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黑色5月,魔鬼9月,冷淡的11、12月,经历了这么多,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今年的生意一言难尽”,上半年的疯狂对应着下半年的倒闭潮。
餐见数据研究院发现,截止到2023年12月11日,餐饮业累计注销吊销123.95万家;火锅相关企业累计注销吊销3.37万家。
闭店的重灾区在哪些?明年我们该如何做正确的决策?
第 1500 期
文 | 阮城
累计注吊销3.37万家火锅
老板心声:今年的生意一言难尽
1、建一家店很难,毁一家店一夜之间
“干了4年的火锅店倒闭了,2023不容易,餐饮不易,共勉。”某音上,一位餐饮人在11月底发布了视频。
她做的粤式火锅从19年开始,哪怕是在疫情期间生意也很好,一个月能做到3、4万,但今年消费降级之后,她的火锅店从今年4月开始已经连续亏了半年。
◎图源:抖音视频截图
“建一家店很难,但毁一个店可能一夜之间就没了”,在连续亏损后,即使再舍不得她只能选择忍痛割爱。
唯一让她感到安慰的是今年消费降级之后,快餐和小餐生意好做,她的一家下饭小火锅业绩还不错,她准备主营这个项目。
2、串串店倒闭半年,转战摆摊冒菜
“噗通”一声,一个汤桶倒地滚远,这声沉闷的声音,也宣告着阿锋在夏埠的串串香火锅正式转让。
◎图源:抖音视频截图
他从去年5月开业,今年5月店面转让,投资二十几万,最后剩下一面墙的破旧设备,在沉寂摆烂了半年,去上班还是继续创业?
纠结后的他带着一张沧桑沉郁的脸,最终决定转战摆摊冒菜。
3、卖300多还能商圈第一,7年餐饮人要干不下去了
在云南一位韩国料理从业者看着自己近日的经营数据,三百多的营业额都排到了商圈第一,发出感叹“今年餐饮到底有多惨,做了7年餐饮没见过这么淡的生意”。
她感到既无语又可笑,从今年9月份之后,她就发现餐饮真是又惨又卷,最诧异的是“吃饭的人少了”。
但是该好的依然红火,不好的就是死磕,像她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只能挺着。
以上三位主人公的故事是今年许多餐饮创业者的缩影。
据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1~10月,全国餐饮收入41905亿元,同比上升18.5%;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0941亿元,同比上升18.8%。
从市场来看餐饮仍处于稳步上升中,但具体到门店上,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12月11日,餐饮业累计注册391.06万家,注销吊销123.95万家。
◎2023年餐饮业注册与吊销情况
回溯一下去年,截止到12月31日,2022年共有51.9万家餐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可以明显看到,对比之下,今年注吊销数量已是去年的2倍有余。
具体到火锅业,2023年1月至12月11日,火锅相关企业累计注册7.64万家,注销吊销3.37万家。
同样回溯一下去年数据,2022年火锅相关企业注册量7.4万家,同年吊销注销火锅企业3.8万家。
◎2023年火锅业注册与吊销情况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年火锅赛道依然是不少人为之奔赴的山海,而一波波的创业者涌入与一波波的倒闭潮形成鲜明对比,行业的高淘汰率也在显现。
倒闭重灾区,集中在这4类
1、创业新手入局,12天开黄一家店
就业不行改创业,大环境中积攒了一批大厂被裁员工、宝妈、应届毕业生等,他们作为新手入局的两大领域,一是电商,另一个是餐饮,在餐饮中尤以火锅、茶饮为甚。
从企查查火锅相关数据可以看到,1月份新注册企业数为1716家,2月份增长至2772家,3月份就飙升至8616家。
换算成增长率,数值也很明显,即1-3月,火锅赛道增长率都在70%以上,尤其3月达到79%。
这些新手小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进入行业,当然逃不过3月魔咒,疯狂开店,第二季度就开始黯然离场。
这其中我们看到过“700平火锅店,从开业到转让仅用12天”“转行开麻辣烫,2个月亏了20万”“开业第三天就想关店”等血淋淋的教训。
◎2023年火锅业1~11月开关店比
化为数据,可看到从4月开始,开关店比就开始下降,从3月的高点4.66降至6月的1.21,第一批“创业难民”也开始涌现。
然后空下的铺子又被第二批新手转手接入,于是从数据上又能发现,8月开始,开关店比开始上升,从7月的1.49增至9月的2.19。甚至11月份更飙至4.64,与年初齐平了。
有业内人士预判,年关将至,新一批入局者可能又撑不下去,直接转让闭店,关门大吉,他们也将是第三波遗憾离场者。
2、1年关店超百家,明星网红火锅风光不再
近日,一知名港星在内地经营的5家餐厅全部关店,其中还包括一家开业仅一年、超3000平的高端海鲜餐厅,亏损上千万!
事实上,明星火锅也风光不再。
今年5月,贤合庄在北京、广州、上海、成都等相关门店已关闭,仅剩深圳1家门店正常营业。相对高峰时期的800多家门店,其目前门店显示仅剩130余家,闭店率近80%。
< class="pgc-img">> | < class="pgc-img">> |
◎闭店的萧瑟
9月,曾借助明星效应迅速在全国扩张超700家门店的谭鸭血老火锅,“一年闭店超百家”的词条登上了热搜。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谭鸭血今年年初在全国有654家门店,到了今年8月31日,谭鸭血在全国的在营门店则变成了545家,12月8日,窄门餐眼显示,其全国门店数为470家,也意味着,短短一年,它关掉了180多家门店。
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贤合庄和谭鸭血在一线城市的门店数量锐减,现在大部分门店集中在低线城市。
11月,以“涮+烤+酒饮”多元素融合的知名网红火锅谢谢锅陷入“闭店潮”,其由湊湊火锅前CEO张振纬在2021年5月创办,当时计划一年将门店数排展至40-50家左右。
但事情没走向预设轨道,根据品牌官微,谢谢锅最后一条推送定格在了今年8月,其现有门店显示已全部停业。
3、老牌火锅进入深水区,收缩、调整是主旋律
前几日,正新鸡排陷入闭店危机的话题还未消散,有网友就发现吉野家这个十几年的快餐品牌,也在三年时间里关停了190家门店。
还有前些日子,网传老网红1点点奶茶店倒闭,虽然后来品牌站出否认,但品牌门店确实大幅度减少;加上年初虎头局全线关停、汉阳馆“一夜之间”人间蒸发、“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卖楼抵债等消息。
可见急速变化的大环境和行业的更新迭代,让一些老牌餐饮遭遇瓶颈。
聚焦到火锅赛道,一批老牌火锅也进入了经营的深水区,发展以收缩为主。比如,某老牌鲜鱼火锅2023年1月门店数为230余家,12月目前门店数为180余家;潮辣矿泉水火锅今年初门店数74家,目前门店数63家。
像刘一手、小龙坎、蜀大侠,近几年开店速度也在放缓,不过刘一手转战海外市场业绩不斐,还带出了一波出海热潮。
小龙坎也曾对相关媒体透露,在目前的环境下,对于小龙坎、蜀大侠等全国大多数餐饮品牌来说首要问题仍是调整门店,实现“活下来、活更久”,要把过去的三年时间追赶回来,应全力优化产品、控制成本,协助加盟商门店更好地实现单店盈利。
4、餐饮二手设备市场火爆,侧面映射倒闭潮
今年餐饮界还流行一句话:上半年一窝峰开烧烤店,下半年一窝蜂开火锅店,谁赚钱了,卖二手设备的赚钱了。
从5月份到现在,餐饮二手市场一直是“爆仓”“火热”状态,有不少博主还站出来分析这个隐藏的“暴利”业态。
◎图源小红书
一方面,餐饮行业是刚需,所有餐饮店不管大小,做不下去要关店的时候,无奈只能通过二手厨具回收给自己设备“收尸”,来减少点损失,它在收设备时的火爆,印证了闭店率之高;
另一方面大环境不好,许多人以为餐饮行业门槛低,新手加入这个行业,会听从经营丰富者的省钱法则:开店食材干净卫生新鲜即可,店里一些基本的摆设设备能淘二手就淘二手。
这也导致二手设备需求增加,它的流转速度之快,也说明许多人对餐饮依然趋之若鹜。
最后
总结阵亡数据,不是为了危言耸听,而是想要更好的迎接未来。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面对失败。
在冰冷的闭店数据之外,我们能看到不屈的餐饮人随着大环境,要么转战更轻量级的火锅品类;要么把价格打下来,往超级性价比靠;要么沉下心修炼内功,提升整体效率。
希望我们都能通过高速的洗牌,做经得起沉淀的胜利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857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火锅竞争白热化,传统火锅遇瓶颈
“酸汤火锅”却悄悄杀出重围
2024年,谁还在入局“酸汤火锅”?
连咖啡品牌都来凑热度了,近日,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了上海Manner店上新的一款“贵州酸汤海鲜泡饭”,虾仁、鱿鱼圈、黑鱼片、米饭等配上贵州酸汤,妥妥的料味十足。
5月9日,央视新闻报道的#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贵州人#登上热搜,纪录片里记载着贵州镇远当地民族对“酸”的喜爱,甚至会拿酸汤当做饮料喝,其中最流行的便是红酸汤,酸在贵州的地位,更像是盐的替代品。
据《2024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提到,在2023年火锅锅底口味排行热度上,酸汤锅底位居第二,仅次于牛油锅底。
2023年下半年,“酸汤火锅”成为新晋顶流,被餐饮人视为“新宠”。
去年,海底捞在贵州上新一款城市限定“红酸汤锅底”,引发网友打卡;熊喵来了的一场“贵州酸汤美食节”,让酸汤+牛肉组成酸汤火锅品类的最强CP;九毛九加足马力,直接推出山外面·贵州酸汤火锅新品牌,现已开出两家店。
随着酸汤火锅热度持续走高,不断涌入的酸汤火锅创业者,让新店在全国遍地开花。有品牌甚至开始拓规模、放加盟、做连锁;消费热情在持续攀升,小红书上有关“酸汤火锅”的笔记已经超过12万多篇,抖音话题播放量超过4亿次,网友打卡分享的数量持续攀升,这也意味着酸汤火锅的市场有待挖掘。
变身餐饮“宠儿”
“酸汤火锅”赢在哪儿?
首先,“酸和辣”味型拥有一定的客群基础,人们对“酸辣”不陌生,像是酸菜牛肉面、酸辣粉、酸菜鱼、酸汤鱼等带有“酸辣”美食比比皆是,酸辣能够刺激味蕾,形成深刻的记忆点和成瘾性。酸汤火锅自带火锅基因,受众广泛,加之独特酸辣味型直接戳中顾客心坎,满足尝鲜心理,刺激人们的味蕾。
目前,市面常见的“酸汤火锅”,基本来自云贵地区,其中爆火的当属贵州“红酸汤”,据悉这是以当地野生小番茄(毛辣果)和红辣椒为主料,配以盐、酒糟等辅料,放进土坛密封发酵而成,也形成了更独特、辨识度高的酸辣味型。
和牛油麻辣锅底的重油重辣相比,酸汤火锅的“酸”是其最大差异点,把发酵好的“红酸汤”,搭配木姜子、野薄荷等天然食材制成酸汤火锅锅底,自带天然的酸辣鲜香口感,吃起来清爽开胃,口感醇厚,又不会刺激肠胃。
纯植物发酵的属性,契合人们追求健康饮食和养生的消费大趋势,而且对于那些不能吃重辣的老人、孩子来说更友好,还能满足家庭聚餐需求。
不仅如此,“酸汤火锅”定价具有质价比优势。山外面·贵州酸汤火锅的酸汤锅底售价29元、王奋斗贵州酸汤牛肉火锅的凯里红酸汤锅底定价38元、黔三一夺夺粉酸辣火锅的酸辣锅底28元等等,整体来看要比一份八九十的牛油锅底更具性价比,而且从菜品搭配上,多以新鲜现切的牛肉等食材为主,既有质价比又有新鲜食材,不断吸引人们尝鲜和多次打卡。
其次,“酸汤火锅”诞生在火锅竞争白热化阶段,是火锅经营者们不断寻求差异、力求找到的一个能够全国复制和扩张的超级品类,只是这次刚好选中了“酸汤+牛肉+火锅”模式,让创业者和从业者看到了火锅内卷中的一道曙光。
经营者也似乎把入局门槛低的“酸汤火锅”视为翻身的救命稻草。一方面,酸汤火锅入局门槛低,吸引创业者蜂拥而至,扩大市场容量和增强品类声量,带动酸汤火锅造势;另一方面,逐渐出现小有规模品牌开出新店,他们借势酸汤火锅噱头,加码高颜值和新鲜的新品,吸引顾客打卡。
近年来,地方小众特色美食,陆续被捧红,每年都有翻红的品类,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从成都带火的冒烤鸭、夺夺粉、渣渣牛肉,到贵州酸汤火锅等美食逐一出圈儿。
小众地域性,入局门槛低
“酸汤火锅”真正爆红可能只差这一步!
只是,任何品类都有其自身发展周期性,不可能长期居高顶流,有些品类热度持续升温,而有些已经迅速退场,一夜爆火不等于品类长红,只有切中大品类,跑出大品牌,率先抢占市场红利的入局者,成功的机会才能更大。
“酸汤火锅”是火锅细分赛道,市场篮子有限,有人入局,就有人快速离场,酸汤火锅的痛点也在一一暴露,沉寂多年终于等来爆红,酸汤火锅要想长红,需要跑出连锁品牌代表,把这条细分赛道做大做深,而距离此,还差关键一步。
这一步,便是品牌需要储蓄的强大供应链能力,来解决产品标准化、稳定生产、新品研发和供应,保证前端门店快速规模化复制。
其一,小众化和地域化属性,能让酸汤火锅短期爆红,但也是未来发展的枷锁。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如果酸汤火锅不能进一步改变,它最终会和曾经的潮汕牛肉火锅殊途同归,缩回到地方成为区域强势品类,而成为全国性品类的机会渺茫。
其二,经营模式类似,产品趋于同质化,放眼望去,许多品牌为博得流量,以酸汤火锅为噱头,将品牌定位于网红品类,菜品和大部分火锅店一样,单店模型会面临产品出品的口味不稳定,不够标准化,长此以往,不仅难以打破“网红短命”的魔咒,也不能形成品牌的规模效应,最终只有黯然出局。
新鲜的食材、高体验感的服务、特色的门店环境等等,将会给品牌锦上添花,而对于酸汤火锅品牌来说,灵魂在于汤底的酸辣鲜香锅底,因此,“酸汤锅底”的改良和升级势在必行。
改良酸汤锅底,拒绝墨守成规
“酸汤火锅”终局是连锁化、大众化、全国化
“未来酸汤产业、酸汤火锅是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是健康餐饮理念和高性价比餐饮理念的深度结合,从而形成独特的餐饮体验。”贵州南山婆集团董事长包爱明表示。
同样,酸汤火锅正在面临供应链管理、品质控制、市场教育等挑战。“因为酸汤产业作为地方性美食,长期以来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贵州大部分传统酸汤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产品供应不稳定,所生产的不同批次的酸汤口味很难做到统一生产标准,消费者需要时间成本去适应,导致酸汤一直处于地方市场。”包爱明说道。
酸汤火锅以其酸辣味型盛行,但也因过度小众化和地域特色味型,成为酸汤火锅全国扩张的掣肘。传统酸汤产业使用较为传统的酿造工艺,没有对酸汤生产的关键环节——发酵进行系统性、科学化、标准化研发和控制,导致酸汤产品品质不够稳定,味型地域化,口味难服众,限制了酸汤火锅的全国化布局。
八年时间,南山婆先后历经千百次实验和经验累积,终于摸索出在酸汤产业的一条路,突破酸汤的市场瓶颈。
其一,为高度保证酸汤底料产品的品质和标准化,南山婆先后克服非目标微生物参与发酵导致传统酸汤发酵的“异味”和“瓮臭味”、品控不稳定、酸汤口味无法更好适应全国市场等问题,通过数智技术全程精准靶向调控发酵环节、强化有益菌参与果蔬发酵,在高等级耐酸、耐盐、耐碱、耐腐蚀的不锈钢发酵罐进行发酵,能够进一步加强品控管理,保留贵州酸汤特色的同时,结合全国消费者口味进行味型开发整合。
其二,严选新鲜果蔬,让酸汤底料散发多种果蔬自然鲜香。辣而不烈的贵州优质辣椒、汁液饱满、果肉细腻的贵州山地西红柿、以及胡萝卜、橙子、柠檬、菠萝等优质水果,混合多种果蔬鲜香风味,采用乳酸菌等有益菌参与纯果蔬发酵,发酵中生成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多种有机酸,多种游离氨基酸,赋予酸汤酸柔醇厚、鲜香独特的美味口感。
其三,南山婆通过自主创新的“植物+物理”多级核心保鲜技术,实现产品生产过程0添加防腐剂。“保留酸汤底料自然风味的同时,让汤底更健康和有营养,真正做到老人小孩都放心喝的好酸汤。”包总介绍道。据悉,南山婆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酸汤产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进一步保障酸汤产品稳定生产和提升产品营养价值。
在火锅赛道,任何品牌要想稳定发展,必然是供应链先行,自建或者是与有定制能力的优秀供应商合作,既保障菜品品质、稳定供应和成本优势,也能够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壁垒。对于想入局酸汤的品牌来说,他们需要这样高品质和标准统一的稳定供货需求,推动品牌门店的复制和扩张。
据包总介绍,南山婆携酸汤底料出席了5月9日在成都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餐饮供应链博览会,不同方向的餐饮从业者都对贵州酸汤这一品类抱有浓厚兴趣。在包总看来,酸汤产品在餐饮行业的应用或不止于火锅底料,酸汤还可以和更多餐饮业态实现融合,而在酸汤龙头企业带动下,酸汤将从贵州地区走向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未来将朝着大众化、日常化餐饮发展。
前,餐饮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正式发布“2023中国餐饮金饕奖”系列榜单,受到业内广泛关注。系列榜单共包括金饕奖TOP100、4大热门品类榜以及1份新锐品牌榜。
其中,4大热门品类包括茶饮、咖啡、火锅和炸鸡汉堡,各品类榜单以品牌的欢迎指数为排名依据,而欢迎指数则由餐宝典依据消费者满意度、媒体影响力、网络情感、品牌差评率、企业实力以及行业分析师评价综合得出,满分100分。
经过半年的大数据监测、企业访谈和分析师评审,最终上榜的十大最受欢迎火锅品牌是:海底捞,小龙坎,湊湊,呷哺呷哺,七欣天,巴奴,大龙燚,季季红,德庄,东来顺。
< class="pgc-img">>1 回暖
今年上半年的火锅市场,回暖的迹象格外明显,这从上市公司的财报和一些品牌的拓店情况可以看出来。
7月30日晚间,海底捞发布正面盈利预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捞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预计不少于188亿元,去年同期为15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3.7%;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预计不低于22亿元,去年同期为0.72亿元,同比增超29倍。
对于业绩大涨,公告中介绍,海底捞上半年营收增长,主要由于随着针对新冠疫情的管控措施取消,海底捞餐厅客流量增加,经营好转;及“硬骨头”计划下部分先前关停门店重开后,餐厅数目同比增加。而利润增加主要由于翻台率提升,内部管理及营运改善,餐厅经营效率提升。
随后,海底捞海外业务分拆公司特海国际在8月2日发布了正面盈利公告。2023年上半年,特海国际收入预计不低于3.21亿美元,同比增幅约30.6%。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预计超300万美元,2022年同期净亏损约5570万美元,实现扭亏为盈。关于业绩向好的原因,公告指出,是由于上半年全球消费复苏显著,出游聚会社交需求逐步放大,特海国际旗下门店客流提升明显。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8月7日,呷哺集团也发布了正面盈利预告,2023年上半年,预计实现收入28.46亿元,同比增长约32%;预计录得净利润不低于200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78亿元。上半年集团业绩之所以能扭亏为盈,主要由于集团旗下餐厅客流量增加,经营好转;同时,呷哺集团在营餐厅总数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1008间,增加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1094间。
海底捞和呷哺的公告在介绍业绩上涨的原因时,都提到了门店数量的增加。这也发生在其他品牌身上。比如巴奴在今年伊始,其上海三店、西安三店、深圳二店就已陆续开业,并表示“2023年仍会继续拓店,推进全国化布局”。
NCBD(餐宝典)的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小龙坎、味之绝、季季红、怂火锅等品牌开始发力,新开门店较第一季度有明显增加。而整个2023年上半年,新成立的火锅企业数量接近3.4万家,整个火锅品类依然在保持增长。
2 出海
整体来看,火锅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内卷极为严重。在此种局面之下,“出海”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细究起来,火锅出海不是今天才有的,比如早在11年前海底捞就在新加坡开店了,而近两年兴起的火锅出海潮,实则是新一轮中餐出海潮的先导和有机组成。
这一轮的火锅出海,和以前有相似之处,例如首站往往都会选东南亚。今年1月,呷哺呷哺就高调宣布出海新加坡,今年的计划是要“开出6家门店并延伸至马来西亚”。据媒体报道,呷哺呷哺新加坡首店试营业前3天接待约1000人,高峰期排号时间超过40分钟。
东南亚华人较多,当地的饮食文化与消费习惯和国内相近,国内餐饮品牌进来后容易站稳脚跟。单是在新加坡,就已经有海底捞、小龙坎、大龙燚、小肥羊、湊湊等国内火锅品牌。
< class="pgc-img">>随着东南亚火锅市场的日渐成熟,欧洲成了火锅品牌们新的目标市场,这也是本轮火锅出海不同于以前的地方。
据了解,今年8月,小龙坎将在西班牙开两家店,9月在葡萄牙开业,12月还有三家店将在西班牙开业,到2024年6月底,小龙坎将在欧洲拥有十家店。迄今为止,小龙坎的品牌版图已辐射全球四大洲、18个海外国家及地区,覆盖400多座城市,全球门店超700家。
另据经济观察网今年6月报道,大龙燚彼时在欧洲共有九家店正在装修筹备中,今年4月已在西班牙开了一家店,8月将在马德里、伦敦、巴黎分别开店。此外,今年在欧洲开店的国内火锅品牌还有刘一手、蜀九香、蜀大侠、朝天门等,它们布局西班牙、法国市场居多。
咨询机构沙利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21—2026年,国际火锅店市场规模有望延续高增,CAGR(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0%,高于海外中餐同期增速。”对于国内已经成熟的火锅品牌来说,海外市场有机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同时,火锅品牌在海外打出知名度后,也能反哺国内市场,有利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筹码。
3 场景创新
在火锅消费场景的创新上,有三个方向值得关注:
其一是针对不同空间的市场需求,推出不同的店型。以小龙坎为例,今年以来,小龙坎在第一代川西风格门店之上,针对门店模型进行迭代,打造品牌旗舰店、标准店、下沉店、合作店四大模型。其中下沉店以社区为依托,打造“家门口的火锅食堂”,目前全国布局百余家。
另外,海底捞进夜市摆地摊也是一例。近来在上海、青岛、山西等地出现的海底捞摊位,被认为是对其他夜市摊位的降维打击。而在餐宝典分析师看来,当下多地都在鼓励发展夜经济,摆地摊无疑是海底捞为顺应该趋势而做的创新。
< class="pgc-img">>其二是针对不同时间的市场需求,推出不同的服务。在这方面,海底捞当得起“火锅一哥”的称号。8月5日,广州有近万名歌迷到场观看梁咏琪演唱会,在场馆外,海底捞派出免费大巴接送观众吃火锅。数据显示,当天晚上,梁咏琪演唱会附近10公里的海底捞门店客流量都有明显的增加。
在演唱会现场“捞人”,是海底捞不断发力夜宵场景的方式之一。作为率先尝试全时段营业的品牌之一,海底捞有不少门店依据所处商圈特点设22小时营业,并针对大学生推出午夜场69折优惠。即使在深夜时刻,海底捞也不乏各色年轻人相聚一起聊天涮肉,成为他们的“深夜食堂”。
其三是针对不同群体的市场需求,推出不同的主题。日前,季季红在江西赣州开业了一家西汉主题门店,吸引了很多Z世代消费者前去打卡,并登上了赣州万象城“夏季热销榜”。在此之前,季季红曾推出过很“潮”的“Pink主题店”“宇宙Disco主题店”,无不针对的是Z世代群体注重场景的消费新需求,也都赢得了后者的关注。
场景创新,除了以上三个方向,还有很多,无法穷举;但归根结底,其实都离不开两点:一,不自我设限;二,以目标客户为中心。
4 结语
今年的火锅市场,比以前更卷,有的品牌因此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获得了新的发展;有的品牌却在困局中苦苦挣扎,在上半年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关店现象。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当然,这不妨碍整个行业继续增长。NCBD(餐宝典)预计,中国火锅市场规模2023年将达到9724亿元,同比增长4%,到明年则会突破万亿。在这一路上,我们将见证新的品牌跑出来,见证新的热辣与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