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魏家凉皮,整个西北地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魏家凉皮从1999年发展至今全国加盟店已经达到了400家,成立了华荣魏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并一度将分店开到了美国纽约。然而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这个魏家凉皮的创始人其实是个地道的陕西汉中人,他的名字叫魏文军。
< class="pgc-img">>1999年冬天的一天,28岁的魏文军在看到汉中老家发展彻底无望时,毅然舍子携妻坐上了去往西安的火车。这两个小青年男的叫魏文军,女的叫魏永萍。
初到西安的小两口,举目无亲,为了尽快挣到钱,他们选择了先从水果小生意做起,没钱租门面房就摆地摊,通过两年的煎熬,总算是积累了点资金。那时每到冬天,西安的北风就像刀割样刮在脸上,一到下雨天,水果就要烂掉,小两口就想着一定要找个室内的差事不受这份苦了。
两年后,小两口下定决心改作凉皮生意,他们通过考察在西北大学的侧门,大学南路上找了间小门面作为他们打响的“第一枪”。由于夫妇俩都姓魏,所以他们就给小店起了个很质朴简单的名字—魏家凉皮。然而这个随心想出的名字,谁也没想到在短短几年后火遍西安至大半个中国,甚至火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 class="pgc-img">>魏文军身为陕南汉中人,自然对家乡的面皮也是情有独钟,只不过要研究西安人的口味,凉皮的做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他们起初邀请了位汉中家乡的老师傅来掌管凉皮的做工和调味,可惜生意一开始并没见起色。那位老师傅见生意很差便婉言辞去,小两口也没办法,只好答应。
老师傅离去后,魏文军觉得只能继续做好口味和质量,观望中等待好转,要是做不起来就算了,大不了坐火车回老家汉中。魏文军寻思着,反正卖了两年水果也挣了点钱,回去的路费是足够了,孩子的学费也是够了。
谁知老师傅走后不到一个月,店里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客人越来越多,附近大学的学生,老师,工厂里的职工,做生意的,都来光顾他的小店,都觉得他的凉皮好吃。两个月后,他的小店已经在西安南郊稳稳地扎住了,于是一些有头脑的商人逐渐找上门来想加盟他的品牌。
< class="pgc-img">>魏文军夫妇俩经过商量,他们同意加盟,但是加盟费起步定为10万,那时候的10万块可不是小数目。他们觉得定高加盟费是为了筛选优质的加盟商,他们不想做烂品牌。
谁知10万的加盟费照样有人愿意,并且在短短的四五年内,西安城的东南西北都有了魏家凉皮的加盟店。魏文军夫妇靠着加盟费起初也挣了不少钱,一家10万,十家100万,一百家就是1000万,这油水可丰厚了。通过加盟费,魏文军挣到了后来创立餐饮公司的启动资金。
但是加盟店越来越多,问题也出来了。魏文军一开始就强调加盟可以,但是口味和做工要保持统一,店招和装修设计要符合总店的要求。然而总有些店不愿意那么做,魏文军觉得很恼火,如果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魏家凉皮就会像福建的沙县小吃样,最后成了各自为政,内斗互耗,只会走向消亡。
< class="pgc-img">>于是,他果断下令凡是不遵照加盟章程来做的店面,一律退回加盟费,终止合作。
没想打这个狠招还真的管用,也许是慑于魏文军的果断和威严,很多打着自己小算盘的店面统统都严格按照加盟要求来做了。
2012年1月11日,魏文军做出了个重要的决定。他在西安发起成立西安华荣魏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0万,注册地址位于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科技六路西北角摩尔中心3幢1单元12202室,经营范围包括餐饮管理,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企业营销策划,企业形象设计,食品的研发,餐饮服务等。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他彻底走上了公司化运作的道路,他已经不是有着几个连锁快餐店的小老板了,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餐饮管理公司的老总。
魏文军成立了餐饮公司后,他思考了很多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做大魏家凉皮的品牌。这是关系他的公司生存的致命问题,因为在西安包括国内很多地方有太多的餐饮品牌在兴盛几年后逐渐消亡在历史长河中。他想着可以借鉴肯德基和麦当劳等模式,做出中国人的“中式快餐”。
这个构思决定了魏家凉皮后来的命运。他在后来的经营中准备改头换面,先是从南方购进了先进的凉皮生产设备,进行食材的统一生产加工,告别了人力的落后生产方式,效率得到了大幅 提升。其次,他最关心的品牌的问题,他认为这是生命。他于是不惜花重金请了国内最有名的设计公司对店内的装修风格,店招牌,甚至包括桌椅板凳,吧台都进行了重新设计。
于是一个承载着现代中式快餐风格的“二代魏家凉皮”诞生了。舒缓的音乐、舒适的空间、四季恒温的餐厅环境,一碗美味的凉皮,一个香酥的肉夹馍,再来一碗魏家专属的南瓜粥,一顿午餐,对于都市白领来说真的太惬意了。这个改头换面的操作果然一经推出,就火爆这座享有国际化大都市美誉的省会城市—西安。这种风格吸引了从老到少各种年龄层的消费群体,牢牢奠定了西安凉皮餐饮界的龙头地位。
< class="pgc-img">>2015年,此时西安的魏家凉皮店已达200家。东仪路加工中心产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前端供应,魏文军未雨绸缪,早已在脑海中规划好了新的中央厨房,在他和公司生产部门及德国设计师一年多的日夜奋战后,草滩三路石羊工业园近30000平米中央厨房建设完成,全自动凉皮生产线、粥品生产线、馍胚生产线、卤肉生产线、米线生产线、料包生产线等多条生产线全面建成 。三温区(常温、冷藏、冷冻)五千平米的配送中心,自建50辆的物流车队为西安市区200家门店,提供每日三次配送的新鲜凉皮和其他食材。
很多人会问,为啥要进行三次配送?
魏文军是这样认为的,凉皮的最佳食用期是6个小时内,团队做了无数次试验,超过6个小时的凉皮不管如何储存,营养成分和口感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消费者选择魏家是信任我们,这份坚守是魏家人不变的初心。
在产品生产制作环节上,魏文军只有一个原则,今天的最好,是明天的最低标准。 只要跟凉皮相关的他都不放心交给任何第三方去生产,在他眼中,凉皮肉夹馍这种小吃,没有标准。而魏家的标准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探索,不断精益求精中形成的,“为此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我们的半成品交出去,一定会走样,四季温差、水质、设备维护任何一个环节有差错,生产出来的产品都不一样。”
如今魏家的版图中,已经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中央厨房再到餐厅餐桌的变革,这一切并非魏家的“野心”,他们只是不放心将重要的环节交出去。
魏文军跟国内那些成功的饮食大鳄相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在饮食的风味上保持了极高的较真。举个例子,魏家凉皮有道粥叫做南瓜粥,咋一听跟普通的南瓜粥没啥区别,其实还是有区别的。据介绍,他们的南瓜产地在汉中的南郑县,并且是订单农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跟贫困户签订了3000亩种植基地。他们的南瓜是在当地农科专家指导下种植和施肥的,所以保持了稳定的品质,农户只需按照专家的要求定期浇水施肥,按照要求采摘,不管市场南瓜价格涨跌,都会按当年的丰收产值支付费用,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脱贫,更保证了魏家的品质。消费者喝到了稳定口味的魏家南瓜粥,这就是对魏家凉皮品牌的最好的保护。
魏家凉皮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的店内面积都在230个平方以上。可能有人会说,一个凉皮店要那么大的面积是浪费租金的。其实魏文军认为这个一点也不浪费,230平米的套内面积引导的是一种生活,为的是提升顾客用餐的环境体验。魏家凉皮不是一家吃完就走的快餐店,他们的门店桌椅和星巴克是同厂同源,店内饮品有无限续杯的可乐,也有醇香的阿尔比卡现磨咖啡。这种营业面积的增大对延长客户停留时间,增强消费舒适性,体验感方面无疑是明智的。
魏家凉皮据说能做到现在这么大的规模,和他的企业数据化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为此没有多少文化的魏氏夫妇邀请了多名专家解决中餐企业的数据化管理问题。在此由于篇幅限制,不再赘述了。
多年前有人说,自从魏文军夫妇把汉中的面皮带到西安,并且改名魏家凉皮后,就再也没有汉中面皮的味道了。也许这是句怀旧的话,汉中的面皮固然要比关中凉皮好吃,但是在商言商,魏文军毕竟还是个商人。他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历经22年,开到400家分店,甚至把凉皮卖到了北美,这也算是汉中人的骄傲啊!
好了,有兴趣的可以品尝下魏家凉皮,感受下他的品牌文化,不同看法请留言讨论。
本人扎根汉中,立足陕西,长期关注陕西汉中本地的城市,农村,人文社会产业发展,讲述天汉伟事,分享人间冷暖。欢迎关注,评论,转发,谢谢!
生意兄弟反目的故事在商业圈总是再不断重复上演。
近日,一场“千字长文”互曝丑闻的闹剧,让陕西餐饮品牌魏家凉皮从一家区域品牌变成全国闻名。而内斗的双方却是魏家凉皮的创始人魏文军和魏家凉皮原运营负责人李春林。
公开报道显示,7月21日,魏文军突然和李春林翻脸,并发出千字长文,指责李春林给公司造成累计近1700万的经济损失,而李春林拿着百万薪酬却对本职工作不上心,还利用同事、谋取私利。
李春林则反诘称魏文军言而无信,答应投资自己500万却未兑现,并指责其赚的钱“太血腥”。
而“兄弟”相称的两人这次关系也走到了尽头。近日发布的一份《西安华荣魏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文件》显示,魏家凉皮称旗下子公司西安夏春商贸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春林,因为个人原因不再与魏家有任何关系,近期及以后动态均属其个人行为,与魏家凉皮无关。
魏家凉皮官网显示,其始创于1999年,是一家快餐连锁企业。华荣魏家旗下包含魏家凉皮、魏家便利、魏斯理汉堡、魏客咖啡、刘老三肉夹馍等多个品牌。目前魏家体系中规模最大的是魏家凉皮,其他品牌门店数量不多,魏家凉皮约有门店200多家,主要集中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北京郑州等地,主要门店都集中在陕西省。
企查查数据显示,西安华荣魏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月,注册资本为50万元。股权分配方面,魏家凉皮创始人魏文军持股60%,魏文军的妻子魏永萍持股35%,可炜持股5%,并不包含李春林。
记者注意到,这场内斗的导火索是7月16日李春林提出的一个建议。
身为供应链企业负责人的李春林向老板魏文军提议,为解决采购供应商账期不公道的问题,拆解魏家凉皮供应链重建新公司做供应链金融。
李春林认为,此前夏春商贸的采购账期约为3个月,期间资金成本约在年化5%,折合每年账期资金成本为20%,有些高。因此李春林建议以自己妻子的名义注册一家新公司,并找来几千万募资来做供应链金融,降低账期资本成本。
而且新公司在名义上与魏家凉皮和西安夏春商贸切割,财务方面也不和魏家凉皮总公司来往。而节省下的利润将由魏家凉皮和资金方按1:1分配,同时“建立魏家体系的供应链,控制成本,同时可以对外服务,孵化出新的品类餐饮”。
之后几天中,李春林多次提出希望和魏文军聊聊。
但到7月20日下午,魏文军突然否决了李春林这一想法,并提出将“夏春商贸”划转给李春林,双方改成合作模式,“夏春商贸”按照市场范围价格向魏家凉皮供货。不仅如此,李春林需要接手“夏春商贸”的全部资产、负债等。
而到7月21日,双方最终“撕破了脸”,开始互相指责对方。
外界猜测,双方或已积怨已久,供应链金融一事只是个诱发点。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在快消、餐饮等行业也比较普遍,主要是疫情后,从业者面临资金困难,就会通过供应链金融进行小额信贷服务解决原材料采购、房租、员工工资等资金需求。比如餐饮企业采购食材属于高频需求,如果每天现付,会占用较多的资金,但如果有账期,往往又会导致采购价格上涨,一直是行业中两难的问题。而供应链金融能在中间扮演润滑剂的角色。
在此前的一次行业论坛上,徐福记首席财务官陈莉芝就曾提及“灌溉”供应链上经销商的案例,2023年春节期间,徐福记通过与网商银行联合贴息,帮助多品牌代理的新经销商旺季备货,以小成本拉动了出货量的大幅增长。
而对于李春林提出的夏春商贸账期资金成本有点高的问题,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美团等平台也都有生意贷等供应链金融贷款,年化利率在7.2%左右,而一般酒水行业的供应链贷款也多在年化7%左右。
不过有民营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平台资金规模喊得大,但一般实际操作单笔资金额一般都不大,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而如果是通过小贷公司获取短期无抵押贷款的话,一般月息在2%到3%左右。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第一财经
生意兄弟反目的故事在商业圈总是再不断重复上演。
近日,一场“千字长文”互曝丑闻的闹剧,让陕西餐饮品牌魏家凉皮从一家区域品牌变成全国闻名。而内斗的双方却是魏家凉皮的创始人魏文军和魏家凉皮原运营负责人李春林。
公开报道显示,7月21日,魏文军突然和李春林翻脸,并发出千字长文,指责李春林给公司造成累计近1700万的经济损失,而李春林拿着百万薪酬却对本职工作不上心,还利用同事、谋取私利。
李春林则反诘称魏文军言而无信,答应投资自己500万却未兑现,并指责其赚的钱“太血腥”。
而“兄弟”相称的两人这次关系也走到了尽头。近日发布的一份《西安华荣魏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文件》显示,魏家凉皮称旗下子公司西安夏春商贸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春林,因为个人原因不再与魏家有任何关系,近期及以后动态均属其个人行为,与魏家凉皮无关。
魏家凉皮官网显示,其始创于1999年,是一家快餐连锁企业。华荣魏家旗下包含魏家凉皮、魏家便利、魏斯理汉堡、魏客咖啡、刘老三肉夹馍等多个品牌。目前魏家体系中规模最大的是魏家凉皮,其他品牌门店数量不多,魏家凉皮约有门店200多家,主要集中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北京郑州等地,主要门店都集中在陕西省。
企查查数据显示,西安华荣魏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月,注册资本为50万元。股权分配方面,魏家凉皮创始人魏文军持股60%,魏文军的妻子魏永萍持股35%,可炜持股5%,并不包含李春林。
记者注意到,这场内斗的导火索是7月16日李春林提出的一个建议。
身为供应链企业负责人的李春林向老板魏文军提议,为解决采购供应商账期不公道的问题,拆解魏家凉皮供应链重建新公司做供应链金融。
李春林认为,此前夏春商贸的采购账期约为3个月,期间资金成本约在年化5%,折合每年账期资金成本为20%,有些高。因此李春林建议以自己妻子的名义注册一家新公司,并找来几千万募资来做供应链金融,降低账期资本成本。
而且新公司在名义上与魏家凉皮和西安夏春商贸切割,财务方面也不和魏家凉皮总公司来往。而节省下的利润将由魏家凉皮和资金方按1:1分配,同时“建立魏家体系的供应链,控制成本,同时可以对外服务,孵化出新的品类餐饮”。
之后几天中,李春林多次提出希望和魏文军聊聊。
但到7月20日下午,魏文军突然否决了李春林这一想法,并提出将“夏春商贸”划转给李春林,双方改成合作模式,“夏春商贸”按照市场范围价格向魏家凉皮供货。不仅如此,李春林需要接手“夏春商贸”的全部资产、负债等。
而到7月21日,双方最终“撕破了脸”,开始互相指责对方。
外界猜测,双方或已积怨已久,供应链金融一事只是个诱发点。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在快消、餐饮等行业也比较普遍,主要是疫情后,从业者面临资金困难,就会通过供应链金融进行小额信贷服务解决原材料采购、房租、员工工资等资金需求。比如餐饮企业采购食材属于高频需求,如果每天现付,会占用较多的资金,但如果有账期,往往又会导致采购价格上涨,一直是行业中两难的问题。而供应链金融能在中间扮演润滑剂的角色。
在此前的一次行业论坛上,徐福记首席财务官陈莉芝就曾提及“灌溉”供应链上经销商的案例,2023年春节期间,徐福记通过与网商银行联合贴息,帮助多品牌代理的新经销商旺季备货,以小成本拉动了出货量的大幅增长。
而对于李春林提出的夏春商贸账期资金成本有点高的问题,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美团等平台也都有生意贷等供应链金融贷款,年化利率在7.2%左右,而一般酒水行业的供应链贷款也多在年化7%左右。
不过有民营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平台资金规模喊得大,但一般实际操作单笔资金额一般都不大,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而如果是通过小贷公司获取短期无抵押贷款的话,一般月息在2%到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