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个快节奏时代中生活,去饭店吃饭是无法避免的事,我们大多数会担心饭店的卫生问题,可是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预制菜,说起预制菜,那新鲜度肯定是保证不了的,甚至不知道食材是否过关。当然预制菜对于饭店来说,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不仅价格低廉,还省时省力,节约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费,所以大多数饭店都会出现预制菜。
当然,仅凭我们的肉眼来辨别是否为预制菜是不可能的,预制菜和正常的菜从外观上来看,几乎没有差别。我的厨师朋友告诉我,去饭店吃饭,这6道菜一定要少点,大多数都是预制菜,知道了这个,内行人都夸你有经验。
一.梅菜扣肉
< class="pgc-img">农家梅菜扣肉
>315的时候梅菜扣肉的“瓜”,相信大家都吃到了,尽管有些良心商家并不会使用那种,但是使用预制菜,还是避免不了的,过年时做过这道菜的人都知道,这道菜的做法非常耗费时间,若是顾客等那么久还没有上菜,估计会发飙的,所以想吃这道菜的话,还是在家做比较放心。
- 酸菜鱼
我个人不太喜欢吃鱼,但是对于酸菜鱼我是没话说的,真的太好吃了,酸辣开胃,但是想要做出味道上佳的话,是非常复杂的,不仅要刮鱼鳞,还要腌制鱼肉的,想在饭店吃到新鲜的酸菜鱼,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会有良心店家,那就要看运气了。
- 毛血旺
中国菜系,食品餐饮,毛血旺
>想制作出新鲜的毛血旺,步骤也是非常的繁琐,制作毛血旺时,不仅要看做法,还要看厨师的刀工,切起来也是很费时间的,不如预制菜,省时又省力了。
- 佛跳墙
说起佛跳墙,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吃过,因为佛跳墙是一道典型的南方菜,尽管没吃过,但终究有想吃的那天,所以还是要了解一下的,佛跳墙的用料非常讲究,食材也很多样,若是现备现做的话,没个1.2小时估计是不够的,不如预制菜来的方便,对于店家来说他们注重的只是利润。
- 炸藕盒
本帮菜,上海菜,香酥藕夹
>制作炸藕盒并不像吃起来那么简单,说起吃炸藕盒,其实里面的馅才是它的灵魂之处,可是这个馅料的准备可也是一大难题呢。而使用预制菜的话,真是可以省去不少时间了,店家何乐而不为呢?
- 四喜丸子
红焖四喜丸子(铁狮子头)
>说起四喜丸子,那真是老少都爱吃,可是在饭店点上这样一道菜,不到10分钟就上菜了,难道不好奇为啥这么快吗?制作四喜丸子,不仅需要调馅,还需要团成小球,然后炸,蒸,还要调制酱汁,这么多的步骤,真是让人好奇是如何在10分钟之内完成的。所以啊,四喜丸子使用预制菜真是毋庸置疑的了。
这6道饭店经常使用的预制菜,可一定要少吃,预制菜放那么久都不坏,那我们就可以想想里面都添加了些什么了。
这个全民关注奥运的盛夏,一场关于“吃”的风波悄然在网络上掀起波澜。
起初,当四川厨师天团随队出征巴黎的消息传来,不少网友心生疑惑,甚至略带调侃:“至于吗?参加个奥运会还得自带厨师?”但随着奥运餐厅的真实面貌逐渐曝光,那些不解与质疑瞬间化为了对中国队无微不至关怀的深深敬意。
< class="pgc-img">>我亲自浏览了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奥运美食”照片,心中不禁五味杂陈。那些清汤寡水的餐盘,那些看似丰富实则索然无味的菜品,让人不禁为各国运动员捏了一把汗。
< class="pgc-img">>尤其是在央视记者的亲身体验视频中,那无味的烤鸡、难以下咽的面包,更是让人直呼“心疼”。原来,所谓的“国际大餐”,在某些时候,竟是如此“接地气”。
< class="pgc-img">>而此刻,我更加为咱们的中国队感到自豪。四川厨师天团的到来,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运动员们的味蕾,更是为了那份对胜利的渴望和追求。他们知道,对于运动员而言,每一口食物都是能量的源泉,是赛场上拼搏的底气。因此,他们不远万里,只为那一口熟悉的味道,那一份家的温暖。
看着运动员们能够安心享用着来自家乡的美味,我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这不仅是对运动员的尊重,更是对“中国味道”的自信与坚守。在此,我要向那些默默付出的厨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是你们,让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更加鲜艳夺目!同时,也祝愿我们的奥运健儿们能够带着这份爱与支持,在赛场上披荆斩棘,再创辉煌!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上海有外滩,广州有长堤。”
自1920年筑堤建路以来,长堤便成为商家云集之地,有着“广州外滩”的美誉。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外商和民间资本,银行、酒家、商铺林立,西式骑楼建筑鳞次栉比。
上图 1851-1861年间绘制的广东省城图 长堤段局部
下图 1900年前的粤东省城图 长堤段局部
图/广州市城建档案馆藏
大同酒家、大公餐厅等老字号结业,今天,我们漫步长堤感受历史的沉沉浮浮,再细数那些富有时光韵味的现存老店,它们是否会勾起老广们的集体回忆?
1
爱群大厦旋转餐厅
广州新晋网红打卡地
爱群大厦的旋转餐厅见证了广州几十年来的沧桑巨变。它始建于1984年,是中国最早一批的旋转餐厅。它高达70米,俯瞰珠江两岸和广州市景,被誉为“闹市中的空中楼阁”。
旋转餐厅最初主营粤菜和早茶,迎合了老一代广州人的口味和生活方式。它曾是广州最高档最有情调的餐厅,很多人慕名而来,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即便是价格不菲,每天排队购票的人络绎不绝。
一位老顾客道:“1987年,那年我才5岁。爸爸携着我的小手第一次带我到这么高级的餐厅……餐厅还会360度旋转,太快乐了!真舍不得走。”
可惜随着沿江路商业的衰落,广州经济中心的东移,进入21世纪之后爱群大厦的生意每况愈下。
2019年,这家餐厅宣布停业改造,令许多常客惋惜不已。
2020年,焕然一新的爱群旋转餐厅重新开业,成为岭南控股旗下“杏荟”高端餐饮品牌的第一家店。
杏荟餐厅坐满食客
餐厅在保留旋转功能的同时,内部装修和菜品都全面升级。以现代轻奢风格的装潢,西餐创意料理、精致下午茶、特调鸡尾酒等,吸引了大批年轻食客。
据统计,目前80%的顾客是80后、90后,晚餐人均消费较改造前增长约80%,带动了餐厅经营的转型升级。
在保留经典的同时与时俱进,是爱群旋转餐厅重获新生的秘诀。改造后的它集艺术、时尚、音乐于一体,成为广州新晋网红打卡地。
顾客在此可以一边360°观赏广州全景,一边品味美食,颇有身临其境之感。很多年轻人化身“野生代言人”,在社交平台分享美食美照,为老餐厅赢得了新的人气。
在旋转餐厅俯瞰广州旧城区
如今的爱群旋转餐厅每天都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食客。不少外地游客专程前来一睹它的风采,尽管排队时间较长,门口总是坐满了等位的人。
40年过去,爱群的旋转餐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几度起落。但正如它360°旋转一周展现广州的过往与当下,它也在新旧交替中华丽转身,焕发蓬勃生机。对一代又一代广州人而言,在爱群旋转餐厅留下美好回忆,已然成为一种情怀的传承。
02
信记海鲜饭店
广州人的饭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信记与胜记、梁锦记、区仔记并称长堤大马路“四大名记”。如今“四大名记”仅信记和胜记坚守长堤。
始创于80年代初的信记,至今仍保留岭南风格的彩色窗花等经典装潢。
信记开在不起眼的巷子里,一不留意就会错过。
曾是沿江大排档的信记,如今已成为广州人的饭堂。虽价格略高,但食材讲究,海鲜上乘,主打经典粤菜。令人意外的是,在这家海鲜饭店,必点菜居然是南乳肉。
1984年开业初期,信记并无此菜,后为与流行的猪颈肉制法区别,老板和厨师团队研发出这一特色菜品。
有别于传统粤菜中红烧猪肉的做法,信记的南乳肉选用油炸工艺,在保留传统南乳香味的同时,口感更似猪颈肉般香脆可口。油炸看似简单,但南乳汁的调制、五花肉的肥瘦厚薄都有讲究,难以复制。
信记还以新鲜食材和多达十几种的烹饪手法闻名,能将多宝鱼煎至外润中脆内嫩的“煎封多宝鱼”,以及丁香鱼煲仔饭,淋上两碗酱油拌匀,鱼米合一,酱香与海味完美融合。
信记的姜葱炒蟹更备受老广青睐,选用台山和湛江产1.2-1.6斤重的肉质饱满鲜甜青蟹,讲究火候,做到镬气足、熟后不回水,葱白段吸收蟹肉精华后甜而软香,竟也成了令人惊喜的下饭菜。
03
胜记海鲜饭店
广州首家个体户餐厅、首个“透明厨房”
1983年,广州长堤大马路迎来了首家个体户餐厅——胜记。这是广州第一批大排档,虽然外表简陋,仅有竹棚加石棉瓦盖顶,餐台也是折叠式的,但老板带领七八个待业人员,自筹资金,架起煤炉,在竹棚下蒸煮粥粉面饭,从早餐做起。
胜记通过十几年的奋斗,创造了三个“第一”:全市乃至全国首家设水族箱的餐厅,首创生猛海鲜“即点即称即宰即烹”的吃法,以及首个搭建“透明厨房”。
胜记的经营策略随行就市,从卖早餐粥粉面饭,过渡到主营午晚餐,夜宵更是通宵达旦。主打粤式小炒的胜记,镬气十足,出品卓越,服务周到,深受食客青睐。到了凌晨,马路两旁常排列着数十张桌子,宛如盛开的莲花,蔚为壮观。整条马路弥漫着胜记的镬气和菜香,各式佳肴数不胜数。
胜记的美味很快在港澳及东南亚客商中口口相传,成为他们参加交易会时的夜宵首选。当时广州两家五星级酒店的客人也对胜记情有独钟,白天鹅宾馆和中国大酒店的出租车司机更是异口同声地向客人推荐:“长堤,胜记。”
1996年,胜记夜景。(左上图)
1996年胜记创始人老板梁锦华、温万年及大厨等骨干。(左下图)
1989年,港星徐小凤光临胜记。(右上图)
1989年,相声演员黄俊英(左一)等光临胜记。(右下图)
胜记当时有一个招揽客源的妙计,凡是送客来胜记夜宵的司机,只需花五角钱就可享用一大碟炒牛河和一碗瘦肉粥。
胜记的老板华哥是一位秉持着“知足常乐”人生态度的餐厅老板。多年来,他专注经营着这一间店,从未想过要扩张业务。“我只想把这一间店经营好,让顾客吃得开心,吃得放心。”他说。
胜记以海鲜菜品著称,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不变的口味,万变不离其宗。慕名而来的食客多为附近的老街坊和做生意的人,他们已成为胜记的忠实拥趸。“我们的菜品主要是粤菜,讲究原汁原味,不会过于花哨。”华哥解释道。
进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型水族箱。
作为一名粤菜餐厅的掌舵人,他坚信粤菜烹饪必须依靠厨师的手工技艺和对火候的精准掌控。他认为,预制菜无法取代厨师的手艺:“粤菜讲究食材的新鲜度和烹饪技巧,这是预制菜无法比拟的。”华哥说。
在华哥看来,除了菜品的味道,服务态度也同样重要:“即使菜式偶有瑕疵,良好的服务也能化解顾客的不满。”华哥强调,他对服务员的要求非常严格,要让每位顾客都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胜记从二十多平方米的小店,发展到现在两千多平方米的规模,凝聚了华哥43年的心血。为了让顾客坐得舒服,吃得安心,店面也在不断进行小规模的翻新和修缮。
华哥特别提到,有些服务员已经跟随他30多年。在胜记,这些服务员俨然已经成为了大家庭的一员,几十年来忠心耿耿,直到古稀之年才退休。“他们的付出和忠诚,是胜记能够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华哥说。
正是这种专注和执着,让胜记成为了这条街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食客们带来了无数美味和美好的回忆。胜记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不断求变的开拓精神,推动了广州餐饮业发展繁荣。
04
大三元酒家
原址重开唤起老广集体回忆
大三元酒家是广州“四大名店”之一,创建于1919年,由温心田创办。酒家以其顶级菜品和奢华装修而闻名,吸引了众多社会名流和文化人士前来享用。红烧大裙翅、太爷鸡、生炒水鱼丝和蟹黄鸡翼球被誉为大三元的“四大名菜”,其中红烧大裙翅更是以昂贵的价格著称。
作为广州首家安装电梯载客的酒家,大三元寓意"连中三元",彰显了其高端定位。即使在1990年,酒家的员工数量仍达到790人,足见其规模之大。然而,随着长堤不再是“商业天堂”,大三元的经营也逐渐走向衰落。2000年4月,酒家因拖欠房租被迫关闭,原建筑也于2005年被拆除。
尽管大三元对许多年轻人和外地人来说可能只是《七十二家房客》中的一个神秘高档餐厅,但对于广州人来说,它承载着父辈的集体记忆。不少老广人回忆起小时候被长辈带去大三元喝茶、听粤曲的情景,令人怀念。
如今,大三元酒家在长堤大马路原址重开,楼高七层,其中五至七层为酒家所在。新建筑的风格与长堤大马路的其他历史建筑相呼应,融入了岭南风情和西洋式元素,更显复古。
国家级点心大师丘卫国介绍,重开后的大三元酒家在大堂显眼位置悬挂了“百子图”,寓意吉祥祝福。
百子千孙图
大三元酒家重开当天,吸引众多街坊打卡。据悉,早上8点半就有人排队取号,场面十分火爆。
酒家提供早茶、午市和晚市服务,菜品涵盖百年名菜、海鲜刺身、烧味卤水、手工点心等多个类别,既有大三元的传统名菜,也有新创的特色菜品,力求继承传统,与时俱进。
05
太平馆西餐厅
广州第一家西餐厅
太平馆西餐厅的创始人徐老高曾在沙面旗昌洋行担任厨师,精通西菜技艺,尤其擅长煎牛排。1860年,他因与洋工头发生争执而愤然辞职,改行挑担上街叫卖煎牛排。凭借精湛的手艺和对广州人口味的改良,徐老高的生意蒸蒸日上。1885年,他在太平沙开设了太平馆西餐厅,标志着广州第一家西餐厅的诞生。
民国初年,徐老高的两个儿子徐恒、徐枝泉继承父业,建起三层楼房,以烧乳鸽和葡国鸡闻名遐迩。1925年,他们买下广东省财政厅大楼前的国民餐馆,装修后挂起“老太平馆支店”招牌,老店与新店遂成广州西餐业双璧。
同年8月,一对革命青年在太平馆举办婚宴。时至今日,“总理套餐”和“总理夫人套餐”成为太平馆的特色菜,让人缅怀这对传奇伉俪的爱情佳话。
总理与总理夫人套餐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人吃烧乳鸽的历史得从太平馆说起。1963年出版的《名西菜点教材》记录了当时的烧乳鸽做法:先用老抽涂抹鸽皮,再将乳鸽放入热油浸炸15分钟,捞起后斩件,浇上番茄汁,伴以炸薯条。当时,一只小小的红烧乳鸽要卖1元,而普通市民每月伙食费仅4-5元,可见其价格之高。
2002年,民营企业广州东江饮食集团斥资数百万元购得太平馆的经营权。除了北京路的总店外,2020年在海珠广场(侨光路)东江海鲜酒家旁开了一家太平馆分店。
太平馆侨光店店长陈女士介绍,总店的那些特色菜和套餐,如总统套餐、总理夫人套餐等,依然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同时,还推出了一些新式菜品和鸡尾酒等饮品,满足现代食客多元化的口味需求。
相比北京路的总店,这家侨光分店的环境更为宽敞,装修也更加典雅。
陈女士表示,即便不是周末,入座率也能达到九成之高。这里主打平民消费,人均消费七八十元。加上会员优惠,性价比之高在同类西餐厅中非常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一度改名为LA,但生意并不理想。改回太平馆后,浓浓的历史情怀吸引了众多老顾客前来重温旧梦。
然而,随着周边商圈的蓬勃发展,竞争日益加剧。外卖平台的价格战更是让许多餐厅不得不减价求存。太平馆虽然也推出套餐来应对市场变化,但店长坦言,面对高企的人工和租金成本,减价并非长久之计。如何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提高性价比,成为摆在这个老字号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
06
东江海鲜酒家
当年门口停满豪车
1990年,黎永辉、黎永星两兄弟在广州创办东江海鲜酒家,首创量贩式经营,迅速走红。此后10多年间,东江海鲜酒家在广州、上海、南京等地开设20多家分店,发展成集餐饮、娱乐、贸易和物流于一体的东江饮食集团。
90年代,位于沿江路海珠广场旁的东江海鲜酒家夜夜笙歌,门口停满各色豪车,场面蔚为壮观。酒家门面富丽堂皇,迎宾小姐、代客泊车小哥一字排开。当年很多老板的家庭宴会、商务宴会都会选在东江海鲜,彰显身份。黎永星还是一位名车收藏家,常将法拉利、劳斯莱斯等名车停在酒家门口,吸引众多路人驻足观看。
2000年前,东江海鲜酒家就率先将超市模式引入酒楼,实行海鲜点菜超市化。其特点是海鲜池大如水族馆,可供百人同时点菜;海鲜品种多,从高档的东星斑、帝王蟹到普通的小鱼小贝一应俱全;海鲜价格亦比一般海鲜市场更平,皆因进货量大,成活率高,成本得以降低。为保证海鲜新鲜,东江集团还专门设立物流中心,在黄沙海鲜批发市场设中转站,配备车队运送海鲜,实现采购运输一条龙。
东江海鲜酒家的烹饪手法也丰富多样,还特意从香港请来师傅制作“避风塘菜”吸引食客。
东江海鲜酒家的海鲜超市模式为酒家增添了活力,掀起了一股吃生猛海鲜的热潮,酒家也因此门庭若市,人山人海。
2002年后,东江集团分为东江海鲜饮食集团和鸿星海鲜饮食集团,由黎氏兄弟分别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