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前两年串串火锅还只是被跟风炒作的新物种,那么今年它的绝对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在每开一家新串串火锅店,就有两家旧串串火锅店倒闭的情况下,串串火锅逆势上升,仅在成都,店铺就达到29%的增长率。
无需菜单、完全自助、运营成本低、开店门槛低的串串火锅,近两年成为餐饮创业的心头爱。相比于已经厮杀惨烈、成为红海的大火锅市场,串串火锅尚属于增量市场。
赵斌是餐饮创业励志的典型,小学读到六年级下半学期,12岁到广州做油漆工,后在海底捞火锅工作多年,习得一身火锅武艺后,2014年回到四川创业做私房火锅,连桌椅板凳都是粉丝捐赠。
这个开在写字楼11层的私房火锅,每天只卖十桌,要想获得用餐资格,还得先交100元成为会员。尽管如此,还是一锅难求,提前三天都不一定预定上。
就这样,赵斌的私房火锅的微信粉丝达到15000人,付费会员达到1000人,人均消费120元,8个月盈利100万。
但是随着朋友圈广告开始泛滥,赵斌渐渐感觉到,微信的活跃度和粘度在不断下降。赵斌被这个事情困扰了很久,直到偶然间听到三个词:高频、低价、刚需。他才恍然大悟,私房火锅定位中高端,人均消费100+,虽然有很多微信粉丝喜欢这个品牌,但不一定来消费,就算来消费,也是次数有限。
赵斌开始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跟粉丝产生高频互动,保持较高的粘度,于是走访发现了串串火锅这个更亲民的火锅细分品类。
于是,码头之尚串串香这个火爆全国各地的串串香品牌诞生啦!创业有风险、艰苦,赵斌从从第1家到100家码头之尚的传奇故事是怎样诞生的?
三招打造爆款,强化品牌记忆点
以往路边摊的串串香,焦点都是很模糊的,消费者没有什么记忆点。赵斌码头之尚串串火锅自开业以来,虽然生意都很火爆,但是也面临这个问题,并不知道顾客到底喜欢赵斌码头之尚什么?
赵斌开始思考,消费者为什么选择赵斌码头之尚?因为好吃。那么究竟是什么好吃?是锅底纯正。除了锅底纯正以外,还有什么好?最终数据体现是因为泡椒牛肉。
码头之尚的特色串串泡椒牛肉一直是店里的热门串串,在全国各地加盟店的数据显示中,泡椒牛肉串串最受欢迎,更多的消费者冲着泡椒牛肉串串而来,找到了这个答案之后,赵斌便开始了泡椒牛肉的全面升级。
实时朋友圈分享动态,顾客参与寻找爆款
赵斌以微信朋友圈营销见长,这次给泡椒牛肉升级,赵斌继续把在全国各地寻找食材的过程实时公布在朋友圈。
朋友圈里的粉丝都能看到赵斌每天到哪了,又找到什么了。产品还没出来,就吊足了食客对的胃口,增强了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最终的泡椒选择了云南一码头之尚老字号酸辣适中的泡椒,牛肉选择每日现采的牛霖肉,顾客之前期待那么久,当然都愿意来尝一尝。
数据分析顾客行为,按照顾客喜好摆放菜品顺序
跟一般餐厅菜单需要设计一样,赵斌码头之尚串串火锅每种菜品的陈列也都是有讲究,根据顾客的习惯进行摆放。
为此,赵斌特地让一个员工专门坐在店里,记录每一位顾客进店后,眼睛是第一时间看向左边还是看向右边,走到冰柜前面手抬到哪个高度,先拉哪个门,首先拿哪个菜……用了一个月时间进行数据统计,把消费前十名的、顾客最喜欢吃的,放在最方便拿的地方。
不是每一家串串香都叫码头之尚
串串火锅流行于2015年,虽然因为没有什么技术壁垒,经营成本低、进入门槛低,一窝蜂涌进来大批串串火锅创业者。但在前两年不乏观望者说风凉话,认为这就是个路边摊,只是被炒作起来,成不了什么气候。
而数据和事实证明,在大火锅行业整体低迷下,串串火锅的确是一匹黑马。赵斌作为率先将串串火锅升级的创业者,赶上了这波红利,这就是现在的码头之尚串串香火锅与满大街小巷串串香所不同之处,码头之尚串串火锅有着先行的经验,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可靠的品牌和口碑,创业风险低,投资盈利快。
这几年总有很多人迷迷糊糊选择串串香加盟品牌,走了那么多弯路,投资费用多,现在好了,认准码头之尚,标准的四川成都老味道!
京报讯(记者 张晓荣)你点过湾仔码头水饺的外卖吗?不是超市的袋装速冻饺子,而是饺子馆里煮好的、现食餐点。最近,有媒体报道,湾仔码头“开”了饺子馆,主要通过外卖平台销售。不过,代煮的速冻饺子送外卖真的好吃吗?速冻品牌进军餐饮市场,湾仔码头又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线下餐饮是其未来探索的主要发展方向吗?
湾仔码头饺子馆主打外卖
近日,有媒体报道,湾仔码头陆续在北京“开”出饺子馆,主要借助饿了么外卖平台销售,这也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5月13日起,新京报记者分别在线上、线下探访了其在北京的几家门店。
饿了么湾仔码头的点餐页面。图片来源/饿了么截图
在饿了么平台上,新京报记者随机使用了3个地址,共搜索出5家门店,分别为湾仔码头饺子馆管庄店、东三环中路二店、广渠门内大街店、广渠路店、中关村大街店,5家门店在平台上的展示页面、品牌故事、菜品种类、价格和优惠活动均一致。湾仔码头饺子馆可以提供玉米蔬菜猪肉、鲜美虾皇、虾仁玉米、三鲜等10款不同口味的水饺,分为12只小份、18只大份,定价则为15元/份至36.9元/份不等;同时,店铺还推出了双拼套餐,如三鲜+玉米猪肉价格为28.9元,优惠价为19.9元,玉米蔬菜+鲜美虾皇为32.9元/份,按原价售卖。此外,店内还出售鸡汤、芋圆紫米粥、和鸡肉丸、香肠、玉米等小吃,相较于市面上的其他连锁品牌水饺和湾仔码头速冻袋装水饺,湾仔码头提供的外卖水饺价格稍高。
湾仔码头饺子馆东三环中路二店。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5月13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湾仔码头饺子馆广渠路店和东三环中路二店。广渠路店经营人员郑先生称,该门店已开业一个多月,不设堂食只能通过饿了么下单,每天约有订单30份。新京报记者走访时正值晚饭时间,不时有外卖员前来取餐,但对于外卖饺子是否为湾仔码头的速冻水饺以及门店操作的主要情况,郑先生则表示不便透露。随后,新京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湾仔码头东三环中路二店,其店员说,饺子是湾仔码头的速冻水饺现煮,但当时已过了晚20:30,饺子锅已刷洗干净,不再煮饺子了,可以选择吃卤肉饭。
湾仔码头外卖。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5月16日中午,新京报记者在湾仔码头广渠路店配送范围内点了一份饺子,送来的饺子完好无损,但由于没有专业的饺子盒分隔包装,饺子有轻微粘在一起的情况。
湾仔码头供水饺,饿了么主导门店
新京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湾仔码头饺子馆并非由湾仔码头独立运营,而是采用了与饿了么合作开店的方式。以中关村大街店、东三环中路二店和管庄店为例,其在外卖平台上的工商信息均为上海馔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门店,而上海馔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是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即饿了么的全资子公司。
湾仔码头饺子馆东三环中路二店吧台二维码。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记者走访了4家湾仔码头饺子馆的线下店面,发现情况差别较大。其中,中关村大街店线下店铺的名称为“未来餐厅”,东三环中路二店则位于建外soho西区的一家“筷马热食”外卖店内,除了湾仔码头,该店还同时经营“陈记拌面”、“一虾一刻龙虾饭”、“小马哥卤肉饭”共4个品牌,店内点单柜台上摆放的二维码则可以搜到相关店铺共4家。湾仔码头饺子馆广渠路店是位于广渠路66号院甲19号楼二层美食城内的一个小店铺,该店没有招牌,美食城内周边的几家商户也均处于装修状态,整体空间闭塞。
记者在天眼查发现,北京中腾鑫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自2016年至今获得8次行政处罚。图片来源/天眼查截图
不过,湾仔码头广渠门内大街店工商信息显示为北京中腾鑫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查询天眼查发现,这家公司自2016年至今获得8次行政处罚,原因涉及店外经营、露天烧烤、违规倾倒餐厨垃圾等。5月14日,新京报记者向湾仔码头方面求证广渠门内大街店、东三环中路二店和管庄店是否为湾仔码头与饿了么官方合作的门店,湾仔码头方面表示会去与饿了么方面沟通,但截至发稿,始终没有给出正面回应,只是称“据我们了解,所有饿了么平台外卖门店的服务提供商均经过严格审核,具有合格证照和资质。”
5月14日,新京报记者致电湾仔码头,就饺子馆的具体运营和规划等问题进行了解,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起湾仔码头与饿了么合作首先在上海开设饺子馆,并于近期在北京上线,目前双方共合作开出了74家门店。就具体的合作模式,湾仔码头方面称,店内的水饺产品由湾仔码头提供,饿了么平台则主导外卖门店的选址、门店的日常运营,以及水饺的现煮和配送服务。为确保品质,湾仔码头为饿了么平台中央厨房提供了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流程,从煮食到装盒、外送的时间要求等。湾仔码头方面表示,具体运营饿了么在大数据和餐饮管理上更有经验,自身不方便参与监管,因为主要是饿了么在主导。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湾仔码头与外卖平台合作,双方可发挥各自的优势,自身主要涉及饺子等货源的安全性方面,但门店运营等均交由饿了么方面负责,表面看双方发挥了各自优势,而实际上餐饮在货源安全到达门店之后,还有产品蒸煮操作,门店卫生、人员管控等各个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隐患的环节。湾仔码头用自己的品牌进行经营,但并未做到全链条把控,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则会对品牌造成很大损伤。
饺子外卖要解决多个痛点
5月16日,饿了么平台显示的湾仔码头和小恒水饺在同一配送地址的销量对比。图片来源/饿了么截图
湾仔码头将其标准化的速冻水饺投入到餐饮门店,节省了后厨人力和厨师等运营成本,但实际的销量如何?5月16日,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饿了么平台上,湾仔码头饺子馆东三环中路二店和广渠门店的月销量分别为649单和996单。而在同一配送覆盖范围内,另一水饺品牌的东方广场店、国贸万达店、建外西区店3家的销量分别为3708单、1388单、1463单,很显然,湾仔码头的销量与“竞争对手”存在一定差距。
纵观中式快餐市场,尤其是对饺子接受度较高的北方市场上,有喜家德虾仁水饺、东方饺子王、老边饺子等多个区域连锁品牌及靠外卖“吸粉“的新兴水饺品牌“小恒水饺。不过,目前绝大多数饺子馆的饺子仍以手工为主,毕竟,在很多消费者的潜意识里,速冻水饺的口感不如手工水饺。
小恒水饺创始人李恒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恒水饺做的也是标准化产品,产品中央厨房到门店保证在24小时之内完成,人工、厨师等在门店运营环节节省下来的成本可以用在选择更好的食材。在他看来,速冻水饺也可以做得很好吃,但能把外卖做好确实很不容易。因为水饺外卖不仅要考虑各个地域消费者的口味不同,还要考虑到配送环节带来的饺子粘连、保温、消费者体验等各种问题,要确保消费者吃到的饺子口感好、体验好。
对于餐饮业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李恒认为,必须要做到强管控,才更能保证产品品质,也有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提及对于湾仔码头的纯外卖门店这一模式的看法,李恒认为,只要能把产品品质和客户体验做好,无论是纯线上门店还是线上线下相结合,都能走得很远。
近几年,餐饮外卖行业迅速发展。今年4月底,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中国在线外卖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外卖市场规模突破2400亿元,2019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2800亿元,分析认为,经过几年外卖服务的普及,外卖市场已进入稳定增长期,外卖用户规模达3.58亿人,较2017年增长17.4%。
快速增长的外卖行业或许也对速冻行业产生了一定冲击,好在湾仔码头的业绩并不差,根据湾仔码头2019财年第二季度(截至2018年11月25日)在中国的零售销售额实现了8%的增长,并至少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增长。对于之后对湾仔码头饺子馆的发展计划,湾仔码头方面坦言:“我们在中国将持续专注零售业务,目前尚无任何拓展餐饮业务方面的计划。”
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摄影 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图片来源 饿了么截图、天眼查截图 校对 何燕
载多类型传感器的智慧重卡,让司机免于长时间的疲劳驾驶;安装自动驾驶水平运输系统的集卡,使港口运输更加灵活智能;无缝衔接穿梭于物流仓库与企业之间的物流车,助柔性生产更好更快实现……近年来,江苏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产业助力持续增强。
2024年6月1日,人们在参观两辆由苏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与车企共同开发的智能驾驶重型卡车。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上午时分,一辆外观红色、长约16米的重卡,平稳行驶在沪宁高速上。过了江苏苏州相城收费站,驾驶员孙业付按下拨杆上的“一键进入”按钮,耳边响起语音播报“智加领航已开启”。这标志着,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重卡切换到了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也意味着孙业付从驾驶员变身为安全员,只需坐在车上监管,智慧重卡便会根据实时路况减速、避让或变道。
在江苏,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创新技术重塑物流运输产业的重要载体。除了智慧重卡,应用于港口的自动驾驶集卡完成技术验证的初始阶段,驶入了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快车道;行驶在物流园区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自动驾驶物流车,则在智驾系统助力下,实现了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自动驾驶如何帮助货运降本增效?近日,人民日报记者在江苏走访了多个自动驾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场景。
重卡有了“眼睛”
干线物流应用智慧重卡,驾驶轻松舒适
孙业付从驾驶员变身安全员,如何实现?
“在重卡车头上搭载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作为智慧重卡的‘眼睛’,可以看清看懂数百米外的路况。”苏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崔迪潇告诉记者,智慧重卡能实现360度多重感知,遇到大雨大雾也不怕,还能提前观察到前方拥堵,通过均匀减速和丝滑刹车,平稳行驶并节省油耗。
坐在车里是什么感觉?孙业付坦言,以前连续驾驶卡车会感到十分疲劳,有时到服务区甚至累得吃不下饭,只想打个盹;而自从当上安全员,就轻松舒适了很多。
这些智慧重卡主要应用在哪些场合?崔迪潇介绍,智慧重卡主要应用于干线物流场景。2020年,智加科技联合挚途科技,助力一汽解放率先推出前装车规级智慧重卡——J7超级卡车,完成面向物流行业的100台前装量产智慧重卡订单交付。去年,智加科技联合江淮汽车共同打造针对快递快运市场的智慧重卡。目前,这些智慧重卡已行驶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承担各种物流业务类型,保持全程零事故,最高可节油10%。
去年,江苏编制出台了《2023年江苏数字交通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在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方面的建设任务,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创新技术及产业发展。“侧重分阶段推进路侧基础设施建设,江苏正选取有条件的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围绕全要素智能感知、全业务智能管理、全方位智能服务、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目标,组织开展关键技术集中攻关,让自动驾驶场景更丰富、对产业发展助力更强。”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集卡装上“大脑”
港口运输自动完成,减少误差提升效率
来到南通港通州湾港区吕四作业区,只见5台自动驾驶集卡在9号泊位的91箱区封闭区域内有序运行。它们沿着设定的路线,自动开到堆场的指定位置,与全自动轨道吊完成对位,并由轨道吊将集装箱吊起放在集卡的挂车部分。随后,集卡再次沿着设定路线运送集装箱到泊位指定位置并与岸桥完成对位,再由岸桥将集装箱吊起后放在货运船上。
据介绍,这是江苏省内首支自动驾驶集卡车队。“过去,这样的工作由驾驶员驾驶传统集卡完成,需要反复对准,费时费力。现在,则由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集卡来实现,误差不超过5厘米。”江苏沪通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信息技术主管姜昊舟介绍。
变化的背后,能看见的是车身上的传感器和定位设备,看不到的是“智慧大脑”——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水平运输系统。传感设备采集的数据被发送到“大脑”分析处理,结合交通流信息作出决策,指挥集卡做出直行、转弯、变道、对位和倒车等动作。
这批自动驾驶集卡由国标线控底盘集卡改装而来,技术上也在不断迭代升级。“早期的自动驾驶集卡通过地面敷设磁钉的方式引导行驶,因此港口的场地不能使用常规方式建设,不仅成本高,磁钉的损坏率也很高。”姜昊舟解释,随着技术发展,真正意义上无人化、智能化水平运输设备的出现成为可能,不仅更灵活智能,而且无需对码头进行基建改造,适合在国内超过95%的传统码头进行应用,让货运方式提档升级。
近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出台《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加快推进智慧航道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拥有5万吨级以上泊位的码头基本建成智能感知网,建设和打造一批全流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探索推进一批件杂货码头自动化改造。
物流车变得“聪明”
企业之间无缝对接,推动实现柔性生产
左拐、直行、右转、避让……在江苏省无锡高新区综保区的开放道路上,一辆物流车载着10吨重原材料及零部件,平稳地行驶在江苏佳利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综保仓库到园区内一家美资企业仓库的路上。单程2.5公里,行驶时间10到15分钟,每天根据订单不间断行驶8到12趟。
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这是一辆经过改装的自动驾驶车辆。安全员徐红明坦言,实际操作“轻松得很”——在高清地图和智驾系统的引导下,车子能自动起步、加速、变道、停泊。去年9月运行以来,安全员的紧急干预“尚无用武之地”。
这辆物流车是如何做到这么“聪明”的?江苏佳利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院长钱韶华介绍,遍布车身的11个雷达、16个相机以及两根天线,就是车的“五官”,将感知信息传到车上的智能驾驶系统控制器,“大脑”根据算力作出预判动作,交由“四肢”——即方向盘及刹车模块、车轮来完成。
自动驾驶车开进企业的仓库后,停泊在高出地面1.3米的月台前。前来迎接它的,也是一辆自动驾驶搬运车。这位“小伙伴”直接开进车厢里,将转载的货物叉出来,搬运到仓储流水线上,由自动化流水线将其分类归置到立体仓库待用。
在物流仓储环节,使用自动驾驶车有哪些必要性?钱韶华告诉记者,该场景的行驶线路简单、固定,采用自动驾驶,不仅减少低水平重复,更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无缝衔接、深度融合——通过24小时实时响应的精准供货,让小批量、高频次、定制化的柔性化生产,成为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发展、提档升级的方向。
“下一步,我们还将进行技术研发,实现自动驾驶与自动卸货的技术叠加,并借助当地5G通信、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方面优势,实现车路协同,让‘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更安全可靠。”钱韶华说。
来源: 人民日报一撇一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