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而动,为“吃”而游。随着淄博烧烤出圈,“味蕾游”成今年“五一”假期消费新趋势。美团数据显示,“美食”“度假”等假日消费出游相关的关键词搜索量,比2019年同时段增长313%。与此同时,多家餐饮企业通过提前备货、发布新品、主题活动等方式,积极备战“五一大考”。
景区附近餐厅预订火爆
五一假期全国餐饮行业有望整体迎来一波经营高峰。美团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一周,全国五一餐厅堂食线上订座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05%。
从餐饮品类上来看,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饮食体验和需求火锅仍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饮食之一。据美团统计显示,订座量较高是火锅、粤菜、西餐、日料等传统热门菜系。此外,江浙菜、京菜、湘菜、东北菜等特色地方菜预订量上涨明显,成为今年餐饮消费的新趋势。
“今年人们的出游意愿非常强烈,预计景点周边和重点商圈门店会迎来一波消费高潮。”记者从海底捞获悉,今年五一期间的餐位预订提前一周就开始了,预订高峰也较往年提前。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在4月22-25日三天里,海底捞全国门店接到的就餐预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120%。海底捞景点门店预订尤为火爆,为了尽可能满足顾客用餐需求,部分门店开启晚市多轮预订模式。”
分城市来看,餐厅提前预订热度最高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和深圳。值得注意的是,江门、淄博、台州、柳州、自贡、潮州、汕头、延吉等以美食为特色的小城住宿预订量较往年增幅明显。以潮州、汕头为例,作为粤式餐饮文化的代表性城市,五一期间潮汕两地的住宿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上涨1200%。
商家提前准备迎五一消费热
作为消费复苏后的首个小长假,今年的五一假期被众多餐饮商户寄予厚望。纷纷通过提前备货、发布新品、主题活动等方式把握消费复苏关键期新机遇。
图:海底捞推出5大品类9款春夏新品。
奥一新闻获悉,面对可预见性的需求增长,海底捞在备货方面积极准备,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广州、武汉、西安等热门旅游城市门店,五一期间的备货量较平时翻倍增加。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消费潮,海底捞方面将在5月1日全国上新,推出5大品类9款春夏新品,并举办线下快闪活动,以高颜值打卡点和趣味十足的互动方式展示新品,在小长假给消费者带来好吃好玩的体验。
图:4月28日-5月3日期间,海底捞在广州永庆坊举办春夏新品快闪活动。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指出,“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打造爆款产品和多样消费场景等方式,为餐饮消费市场注入活力和动力。”
重庆知名火锅品牌楠火锅发布了“你敢喊,我就敢送”为主题的五一活动。楠火锅品牌负责人表示:“我们团队在4月初就已做五一假期的相应准备。为了迎接五一的挑战,我们区域综合人力配置上升了15%—20%,全力保障客户到店体验”。
连锁火锅品牌小龙坎表示:“预计假日翻台率对比平时将会上涨2-3轮。”为了对应客流量增长,避免食材供应出现短缺以及保证食材新鲜度,他们提前做了充分布局,“供应链24小时待命,增加送货频次,确保门店的食材充足和食材的品质。”
为“舌尖”安全保驾护航
今年开年以来,国内餐饮市场持续复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3.9%,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9个百分点。业绩人士预计,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国内餐饮市场将迎来新一波消费高潮。与此同时,对餐饮企业在食品安全、供应链、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考验也将会持续。
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保障群众“舌尖”安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在积极行动。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丁力表示,“五一”假期,广州市场监管系统将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重点在旅游景区、商业街区、交通枢纽及专业市场开展巡查执法,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隐患,全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她特别指出:“五一假期随着天气转热,食品安全隐患易发多发。将排查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重点商圈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督促相关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把控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和餐饮具清洗消毒等关键环节,严防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严厉打击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据悉,4月以来,广州共检查餐饮单位1.53万家次。丁力提醒消费者:如果在消费过程中发现商家违法违规线索,或出现消费纠纷,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和消费凭证,并及时拨打“12345”投诉举报。
采写:奥一新闻 管玉慧
年五一,“味蕾游”成为年轻人假期出行的新选择,五一餐饮消费“热”态显著。证券时报记者来到热门旅游城市武汉,发现汉口美食街万松园一带的餐厅均排队火爆,一家网红小龙虾品牌店,下午4点开始放号,30分钟内就已经发放排队号超过200位。
截至4月29日,全国五一餐厅堂食线上订座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250%,餐厅提前预定热度排名靠前的城市分别为重庆、成都、广州、上海、长沙、武汉。
餐饮业迎来五一“黄金”周
今年五一,餐饮消费迎来强势复苏,释放着强劲的经济增长潜力。位于武汉汉口区万松园一带美食街的各个餐厅,已经开启了排长队模式。
一家砂锅店的老板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今年五一翻台率很高,8-9轮左右,早上从10点开始放号,11点后来取号基本就没位置了;下午4点开始放号,来晚了就要等很久。”
4月29日晚上6点多,记者随机去了几家餐厅取号排队,发现前面排队取号都超过200桌。
美团数据显示,与“美食”“度假”等假日消费出游相关的关键词搜索量,比2019年同时段增长313%。海底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五一期间的餐位预订提前一周就开始了,预订高峰也较往年提前”。海底捞4月24日收到预订量同比上周一增长近五倍,比去年同期增长超七成。海底捞景点门店预订尤为火爆,为了尽可能满足顾客用餐需求,部分门店开启晚市多轮预订模式。
武汉知名的小龙虾品牌市场推广部负责人张阳表示:“五月本就是小龙虾消费的旺季,叠加五一的节日效应,肯定会迎来一波爆发。五一期间武汉小龙虾餐饮店会持续爆满,而且客流量整体翻倍!”
港股上市公司九毛九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五一”各品牌都有做好准备迎接顾客的到来,目前太二和怂重庆火锅厂筹备了品牌活动,怂重庆火锅厂的预订率已经高达90%。此外,“五一”期间,呷哺集团旗下呷哺呷哺、湊湊有料火锅、趁烧欢乐烧肉、茶米茶等多品牌均推出相关优惠主题活动,多举措助力餐饮消费全面复苏。
有券商分析师称,作为春节后首个小长假,“五一”期间旅游商圈、特色美食相关销售额会有较大增长,在拉动内需的前提下,快速释放的消费需求成为市场的催化剂,相关行业强势复苏,企业业绩有望进一步恢复。
多家餐饮上市企业表示消费场景正有序恢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餐饮收入8429亿元,增长9.2%,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约10.9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2002亿元,同比增长10.2%。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认为,餐饮市场依然保持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连续十年餐饮业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过10%。随着扩大消费政策推动、旅游市场复苏,餐饮市场将不断回暖。
港股多家餐饮上市企业披露2022年报,奈雪的茶在2022年报业绩会上表示,随着疫情管控措施逐步优化,营运情况和财务指标随即迅速改善,如外卖订单占比随着消费者重新回到线下消费而回落,同店收入和盈利能力都开始恢复等,都释放出强烈的积极信号,奈雪门店在2023年1月、2月的表现进一步巩固了集团信心。
数据显示,奈雪的茶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0.92亿元,同比减少0.1%,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4.69亿元,同比减少89.63%。
海底捞业绩显示,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约为人民币310.39亿元,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利润约为16.37亿元,对比上年度亏损额约32.48亿元,实现扭亏。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349家海底捞餐厅,港澳台地共有22家,整个大中华区的海底捞餐厅共计服务顾客超过2.76亿人次,同时拥有注册会员超过1.16亿人,处于中式餐饮的“领头羊”地位。
海底捞表示,餐饮堂食等线下消费场景正有序恢复,餐饮行业信心逐步回暖。国内消费呈现复苏态势,聚会社交的需求逐步释放,海底捞门店客流持续回升。同时,扩内需成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的餐饮行业有望迎来政策端的持续支持,进一步助推餐饮消费升温。
此外,呷哺呷哺2022年报显示,该集团取得综合收入人民币47.25亿元,同比下降23.14%。但在2023年春节期间,公司总体营收比2022年春节增长126%,三位数的增长尽显餐饮消费火热。
多地政策支持助力消费回暖
此外,为助力餐饮业复苏,北京、深圳、武汉多地发放餐饮专项消费券,效果明显。美团数据显示,杭州、宁波、绍兴、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发放消费券后,餐饮堂食消费同比增速均达到了两位数。
除了发放消费券,多地政府还出台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包括支持外摆经营、推出“餐饮贷”金融产品等。多地交管部门相继明确,假期期间对外地游客轻微交通违法采取教育提醒,不予处罚。
例如,湖北荆州交警4月26日发布消息称,4月29日—5月3日,荆州交警将实施8条便民服务举措:
一是对因不熟悉路况驶入禁行区域、以及发生的其他交通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的外地车辆,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不罚款、不记分、不扣车;
二是对景区、宾馆、酒店、商圈周边违法停车未妨碍交通的车辆,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不拖车、不处罚;
三是慎用、少用行政强制措施和吊销驾驶证等处罚,对私家车及驾驶人,法律规定可并处行政拘留、吊销驾驶证的,除非情形恶劣外,在依法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的同时,原则上不拘留、不吊销;
四是对法律规定可扣留车辆,但现场已消除车辆安全隐患的,原则上不扣车。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加速餐饮业全面稳步复苏,要持续完善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出更符合企业需求和市场预期的帮扶、促消费政策,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合理化产业布局。同时,既要促发展也要反浪费、既要产品创新也要守好食品安全底线。
(证券时报)
饮业作为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基石,同样是衡量经济复苏活跃度的“风向标”。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中,居民出行热情高涨,人潮涌动间烟火气升腾,各地餐饮消费市场“跑出”加速度。
民以食为天,美团数据显示,5月1日至3日,“味蕾游”带动各地餐饮消费,全国餐饮堂食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3%,部分餐厅排队等位超过1000桌。成都、杭州、北京、重庆、上海位列全国异地游客堂食订单量前五城市。
据记者观察,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线上渠道寻找美食,餐饮企业积极参与线上平台促消费活动,推出高性价比套餐。从美团餐厅订座数据来看,除火锅、粤菜、西餐等传统热门菜系受追捧外,江浙菜、京菜、川菜等特色地方菜预订量涨幅明显。
5月3日22时左右,《证券日报》记者在武汉江汉路步行街看到,肥肥虾庄门口坐满了排队等位的顾客,不少是拖着行李箱的外地游客。
“这个假期,我们店每天都很忙,日均客流量较去年同期提升约15%。”肥肥虾庄相关负责人张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把握“五一”假期消费热潮,餐厅提前开启专场直播,5月1日销售的团购套餐单量创历史新高。
江苏苏州一怪食府掌柜“一怪”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五一”期间餐厅的日营业额再创新高,或得益于近两年餐厅始终位居大众点评甪直古镇排行榜酒店业第一,积攒了不少人气。
来到陌生的城市,年轻人不愿再走马观花,而是从“心”出发感受当地的生活。“从‘一座城’到‘一个景区’再到‘一家小吃店’,年轻人的旅游目标越来越‘小’。”马蜂窝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年轻人开始追求小众景点以及能品尝地道美食的小店,“体验感”正在成为年轻人旅游出行的第一诉求。
为了迎接“五一”假期,多家连锁餐饮企业集中上线新菜,给消费者带来味蕾新体验。旅游热门城市的餐饮企业假期前就开始加大食材备货、调整营业时间,做好迎接假期客流高峰的准备。
海底捞数据显示,5月1日当天,海底捞全国超1300家门店共计接待顾客约200万人次,为2024年至今客流量最高的一天,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
“假期第一天,整个露营地超100人同时就餐,家庭、亲子为主力消费人群。我们还设置了丢飞盘、下棋等多种活动,为大家提供更多元化的‘露营+火锅+美食’体验。”海底捞上海松江露营基地负责人薛永芳表示。
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餐饮消费多业态联动效应更趋明显,“餐饮+”跨业态联动的场景大量涌现。同时,县域餐饮消费空间也将持续扩大,线上线下融合程度加深,有望成为餐饮消费新的增长极。
在业内人士看来,旅游热度持续走高,餐饮消费市场烟火气升腾,新潮玩法层出不穷,展现出“五一”假期蓬勃旺盛的消费活力。随着餐饮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助力经济向好向稳发展。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也表示,餐饮企业在促消费、创新消费场景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安全生产、食品质量、明码标价、反浪费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共同推动餐饮市场持续向好,为实现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本报记者谢岚
见习记者梁傲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