之前,先去麦积山赏秋色、逛石窟、看佛像。上图/视觉中国,下图/图虫·创意
>天水扁食,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在北方,扁食指的是饺子,但天水的扁食与南方的馄饨“长相”几乎一样,用的是切成梯形的面皮,又因天生带有“黄河基因”,故而比南方馄饨“壮”了不止一圈。在南方,馄饨的馅儿多是肉馅,但天水扁食的馅儿以素馅为主,且随时令不同而有所变化。
▲ 在天水,包扁食的面皮是梯形的,饺子用圆面皮。图/网络
>透过“天水扁食”这一孔,进入天水美食的世界后,就会发现:北方各市,鲜有如天水者——明明是西北城市,美食却像南方一般精致。
西北荞麦,吃出南方“精致感”
天水人的一天,从“呱呱”中醒来。“呱呱”不是蛙鸣声,呱呱是一种美食,呱呱之于天水人,犹“牛大”之于兰州人,肉夹馍之于西安人,是天水人的“命”。
呱呱看起来粉粉嫩嫩,摸起来软软弹弹,吃起来有“肉感”,但却是“碳水大法”的产物——由荞麦淀粉制作而成。
▲ 正在锅中熬煮的荞麦淀粉。图/《风味原产地·甘肃》
>去壳的荞麦,放在水中浸泡后,搅成糊状上磨磨成粉浆,过滤后倒入锅中,烧火搅拌成胶质状,盛出后晾凉,得到的是一份荞麦凉粉,口感爽滑、清凉柔嫩。用特制的刀从顶上捞出细条,就是“捞捞”;在侧面用刀削出薄片,就是“削削”。
▲ 荞麦凉粉,捞捞。图/网络
>剩下的粉浆,继续加热搅拌,使粉浆更加绵密紧实,冷却之后,呱呱就“诞生”了。吃的时候,随意抓取,用手碾成不规则的小块,拌上醋、蒜汁等调料,最后再来一勺西北美食的灵魂——油泼辣子,吃进口中,香辣绵软,天水人尊之为“秦州第一美食”,配上一份猪油盒子,一顿早餐就完美了。
▲ 天水呱呱。摄影/甘肃一意孤行,图/图虫·创意
>卖呱呱的小店、小摊,一般还配套出售一种当地称之为“然然”的东西,看起来跟桃胶一样,虽然颜值不咋地,但吃起来口感筋道、别有风味,是呱呱的“黄金搭档”。实际上,然然就是呱呱上面那一层的精华,在天水,也有用土豆淀粉做然然的。
呱呱的另一个黄金搭档是锅巴,天水人称之“皮皮”。锅中没刮完的面糊,均匀地涂在锅底、锅壁上,用灶膛下的柴火余温烤上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掀开锅盖,就会发现,面糊已结成一个壳,轻轻用刀划开,贴锅的一面呈现出琥珀色,厚实有力,像煎过的皮冻一样。锅巴已经在向你“搔首弄姿”了。
▲ 荞麦锅巴,皮皮。图/《风味原产地·甘肃》
>离长江最近的西北“浆水大市”
吃过荞麦淀粉做成的小吃,走进天水人家里,就能看到天水人的“传家宝”——浆水缸。这口缸里,经年累月养着浆水。
▲ 摘挑荠菜,准备做浆水。摄影/漂浮咖啡,图/图虫·创意
>天水人做浆水,多用苦苣、荠菜,在面汤中煮沸后投入浆水缸中,倒入旧浆水,过上三四天,这缸浆水就完成发酵了。生浆水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以用来做面,与葱、姜、蒜、韭菜同炒,天水人称之为炝浆水。
炝好的浆水,直接浇在面上,就是浆水面,浇在漏好的凉粉鱼鱼上,就是浆水鱼鱼。
▲ 浆水面。摄影/onekeys,图/汇图网
>碳水之外,浆水还可以用来拌菜,切好的凉菜加一勺炝浆水,一盘美味的浆水凉拌菜就做成了。如果是浇在暖锅里,就是天水人秋冬时节最喜欢的浆水暖锅。
如果想涮火锅,炝浆水还可以用来做汤底。无论是寒风骤起的寒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各类蔬菜、各种肉类,一股脑下进去,涮一涮,三五好友围坐一盆浆水火锅,吃得满头大汗、酣畅淋漓,才算是把浆水吃到了一定境界。
▲ 浆水暖锅,天水传统美食。摄影/周涛
>老天水的“肉”,好吃吗?
如果说天水是一首曲,那么碳水类美食,就是天水这首曲子的“主旋律”。只有主旋律的曲,固然好听,但听起来总是缺了点味道,这时候,作为伴奏的肉类美食就出现了。
天水古时属于秦地,秦人勇猛好酒,天水饮食文化中至今还有“酒碟”之说。酒碟,其实就是下酒菜,最家常的做法,就是将胡萝卜切丝,与菠菜、豆芽,配耳丝、口条、肝片凉拌而成,色泽明快,味酸适口,是酒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
▲ 天水酒碟。摄影/HT1706021920024,图/汇图网
>满汉全席有“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天水则有著名的“八大碗”。
八大碗一般分为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分别选取前膀肉、中肋肉、后臀肉、肘子肉,由于用料不同,每碗肉也有各自的名字: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则以萝卜、粉条、海带、豆腐为主,做法各有不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足,“八凉八热”取代“八大碗”,出现在天水人的宴席上。
▲ 八大碗中的素菜。摄影/风景精选,图/图虫·创意
>日常生活中,天水人还少不了地道的老三片。
老三片,实际上是三样菜。这三样菜,都与肉相关,前两样分别是清炖牛肉与天水里脊。天水里脊,用的是牛肉,牛肉切成小块后,与粉面、蛋清搅拌均匀,在植物油中炸熟后,配以木耳、玉兰片、辣椒丝,浇上勾好的汤汁,看起来色泽清亮,吃起来酥脆鲜美,外软内酥。
▲ 天水杂烩。摄影/HT18050911639956,图/汇图网
>另一样是天水杂烩。天水杂烩的关键,在夹板肉。蛋清、蛋黄搅匀,摊成薄饼,上等牛肉剁碎,加入盐、粉面、花椒后拌匀,夹在两层薄饼之间压平,上笼蒸熟后切成条,浇上鸡汤,撒上葱花,再放上肉丸、木耳等,边吃边喝,晚餐就解决了。
天水人解决晚餐,还有一种美食——羊杂碎。一碗煮得刚好的羊杂碎,配上羊肉、羊骨熬成的清汤,撒上蒜苗、香菜末,再加上一点辣椒,配上一个馍,吃起来暖心又暖胃,生活也变得温暖可亲起来。
- END -
文丨郑礼
| 餐观局,作者|孟一餐
餐饮生意不好做,卖课却成了一门“好生意”?
面向餐饮小白,卖小吃技术;面向焦虑的餐饮人,卖各种帮扶训练营。打出的口号也很诱人,“摆摊一天赚2000元”,“只用这一招,每天营业额1万+”…………失意的小白、困顿的餐饮人听到两眼放光,恨不得立马掏钱买课“重启人生”。
“卖课人”轻轻松松一年营收千万元,“餐饮人的焦虑”变成他人致富的捷径。
另一面,2024年被称为餐饮“最难”的一年。餐饮企业的倒闭率逐年走高,9.9元价格战从咖啡蔓延到火锅等各个餐饮细分品类,餐饮上市公司的财报“跌跌不休”,上半年九毛九净利跌7成,奈雪的茶半年亏超4.2亿元。
餐饮越来越难干,成为不争的事实,餐饮人确实需要寻找出路。卖课方有从事了二十几年餐饮的真专家,教授良心课程;也有相当多的卖课方就是为了“割韭菜”。给餐饮人或潜在餐饮人“卖课”这门生意,也变得“鱼龙混杂”。
餐观局疑惑的是,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餐饮业真能容纳这么多源源不断的创业者吗?“老师们”赚得盆满钵满,可到底有几个小白通过餐饮创业致富了?而我们生意不好的餐饮人,又真的通过花钱上课找到“灵丹妙药”吗?
2024,各路人马“奔赴卖课”
今年,面向餐饮人的课程格外多,频率格外高,讲课方的背景也格外丰富。
首先是资本卖课。
自从前两年消费投资遇冷后,“没啥事做”成了投资者的常态。
而且资本也不像公众想象的那么赚钱,天图投资,在业界被称为“消费赛道狙击手”,去年赴港上市。其2023年财报显示,天图投资实现亏损8.76亿元,而公司2022年度的净利润为5.33亿元,同比下降264.32%。天图投资解释称,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导致投资组合公允价值下降,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资本卖课成了一种新的方式,把多年来积累的对项目、对投资、对餐饮的真知灼见分享给大众,帮其少走弯路。
比较典型的有,某投资人王某,在抖音上颇负盛名。有数据统计,其橱窗里售价199元的视频课已售出3万份,获利近600万。还有定价9800元的闭门私董会和定价近2000元的老板专属课等。
还有投资了明星餐饮项目的另一投资人王某,近日在线下推出了一个面向餐饮创始人的线下课,两天课程收费19800元。
其次是餐饮商业顾问卖课。
那些拿到结果的、从事餐饮行业二十多年的餐饮商业顾问,今年开线下课的频率肉眼可见得变高了。也就是说,其生意变好了。
比如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助力全时段经营,帮餐饮老板们调整生意。以前可能一年就开几次课,现在可能一个月就能开几次课。
还有专注讲解门店模型的,帮餐饮人进行生意诊断。两天课程收费5千元,有餐饮商业顾问今年已经开了4-5场,每场150人左右。
当然也有一些“自封”的餐饮商业顾问,教一些看似高大上的互联网知识,但不懂餐饮,学员学了以后落不了地。
最后是,一帮专门做抖音账号的人在卖课。
要知道,餐饮行业里有一个闷声发大财的生意——小吃培训。这个生意存在了多年,从以前图文时代持续到现在,有图文课、视频课、线下课等形式,给餐饮小白提供技术培训,是不少餐饮人进入行业的启蒙。
如今,在抖音等短视频的时代下,这个原本传统的生意也被放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玩流量玩得特别好的那波人,可能直接就能靠此实现阶层跃迁和财富自由。
这里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己做账号自己卖课,一种是自己做账号帮别人卖课。
第一种,类似抖音千万粉丝的网红博主的模式,自己买小吃配方、研发课程,通过自己的账号卖。
第二种,帮别人卖课。这是一群是没有过餐饮实操的,但会做抖音账号,专门服务小餐饮商贩甚至是地摊摊主,账号是自己的,负责帮餐饮老板拍视频、招生,由餐饮老板自己提供小吃技术和课程,最后招完学员,双方进行分成。
不少餐饮老板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管理能力和做品牌的能力。也不太会做账号,但和别人合作,卖配方,可能比做餐饮生意本身还赚钱。这是双方合作的原因。
卖的不是课,是情绪价值
卖课,到底有多赚钱?
前文我们提到的资本方、专业的餐饮商业顾问,年营收千万元,这些是他们的正常收入,或者只是他们收入的一小部分。作为头部,靠专业吃饭,很正常。
除了这些专业人士,一些新兴的网红博主生意也不错,甚至一个籍籍无名的餐饮老板,收益都非常可观。
我们先来看看某千万粉丝网红博主。有人统计其卖课数据,共5天时间,卖出700多人次,平均每天卖出150人次,课程单价199元,估算下5天的收入就是14万多,这还只是单一平台的卖课数据。
还有普通的单店餐饮老板,7天就招到10多个技术培训的学员,一位学员收取6800元的培训费,两个月签了接近200个学员,简单估算,营收有一两百万,收益远超出预期。
图|抖音截图
还有人卖100元的配方课程,就能卖出6-7万元。如果进阶为连锁店课程,课程单价几千元,卖100份,就是几十万元的收益。
一年只需要花几个月就能赚上百万。于是有人感慨:“卖课可比干餐饮来钱快多了。”
暴利之下,这个行业一定会“鱼龙混杂”。其中,不乏类似快招加盟一样的“割韭菜”行径,相当于“纯骗”。
这种卖课的模式,没有售后,几乎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但对学员来说,存在各种不确定和套路。
套路一,看着很高大上,实际无法落地。
有人去学习时,学得很上头,各种互联网理论高大上,但回到门店经营,无从下手,无法落地。准备去找培训老师咨询时,发现已联系不上,培训机构已跑路。自己亏了几万学费不说,前前后后生意不好,亏损额度可能高达几十万元,最后只能破产退出。
套路二,培训免费,但后续费用高得吓人。
比如通过卖配方、教材各种名目收费,累计也有上万元。更可怕的是,当学员们学完课程准备开店时,发现如果不用培训机构的设备、调料,就做不出相应的口味。但如果从培训机构采购,就要花上高于市场好几倍的价格,成本奇高。进退两难。
套路三,当时的优秀门店、优秀学员,都是托。
有学员花了大几万买培训课程,最后学完发现生意仍没有好转,回过头来才发现,当时培训机构带着看到的各种生意火爆的“样品店”、一年赚几十万上百万元的优秀学员,都是托,为的就是套学员的培训费。
所以,为什么这种这么明显的套路,会有人“前赴后继”往里跳呢?
因为这些培训机构,拿捏了人们想要暴富的心理,以及焦虑的情绪。
培训机构只需要在课程宣传文案上打上“暴富神话”,比如,“一天能坐100桌”、“一招帮你营业额超百万”,就能立马吸引一大批人。
什么热盯什么。从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到手打柠檬茶、冒烤鸭、地摊火锅、地摊牛排,培训机构都能教你开店,一对一速成学艺。
等学员的项目凉了,创业的真金白银投入了,培训机构可能已经换了个马甲,重新换了新的网红项目,进行新一轮的收割了。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生意好,是培训老师的功劳;生意不好,那就是自己的问题。
除了利用暴富心理“割韭菜”,打造人设也非常好用。只要故事足够精彩,给某个特定群体提供了情绪价值,粉丝愿意认可、追随,就会买单。
卖课原来卖的不是课,也不是项目机会,而是情绪价值。看下来,在短视频等的放大作用下,最赚钱的还是饭圈那套逻辑。
很多时候,你以为别人是救世主,但“救世主”可能不想救你,也没有能力救你,他看中的就是你兜里的“三瓜两枣”,不要入戏太深。
救世主只有你自己
最近,千万粉丝的似乎已暂停售卖小吃技术。
其在最近更新的一个短视频里称:“今年开始,我这个小吃技术不卖了。
一是因为小吃技术这个产品,没有复购。二是因为今年餐饮大环境太差了,当头部都开始打价格战,我们普通人创业有赢的可能性吗?很难。如果你买了小吃技术创业失败了,很容易怪我的技术问题。我费力不讨好,所以不卖了。”
餐观局浏览发现,目前其抖音账号的小吃培训课程显示“暂时无法购买”。
当小吃培训这个赛道最大的博主都不洗手不干了,可见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
回到餐饮行业本身,回到创业项目本身,我们要看行业,要去看数据,要看客观分析,而不是由情绪引领我们,“把头埋在花钱上课”逃避现实,寄希望于救世主。
我们先来看看数据,餐饮的倒闭率有多高?上半年,105万餐厅倒闭,数量接近去年倒闭餐厅的总和。
今年价格战多内卷?9.9元的价格战,从咖啡行业兴起,逐步弥漫到新茶饮行业,一众中高端新茶饮品牌纷纷推出4元价格带的产品,剑指蜜雪冰城的客群。价格战甚至直接蔓延到了火锅行业,9.9元吃火锅,让人讶异。人均消费金额降了30%。
而且,价格战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最近太二、呷哺呷哺等上市公司又先后降价,“物价回到十年前”等宣传语屡见不鲜。
头部餐企的财报有多难看?去年好不容易扭亏为盈的奈雪,发布财报,上半年亏损超4.2亿元。并且对未来仍然没有信心。
奈雪表示:“集团单店模型优化已基本到位,人力、折旧与摊销等成本短期内调整空间有限,门店收入承压预计将对门店经营利润率造成持续压力。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新开直营门店规模低于往年,且会调整或关闭部分表现不佳之直营门店。”
九毛九发布上半年盈利预警,预计实现净利润不少于0.67亿元,同比下降不超过69.8%。其中,太二酸菜鱼二季度的人均消费为69元,降至2017年人均水平。
因此,看了如上数据,如果你是餐饮小白,你觉得餐饮行业现阶段真的需要那么多供给吗?而且,在当下的餐饮大环境下,当餐饮老兵都束手无策,头部餐饮品牌都压力山大,没干过一天餐饮、没做过一天生意的餐饮小白,为什么相信在不了解市场的情况下,只是花钱报了课出来摆摊、开店,就能暴富?
如果你是餐饮老兵,实在生意下滑、无力回天,找了多个资深餐饮人都不看好,是不是可以暂时下牌桌?暂时的放弃,不一定失败,硬抗或病急乱投医可能才会加速灭亡进程。换换心情和心境,再重新寻找合适项目,再出发,或许别有洞天。
如果我们餐饮人确实遇到了问题,但感觉还有救,现有资金还能抗,只是不知道问题在哪儿,或许可以去“花钱上课”、开拓思路。
但一定要擦亮眼,找真正拿到过结果、天天跑一线市场、口碑好的真餐饮专家,而且还要结合自己当下的阶段和情况,找到对的“军师”,才有可能真正助力生意增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放在买课这个事情是,也是如此。
真正的救世主,只有你自己。放弃幻想,保持冷静,少被“虚假繁荣”蒙蔽,也不要做骆驼去逃避,接受现实,直面问题,多去分析优秀餐企成功的过程和原因,再对照细节一点点改正。如果不下牌桌,就要做好长期战和长期主义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