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一天,扶着墙进去;吃一顿,扶着墙出来”曾是“金钱豹”食客的真实写照。
对普通百姓而言,数百元一位的自助餐价格,又能吃到牛排、海鲜等高级料理,“金钱豹”曾是高端“放题”的代表。
然而近日,多位上海市民反映,金钱豹餐厅大多已人去楼空,他们购买的千元以上的预付卡无处退款。同时,据了解,“金钱豹”还拖欠供应商货款和员工工资。
记得第一次知道金钱豹
还是很小的时候
如果有同学说他吃过金钱豹
可以得意很久
曾经,这是上海滩最贵、最显身价的自助餐
金钱豹 国际美食百汇
午市238元/位;晚市298元/位
现在听听这个价位,真的很不稀奇了
但对十多年前的上海物价来说
已经算很奢侈惹
而这两天,金钱豹倒闭的消息热传
官网确实已经无法正常访问
据悉, 金钱豹在北京、杭州和苏州等地的门店已经停业关闭。
消费者纷纷前往办理退卡▼
无限量的哈根达斯和海鲜一举成功
鼎盛时期,金钱豹在全国开有26家门店。
哈根达斯和海鲜不限量供应,提供了一种接近暴富阶层的想象,在饕餮盛宴之中,就能实现面子和肠胃的双丰收。
1991年,军眷家庭出身的袁昶平在台湾台中市开起了第一家“金钱豹”。金钱豹的文字意象,结合那个年代台湾人暴富的文化心理——喜欢“豪华、气派、女服务员多”——这家号称东南亚最大酒店的金钱豹饭店,成为了台中市的地标。
到了千禧年后,当世界经济的版图逐渐偏向大陆,袁昶平将金钱豹的品牌移到了大陆,并将其改造成了“高档自助餐”。2003年,金钱豹在上海开业,以大型奢华自助餐厅的招牌,迅速成了中国自助餐的鼻祖。
然而,仅今年上半年,金钱豹就关闭了13家店。
目前全国最后一家金钱豹——上海总店,也挂出了“暂停营业”的牌子。
位于延安西路3162号的上海金钱豹大酒店。新民晚报 徐驰/摄
遭遇差评不断,2年被罚9次
金钱豹作为一个老牌的自助餐品牌,对于现在的消费者来说,没有一丝特色,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被央视曝光“假鱼翅”事件后,金钱豹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同时又因为内部管理问题严重,其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客户流失。
现今,打开大众点评网,都是各种差评,订了婚宴的,不知道能不能退卡……
根据相关信息,上海金钱豹国际美食有限公司仅在2015年、2016年中,就被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9次,违法行为类型有“造成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也有“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2013年,央视曝光“假鱼翅”事件:不少饭店所售鱼翅实际为明胶制作的假鱼翅,这些鱼翅是用“鱼翅精”的调料调成的,食用后可能对肾脏、肝脏等造成伤害。牵涉其中的金钱豹形象大打折扣,导致客户大量流失。
店堂里面空荡荡
上海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前往延安路总店,发现那里已快要停业。内部员工透露,停止自助餐已经一个多星期了,员工工资也已欠发几个月,我们消费卡里还有千余元,想找人问问,但未见负责人出面。
今天上午10时30分许,记者来到位于延安西路3162号的上海金钱豹大酒店。大堂前台竖了块牌子“公司因内部工程原因维修,暂停营业”。一楼的自助餐区域内灯光熄灭,空无一人。前台旁,围拢着不少焦急等待的消费者,他们手里拿着预付卡,纷纷表示要退款。
消费者纷纷表示要退款。新民晚报 徐驰/摄
市民郑阿姨告诉记者,上周日,她请亲友吃饭,结果到了店里才发现,自助餐区域已是空空荡荡。
而眼前,只有一名员工负责登记手机、姓名等信息,表示记录后将择日联系消费者。“为什么电话都打不通?”“请给我们一个说法!”面对质疑,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
婚宴服务受影响
“金钱豹”还经营婚宴业务。80后陈先生和未婚妻李小姐准备今年完婚,酒店就订在金钱豹大酒店。眼见婚期将至,来“踩点”的他们看到一片“空空荡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请柬都发出去了,这样的情况让我们怎么放得下心,现在上哪里还能订到酒店?”
李小姐表示,之前网传“关门”,看来并非空穴来风。“即便他们承诺婚庆不受影响,我们也要求退款,到时候万一出了娄子,耽误的可是一辈子的大事!”
电话不通官网停
记者拨打告示上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记者随后来到7楼办公区域,一名工作人员称,公司外地几家店经营情况确实不理想,目前,上海的门店在“整顿”,能办理退卡。
“金钱豹”各类官方网络平台目前也处于停滞状态:点击官网后显示“无法显示此网页”。官方微信“金钱豹餐饮”的最后一次更新是今年6月8日。官方微博“金钱豹酒店餐饮集团”的最后一条微博停留在2016年3月。
员工工资被拖欠
“金钱豹”员工许师傅说,他们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发工资了,原先店里有100多员工,现在就剩20多个了。以前工资是1+1制度,比如工作满一年的,离职可多拿一个月工资,自己干了4年还能多领4个月工资,但现在黄了,这些工资估计也泡汤了。
3600多万预付卡资金一年无监控
目前,其预付卡已无法兑付。
记者从上海单用途预付卡协会了解到,金钱豹此前在闵行区商务委进行了预付卡发卡备案登记,根据协会数据系统查询,截至2016年6月,金钱豹仍有3600多万预付卡余额,发卡规模较大。这家企业去年8月因预付卡投诉增多曾被约谈整改,闵行区商务委随后对其进行了预付卡备案登记退回,发出警示并要求其不能再继续发卡。但在市商务委官网预付卡发卡备案登记目录中,金钱豹仍在发卡备案企业行列。
根据商务部规定,单用途预付卡发卡企业必须进行资金存管或者投保,此前金钱豹采取的是投保方式,但投保到期后,去年6月后就没有继续投保,也就是说,在长达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这家发卡企业发卡资金处于无管控的状态。
有专家认为,市场优胜劣汰,是这些高端餐饮倒闭的内因。
金钱豹3次转卖,短短几年内换了7任总裁,不管是在管理上还是与资本方的协调上都是导致它倒闭的关键。
网友热议
米兰红:媳妇对金钱豹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哈根达斯冰淇淋球~丫一次能吃十来个~现在有闺女了,一口冰淇淋都不让我闺女吃!!
Cherry_asu:钱攒够了,金钱豹却没有了
煜祥广袤 :这种高档自助餐饮,六七年前还行!尤其是王府井那个店,吃顿饭还需要拿号等着排队,里面自助餐饮还不错,随后感觉越来越差,价格也越来越高了,倒闭了也不奇怪
职业打假人江湖-狼族:追求大场地,战线拉太长,被卖了几次,品牌的落寞,消费的升级,8090对品质的追求……导致金钱豹自助餐的落幕!
企鹅大头是傻金 : 还记得大学毕业时候宿舍聚餐在金钱豹,喝完一杯饮料后的我差点就吃不下的悲伤故事。竟然都关了,可惜了。
劲草黑锅:消费早已脱离吃饱、吃豪华的阶段,现在是追求健康、追求个性!
鲁西西LUCYCY:服务差、东西难吃,是该倒了
那些年你在金钱豹有哪些回忆?
不妨留言告诉大家
来源|新闻晨报综合新民晚报、上海好白相、辽沈晚报(lswbwx)、新京报、话匣子(news_box)、新浪微博等
编辑:xx
><>月底,北京最后一家金钱豹关门停业。事实上,金钱豹的衰落只是高端餐饮近几年的发展缩影——俏江南上市失败易主,从鼎盛时期的80家门店缩减为44家;湘鄂情2013年出现大面积亏损,最终以1亿元的价格转让其系列商标;净资产曾达到18亿的净雅也陆续关门闭店……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金钱豹9家门店列入“经营异常”,收购方嘉年华国际“管理无方”遭诟病
6月底,北京最后一家金钱豹关门停业。7月3日,新京报新食品周刊微信率先报道了北京金钱豹最后一家门店停业情况(见绿松鼠微信《北京最后一家“金钱豹”已停业!供应商上门讨债称其拖欠2000万元》)。
作为曾经的高端自助餐饮明星,金钱豹的没落引发社会关注。事实上,金钱豹的衰落只是高端餐饮近几年的发展缩影——俏江南上市失败易主,从鼎盛时期的80家门店缩减为44家;湘鄂情2013年出现大面积亏损,最终以1亿元的价格转让其系列商标;净资产曾达到18亿的净雅也陆续关门闭店……
据业内人士透露,大众餐饮目前已经完全占领市场,已经存活下来的高端餐饮也正在转型。品类咨询董事长唐十三分析认为,跟不上消费者需求变化是一些高端餐饮品牌衰落的主要原因。
俏江南:几次易主伤品牌
俏江南于2000年由张兰创办,2007年销售额达10亿元左右。2008年,俏江南引进鼎晖资本2亿元,并一度尝试在A股、H股上市,但均宣告失败。财务状况不佳的俏江南被迫在2014年“卖身”CVC,此后鼎晖资本撤离。
业内人士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俏江南被CVC接手后,经营管理没有起色,反而出现了门店扩张速度放缓,菜品、环境、服务下滑等问题。俏江南内外环境都不容乐观,短时间内业绩难以反转,市值或继续缩水。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俏江南曾有80家直营门店,目前在其官网上仅查询到44家门店。
2015年,CVC因未如约向银团偿还1.4亿美元收购贷款而出局,俏江南被香港保华接手。2017年,俏江南长沙一分店被曝后厨脏乱差,创始人之子汪小菲发声指责CVC和保华接手俏江南后业绩下滑,伤害品牌。
7月7日,金钱豹北京翠微店提示“暂停营业”,门店前聚集前来退卡的消费者。新京报实习生 张晓荣 摄
金钱豹消费者维权微信群。
金钱豹消费者维权微信群。
金钱豹9家门店列入“经营异常”,收购方嘉年华国际“管理无方”遭诟病
(上接B09版)
金钱豹餐饮帝国的轰然倒塌成为近几年国内高端餐饮发展的缩影。鼎盛时,金钱豹在内地19个城市拥有29家餐厅,但频繁爆出的食材造假、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使金钱豹经营急转直下。
2015年易主嘉年华国际后,金钱豹并未摆脱泥沼。截至2016年底,金钱豹全国门店锐减,亏损延续,与供应商之间纠纷不断。在整体高端餐饮下滑的大背景下,金钱豹迅速由盛而衰。而嘉年华国际的管理问题,更是饱受外界质疑。
■ 行业聚焦
金钱豹全线溃败 嘉年华国际太不给力
拖欠供货商、员工、消费者巨额款项
“从2015年起,金钱豹共欠了我240多万元。”北京金钱豹供应商王刚(化名)称,整个北京地区十几位供应商共被拖欠2000万元,而这一数字也得到另外三位供应商的证实。此外,记者从多位供应商处了解到,金钱豹拖欠全国供应商货款近1亿元。
早在2016年6月,金钱豹北京供应商就曾联合在金钱豹亚运村店维权,申请法院冻结金钱豹账户约70多万元,随后双方签订还款协议。但据一位供应商透露,这份协议只执行了一两个月就中止了,之后以现金采购的方式继续供货,但前期所欠款并未还清。
供应商此后要求金钱豹以总部“上海金钱豹宴会餐饮有限公司”的名义担保执行还款计划,“我们坚信总公司嘉年华会解决问题的”,但王刚说,今年6月,北京供应商到上海总公司维权,并未得到回应。
另有供应商告诉新京报记者,嘉年华国际的董事蔡充负责嘉年华餐饮和酒店业务,金钱豹所有事务都由他决定,但目前供应商都联系不到蔡充。
事实上,金钱豹的欠账不止如此。7月7日,北京翠微店的一名员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金钱豹欠他3个月工资,店内其他50多位员工也被拖欠,总额约六、七十万元。亚运村店员工王先生也称自己被拖欠3万多元薪资。
而在一个规模达400多人的金钱豹消费者维权群里,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的多位金钱豹消费者称其储值卡内余额为几百到万余元不等,均处于“退卡无门”状态。
9家门店被监管部门列为“经营异常”
事实上,监管部门早已注意到金钱豹的经营异常。今年4月,皇郡金钱豹餐饮管理(无锡)有限公司被无锡市新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而在6月,北京金钱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也被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同为“通过登记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工商信息显示,除上述2家外,还有7家金钱豹门店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包括北京金钱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太原北美新天地分公司、太原能源中心分公司,皇郡金钱豹餐饮管理(无锡)有限公司常州世贸分公司、包头分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上海金钱豹国际美食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新京报记者发现,这些公司被列入营业异常的原因,有4家是因为通过登记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其余则为未在规定期限内公示年度报告。
另据媒体报道,依据上海市单用途行业协会资料,虽然上海金钱豹是发卡备案企业,但早在去年8月就因为不再续保而列入企业异常名单。7月5日晚,上海市商委网站也将上海金钱豹移出了备案名单。截至2017年5月,其所售预付卡内尚有1000余万元。
两次易主难止业绩严重亏损
金钱豹在轰然倒塌之前,曾是国内高端自助餐饮的代名词,“高大上”的复合式自助餐在当时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至2010年其门店数已扩展到18家。然而自2011年起,两次易主的金钱豹却一步步走向困局。
2011年7月,欧洲私募基金安佰深以15亿元的价格收购金钱豹,使其门店一度多达29家。2015年6月,金钱豹以2.53亿港元即两折不到的价格,再次易主嘉年华国际。
实际上金钱豹自2013年起便开始亏损。根据嘉年华国际公告,2013年,金钱豹营业额约9.57亿港元,亏损约2.23亿港元。2014年,金钱豹营业额为7.14亿港元,亏损约2.08亿港元。
嘉年华国际接手后,2015年金钱豹营业额为2.48亿港元,亏损0.51亿港元;2016年营收5.02亿港元,同比增长超100%,但仍亏损0.82亿港元。
与此同时,金钱豹门店也开始缩减。2015年,金钱豹在全国18个城市有26家餐厅,而到2016年底,仅在7个城市有13家门店,员工减少了1500人。
收购之初,时任嘉年华国际执行总裁的梁永昌曾表示,有信心在一年内扭转金钱豹的亏损局面,到2018年将店面总数增加到60个,做到在内地或者香港上市。但现在来看,这一承诺很难兑现。
嘉年华国际被指管理存严重问题
嘉年华国际2015年收购金钱豹,看中的是金钱豹的信誉及餐饮网络,同时有经验充足的管理团队。当时嘉年华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将把经营中心重新放回一、二线城市,同时出售或关停一些偏远单店以提高集团现金流量,还准备收紧金钱豹供应链,改善过往的浪费和价格偏高状态等。
接手两年,嘉年华确实做了一些战略调整,门店从26家缩减到13家,还降低了餐饮业务中的照明能源消耗,通过对供应商食材进行评估及运用标准化作业以保证产品安全等。
然而据媒体报道,嘉年华收购金钱豹后并无多少实际投入,也未优化金钱豹的管理现状,而管理层接连出走也进一步加大了金钱豹的管理难度。
另据多位供应商的表述,金钱豹关店原因可以总结为三点:一是频繁易主;二是管理出问题严重,为缩减开支大幅裁员,“前台都要去后厨刷盘子,服务变差,手艺好的厨师也被辞退”;三是嘉年华国际接手后拼命推办卡业务,菜品质量下降,如资金供应不上就把鲜活海产品改成冻品,消费者自然不买账。
在大众点评上,新京报记者也看到,多数消费者反映金钱豹高端菜品减少,服务质量下降。7月5日起,新京报多次联系嘉年华国际未果。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相关回复。
>律文书显示,本次导致李飞被限制出境的原因为一起经济纠纷,疑似金钱豹拖欠上海建筑装饰集团申兴装饰工程公司101万元款项。而这一负面消息,也是陷于经营困境中的金钱豹餐厅的最新动态之一。
踪迹难觅的“金钱豹餐厅”
公开资料显示,金钱豹创立于2003年,是高端自助餐连锁企业,其母公司为Nice Race集团,而在香港上市的嘉年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为后者控股股东。
近年来,金钱豹餐厅屡屡被传经营不善、门店关门的消息。2017年7月,有媒体报道,北京最后1家金钱豹自助餐厅停止营业,随后上海的餐厅也宣布关门结业,“留下一堆被拖欠3个月工资的员工,和充值金钱豹储值卡的顾客”。
而根据嘉年华国际发布于去年9月的中期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嘉年华餐厅的餐饮业务收益约为1.20亿港元(折合9700万人民币),主要来自“金钱豹”餐厅的运营。去年同期,集团餐饮业务收益为2.61亿港元(折合2.11亿元人民币)。
在财报中,嘉年华国际表示,正就金钱豹餐厅的营运进行优化及改进工作,并剔除若干产生亏损的餐厅,专注于改善可盈利的部门。
目前,关于金钱豹餐厅的经营情况,嘉年华国际未做更新披露,金钱豹餐厅的网站已经无法打开;嘉年华国际的官网上,集团项目一栏的二级菜单中并无金钱豹餐厅的身影。
在二级菜单之内,嘉年华国列出“中国领先自助餐及宴会形式连锁餐饮集团,于2003年成立,总部位于上海。业务包括:百汇、婚宴、会议、外烩等“作为介绍。
而据媒体报道,在2017年7月时,嘉年华国际的官网还留有介绍语称,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钱豹品牌拥有13家餐厅和逾1100名员工,餐厅分布于中国7个一、二线城市,覆盖7个省市,其中包括位于北京的4家和上海的4家餐厅。
嘉年华国际正处于亏损之中。2017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嘉年华国际归母净亏损为2.06亿港元。目前,嘉年华国际的股票处于停牌状态。
名下多家企业列入强制被执行名单
工商资料显示,李飞共担任17家企业的法人、1家企业的股东以及20家企业的高管,业务范围涉及餐饮、投资咨询、进出口及房地产等。
其中5公司已经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例如,上海徐汇金钱豹国际美食有限公司曾因劳动合同纠纷等被当地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北京金钱豹餐饮有限公司是最高人民法院所公示的失信公司。
另外,其下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北京空港富视国际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曾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
3月8日,小编试图在公开资料中搜索李飞的信息,并无发现。
而在2017年6月,北京、上海的等地的金钱豹门店关闭后,据媒体报道,曾有供应商曾前往上海金钱豹总部讨要货款,并提出董事长出面对话,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供应商们始终未能联系到李飞本人。
2017年7月,澎湃新闻曾报道,金钱豹多名工作人员提到,该公司内部存在管理混乱,部分分店领导涉嫌“腐败”,再加上前任领导激进推广“预付卡”,导致了今日的困局。
(法院于今年2月27日作出的仲裁显示金钱豹已无资产可供执行)
小编查询法律文书网获悉,金钱豹餐厅至少涉及28起劳动和人事争议,以及多起劳动纠纷仲裁。仅今年2月,金钱豹便涉及8起仲裁。
在其中一份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做出的裁定中,法院终结了一名曾在北京金钱豹餐厅工作的职工申请的强制执行程序。这名职工曾于2017年10月向本院申请执行,要求被执行人菏泽一家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北京金钱豹餐饮有限公司给付人民币1.05万元及相应利息。
仲裁书中法院称,经查询发现,被执行人北京金钱豹餐饮有限公司无可供执行的银行存款,无房产及车辆登记信息,无对外投资及分支机构,因此,将被执行人北京金钱豹餐饮有限公司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终止了本次仲裁的执行程序。
来源:《公司深读》作者:王谦
共勉 最穷无非讨饭
不死终会出头禅思一刻
想加入餐饮微信群的朋友请加主编微信:2432584414,备注:加群,我们需要“麒麟才子”的你,更需要有播音兴趣的你,欢迎原创投稿,欢迎大家在文章后面留言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
本文来自餐饮新纪元,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