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微博上有一个话题突然火了起来。
起因是一条博文。大致是大V本人在美国消费被强制要小费,给少了还不行,大V就吐槽了美国小费文化——凭什么你还能规定我给多少了?!这引起了更多微博大V的共鸣和争议,一部分人的意见是小费是文明的象征,另一部分说这分明就是道德绑架,一时间口舌战打得不亦热乎。
被强迫收小费的大V
所以,为什么美国服务业人员这么执着于小费?它到底是文明的象征,还是道德绑架?
1.小费初体验
到美国的头两年,我没敢去过高档餐厅堂食。
当然,念书党口袋没钱是基础,学校在纽约州大农村,走路距离里没有餐厅是现实。相比于在纽约市上学的小伙伴们,也就没有了外出就餐的根本需要。连续2年,除非是明确的被请客,我基本回绝了所有外食的邀请。
其实就是怕丢人。
“小费是百分之几?这应该问服务员么?万一服务得不好呢?我该什么时候给小费?万一服务得很好,那是不是无上限?我数学这么差,当场算不出来15%,20%是多少钱怎么办?账单怎么读?拿出手机算会不会很没面子?服务员会不会内心鄙视我?我万一没有现金怎么办?信用卡给她她万一不刷15%刷20%怎么办?” 以上是完整的心理活动。
刚一出国门的学子,有时候很难接受小费的概念
迫使我走出第一步的是大学第一个老板Karen。那年夏天,我和她去尼加拉瓜瀑布参观游玩,回程的路上她说要请我吃饭,我便鼓起勇气,问她可不可以给我走一个流程,让我看一下去餐厅吃饭整个应该怎么做。
她哈哈大笑,愉快地答应了。刚坐定,她就跟服务员说“这个中国女孩要我给演示一下如何点餐和付小费”,我瞬间害怕丢人到想钻到桌子下面。服务员倒是落落大方,“没问题!”
她一边看菜单,一边告诉我:你先点餐,然后吃饭。一般一个服务员负责3~4个桌子或某个区域,她(就是刚才这个服务员)就会是主要负责的桌子的。她会时不时地上来问你有没有需求,有事儿你就找她。
买单的时候有一个专门词,叫check,你可以说“May I have the check”,然后她就会把账单带给你。你核对后给她信用卡或钱,她会给你一个收据。收据上有Tips一栏,如果你是要从卡里扣,就把你算好最终数字后填上去。如果你有现金,就直接放现金,单据上的就不用填了。一般是15%就好,特别好的你可以给20%,你觉得服务特别差的也可以只给10%。
TIP一栏里,就是单付给服务员的小费
我听得半懂不懂,紧张地问Karen,我算不出来数字怎么办?Karen又笑了,“算不出来拿手机算啊!”
“会不会特别不礼貌?当着她的面让她知道给她多少小费。”
Karen无奈地摇了摇头,“不会的,她们都是经过训练的,不会盯着你填小费的。你填好离开就好。”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美国小费文化。
2.从400年前说起
英文里有一个表达,美国人特别喜欢,大意是“装着装着就真牛X了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而美国和小费之间的关系,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这是一个草莽之夫学装逼学到让人害怕,并最终学成了自己的专长的故事。
先让我们回到400年前的英国,那时的中国还是万历皇帝的天下。
400年前的英国,正处于斯图亚特王朝
1600年的英国贵族们走亲访友,是骑着马带着家眷,一待待上一个多礼拜的。而小费这个东西开始形成气候,“罪魁祸首”就是这些英国贵族们。
他们一开始也是好意,我来詹姆斯·李四家都打扰一个多礼拜了,他们家仆人本来应该简单照顾我起居的,但人家很尽忠尽职,不仅照顾了我起居,还帮我喂了马,打包了野餐果篮,临行还跟我招手说goodbye,我给他们一些打赏,算是我的感谢,也间接体现了我的阶级优越性。
仆人们毕竟是需要赚钱养家的,发现自己努力就可以获得额外的打赏,自然每个人都积极表现,也积极地…等待打赏。没多久,英国贵族们开展任何走亲访友行为,就默认必须要给对方家仆人打赏了,不然的话,仆人就会继续拿着你的马绳,微笑着不让你离开,直到你丢下一些小费(Vails)。
《唐顿庄园》,影射了旧英国贵族的群像
其实贵族们也不喜欢这种强制性给钱的行为。就连被拜访的主人詹姆斯·李四们,也会拉着自己客人说,你别多给钱,别多给小费。但是没办法,服务在仆人们身上,他们已经习惯了拿小费,不给的话,鬼知道他们会不会在端给自己的饭里吐吐沫。当时真的有记载,一些不慷慨的客人曾经就遇到过自己马腿折了,或者自己马裤里多了一泡肉汁的神奇行为。
所以,早在1760年,英国贵族们就尝试过禁止小费行为。但是未果,仆人们面对突然消失的小费,奋起反抗,用石头砸贵族的窗户,破坏房外的路灯,甚至引发了血案。反对小费的行为也因为这样不了了之了。
旧时英国仆役合影,小费成了他们的兴奋剂
英国贵族开创了自己阶级层次的小费文化,而美国人则把它发扬光大。
美国本土是没有皇室贵族这个概念的,但这不妨碍美国先富起来的人们对于等级的追求。他们在拜访英国的时候,发现有付小费这个习惯,内心大喜:这正是体现我身份地位的好方法啊。于是美国人给起小费来毫不吝啬,各种角度展现自己暴富的土豪行为。
这一行为当然破坏了行规。英国贵族突然发现,去拜访朋友时,服务上最“受欢迎”的是美国人,而不是自己的了。但是他们的反应很怂,是害怕被比下去。于是要么找理由不去拜访朋友了,要么自己也提高自己给小费的数额。但这不打紧,重要的是,仆人作为受益群体,越发依赖小费这个概念了。
装X的美国人同时把小费这个习惯带回了本国。1900年,在任何一个美国服务行业里,一个可以支付小费的美国人会被同伴默认这三个标签:去过国外,有文化,有X格。
虽说一战对于美国的经济有影响,很多曾经富有的人们开始无法保持自己的生活品质,但小费这个既没有很大成本,又可以从细节处体现自己逼格阶级的行为还是被保留了下来。甚至辅佐第一夫人杰奎琳的秘书长在给美国富人家庭的礼仪书《Amy Vanderbilt的礼仪大全》里都详细地记录到:如果去的朋友家有仆人给你熨衣服,要给他10美金小费,如果有厨师,要再给那个厨师10美金。
Amy Vanderbilt的各种礼仪指导在当时有标杆指导作用
美国的工业革命让更多的人富了起来,仆人住家的传统逐渐瓦解,更多的社会餐厅开始建立起来。有钱人在外就餐开始成为潮流,小费这个行为便一下子从富人豪宅内部的行为,变成了更普遍的,餐厅服务业的标准。
3.小费能不能取消?
小费要不要取消?
从1700年开始,英国贵族就开始打这场仗,直到今天,这场仗仍然还在进行。
2006年,美国圣地亚哥的一个小餐厅老板第一次决定放弃小费制度,变成15%的固定服务费。
实验最终以失败告终。
2013年,纽约著名日料餐厅Sushi Yasuda决定按照日本传统,不收小费,而是把服务费增加到菜价里。顾客首先反应不能接受菜价上涨,其次旅客不了解具体情况的仍然会留现金在桌上,然后回美国的大众点评Yelp说这家餐厅好贵。
Sushi Yasuda的消费单:“遵循日本传统,我店员工不需小费。”
2015年,美国餐饮业有史以来声势最浩大的一次去小费运动由纽约餐饮教父Danny Meyer发起,他说自己旗下13家餐厅将全部去除小费制度。
3年后的今天, Danny Mey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过去的3年里,自己旗下的前台优质服务人员流失率是40%。服务员表示工资不仅比有小费时低了,而且由于翻台率增加,自己又更忙了。与其这样,凭借自己的服务素养,为什么不跳去小费更高的餐厅?
餐饮大亨Danny Meyer坐在自已的Union Square Cafe中
关于小费的斗争,本质是服务行业人员行为习惯的斗争。就如1760年的仆人血案一样,在一个已经完全形成小费行为习惯的社会,一旦行为被强制性免去,大量依靠小费赖以生存的服务行业人员将首先开始动荡,随后跟来的是餐厅老板要么关门,要么就是每天疲于处理服务态度变差的投诉。
所以小费这个问题,跟“文明”和“道德绑架”没有关系。人要钱支撑生活,而投身餐饮服务行业的人往往是社会上最没经验,最底层的群体。他们的明天完全依靠着今天的入账。
如果去除小费可以让我的工资更高,那我必然乐意。然而这么多年的实验结果已经表明,在小费存在的社会,固定工资永远比不上某一个大款或大型聚会留下的大额小费来得更具有现实现金意义。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钱,我就暴动或离开。从某种角度上,这些服务人员,才真正是餐饮行业稳定的命脉所在。与文明无关,与道德绑架,也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有的,只是服务行业人对于生存下去的实际追求。
你呢?你习惯国外的小费制度么?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文章,来自我们的好朋友一大口美食榜(ID:laiyidakou),懂吃的人全在这里!聚集中国美食家资源,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有温度的美食榜单及推荐。
月10日
西安市民郑先生带着孩子
去当地一饭店就餐
因菜品口味太重
店家主动提出让厨师重做
可没想到
重新端上桌的菜里竟然有个烟头
再一查监控
厨师竟弯腰往炒菜锅里吐口水……
因菜味道重饭店主动提出重做
公共视频记录厨师吐口水一幕
5月10日下午2时许,陕西市民郑先生前往西安市城南城市立方5楼的苏福记吃饭,两家人4个大人,2个小孩。当时人比较多,郑先生一行坐在大厅,专门给孩子点了一个烩菜,菜上了后,他觉得味道比较重,就说再点一个给孩子们吃。
“服务员说味道重了的话,可以让厨师重新做,过了一会儿,重新上了一份烩菜,正吃着,发现发现里面有个烟头。”郑先生说,他叫来服务员,对方解释说,可能是不小心掉进去的,可以退。
郑先生有疑问,就问服务员,是不是厨师不想做,所以故意丢烟头。服务员说,不会的,“不相信的话,可以看监控”。
郑先生去查看了监控,一看,竟发现厨师在后厨不仅不戴口罩,还故意向炒菜锅里吐了口水:“监控里看得非常清楚,厨师专门弯腰朝向炒菜锅吐口水!”
当事厨师:咽炎犯了不舒服
“吐在了地上”
菜馆工作人员开始的解释是,吐在了锅沿,没吐到锅里。当事厨师姓王,今年22岁,他说,最近咽炎犯了,闻到油烟味不舒服,就吐了口水,“吐在了地上”。
但郑先生并不认同饭店的解释:“后厨视频能说明一切,太没职业道德了。”
网友:这种人没资格做厨师!
对于厨师的做法
网友们都怒了
“完全没有职业素养”
“即使不爱这行,起码得对得起你的工作吧”
也有部分网友表示
看了都不敢再让厨师重做了
还有网友指出
不只是厨师有问题
整个饭店都负有责任
“这也太过分了!有关部门请调查”
市监局介入调查
该饭店已被责令关停!
10日晚上10时许,城市立方文化体育综合体方面表态说,对于媒体报道商场苏福记餐厅发生食品卫生安全投诉一事,他们第一时间对该商户进行了严肃处理,责令其停业整顿,并对当事厨师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于发生此事表示深深的歉意。
10日晚上10时40分,记者从雁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事发后,该局迅速安排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找到当事人进行谈话询问,调取监控,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核实。同时邀请第三方监测公司,对所有食材进行抽检。
目前,已责令关停该店。根据初步掌握情况,依据食品安全法,雁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店从严处理,并将作出吊销经营许可证的处罚。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对辖区所有的中大型餐饮召开警示约谈会,通报此次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和处罚决定,让他们举一反三,夯实企业主题责任,如有违法,将从严从重进行处罚。
涉事厨师已被开除
餐厅销营业许可证被吊销
今天(11日),根据媒体报道,涉事厨师已被开除,餐厅已停业,并被吊销营业许可证。雁塔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已责令西安逸雪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西安“苏福记”城市立方店)立即停业整改,纠正其违法行为,对经营活动中使用的食品及原材料进行了监督抽检,并将根据调查取证情况,对该企业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拟处以10万元罚款并吊销其《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处罚。
记者联系到当事人郑先生,他表示对此事不想再过多描述,只说他们已接到苏福记城市立方店的致歉,今天带孩子去体检身体。
大家都关注
官宣!这件事,浙江明确了!
最新公告!一律隔离21天!
吉林舒兰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一教育局紧急叫停!
开天目,见美好
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消费界(xiaofeijie316),作者丨晓梦
现在明星和网红的职能越发混淆。
明星的业务能力未必能在大荧幕中展现,明星的带货积极性却在抖音和快手上展露无遗。
明星着急将自身的商业价值在各个平台上变现。
孵化网红的MCN机构,为的是在前期 IP打造成功后,再通过to B的模式,将网红的粉丝们转化为产品的购买力。
而明星天然的影响力,似乎跳过了孵化的过程,直接可以进行流量变现。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利用明星效应开餐饮店。
01、明星为什么扎堆开餐饮店?
疫情之下,餐饮企业一片哀嚎,关店的关店,倒闭的倒闭,昔日的火锅巨头海底捞陷入亏损,市值蒸发2000亿,股价腰斩,在下沉市场卖起了9.9元的小面,呷哺呷哺开设子品牌,意图在细分市场占据更多的份额……
在餐饮行业集体走低的时候,明星们竟然扎堆开起了餐饮店,关晓彤开了天然呆奶茶,黄晓明开了烧江南烤肉店,孙艺洲加入火锅大军,开了灶门砍卤味烧烤。
火锅凭借着极易标准化的特性和社交场景属性,成为明星们开店的宠儿,薛之谦的上上谦,陈赫的贤合庄,Angelababy的斗鎏火锅,郑恺的火凤祥,黄磊和孟非的黄粱一孟……
明星们纷纷入局,必然是因为有利可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餐饮赛道虽然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赛道,却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因为没有边界,所以任何品牌都能够在其中分到一杯羹,而明星们又比普通人多了VIP入场券。
投资标的叙述模板,要么是赚用户的钱,要么是赚投资人的钱,要么是赚商家的钱,要么是赚政府机构的钱,明星们开餐饮店赚的是加盟商的钱。
给加盟商讲流量变现的故事,让他们看见并且相信粉丝的购买力。
新时代的魔幻粉丝为品牌带来了高额收益,他们狂热的追捧,让爱豆代言的品牌赚的盆满钵满,也让资本在流量上投入更多的资金,粉丝产业链变得畸形,想要吃粉丝红利的大有人在。
只要让加盟商相信明星餐饮的流量故事,并心甘情愿的掏出加盟费,明星资本就获得了成功。
即使这种成功背后或许是加盟商的无数血和泪……
02、明星餐厅的背后操盘手是谁?
明星或许有一颗商业变现的心,却未必有商业变现的能力,他们按照自己想法开的餐饮店,或许会亏的找不着北,毕竟开店考察的是供应链、品控、管理、品牌运营等一系列繁琐的问题,需要脚踏实地的经营,对于高高在上的明星们来说,天天实地考察有点不现实。
2015年,陈赫和好友叶一茜、朱祯一起开了一家名叫“贤合庄”的火锅店,经营了5年时间,贤合庄不仅没有实现扩张,反而接近倒闭。
2019年,陈赫找到了四川至膳餐饮集团,这是一家孵化明星餐饮品牌的MCN机构,有着成熟的操盘模式,曾经借助喜剧演员廖健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主攻西南市场,将“谭鸭血”开出了300多家,两者结合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廖健发挥自己作为明星的影响力,省略掉打造品牌的前半部分过程,利用民众对廖健的喜爱,建立品牌的亲和力,同时廖健入股谭鸭血,不仅为至膳集团省去了代言费,还获得了长期同心协力的合作伙伴。
和贤合庄的合作也是如此,陈赫在《爱情公寓》一炮而红,虽然人们未必认可他是个好男人,但他确实是当红炸子鸡,黑红、紫红也是红,毕竟曾是百亿级综艺跑男的常驻嘉宾,又是各大节目的常客,上过大舞台,演过大电影,有过大绯闻。
陈赫发动自己在抖音上的影响力,牵头各大网红在贤合庄拍摄视频,并且在参加的综艺中植入“贤合庄”的场景,在干正业的时候顺便拉动副业,一举两得。
有了陈赫在前面造势,至膳集团负责后方运营,建立加盟流程,实现品牌溢价最大化。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自从至膳控股了贤合庄,贤合庄就在扩张的道路上起飞了,两年开店700多家,平均一天开一家店,至今为止全国门店已经突破800家,遍布300多个城市。
1997年成立的海底捞,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让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贤合庄这是按了八倍速的快进,直接占领了各大城市的中心区域。
陈赫和至膳集团实现了互利共赢,加盟商却得独自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格局,交了加盟费等一系列费用,至少150万存款进了资本的口袋,当资本完成收割,或者说当加盟商为流量变现的故事买单之后,风险彻底转移,资本已经套现上岸。
这套成功的模式让其他明星们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他们纷纷和至膳集团合作,也想开启贤合庄一样的躺赢收割模式。
并且他们的加盟费也不低,相较于同品牌店铺来说,的确是明星级别的收割。
关晓彤的天然呆奶茶,需要12.8万的加盟费,相比于京圈格格的高姿态,wuli接地气的蜜雪冰城仅需1万左右的加盟费。
孙艺洲的灶门砍加盟费25万以上,黄晓明的烧江南加盟费38万以上,这还不算上管理费和抽成,他们一步步的收割路径和贤合庄如出一辙,并且已经开启扩张之路,目前灶门砍和烧江南都已开出20多家分店。
在这其中至膳集团功不可没,不仅转移了风险,而且和明星实现1+1>2的效应。
03、明星开餐饮店靠什么维系?
1、粉丝们的支持
这年头没点钱都不好意思叫自己粉丝,某后援会要求粉丝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200份,否则就会被开出粉籍。
如果是你,面对金钱和爱豆的选择,是会选择吃土,还是选择理智退团呢?
Z时代来临,同时也面对着商品过剩,消费者主权时代的来临。他们喜欢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喜欢会说话的IP,喜欢精神交流和具有认同感的买单。
所以明星们辛辛苦苦的经营人设,在综艺节目中卖力“表演”获取观众缘。
人设也好,观众缘也好,都是to B转化的重要基础,因为这其中隐含了粉丝向商家转化的过程,当明星通过知名度接广告,产品就获得了流量和曝光,粉丝的打call就转化为了品牌的购买力。
明星开餐饮店之所以初期非常火热,主要是基于人们对明星的好奇,是否能让消费者产生消费念头,是明星国民度的验证。
虽然粉丝们一开始愿意尝试,但明星餐厅往往又贵又难吃,还经常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仅仅靠着粉丝买单明星餐厅能开多久还是个问题。
不过即使品牌难维系,明星们也未必在意,粉丝经济的故事是讲给加盟商听的,即使餐厅只开三年就倒闭了他们也无所谓,因为三年时间他们已经通过加盟商赚的盆满钵满,有足够的时间套现上岸了。
2、加盟商的高价加盟费
加盟商作为整个链条的承重者,承担了商业布局(收割)最重要的一环。
就拿陈赫的贤合庄举例,在北京加盟一家贤合庄火锅店,首先需要55万元的加盟费,5万元的保证金,签约时间为3年,每年要将营业额的2%上缴至膳集团。
并且除去加盟等费用之外,还要缴纳装修设计费,贤合庄的门店都是统一装修,美其名曰保持品牌的一致性,实际上装修中包含的门道大家都懂。
后续的锅碗瓢盆、火锅底料、桌椅器具都需要从贤合庄拿货,遍布在门店各处的“品控”,都是对加盟商的二次收割。
加盟费或许满足不了贤合庄海纳百川的胃口,当它们习惯了大口吞食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变身唯利是图的资本,獠牙对准逐梦粉丝经济的加盟商们。
这些支出算下来,开一家贤合庄门店的初始费用就在170万左右,还不包含房租、人力、食材成本等。
除了加盟的高额费用之外,加盟商还要接受集团的价格调控、优惠活动等政策,名声是打出去了,亏损砸下来的巨坑也只能加盟商自己含泪补上。
陈赫们眼里或许只有自己的商业分成,如果加盟商想要邀请陈赫来店里站台,还需另外支付上百万的站台费。
当加盟商躬身入局这场资本游戏,就已经有被收割的嫌疑,在加盟之前品牌方估算的投资回报率未必能够兑现,毕竟9月回本的估算太理想化,60%的利润率更是碾压海底捞,实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3、开餐饮店或为洗钱
新华社曾经发文痛批娱乐圈的洗钱现象。怪诞的娱乐圈自从变成资本的逐利场之后,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等事件便层出不穷,明星和资本联手,运用最成熟的财务手段将利益最大化。
电影证券化、明星证券化成为常态,阴阳合同、资本对赌、空壳公司是洗钱的常用手段,开店也是洗钱的方式之一,明星们开餐饮店或者其他店铺,不仅能够伪造营业额,洗掉一部分黑钱,而且还能凭借光鲜亮丽的营业数据骗取加盟商入局,一石二鸟。
明星开餐饮店洗钱就和美国的黑帮开干洗店洗钱是一样的,通过合法手段,将非法得来的钱洗的干干净净。
在网络上搜索明星餐饮店,总有大量的讯息将其和洗钱联系在一起,并不是说所有的明星开店都是为了洗钱,只是说在纷繁复杂的娱乐圈当中,在脱掉道德底线,穿上利益铠甲的名利场中,每条通往目的地的道路,都有人尝试去走。
04、明星的餐饮店为什么开不长久?
1、珍爱生命,远离明星餐厅
明星的演技刷新我们想象力下限,明星的餐饮店刷新我们承受力的上限。
明星的餐饮店不仅贵的乍舌,姿态还很高。孟非和黄磊的黄粱一孟,一盘毛肚198元,郑恺的火锅店,一份牛肉拼盘688元,一份澳洲龙虾1000元,分分钟让你一个月的薪水洗白,而为明星打call的心态,也随着薪尽自然凉。
明星餐厅不仅贵,而且还被曝光存在诸多问题。
薛之谦的上上谦大肠杆菌超标,陈赫的贤合庄被爆卫生安全问题,并且统一装修的天花板在某个时刻突然落下,砸伤了女顾客的手臂。
郑恺的火凤祥被约谈,售卖变质食材、生菜回收重复使用、卤汤发酸等现象严重违规。杜海涛的自助餐厅上热搜,7位顾客吃出了急性肠胃炎。
根据合肥市监管局的调查杜海涛的辣斗辣火锅存在多项问题,基本把卫生安全的雷都踩了一遍,火锅里有苍蝇,食品敞口放置没有分隔器皿,食品操作区和厨余垃圾亲密接触,当然厨余垃圾也是敞口的,环境脏乱差。
并且最令人惊讶的是,该火锅店竟然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打着明星的旗号收割也就算了,还无证驾驶,这是感觉监管部门握不动刀了?
当杜海涛、陈赫等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送上热搜时,他们会例行公事的在社交平台道歉一番,毕竟大部分品牌都是代运营的,陈赫们只需要做好台前的形象工程,后面的运营工作由集团实行,餐厅是否会改善问题我们不得而知。
当明星餐厅不给予粉丝应有的尊重,消费者就会愤怒的在某点评、某团上送上差评,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明星餐饮店不仅失掉了口碑,明星也失掉了信誉,资本故事也就暂告一段落。
2、销售额分析
要衡量一家餐厅的销售额,可以参照“销售漏斗公式”。
按照销售漏洞公式,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流量是一家餐厅的曝光度,也就是听说这家餐厅的人数。转化率就是知道的人群中,会到餐厅来用餐的人数。客单价就是每桌的平均消费。复购率就是这家餐厅有多少回头客。
对于一家明星餐厅来说,起手占据了流量优势,流量漏斗中流向餐厅的人数是明星影响力的证明,但餐厅和消费品不同,餐厅的成功取决于复购率,需要顾客经常来吃,才能维持发展。
但明星餐厅往往又贵又难吃,愿意长时间接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去明星餐厅吃饭的粉丝应该不多,长此以往,明星餐厅就迎来了关店潮,前段时间根据企查查显示,陈赫的贤合庄注销30多家,虽然陈赫有出面澄清,但公众面对贤合庄没倒闭的现象表示遗憾。
孟非曾在大众质疑黄粱一孟太贵的时候,站出来口吐莲花的表示,“付过钱你才有资格说它贵不贵、好不好”,翻译一下就是如果你不是我的目标受众,就不要发表言论。
在大众闭嘴的7个月后,黄粱一孟倒闭,虽然在关店前,它推出了99元自助,188元3人餐,整月9折等一系列丧心病狂的活动,但孟非的豪言就像是一张诅咒符,让黄粱一孟的美梦迅速破灭。
05、结语
明星餐厅开不长久,从初心就决定了,撞大运的开店方式行不通。
明星带货往往都是昙花一现,更别说明星餐厅了,为自己代言更多了一份功利性。
每一次为自己站台,就是一次公众形象的损耗,一次次的套用自己的商业价值,会让群众将明星的形象打成灰色。
明星开餐饮店,是一个从粉丝经济讲起,到加盟商落网终局的故事。
明星开的餐饮店也许会前赴后继的倒闭,但明星开的餐饮店常在,想要开餐饮店的明星常在。
但如何从网红到长红,把流量变成门店的流水,让门店利润更好、回本周期更短才是本质。
资本永不眠,希望韭菜时时刻刻保持清醒。
参考资料:
[1] 明星跨界做餐饮,流量只能锦上添花,红餐网
[2] 明星逃离餐饮圈,娱乐硬糖
[3]贤合庄辟谣倒闭,明星餐饮,背后究竟何人操盘?财经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