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我们说了二战的饮食和工资,今天我们来说说在二战的战场上,各国士兵都在喝的什么饮料,在二战的战场上,各国们会给战士们提供一些饮料,有的是茶叶,有的是咖啡,还有的是可口可乐等等。
< class="pgc-img">可乐成为快乐水的历史由来已久
>这些饮料基本都是依据本国的士兵的生活习惯所制定的,尤其是苏联,在各国普遍禁酒的情况下,依然供应前线的战士们伏特加,叠加BUFF,那么接下来就和非正常历史研究室看看二战各国提供的饮料吧!
美国大兵:咖啡与可乐
很多人都在说美国在二战时期喝的都是可乐,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可乐只有在稳定的美军驻地才能供应,可乐都是运来浓缩的可乐,然后在驻地里建立瓶装厂,灌装好才送到美国大兵的手里,大部分士兵喝的都是速溶咖啡。
< class="pgc-img">可口可乐
>那为什么咖啡会成为主角呢?原来最初的建国的时候,美国士兵们喝的可是威士忌,不过那时候没啥太多的战争,士兵们喝酒喝高了就开始寻衅滋事,这可不行,于是当时的杰克逊总统要求将酒换成了咖啡,因此在美军中配备咖啡成为了传统,基本成了标配。
二战美军口粮中C口粮中配备的是速溶咖啡,后来速溶咖啡都喝腻了,又配备速溶柠檬茶以及橙汁粉,用来换换口味。
到了二战后期,美军大规模使用K口粮,种类非常丰富,在K口粮中,早餐和午餐都是速溶咖啡,而午餐则是饮料粉包,而且还有三种口味,包括柠檬、橘子以及葡萄。
< class="pgc-img">K口粮
>可以说,二战美军士兵的饮料是最为丰富的。
英国士兵:红茶
二战中很多国家都会在军粮中提供红茶,其中最多的就是英国,英国人爱喝茶是出了名的,要知道当时英国为了保证茶叶的供应,控制了所有和茶叶有关的工厂和仓库,万一遇到敌人袭击的时候,要优先保护茶叶的撤退。
即使面对德军潜艇的围攻,英国也毫不慌张,依旧把非洲和亚洲的茶叶运回国内,对茶叶的重视可见一斑。
< class="pgc-img">接受茶水分配的英军
>而在战争中,其他国家都在研制最新武器,英国则成立研究基地来研究最适合茶叶的运送和保存方法,同时为了优先保障前线士兵们茶叶的供应,国内民众实行配给制,即每人每天一勺茶叶,其余茶叶全部运往前线,给士兵们使用。
作为绅士传统的英国人,对于喝茶自然要优雅,即使在前线也要优雅地品尝下午茶,在前线会专门准备一个特制的炉子,这个炉子可以在五分钟内泡好一壶茶。
< class="pgc-img">喝茶是很重要的
>为了喝茶,坦克兵露天喝茶的时候被德军一锅端了,换做平常人,都会觉得禁止坦克兵露天喝茶,而对于英国人来说,不能剥夺士兵喝茶的权利,于是在二战后,在坦克内部专门开辟了一个可以泡茶的炉子,真的可以的。
苏联:伏特加
伏特加是苏联战场上不可缺少的物资,也是斯大林鼓舞士兵最重要的手段,当然毕竟是酒精,在二战期间,对于配给伏特加控制和宽松都换了好几次。
最初的时候,伏特加还不是专门供应,喝的伏特加都是他们私自带到前线的。
< class="pgc-img">伏特加要一起分享
>1940年苏芬战场时期,斯大林看到伏特加对士兵们振奋的作用,同意为士兵们供应伏特加,不过每人每天只有100克的伏特加,坦克兵可以享受200克,而空军则待遇较高,可以享受100克的白兰地。
< class="pgc-img">人手一瓶吨吨吨
>1941年的时候, 斯大林在签署的绝密协议中规定了飞行员等人都可以享受100克伏特加的供给。
1942年,斯大林又重新制定伏特加的配给计划,只有进攻的前线部队每日有伏特加的供应,其他不参与进攻的士兵则在一些纪念日里享有配给。不过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伏特加的供应政策又宽松了起来,前线所有的作战战士甚至后勤们都有100克伏特加。
1943年,斯大林又来了,又停止大规模供应伏特加,和1942年一样,只有前线士兵供应,其他士兵只有特定日子才供应。而在库尔斯战斗后,内卫部队和铁道部队被列入了限量供应的部队。
< class="pgc-img">伏特加才是王道
>1945年,随着德国的投降,二战欧洲战场结束,苏联直接取消了伏特加的供应,所有士兵都不提供伏特加,至此伏特加作为二战苏联的饮料历史就此结束。
日本海军:弹珠汽水
二战中,日本人给士兵们提供的是弹珠汽水,其实也是一种碳酸饮料了,只是在瓶子的瓶颈处,加了一颗弹珠,可以防止碳酸气的泄露,从而保证碳酸饮料的口感,有了这个独特的设计,因此被命名为弹珠汽水。不过当时日本的民众给它起的则是“波子汽水”这个奇怪的名字。
< class="pgc-img">弹珠汽水
>不过弹珠汽水不是所有人都供应的,日本的弹珠汽水主要供应给日军海军,至于日本陆军?想都别想!
德国士兵:芬达、咖啡
由于当时可口可乐大火,战前就有很多人喜欢喝可口可乐,但随着二战爆发,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停止了对德国可口可乐公司灌装所需要的原浆等材料,这下子德国人再也享受不了可口可乐的美味了。
在没有原公司提供的原浆情况下,德国可口可乐公司开始尝试生产其他饮料,最终生产出一种能够代替可口可乐的饮料产品,一种黄色的糖精作为饮料的果味汽水,命名为“芬达”,随后开始供应德军士兵。
< class="pgc-img">芬达宣传
>没了可口可乐的销售,德国芬达广受欢迎,仅在1943年,芬达的总产量就达到了300万箱,可以说非常火爆。
当然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德国士兵在食物配给中依旧会有咖啡的存在,芬达只不过是日常配给之外的享受。
以上就是二战各国士兵在战争中所供应的饮料了,至于中国抗战时期士兵喝什么,其实能吃饱就很难了,因此对于饮料方面基本没什么可以说的,除了远征军还能享受一些饮料物资,大部分战士能喝上干净的白开水已经很不错了!
一个四川人
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四川人
是如何被现在这些奶茶名字逼疯的
... ...
谁能告诉我
现在的这些奶茶店、饮品店
到底怎么回事
?!
取的名字
不是尴尬得让人无法开口
就是看名字
你根本看不出它是杯啥子
还有一些
我怀疑他们取名字的时候
直接去翻的字典里的难检字
导致大家压根读不来它的名字
... ...
我见过最离谱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名字
就是现在的奶茶名字
1
@奥奥奥奥利奥
是的,
球球了,
奶茶店取名能不能朴实一点,
不要搞那些有的没的,
一天净取些乱七八糟的名字。
啥子前任超绿椰椰茶,
现任超甜黑糖奶茶,
看得人真的超尴尬的...
2
@全网唯一闲人
憋说了,
虽然我很喜欢沪上阿姨那个超嗲胶原桃桃,
但每次实体店点单的时候,
我也是真的没有勇气说出口。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
点单的时候我依然只好意思说要杯胶原桃桃,
朋友问我是不是不好意思念出来,
店员听到了,没忍住对我们说:
“莫说你们了,
我在这干这么长时间都没好意思叫过全称。”
3
@所以选A还是选B
说起这个,
只想@某幸,
虽然我们四川人是喜欢叠词,
但你那个”樱樱椰椰荔荔“还是属实有点过分了!
你们取名字的时候,
丝毫没有考虑过我们这些人成年人的感受么?!
4
@熬夜会饿早点睡
手机点单去店里取:“36号的订单做好了,请问是哪位顾客的?”
“我的我的。”
“您点的是什么?”
“嗯…啵啵…脆脆...甜甜...牛牛...芒芒...珠珠。”
各位奶茶店的老板们,
可不可以不要用那么多叠字起名啊。
一身皮衣长靴钛钢链子黑口罩走到柜台,
沉默半天艰难开口点个什么啵啵脆脆甜甜牛牛芒芒珠珠的我,
不要面子的吗 ?!
下次你们要是再取这样的名字,
就不要怪我拿我的防暴棍棍敲碎你们的脑脑壳壳。
5
@不要蒜蟹蟹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现在的奶茶店取的名字真的越来越让人难以启齿。
上次我前面有个纹身壮壮男点嗲嗲芝芝芒芒小奶芋,
第一次说的可小声店员听不到还要说第二次,
我感觉他脸都红爆了哈哈哈哈哈!
6
@ww温温
之前有一天出去耍,随便找了家奶茶,
问你们最简单的珍珠奶茶有吗?
店员说,有啊。
我说哪一款喃,
她指着菜单对我说,就这个,
黑糖biubiubiu奶茶。
我当时,真的哽住了。
只想问问,
这么羞耻的名字,你们是怎么取出来的?
7
@卷卷毛儿
还有一种,
取个名字让人根本都看不出它是杯啥的,
也让人脑壳大。
之前常去的奶茶店喝腻了,
就去的旁边那家兵x王,
哪晓得名字尽是啥子火蓝刀锋,这样班长那样班长,
最后还要挨到挨到靠店员介绍了几分钟才成功点单。
8
@王一啵的圈外女友
也想对所有走国风的奶茶店老板们说,
有文化,也真的不是你们这样炫耀的。
刺梨红柚就写刺梨红柚,不要整啥子刺梨朱砂痣,
橙汁就橙汁,不要写个啥子橙漫山茶花。
没文化的我,
要猜你这个到底是个啥,
真的很累啊...
9
@咚巴拉呀
在此,
我也实名反对那些取个名字非得要带上:
“前男友”“前女友”“渣男”“渣女”的。
我就不明白你一杯苦瓜柠檬茶,
和这个“手撕渣男绿”的名字,
有一毛钱关系吗?
10
@折耳根不折耳
所以喜欢喝奶茶的我,
为了避免这个尴尬又羞耻的瞬间,
都直接外卖或者手机点单了。
要是遇上确实只能到收银台点的,
我都直接指到菜单给他说:
来一杯这个,这个和这个(指)。
简单点
所有奶茶店咖啡店蛋糕店
我劳慰你们给产品取名字简单点
不然现场点单的时候
你们那些名字
真的需要让人豁出老脸
生活已经够难了
好不容易吃点自己想吃的
嚯点自己想嚯的
你们就不要再给我们难上加难了
果在战争中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加强火力,火箭炮无疑是最佳选择。作为一种高性能武器系统,火箭炮威力大、火力猛、机动性强,并且火箭弹靠本身发动机的推力飞行,不需要有能够承受巨大膛压的笨重炮身和炮闩,也没有后座装置,还能多发连射和发射弹径较大的火箭弹。因而火箭炮在战场上的优势极大,并且多用于对目标区域实施大面积打击,从远处看去,无异于一场钢铁风暴。
< class="pgc-img">>早在1939年,苏联就研制成功并定性列装了第一门现代火箭炮B M-13型火箭炮,这种在载重汽车的底盘上安装有发射器的火箭炮,一旦开火,便以一种排山倒海的方式进行攻击,一经问世便成为了德军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B M-13型火箭炮是一种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共有八条发射滑轨。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为132毫米,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填装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五至10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至10秒。
< class="pgc-img">>B M-13型火箭炮是由苏联俄罗斯境内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工兵厂组织生产,由于是一种严格保密的武器装备,并没有在炮身上印上相应的标识,就打了一个字母K,装备到苏联红军以后,红军普遍并不知道这就是B M-13型火箭炮。
恰巧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首歌曲《喀秋莎》,使战士们的心灵在难熬的硝烟和寂寞中得到了爱的温存和慰藉,从而得到了红军们的热爱,而火箭炮上的K和《喀秋莎》的首字母同属一个字母,红军士兵们便把这个心爱的武器也取名叫做喀秋莎。这个别名,也伴随着歌声,在苏联全境传播开来。
1945年春天,苏联红军200多万人突破波德边境,攻入德国本土,从南北形成夹击,包围了纳粹帝国的巢穴柏林。4月16日,红军对柏林外围开始进攻,那正是一个梨花盛开的季节。前进中,许多部队齐声唱起了《喀秋莎》,而为这歌声伴奏的,是2000多门喀秋莎火箭炮的呼啸声。它的威力巨大,以至于当时的一位随军记者当时激动地写道:“天哪,这是怎么了,简直就是‘喀秋莎’的歌声在向柏林进攻。”
< class="pgc-img">>而喀秋莎火箭炮不仅助力苏联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它的身影也同样出现在了朝鲜战场上。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打响,同年10月19日晚,彭德怀元帅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抗美援朝战争全面爆发。而在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志愿军的武器装备非常落后,尤其是缺乏中火力,可志愿军凭借钢铁意志,顶住了联合国军的猛烈炮火攻击。但是对于步兵部队来说,火箭炮的出现无异于雪中送炭。
< class="pgc-img">>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火箭炮兵209团装备24门喀秋莎。在步兵发起反击作战前,通常以全团24门喀秋莎进行火力准备,轰击预定攻击目标,极大杀伤敌军,为步兵反击开道。在阵地反复争夺中,只要步兵呼叫炮火支援,就以营或连齐射进行支援,压制敌军炮火,以炮火覆盖进攻的敌军步兵集群,有利配合了步兵。
< class="pgc-img">>在抗美援朝最后一战的金城反击战中,火箭炮部队更是发挥重大作用,仅团级规模的齐放射击就有69次,极大支援了步兵的进攻。当时步兵看到火箭炮发射时的壮观场面,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炮兵万岁!”,将喀秋莎火箭炮称之为炮兵之王。那时火箭炮部队的车号是“84”,在路上只要是“84”车号都会得到主动让路的礼遇。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志愿军对喀秋莎的高度评价。
< class="pgc-img">>朝鲜战争胜利后,我国科研人员加快了关于火箭炮的研制进程,同时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己的火箭兵,并且我国武器科研技术走向规范化制式化的发展道路,经过我国科研人员多年的不懈努力,63式130毫米轮式自行火箭炮、81式107毫米轮式自行火箭炮、89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箭炮等大量性能优异的火箭炮先后装配部队。
时间来到了21世纪,我国自行研制了新一代火箭炮,P H L-03式300毫米多管火箭炮开始全面列装部队。P H L-03式300毫米多管火箭炮是我国发展的新一代多管火箭炮。该型火箭炮发射车采用8×8越野底盘,动力十分强劲,可在公路、土路或海岸滩头实施机动,还能够在高原等高海拔地区使用。
< class="pgc-img">>具体来说,整车有12根发射管,分上中下三排布局,呈“田”字型排列,调整火箭炮射角的液压杆等设备安置在其中,在进入阵地时不需要严格按照射击测地指向线来停车,从行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仅需短短数分钟便可完成战斗转换。
P H L-03型火箭炮也经常被人们称为“03式远火”,那么什么是“远火”呢?远火和火箭炮的区别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远火武器系统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比传统火箭炮的操作手在数量上减少一半以上,可以采用无预置阵地和有预置阵地两种作战模式,再无预置阵地作战模式,各发射车接收到指挥车或上级提供的目标坐标和高空气象数据后,自主定位定向,测量低空气象数据进行发射储元计算,然后瞄准并发射。P H L-03型远程火箭炮系统由火力系统、指挥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配套齐全,自成体系,系统只要获得目标信息和作战指令即可自行完成全营、连的作战任务。
< class="pgc-img">>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P H L-03型火箭炮的继承者,一款新型远程火箭炮也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正式亮相,相对于P H L-03型火箭炮固定的弹药装载方式,新型火箭炮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模块化弹药装载模式,在其18×8轮是高的机动汽车的底盘上携带有两个独立的储藏运输多用途模块化发射箱,每个箱体可以单独运输发射或更换,从而更好地适用于各种不同打击需求。同时,模块化发射箱的设计也能极大地减少火箭弹装填时间及操作人员数量,这比采用了传统方式的03式远火可以说更加适合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对火箭炮兵快速射击、快速转移的要求。
< class="pgc-img">>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随着新型远程火箭炮列装部队助力我军现代化炮兵的发展,“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历史必将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