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子兮 | 整理:烧饼
摄影:IF YOU | 剪辑:可珂
透过一个人,了解一群人,走近一座城
服务员这个群体,没有人不曾接触过。
他们很普通,很渺小,就连他们所处的行业,也存在流动性高,招工难的普遍现象。
今天,带你走近一位南通服务员,一起看看他们的一天。
早晨六点半
有的人还没睡醒
有的人躺在床上刷着微信
还有的人正费劲的喊孩子起床
有这么一个群体
早就行色匆匆在南通的大街小巷
在你们醒前,就进入自己的工作状态
同朝阳一起,迎接每一天
< class="pgc-img">>王燕,是南通新有斐大酒店的一名服务员,从事餐饮服务行业十多年,
在这十多年里,她经历了南通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
她用了整个“青春”的时光,陪伴和见证了这个行业的成长和规范。
她说干一行爱一行
十九岁入行,有斐就教她“宾客至上、服务第一”
从最基本的服务员礼仪开始学习
她走着一条平凡却又不普通的道路
坚信在餐饮这个行业服务,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 class="pgc-img">>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再稀松平常不过
那么站8个小时呢?
作为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员
站是必须的,也是最基本的
工作内容看起来也很简单,其中滋味,也只有体会过的人才有发言权。
重复而繁琐的工作简单而严谨
检查摆台、打扫卫生、餐前准备
就这样开始了一天8小时的工作
他们随时随地观察着每个细节
大多数时候安静的像不存在,在你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身边
可能性格大大咧咧,但绝不会粗心大意。
< class="pgc-img">>客人坐着我站着,客人吃着我看着
是服务人员的常态
当有人享受美食,处于一天中最舒服时
所有服务员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之中
每个饭点,面对来来往往不同的客人
需要始终保持微笑,保持热情,保持初心
客人的每一个开心、满意、愉快的微笑,都是最大的肯定
< class="pgc-img">>偶尔也有不愉快的时候
餐厅是有很多规定的,比如不允许抱着宠物吃饭
但是很多人视宠物为家人
虽然来有斐的客人素质都相对较高
但遇到我行我素的客人,也只能多方沟通,尽力调解
几年前,还会有客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对服务员呼来喝去。
而如今,这种情况很少见到了,即便如此,在高度疲劳的状况下,小情绪难免会爆发。经常遇到没那么讲理的客人,但即便是被客人骂,也需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形象。毕竟工作时不仅仅代表的是自己。
< class="pgc-img">>很多人觉得,服务员本身就是服务的,受点气没什么。可服务员也是普通人,有时候也会有点脾气,闹点小变扭又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
每个行业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在工作中受气了,还能继续笑脸相对,用百分百热情对待工作吗?如果下次,你情急之下忍不住想对服务员大喊大叫,那么,你是否能冷静一下,去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呢?
< class="pgc-img">>客人都散去的时候,也是最疲惫的时候。
仔细检查台面是否有客人遗落的物品,第一时间确认客人是否带齐物品离开,请点归置一切后,重新打扫摆台。
客人喧嚣而来,尽兴而走,但餐厅要保持着像不曾有人来过一样,为迎接下一波客人做好准备。
< class="pgc-img">>热爱工作,用心工作,客人也能同样能用心感受
曾经,她看到有些客人喝多了,发起酒疯,甚至还拿起酒水饮料泼洒到了服务员的身上,虽然当时是极其的委屈,但是那一刻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委屈放在心里,哭泣中也只能提醒安慰自己“我在工作”。
曾经,她也因为一些自己已经想不起来的小事委屈、抱怨过,好在都过去了,如今她还是保持初心,继续前进。
曾经,她也遇到过一位外宾可能心情不太好,经常来喝酒,她主动聊天,劝他少喝点酒。
后来那位外宾过了几年再来南通的时候,还特地给她带了一瓶香薰,形形色色数以万计的人从自己身边走过,经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那么久过去了,还有人会想起你,那感觉一定很好。
他们是最普通的服务员,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即便被再多的人不理解或轻视,也依然会保持初心,热情对待每一位客人。
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才能更好的去服务别人。
用心去工作,才会有收获!
岁月不曾辜负于我们,谁的经历中没有过风风雨雨?也许有些事会被铭记,有些事成为教训,但随着时光的推移,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也早已成为了她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结尾
你对某位服务员,是否也有什么想说?欢迎在评论里说出你的故事。
查看更多南通本地精彩内容
请于应用市场下载“濠滨”APP
>那是一个干练而爽快的女人,做起事情来风风火火。”这是熟悉无锡翠竹苑大酒店副总经理俞丽霞的顾客第一印象。而当你站在俞丽霞面前,听她侃侃而谈时,才发现她直爽的性格透着一丝睿智,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透露着温馨与友善。她身上充满了力量和信心,充满了干事创业的干劲。
“一闲下来我就难受”
说起她所在的餐饮品牌店“翠竹苑”,锡山区的老百姓不会陌生,大多数市民一定去过遍布该区东亭、安镇、查桥三地的六家门店。没错,其中翠竹苑大酒店东亭店的执行总经理就是俞丽霞。“我很爱我现在的事业,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谈起自己的事业,俞丽霞眼神里闪着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俞丽霞(右一)陪同各地前来酒店参观学习的同行。
一年365天,俞丽霞都以“翠竹苑”为家,恪尽职守、辛勤工作、甘于奉献、砥砺前行。在“翠竹苑”,俞丽霞也许不是工龄最长的一个,但绝对是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10多年来,每天早上8点,俞丽霞都准时出现在酒店里,查看店内卫生、联系相关业务、帮助其他岗位的员工干活……
50岁的俞丽霞很少在办公室里坐下了,事必躬亲是她对待每件事的一贯态度。中午、晚上酒店用餐高峰时就饱含热情地到一楼大厅招呼顾客,闲下来就在一楼餐饮预订部,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就是饭店的普通员工。俞丽霞从没有怨言,她清爽的短发、自信的笑容、利落的动作显得十分干练。
大家都笑称积极乐观、充满激情的俞总自带“电脑”,何人、何时在哪个厅哪个包厢有什么样的活动,都在她脑子里装着。各种政务、商务接待,她更是事无巨细,身先士卒,时刻给全体“翠竹苑”人起到标杆示范作用。当问到她这样累不累时,“每天这样习惯了,一闲下来我就觉得难受。”
“餐饮也得有品牌”
近年来,“翠竹苑”在董事长周永钧的带领下,荣获了多项餐饮业殊荣,其中“中国六常法样板店”的荣膺成为全国各地酒店纷至沓来学习的示范店,分别成为江苏省和无锡市工商联餐饮商会副会长单位;2018年,翠竹苑大酒店东亭店突破重围,成为2019-2020年度无锡市党政机关会议定点饭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俞丽霞(左一)坚持数年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腊八粥,并亲自为大家打粥。
“餐饮也得有品牌。”俞丽霞说。随着“翠竹苑”逐渐受到锡山人民喜爱,她越来越注重服务品牌的打造,提出了“情满‘翠竹苑’、舒适如家园”的服务品牌战略。她专门请来品牌餐饮管理团队,对酒店就品牌形象、企业文化、团队建设量身定做进行打造,从而增强了酒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翠竹苑”一系列的变化,无论是硬件更新,还是客户分类,或者是企业文化,俞丽霞一直在参与。从名不见经传的一家餐饮小店,到今天拥有6家门店、代管4家街道机关餐厅和1家区医院餐厅,拥有一支有着深厚企业文化根基、勤勉忠诚的团队。这一切,都与俞丽霞严谨的管理分不开。
俞丽霞说:“做餐饮,就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她强化进、产、销、存的重要环节管理,从源头抓起,严把进货质量关,亲自验收采购的食品是否符合要求。供货商保证提供好的食材给“翠竹苑”。俞丽霞嘱咐财务部门按时结账,她说彼此诚信才是互赢。2019年,她所在的酒店荣获“太湖三白”美食示范店。
“激情是我的原动力”
俞丽霞刚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宾馆的服务员,从一线员工成长为一家知名品牌酒店的副总,是什么原因让她取得现在的成就?俞丽霞给出自己的答案,“不少人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就会感到厌倦,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刚开始工作时的兴奋感。激情,是我奋斗至今的原动力。”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俞丽霞在疫情期间慰问留守员工。
春节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酒店全面承压。为避免交叉感染、保障顾客的健康安全,1月25日起酒店进行闭馆。为此,俞丽霞和客服人员千方百计和新老顾客联系,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退定需求。整个春节期间,她所在的门店就取消了900桌的预订,她一一安慰大家并作解释,期待疫情结束后的再聚。
与此同时,俞丽霞带领酒店管理人员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制定疫情预防措施,对员工防护、环境防护和餐具消毒等方面做出具体部署,确保环境安全。“留人要留心,留心靠真情”,她备足各项防护用品,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尽最大可能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随着疫情的不断加重,俞丽霞带领全体管理人员和酒店志愿者,像“战士”一样冲在防控最前沿,诠释着“翠竹苑”人的风采。自1月30日以来,她和“翠竹苑”志愿者每天都为疫情检测防控点准备美味可口的中餐和晚餐盒饭,用实际行动筑牢阻击疫情的爱心防线,让一线防疫工作人员有更好的状态投入“战斗”。
俞丽霞就是这样,每天忙碌服务在酒店的一线,日出而作,月上梢头而息,一年之中按时回家的日子并不多,从而撷得了“翠竹苑大酒店从业20年忠诚奖”。“翠竹苑”的员工们都说,“俞总原本可以在家好好地享受丈夫的体贴、儿子的孝顺,没有想到酒店的许多事情她还是亲力亲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谈建平 刘炀)
服务员、服务员……”
如果你在外吃饭时,连叫数声也没人帮你添茶倒水或是点菜加饭,请先不要动怒。因为这家餐厅的老板或许和你一样无奈——服务员不够用了。
近日,记者通过对沪上餐饮业的调查发现,尽管生意有所好转,但“招工难”的常态却使得很多老板“笑不出来”。当前,申城一线服务员的“均价”已上涨到了“月薪5000元包吃住”的水平,但社会招聘仍然应者寥寥。为此,不少大型餐饮连锁集团采取了校企合作、兼职救急以及内部奖励等方式,意图尽可能守住正常经营的人员规模“底线”。
只是,这些举措是否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答案怕是否定的。
雇年轻女孩成一种“奢望”
年轻、卖相好、手脚麻利、说话周到、性格温柔……这些,是一个餐厅通常对于服务员提出的要求。
不过,如果你想严格按照这个要求在市场上招人,空手而归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此前多次公布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前五名均来自服务业,餐厅服务员名列其中。
在上海,春节后的餐饮业依然缺人,大量餐馆门前都张贴着招聘广告,在这些招聘的职位中,最短缺的就是服务员、传菜生、收银员、小时工等岗位。
“缺工是常年缺,而春节只不过是放大了这一现象。”上海餐饮烹饪协会副秘书长金培华并不避讳地指出,“对如今的新生代年轻人来说,去餐饮行业打工的吸引力并不大。”
金培华表示,在春节期间,不少餐饮企业的生意比较好,因此对人员的需求渴望更大,“元宵节后,高峰期有所缓解,人员规模也不再捉襟见肘。倒是一些刚开业的餐厅以及小型餐饮业的招聘需求,要比中大规模的餐饮企业着急。”
“雇年轻女孩是个奢望,我现在是个人愿意来干就行。”在四平路上,一家酸菜鱼餐厅的负责人如此告诉记者,现在自己的要求是“男女不限、年龄不限、经验不限”,“我自己家亲戚全都上岗了,实在忙不过来。”
在这条街上,二三十家餐饮店贴出的告示,普遍的起薪在5000元左右还包吃住,但记者问询下来,即便条件看起来不算太差,但依然鲜有人问津。
现实矛盾导致怪圈难破
在金培华看来,餐饮业一线缺工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诸多现实矛盾导致难以打破。
“涨薪当然是需要的,但是疫情对餐饮业造成的打击依然存在,企业成本也必须要予以考虑。”金培华如此说道。
家府潮汕菜在沪上有十多家门店,其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待遇而言,企业已经给出了自己尽可能的诚意,“我们甚至比同类餐厅的薪资还要高出近1成。”
但即便如此,家府潮汕菜仍然人员存在缺口。因为费劲招来了人,但“能留多久”是个问题,流失率较高让企业头疼。
“不少年轻人觉得工作不体面。”沪华海鲜大酒楼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抱怨工作累、年轻服务员的不满大多集中于工作体验以及社会尊严感,“现在这些00后也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做得开心、舒服是首选,很少会考虑去餐厅端盘子做服务员受气。”
而这种变化,在上海各大餐饮企业的一线服务员身份证号码上就彰显无遗。
“310打头的上海户籍服务员,别说我们店没有,就是整个集团,你也找不出几个。”顺风大酒店五角场店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就连长三角地区的身份证号码,如今也是越来越少,极其稀缺。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沪上餐饮行业服务员是越招越远、越招越偏,除了河南、山东、海南等,更是以甘肃、云南、广西等中西部地区为主,且多集中于当地的不发达地区。
多举并措“治标不治本”
既然开店,咬着牙也得干下去。
所以,就算面临着缺人,沪上餐饮业也是各出其招,各想办法,力图缓和人员紧缺的矛盾。
其中,不少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饮集团将视线投向了“校企合作”的模式。无论是顺风、丰收日还是沪华,他们都向记者表示,通过和人社部门或劳务中介合作,中西部职校人员输出到店为其填补了较大的空白。
“这些职校生刚来到大城市,相对比较单纯,容易留得住。”丰收日集团运营总监邱艳如此说道。
沪华海鲜大酒楼的负责人也表示,每次40-100人的学生团队来沪,给企业带来了急需的人员,“尽管肯定也会流失,但至少在短时期内开工不会受到影响。”
而兼职等灵活用工形式,也在被餐饮业所使用。
“我们周一到周五三班倒,因为生意不太忙,还能安排的过来。”顺风大酒店五角场店的招聘负责人表示,但是到了双休日,有时就必须依靠钟点工来救急。
按照当前的规定,上海小时工最低工资是23元。不过,记者得知,餐饮业的行情价至少是24元起,26元者居多,价高时甚至可以达到30元。
除此之外,“人头费”、“奖励金”等也是餐饮行业鼓励员工“带人”的措施。通常来说,只要你能介绍来一位新人,上岗满一月,就可以获得每月300元左右的奖金,且上不封顶。
但是,就连这些餐饮企业也承认,所有这些举措都是“治标不治本”,对缓解整体行业用工困境的作用并不是太大。
在他们看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地区经济差距的消失、新生态年轻人就业观念、用人机制的传统化等都是行业需要面临的共性问题,招人难、留人难将会长期存在,甚至在未来的5-10年,说不定变得更加严峻。
来源:劳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