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适应逐步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能让顾客享受到更好的用餐服务,近几年来外卖行业发展得十分迅速。
但如今的外卖用餐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顾客下单后可能要等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多小时才可以拿到外卖。
< class="pgc-img">>针对这一问题,现如今一些餐饮界的大佬,例如:海底捞、西贝、眉州东坡等将自家的特色菜做成预制菜对外销售,让顾客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美食。
而在近日,有“大自然的搬运工”、“中国首富”之称的“农夫山泉”也加入了预制菜的行业。
“母亲”品牌的崛起
母亲品牌是由农夫山泉的创始人钟睒睒一手创办的,早在2004年,该品牌就已经进入过大众的视野,在2010年时,母亲品牌推出拌面拌饭浇头,成为了不少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 class="pgc-img">>已在速食行业取得成绩的母亲品牌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在今年,它推出“浇头+米饭”的预制菜,试图在预制菜行业中分一杯羹。
母亲品牌在本次推出的浇头有四种口味,分别是:藤椒鸡丁、咖喱牛肉、台式卤肉、金汤牛肉。与以往的捆绑销售不同,在购买母亲牌自热米饭时,顾客可以选择只买浇头或者只买米饭。
但要注意的是,在购买时浇头四份起售,米饭六份起售。
< class="pgc-img">>虽然母亲牌推出的自热米饭是事先加工后才到顾客手里,但是在选材方面,制作商可一点都不含糊。米饭和浇头的制作都选择最新鲜的食材,打破了大众对预制菜的选材的认知。而且米饭和浇头只需在微波炉加热三分钟就成了一顿香喷喷的美食。
一份米饭加浇头需20元,操作简单,食用方便。母亲牌自热米饭也成为了众多上班族的必备品之一。
自热米饭应运而生
今年新冠疫情在全国各地陆续爆发,一有风吹草动,人们就马上到超市囤菜、囤肉。但是要知道蔬菜和肉类的保质期是十分有限的,在这个时候,速食和一些冷冻产品就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 class="pgc-img">>据统计,在2022年的第一季度里,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速食销售额比往年增加了43% ,成为了在疫情期间,人们更喜欢购买的商品。
预制菜的发展,可以让一些人更好地享受到家乡的特色美食。远在外地漂泊的打工人如果能在自己思念家乡时,吃到一口自己家乡的美食,想来是一种莫大的慰藉。
但是,很多时候这么简单的愿望对于漂泊在异乡的人来说都成为一种奢侈,可能异乡有卖家乡的特色美食,但由于制作手法不同、食材调料搭配不一,导致吃起来并不是同一个味,思乡之情并不能得到慰藉。
< class="pgc-img">>但是预制菜可以做到,它可将家乡特色美食加工成预制菜,然后发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让每一个漂泊在异乡的人都能随时品尝到自己的家乡菜。
在4月22号上午,海文铭公司将福建特产福跳墙制作成预制菜发往美国,这一举动不仅满足了人的中国胃,还能更好的弘扬和传承中华美食,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由此见得预制菜行业在今后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 class="pgc-img">>母亲牌在此时推出自热米饭,成为预制菜行业中一枚冉冉上升的新星。
半成品预制菜的出现
近年来,各种自热美食的兴起,无数企业都想要在此分一杯羹,这无疑增加了预制菜业内彼此的竞争,人们在选择时更喜欢选择一些大牌美食,例如:“海底捞”、“嗨吃家”等自热美食。
这对于一些新兴品牌是十分不利的。要想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另辟蹊径。
< class="pgc-img">>对于一些速食产品,大众往往会打上“不健康”、“没有营养”的标签,这也成为自热食品行业的痛点。但是,要知道一般的速食保质期都是12个月,而一般蔬菜肉类保质期才那么几天,想要保存那么久,防腐剂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的自热食品主要有防腐剂添加过多、口味难以还原、食材不够新鲜的缺点。试想,如果有一款制作方便快捷,美味健康有营养的速食,你会不心动吗?
有些人享受做菜的过程,奈何厨艺总是不尽人意。此时,市场中就有人针对这一类型的顾客,生产出一款半成品预制菜,可以让顾客享受到自己做菜的乐趣。
< class="pgc-img">>海底捞和舌尖工坊就有类似这样半成品的预制菜。他们将一些食材事先处理好,然后打包配送到顾客家中。顾客只需按照说明,简单的翻炒就能煮出一美食。
这对于新手小白厨子来说十分友好,让他们满足了自己做自己吃的愿望,同时又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商家们选择和一些较为知名的餐饮店合作,将餐饮店里的一些特色菜打造成预制菜发往全国各地,达到双赢的效果。
< class="pgc-img">>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西贝的贾国龙功夫菜,这类大菜,顾客自己在家很难制作,而如果点外卖的话,等菜送到了口感也就大不如前了,因此,将特色菜加工成预制菜可以让顾客足不出户也能吃到美食。
除了西贝的贾国龙功夫菜,张兰的麻六记同样也将自己的特色菜加工,放到网上去卖。结果同样也是十分可观,仅从直播间的销售额就破千万,这对于一家餐厅而言,销售额是十分可观的。
< class="pgc-img">>预制菜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无数企业都想在这个行业中站稳脚跟。但是市场和顾客是固定的,不可能凭空增多,而加入预制菜行业的品牌却越来越多,正可谓是僧多粥少。
虽然在2004年,母亲牌牛肉酱、牛肉棒一举成名,让人们认识到了这个品牌。在今年,推出的自热米饭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但是想要在预制菜行业中分一杯羹,还需和一些餐饮界的大佬竞争。
但是未来的日子还长,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大家对预制菜未来的前景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17进入下半年,餐饮行业的动作越来越多。
王老吉开了家线下饮品店、联合利华宣布进军预制餐饮业务、农夫山泉开起了便利店、肯德基开设轻食餐厅、首家升级沙县小吃即将在北京开业......
近几年,跨界巨头乱入餐饮业,传统餐饮大鳄玩变身。有业内人士预测,餐饮行业要变天,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1
一大波跨界掘金者
正在赶往战场
近几年,跨界创业者成为餐饮业的新常态!
跨界人带着传统餐饮人没有的基因,大量进入行业,用自己的套路“破坏”市场的运作规则,打破原有的运营生态,产生了新的市场商机。
上个月末,国内知名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发布了一份《2017年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告》。数据显示,餐饮与教育、医院共同占据十大行业选择前三,且三者占比超30%。同时,餐饮业也成为近年来简历投递量增长最快的前十大行业之一,同比去年增长高达68.9%。
显而易见,过去被认为低端和落后的餐饮行业,正成为应届毕业生心目中的最佳行业选择之一。
根据瑞士银行瑞信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达1.09亿名,已经超过美国的9200万名,居全球第一位。如果将人均月收入4.5万元的标准继续放宽下沉,则潜在市场可扩展到4-5亿。
快速崛起的中产阶级正在改变中国商业现状。可以说,“消费升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
消费升级的机会来自于品类的替代和颠覆。在市场和产业升级的同时,会衍生和细分众多的品类,从而诞生新的创业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餐饮业很自然成为创业者和资本市场的首先关注对象。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餐饮创业将变得更加寻常普遍。
2
巨头乱入
跨界的背后是品牌文化大补充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餐饮市场的增幅高达11.2%,总额超过3.5万亿元人民币。同时,餐饮门店从2015年的500多万家增至602万家。可以说,在国内经济整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餐饮行业是其中十分亮眼的高增长行业。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和普及,线上商业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冲击着线下商业。尽管,“新零售”的概念和思维正在国内市场生根发芽,但是线下零售的不如意是目前的普遍现状。
在这样的背景下,餐饮行业的强互动性、高发展速度成为了跨界商业巨头眼中的香馍馍。
近几年,众多知名品牌商家纷纷将触角伸向餐饮行业。汽车行业的奔驰在北京开设主题餐厅,著名奢侈品牌Gucci在染指咖啡界后,又在上海开出餐饮门店。而在今年,王老吉、同仁堂等国内传统商业巨头也开始入驻餐饮业。显而易见,入局门槛较低的餐饮业似乎成为了各大品牌跨界经营的高发区。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非餐饮品牌进入餐饮业内,看似跨界,其实是为了增强品牌与消费者的接触度。这些商业巨头,可以通过接触过程中持续向消费者传递品牌概念以及品牌文化。对于他们而言,旗下的品牌主营业务依然会是核心,而餐饮业务只是品牌文化大格局中的一项补充而已,不太可能成为主角。
至少在这几年,商业巨头的跨界餐饮项目不会是主角。
3
餐饮巨头率先变脸
门头、logo、体验一个都不少
市场的剧烈变化,犹如火山地震,正在剧烈地改变着餐饮行业的格局。
有人说,是互联网和跨界者改变了餐饮业;也有人说,如今是个跨界打劫的时代;更有人说,餐饮人必须走在市场前面做出改变!
面对市场的变化,餐饮巨头首先做出了回应!
在今年年初,有眼尖的网友发现海底捞logo看起来有些不对劲,随后便在新浪微博上发微博并@海底捞,表示“logo怎么不对了呢,是不是去了一家假的海底捞”。同样,走过26年的中式快餐领导者真功夫也换了新logo,以表打破中式快餐行业瓶颈,重新定义中式快餐的决心。
有业内人士表示,logo变化是根据企业发展阶段不一样做出的选择。顾客认知迭代造成的,如果不能进入顾客心智,形成记忆和传播就是失败的。
除了品牌形象以外,餐饮巨头在品牌体验层面上也相应做出了改变。
麦当劳推出了送餐到桌的服务,肯德基开设首家轻食餐厅,沙县小吃全面升级的门店将在北京正式开业,好伦哥、真功夫等传统餐饮大佬升级门店......
显而易见,这些逐渐在改变的品牌因素,正是为了应对消费者的理念变化。
4
传统餐饮人
面临变和不变的选择!
那么,在不一样的市场竞争氛围中,餐饮人到底该变还是不改变?
在消费升级的前提下,主力消费群体正在升级迭代,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在发生变化,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元化、创新化发展的趋势。这也要求餐饮业态能够不断创新,能迅速捕捉、挖掘消费者偏好变化并做出响应,更新认知思路,探索创新渠道,不断玩出有趣的新花样。
在这样的餐饮共识之下,越来越多的餐饮人开始注重餐厅装修水平、灯光设计、产品摆盘、品牌故事、文化理念、营销互动等诸多环节和因素。在一系列的套路模板下,近几年餐饮创业者打造了诸多红极一时的网红餐厅。
但是,大多数的网红餐厅只是昙花一现般地爆红,其后便如同流星一般消散掉。
事实上,消费者升级的并不仅仅是其需求,更是其消费理念。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趋于理性消费,他们需要趋向于合适的价格+更高的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附加值正成为消费者选择你的理由。附加值是品牌能赋予产品本质之外的东西,从而打动消费者,让整个品牌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拉近距离。
参谋说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这是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写的九阳真经口诀。
很多解释都说这是禅语——修人的心性。
而将这话转移到餐饮行业上,参某认为同样适合。
那便是修品牌的内功。
在快节奏的餐饮竞争中,几十年如一日的匠心精神未必是餐饮业的最佳选择,但它仍是餐饮人必不可少的行业良心。
原创声明:本文属餐饮界(微信ID:canyinj)策划整编,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月23日,资本邦了解到,近日,农夫山泉依托其母公司养生堂旗下子品牌“母亲”推出即热新米饭,搭配此前推出的浇头,组合出售盖浇饭预制菜。某电商平台上,浇头口味主要有咖喱牛肉、台式卤肉、藤椒鸡丁、金汤牛肉四种,每份售价约20元。
农夫山泉此举也是顺势而为。
行业层面,受疫情影响,预制菜的消费群体逐渐扩大,国内预制菜行业发展进入红海,竞争日趋激烈。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8.94%。预计到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达到1.07万亿元。
公司层面,农夫山泉在包装饮用水行业深耕多年,其拥有的传统渠道、现代渠道、餐饮渠道、电商渠道等主要销售渠道或为预制菜的推广早早铺了路。
实际上,农夫山泉预制菜已不稀奇,近两年有多家上市公司加码投资“争食”预制菜领域,老品牌扩大业务布局,拟把预制菜看作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新品牌则快速跑马圈地,拟分一杯羹。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67万家,近10年来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据安井食品(603345.SH)财报披露,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92.72亿元,同比增长33.12%;净利润为6.8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菜肴制品业务实现营收14.29亿元,同比增长112.41%。
安井食品表示,公司坚持“BC兼顾、全渠发力”的策略,发挥科技研发优势,明确选品逻辑并顺势推出多款重点大单品,全面进军预制菜肴领域。安井食品还称,拟投资10亿元用于安井预制菜肴生产项目。
农业产业化龙头得利斯(002330.SZ)披露,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058.42万元,同比增长48.23%。其表示,业绩增长的原因是通过优化产品结构,顺应消费增长趋势,推出了多款高附加值的预制菜及低温肉礼盒,产品销量增加,利润快速增长。
得利斯曾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2022年公司预制菜业务规划目标为12.5亿元。
盈利能力反映在二级市场上。Choice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有34只“预制菜概念股”,今年以来,A股预制菜板块已掀起过多轮涨停。
东莞证券认为,我国预制菜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集中度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我国预制菜的消费渠道以餐饮为主,零售为辅。餐饮端方面,降本增效+餐饮连锁化+外卖渗透率提高+团餐盛行,拉动预制菜需求提升;零售端方面,宅经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将推动预制菜需求增加。
本文源自资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