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代表着一种心情,生活的方式,社交的目的。
那奶茶有那么好的功能为什么奶茶店会倒闭得越来越快,特别是在三线城市以下。以我的城市为例
小编生活在广东省清远市一个三线城市,本城市现有五个核心商圈。以大润发商圈为例,我观察了五年的奶茶店数据,五年前和现在五年后,所有的奶茶店都更换了,没有一家可以活到现在,是什么?你说是奶茶店的品牌问题。小编可以告诉你,清远的奶茶店没有一个是小品牌,都是大品牌,都是在佛山,广州,长沙等等的知名品牌。那为什么知名品牌有统一的标准和出餐的管理模式为什么会在这个商圈倒闭原因是什么?
再离大润发旁边100米左右又有一个商场是沃而玛,那里从开业到现在也有七年时间之多,从开业到现在有四家奶茶店是一直开到现在没有倒闭过的,现在生活还稳定,为什么就100米左右,相对之间相差会那么多?而这些没有倒闭的奶茶品牌都是本地品牌不是什么大品牌之城市之间是没有分店的,为什么他们没有倒闭,反而现在搞起的招商加盟了。
我们对比这二个商圈,你说位置这二个商场就一条马路之隔。而且奶茶店饮品店都会集中在一楼,这本质上是没有区别
再来对比商场的管理,二个商场的管理都是一样的,大家都会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去引入很多活动,大润发的引入的活动反而更多,为什么还是做不起来。
你说流动消费者人员的对比:就一个马路之隔,二个商场的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都是对方有的店我也有,对方没有我反而更多。 大润发的人流反而更多,
为什么大润发倒闭率更高,我们再把线拉长到离大润发有15分钟的车程有一个商场,叫万达广场,万达广场从开2016年12月开业到现在为此有5年时间了,这五年的时间只有二家奶茶店还存活到现在1家在一楼,1家在四楼,其它的都倒了,倒了反而现在越来越多。
为什么让越来越多,生存率更低。 市场的供需越旺,市场就代表着越健康,那么健康的时间为什么都还做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
跟着以上问题我给大家一个总结原因:
1.开奶茶店的人首先就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思想 ,以为是大品牌的奶茶店就越能赚到钱,就越健康,但我想跟大家说,小编在这五年左右,平均每周都会花在奶茶店有100元左右,喝过很多家,如果不是上网特意去搜这品牌的话,我跟本就不知道这是品牌奶茶店。所以在三线城市开奶茶店要先解决奶茶店的品牌认知问题。
2.开奶茶店很多人都会认为加盟品牌就一定好,首先会有公司的统一运营管理,会有有帮忙。但是我想跟你们说奶茶店为什么会倒闭越来越多,还有越来越多不是开店的人不行,而是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所在,奶茶店开起来有一点是不可控的,是进店的人员不可控,而对消费者这群人我们要怎么引流,怎么样把握他们的状态,有很多人都说可以借助美团、外卖、抖音网上营销这一块,但是我想告诉各位,这里会有一点作用不是主要作用,因为你在三线城市开奶茶店,人员流动是固定,也是固定那些人去你店里消费,所以作用是很少的。所以开奶茶店要解决第二个问题,怎么把消费者从不可控变成可控,
3。很多奶茶店都搞不清楚以下三个问题1.我们的用户是谁:2.用户需要什么3.什么场景下需要的搞清楚以上三个问题那你开店的消费者就不用为此发疯了。
4。在三线城市开奶茶店其实最重要的是店里的经营管理,这不是很简单的四个字,用一句话可以解释的,我刚刚都说了,为什么很多大品牌奶茶店都倒闭了,你开奶茶店就不倒闭。所以如果店开起来,最重要的是怎么样体会这四个字。
出外东奔西跑,不如在家做电商”,伴随农村移动网络覆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广泛普及,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并为乡村振兴插上“金翅膀”。作为中国第一个5G网络全面覆盖的网红村,英德连樟村的电商也是发展得如火如荼,涌现出了一批网红产品、网红达人。农村电商的崛起还让传统的乡土社会呈现出更加和谐的社会秩序。在外打工多年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返回家乡,他们在家门口创业致富,还能上赡父母、下育子女、夫妻互助,触发了乡村秩序的新格局。
英德红茶变身的网红“快乐水”
陆志光、陆雄晖父子俩原本在英德市做茶叶生意。为了助力连樟村的发展,他们在2018年选择回家,承包了“丰收农家乐”餐厅。刚起步时,生意不好。但随着连樟村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村里游玩,陆志光、陆雄晖父子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把丰收农家乐餐厅经营得红红火火。陆雄晖还创办“慢点生活”茶叶有限公司,承包茶园,种植红茶,还研发出了“致富茶茶”、“脱贫茶茶”、“富婆快乐水”等新式茶饮,并把奶茶店开到了清远市中心。他的目标是开200家连锁店,把英德红茶和连樟农业推广到全国各地。
“我们的产品自带网红属性,容易传播,轻轻松松就能够成为爆品。”记者在连樟村“慢点生活”茶饮店看到,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致富茶茶”和“脱贫茶茶”,女孩子更是人手一杯“富婆快乐水”,而且喝之前还一定要拍照发朋友圈。英德市委宣传部党支部书记朱增化也认为这个茶饮的名字起得好,他提到在机场的时候,看到有一种“狗屎糖”很受欢迎,商家的广告词是“吃狗屎糖,走狗屎运”。“你们也可以来一句,‘喝英红九号,做快乐富婆。’”
“慢点生活”的策划团队,从产品研发到门店体验终端,都非常注重消费者的整体体验,陆雄晖想让喝茶这件事变得更有趣,更时尚,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英德红茶。“慢点生活”策划部拥有多位设计功底深厚的海归成员,他们创作出了一系列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清远美丽风光的原创插画,作为“致富茶茶”的包装。“HELLO清远”系列一经推出,又很快成为爆品,很多游客喝完以后,还舍不得把杯子丢掉,说插画太好看了,要留着做纪念。
陆雄晖对新茶饮创业信心满满。
“慢点生活的全新包装渗透国家脱贫攻坚号召及乡村振兴战略内容,独特的品牌风格让年轻人更直观深切地爱上传统文化,爱上家乡。”陆雄晖对“慢点生活”的未来很有信心,为了更好地推广英德红茶,他还尝试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上做传播和推广,并考虑用直播带货的形式来卖英红九号。他还尝试培养连樟村的网红,这个名叫“甜甜”的姑娘是“慢点生活”的员工,她在抖音上分享自己喝茶卖茶的日常,吸引了九千多位粉丝,“老板说粉丝达到1万就给我开播,不够就回茶园继续除草。”
“村草”视角记录农村惊喜巨变
史庆杰是连樟美丽乡村项目总经理,他被称为“连樟村村草”,在抖音上的“连樟村草日记”有12.4万粉丝。史庆杰自称是一个“反客为主”的外来人,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连樟村民,但现在已经扎根农村,他每天都要去村里面逛一逛,用“村草”的视角来感受连樟村的变化。
史庆杰用视频中记录农村巨变。
连樟村以前是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全村以梯田为主,平地面积不多,没有水渠,村里的道路也没有硬化,是真正的“水泥路”,一下雨路面就只有泥水,无法通行,村民们就在家打麻将,因为无法出去,也干不了活。但现在的连樟村山环水绕,环境优美,车轮下是平坦的硬底公路,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村前屋后的道路干净整洁。村口有新建成的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村门口大片的花海正盛开,村外河水潺潺流动,清澈的河流倒映着连樟村美丽的新村舍,一缕缕细细的阳光在雨后穿过树荫打在新村舍整齐划一的灰青瓦、绘着美丽乡村景色的瓷白墙上,洒在新建起的平整的柏油路上。
“其实农村人就是这样,别人家盖两层,你就不想盖一层,别人家盖三层,你就不想盖两层,都不想过得比别人差。当一个村里有一小半人家先富起来,这个村子慢慢都会富起来。”“村草”在视频中记录了现代农业给农村带来的惊喜巨变,还有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上班的农民的幸福生活,“每天工资130元,而且特别轻松,因为园区全部是现代化自动管理,脚都不会沾泥,跟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完全不一样。”
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94亩,总投资4000万元,规划建设了11栋荷兰弧顶温室、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中心、农产品包装分拣中心,引进荷兰智能环控系统及水肥一体化施肥机组,采用立体栽培及采摘模式,集约高效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目前年产蔬果达30万斤。种植的瓜果包括草莓、西瓜、甜瓜、贝贝南瓜、叶菜等多个品种。园区还与清华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高校达成技术合作,重视农业新技术转化、产学融合发展。
在销售方面,除了面向游客展示的连樟村展销点和农夫市集外,电商销售也是重要渠道。“村草”特别推荐了连樟村特有的新品种网红小西瓜,“皮特别薄,西瓜也格外甜”。他还准备利用自己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尝试直播带货,正积极与《七十二家房客》的演员团队谈合作,利用名人的力量来推广连樟村的农产品。
打造关联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像“村草”这样的网红,连樟村还有很多,连樟村珍姐、连樟村小芳、连樟女儿、连樟村花、连樟村小伙、连樟村山里的姑娘……珍姐是连樟村媳妇,以前一直和丈夫一起在外面打工,后来毅然辞去工作回村,在村里商业街里做起小生意,卖自产的麻竹笋干、百香果等土特产。她还借助微信和抖音等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让更多人认识连樟村。
记者了解到,连樟村已引进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茶园基地、观光采摘园、麻竹笋加工厂等20个产业项目,开办7家观光农场、农家乐,仅2021年春节就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连樟村有很多村民在种植麻竹笋,但销售一直是个大难题,电商平台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让麻竹笋的收购价从以前的五毛一斤上升到了一块多一斤,价格翻了一番,也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积极性。
据连樟村村委会负责人陆飞红介绍,连樟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把资源用到极致,转化为产业优势。如该村有6000亩麻竹笋山林,便引进竹笋加工厂,打造关联产业,建立了完善的竹笋产供销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利润最大化。就连竹叶这个许多人眼里的“废弃物”,也通过引进技术,使之变成竹叶茶、竹叶酒、竹叶面膜等让人耳目一新的特色产品。小小的麻竹笋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周边村民约100人就业,平时月收入约3300元。在麻竹笋生产季节的每年6—9月,通过“保底收购”形式近距离出售麻竹笋,每月收入可达2万-3万元。
出品:南都共同富裕研究课题组
统筹:陈养凯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夏时节,万物生长。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曾经的撂荒地,如今生长着大片魔芋,一片片厚实的绿叶是大自然的馈赠,亦是这片土地创新现代农业模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写照。近日,“‘百千万工程’的深圳力量”主题采访团走进清远,见证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乘风起势的最新成果。
清远,被称为广东“北大门”,地域面积占全省超十分之一,近年,清远以头号力度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化清远深圳帮扶协作,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统筹推动城乡融合,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打造宜居宜业和美画卷。
清远市政府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持续以头号力度抓实“头号工程”。将“百千万工程”列为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固定议题。2024年清远市梳理全市“百千万工程”工作要点,形成了六大类44项重点任务,同步制定年度重点工作责任清单,项目化、清单化抓实各项重点工作。
清远市坚持系统推进,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全面攻坚、全面深化。拓展提升首批1个典型县、7个典型镇、61个典型村建设,对全部典型镇村规划进行提级审核,逐一梳理建设项目库,7个典型镇规划建设项目已开工116个、完工51个,全部典型村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首批3个典型镇在省评价中被评为“优秀”。持续强化典型镇村引领,启动第二批典型镇、典型村培育工作,推动典型镇村连线成片提升示范,梳理9个典型村组团建设,发挥建筑业央企助力作用,持续推进城乡面貌整体提升。结合“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安排,清远谋划年度70余项改革举措,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统筹推动城乡融合、新型集体经济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县镇村发展活力。总结推广石坪村“三地活化”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探索推广佛冈县楼下村“村民买瓷片、政府帮施工”共建模式,全市先后涌现出石岐、新联、安庆等一大批富民兴村典型案例。
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清远持续抓好“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在标准拟定、市场开拓、品质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进乡村运营,遴选确定乡村运营村161个,累计建立乡村运营人才库、资源库6000余个,项目库近2000个,以集体运营、个人运营、委托运营、联合运营等多种运营模式,推进318个运营项目建设落地。推动乡村人才、资源、项目与市场“双向奔赴”,建立完善多方参与、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返乡人员2147人,带动农户59303人。
水头国际医养中心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展技术帮扶和委托管理,首创“公私合建+合营”发展模式。
>生动范例:
高新企业带动乡村就业
坐落于清远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泰基工业城内的广东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豪美新材),是清远首家A股上市公司。豪美新材是集专业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国内大型铝型材制造商,也是一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是中国建筑铝型材十强企业。公司所生产的铝型材已广泛应用在国内外众多知名建筑及轨道交通、机电机械、电子电器等领域。产品出口到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士、新加坡、意大利等世界各地。
公司型材事业部总经理周春荣介绍说,公司20年前进驻清远高新区,见证着清远科技创新的发展。他介绍,豪美新材的员工中,本地员工占60%。在清远相对偏远的山区,公司每年都会开展招聘活动,解决偏远地区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公司业务无论是在自身研发还是对外业务上,都在逐步发展,希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帮扶当地产业发展。
特色农产品有了IP形象
在清远人民一路的“清远客厅”里,可以见到“清远好风土”系列产品——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这五大名优农产品,披上了时尚的包装,它们还精心打造了自身的IP形象,得以以一种品牌走到人们眼前。这些设计就来自“设计之都”深圳。
“清远好风土”是乡村振兴的样板案例。清远以“整合设计赋能清远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清远以工业设计思维赋能农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并重点展出了“清远好风土”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的系列产品、预制菜系列、“养生好市”农创产品系列。
为了让优质的农产品走出清远,走向大湾区市场,清远致力打造清远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清远好风土”首批产品围绕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展开,并逐渐覆盖清远八个县(市、区)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知名品牌,让清远优质农产品不仅要卖得好,还要卖得远。
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朗图创意体董事、总经理冯晓表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通过调研五大农产品产业实际情况,分析发展趋势,编制针对五大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规划。通过品牌打造、视觉识别系统等,整体策划清远特色优质农产品平台,打造农特产品+全域旅游+文化体验+风土美食等跨界融合业态,“让好的农产品可以让更多人看见,也可以让农业得到更多发展。”
水头镇“百千万工程”时间探索馆。
>特色乡镇
小魔芋激发“大魔力” “五谷”产业助水头镇蝶变
7月18日,“‘百千万工程’的深圳力量”主题采访团来到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水头镇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近年来,水头镇紧紧抓住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重要历史机遇,在省纪委监委牵头的驻镇帮扶工作队悉心指导下,立足绿色低碳类特色镇定位,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镇村环境得到根本改变,特色产业蓬勃兴旺,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大幅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7%,常住人口增长12.1%,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名单。
乡村变美了河道变清了
在水头镇,崭新又极具设计感的“百千万工程”实践探索馆是最抢眼的存在。该项目位于原供销大楼,主体结构6层,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中一二层为农产品展销中心,三层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展示馆,四五六层为助农服务中心。该项目于2023年5月底动工,2024年5月底完工,现已投入使用。“这个展馆集中反映了我们水头镇这几年发展变化的一个成果。我们希望大家来到在这里,不光是来学习参观,更是来投资。” 水头镇党委副书记李伟富如是说。
进入乡村高质量发展展示馆,地面上一条“河流”蜿蜒向前——模拟潖江与水头镇村庄分布的展示装置让采访团有了俯瞰全镇的全景视角。跟随着这条“河流”,采访团依次参观“党建引领”“数字水头”“高质量发展篇”三大板块,充分展示了“百千万工程”推动绿美水头的高质量发展,让人惊叹于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几年水头镇的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比如大家一眼就能看到乡村变美了,道路变宽了,河道变清澈了,处处是风景,处处是好心情。”李伟富表示,水头镇立足“生态保育区”功能定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新赛道,成功实现质的飞跃。如今,水头镇已经形成“魔谷”“药谷”“光谷”“艾谷”“e谷”为一体的具有乡村特色的新“五谷”—— “魔谷”是指魔芋产业;“药谷”是指“中医药+卫生医疗+养生养老”现代乡村服务业;“光谷”是指光伏产业;“艾谷”是建设以艾草种植为核心的森林康养综合体;“e谷”是智慧农贸交易中心。多种产业蓬勃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吸引了更多村民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小魔芋激发乡村振兴“大魔力”
炎炎夏日,遮阳棚下,一株株碧绿厚实的魔芋叶片在风中摇曳,带来凉意,也带来致富的希望。在水头镇,一个“工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魔谷”正在壮大。
走进由废弃小学改建起来的魔芋产学研创新中心,魔芋种植智能物联网监控系统可以远程实时监控魔芋生长情况,园区内的虫害情况一目了然;实验室内,各种创新产品正加紧研究;产品展示厅里,魔芋面、魔芋凉皮、魔芋毛肚等丰富的休闲食品让人目不暇接,采访团还第一次品尝了魔芋奶茶。
“魔芋食用后有饱腹感但热量又很低,受到许多爱美人士的喜欢。”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黄建文向记者讲述了魔芋背后故事。原来他们的总公司是位于深圳的一家互联网公司,最初是来水头镇安装光伏设备的,当时就想光伏板下的土地是不是可以利用起来?他们请了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过来考察,认为可以试种魔芋,在筛选了许多品种来试验后,发现珠芽魔芋最适应当地的种植条件。于是,水头镇通过整合盘活各个村内的撂荒地,以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经营主体,共同打造魔芋特色农业产业园,重点发展魔芋育种、种植、精加工、产品研发制造、产业体验等全产业链。
黄建文称,水头镇发展魔芋产业,优势在于农业的抗风险性强,地处珠三角,市场潜力巨大。魔芋引进后,不仅盘活了土地,也给当地村民带来很多就业机会。目前,公司相继推出了“振为魔芋”“艾饱饱”等四个品牌,通过电商销售,深受市场欢迎。
2023年,水头镇魔芋全产业链产值已达到6亿元。水头镇以工业化思维谋划万亩魔芋产业园打造魔芋全产业链,镇魔芋加工中心正在建设中,全镇魔芋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产量可达3.5万吨,三产融合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短短一年创建两个全国第一,即全国最大的商品魔芋种植基地、全国第一个魔芋推广服务平台。
工作人员在全国首个魔芋数字化产业种植基地查看魔芋的生长情况。
>医康养、农文旅融合助力新发展
酷夏期间,水头国际医养中心(下称医养中心)迎来不少游客,来到这里的游客大多为中老年,他们结伴而行一同来避暑。在医养中心,包含卫生院、医养楼、综合服务区三部分,可为1000余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游客们可以享受到“文旅+康养”的康护之旅,还可以体验“中医药+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
水头国际医养中心位于水头镇康源路5号,于2023年8月11日正式运营,总投资3.1亿元,总建筑面积4.5万多平方米。中心充分利用当地天然弱碱水资源、负离子含量高等优势,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展技术帮扶和委托管理,首创“公私合建+合营”发展模式,以医养产业发展为主线,致力于打造面向湾区的“中医药+卫生医疗+养老康养”现代乡村服务业。
医养中心内一座6层综合大楼便是水头镇卫生院,舒适的就医环境、多样化的中医特色门诊,打破了人们以往对乡镇卫生院“老破小”的固有印象。目前,卫生院包含发热门诊、门诊部、住院部,设置床位40张。院内下设医生组、护士组、药房组、医务科、医技科等多个科室,配备工作人员64人。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帮扶团队优质医疗资源,开设中医肿瘤、中医儿科、中医内科、中医治未病调理和中医针灸推拿服务等中医特色科室,努力打造全省一流、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基层卫生院。
水头镇卫生院执行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永杰介绍:“在新建的卫生院中,医疗环境、设施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的帮扶进驻,提高了卫生院的整体医疗实力,可以让周边的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他强调,“虽然卫生院各方面实力都在提高,但是诊疗费还是按照基层的卫生院标准收取,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
医养中心内还包含药王谷生态康养度假中心,是2023年新投入运营的康养企业,致力于打造集医疗康养、文化养生、有机农业、康养森林运动、康养休闲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医、养、疗中心。不少外地老年游客来此体验,可以在酒店房间中体验药浴,还可以有登山绿道、亲子农场等多种生态体验。
清远市佛冈药王谷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强介绍,“自医养中心开业以来,有不少中老年游客过来体验,他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领略佛冈的好山好水,还可以来这里度假、疗养,更重要的是,这里还配备了医疗服务,是一个全方位的康养体验。”
通过区域医养结合共建,一幅农文旅康养融合的产业实景图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深圳郎图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清远好风土”系列产品。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马骥远 林菲 徐黛茜/文 张定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