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吃完晚饭,儿子出去打球了,老公上晚班,我一个在家,就想着喊我小侄女陪我出去散散步,出出汗,想着想着就把电话打给我亲爱的可爱的小侄女。
丫头呢,学校毕业后,就在一家奶茶店上班,很能吃苦耐劳,就像我哥说她:“在家啥也不干,在店里却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我开玩笑的说:“帮你干活不给钱,帮店老板干活有钱拿。肯定积极的。”
以前商场里没有开这么多家奶茶店,生意很忙,今年侄女奶茶店那一排多了好几家,再加上大环境不理想,普遍生意不咋样。前段时间,她一直上早班,我还纳闷呢,喜欢睡懒觉的孩子怎么愿意一直上早班的,我便问她:“你怎么不翻班的,一直都是你早班啊 懒觉都没了。”她说:“我们店里除了我,没人起得来。”我宠溺的对她说:“我家大宝贝这么厉害哒。”她还一副调皮样说:“安!”
今天我还像往常一样,问她:“你上早班,都几点下班啊?”她说:“我已经好几天不上班了。”我惊了一下,问到:“怎么了,不是不舒服吧?”她说:“和我身体没关系,是我们的奶茶店要关门了,老板让我和我徒弟轮流上早班,我不想干了,让我徒弟一个人干吧,天热,我先在家里练练科目一,等凉快点去把驾照考了再说。”我听了,立马就想到那句“现在的孩子毕业即失业。”
以前每到6月份,朋友圈,招聘网都会发招兼职,暑假工,今年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长期工都没活干,要兼职和暑假工干嘛呢。
我又问丫头:“这份工作不做了,你想干什么工作呢?”
丫头无奈地说:“还没想到,有关计算机的我不想去,工厂流水线不想去,酒店服务也不想去。”
丫头进入找工作迷茫期了。
我说:“反正你还小,你尽量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给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再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前行。”在丫头这个时候,我也不想说太多了,说多了怕她难受的心里又要更加难受。
我这个侄女,一眼看上去就是有福气的孩子,个子172CM,肉嘟嘟的,五官个个都长大挺俊,组装在一起,让人赏心悦目。
这丫头的自学能力可以说堪称一绝,特别是画画和手工捏小玩意,我是真的佩服她,全靠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摸索。画画,一天老师没找,跑去参加比赛,随便就拿了个特等奖回来。
< class="pgc-img">这个就是参赛作品
>惊得我嘴巴都不知道如何开合了。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好到这种程度。
< class="pgc-img">特等奖奖杯
>手工捏小玩意,晒在朋友圈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她喜欢,买的呢,结果一看文字才知道是大宝贝用手捏的。
< class="pgc-img">这是其中两个小玩意
>我现在只希望孩子能够快速调整过来,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能够为之奋斗!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每一次迷茫都是对她的历练,会让她从中不断成长。
久前,在湖滨商圈经营一家烧烤店的乔女士联系到记者,希望分享店里一名年轻女店员的故事。
“她叫璐璐,18岁,现在是店里的副厨 ,配合主厨做菜品的选配、加工和出品,很重要的工作。”乔女士介绍:“要知道,3个月前,她来店里应聘时,我给她的岗位是洗碗工。”
“我做餐饮十多年,来来走走的年轻人太多了,但像她这样特别的,很少见。 ”乔女士感叹道。
上午奶茶店,下午忙完了再去烧烤店
年轻的她总想多干一点
初次见到璐璐,是7月中旬一个闷热的傍晚,烧烤店刚送走一波客流高峰,璐璐和主厨站在半包围的开放式厨房里,面向着店门的方向,随时准备迎接客人造访。
她个头不高,穿着一身白色的厨师服,戴着口罩,黑色鸭舌帽的帽檐压得很低,只有抬头时才会露出一双眼睛。工作中的她几乎不怎么说话,就算是和主厨交流,她的音量也不及一旁烧烤架上,食物被炙烤发出的滋滋声。
空闲时,她总是静静地站在主厨的一旁,仔细观察烧烤的流程和要点,看得出来,璐璐是一个腼腆的姑娘。
虽然话不多,但18岁的她却很吃得起苦。除了烧烤店的这份工作,她还自己去找了一家奶茶店打工。每天上午去奶茶店上班,下午下了班再赶到烧烤店。
“其实这样的工作强度对我倒还好,年纪轻就多干一些,多赚一点。 就是整天几乎都是站着,到晚上腰和腿脚会有些乏,脚上经常会磨水泡,前几天还不小心胳膊被开水烫伤,不过这些都还好,餐饮行业的家常便饭。”
(被热水烫伤的痕迹)
白天,奶茶店
20多款奶茶,她两天就学会怎么调了
周五的中午,在凤起路一座写字楼2楼的美食广场里,记者找到了正在奶茶店的璐璐。
这是一家用玻璃包围专做外卖的咖啡奶茶店,大概五六个平方里站了5名员工,接单、调配、打包、清洗等环节配合默契高效运转,几乎每分钟都会有新的订单跳出来,做好的餐品被送出,外卖小哥在档口处络绎不绝。
璐璐挤在最里面,她负责的是整个店铺运转的核心工作——咖啡奶茶的调制 ,她的面前是三层的工作台,最上面是液体的配料,中间是固体调料,最下方则是一排不断流转的不锈钢杯子。
她娴熟地使用着各种勺子和搅棒,让每个杯子发出叮呤咣啷的声响,调好的杯子从左边被取走,洗好的杯子又从右边加入队列。
店里的奶茶一共20多种,璐璐 两 天就学会了 。老板一边教一边夸她,说她悟性高,老板说自己是在总部学了一个礼拜,才能把整个菜单都做一遍。
负责打包的小伙子手也很快,他是璐璐之外唯一会调制的店员,有时,璐璐累了也会和他调换下岗位,不过这种“休息方式”不能维持太久——以他的调制速度“消化”订单,有些勉强。
记者在外卖平台上查询到,这家奶茶店是附近的“销量冠军”。璐璐每天要处理近200个订单,除了上厕所和吃饭让同事顶替,她几乎没有坐下休息的时间。
晚上,烧烤店
3个月,从洗碗工到副厨
结束完奶茶店的工作,休息一会后璐璐就赶到烧烤店。到了店里先穿串,等客人来了就开始忙活。
这家店是她在网上招聘信息里看到的。老板包吃住,开的工资也不错,看璐璐年纪小也没有餐馆的工作经验,就收她当学徒,从洗碗工开始做。
头一个月,她埋头在后厨洗碗。做这种烧烤,顾客哪怕只点一根烤串,也是要单独装盘的,所以需要清洗的餐具非常多,洗干净后每个样式都能叠成半米高的一摞,合起来码在工作台上,就像是一座小山。赶上周末生意好,她就得把这座“山”洗一遍,下班的时候,手又红又肿。
后来,老板请了一个兼职的阿姨,高峰期帮忙洗碗,璐璐就解放出来了,除了烧烤主厨,店里所有的岗位他都学过,可能是性格的原因,璐璐不太喜欢做服务员直接面对客人,加上以前在家里经常做饭,所以更喜欢待在后厨。
6月底,老板开了分店,之前搭档的主厨和副厨都去新店了,这边招了一位新主厨,副厨暂时空缺,璐璐于是自告奋勇。 前前后后大概适应了一个礼拜,最开始手忙脚乱,还经常卡单,但她努力熟悉每一道菜品、记下每一种搭配、安排好出餐的顺序,现在已经很顺畅了。
晚上7点,烧烤店生意不错。璐璐早已进入“战斗状态”,机器连续跳出订单,隔几截就被璐璐撕走,她把一张张纸铺满在桌面,对照着挑出食材传给身后主厨。
“嘶!”淋了油的新食材被主厨摆上烤架,璐璐转向左手边的操作台,开始给上一轮烤好的菜品做最后的处理。
这家烧烤店大概有40多种菜品。同样的食材,有的要挤一层芥末、有的则需刷上酱油、亦或是用瓦斯喷枪让铺在表面的芝士融化;至于不同的食材,出品多少也会有些差异,这些足以让普通人晕头转向的各式搭配,璐璐已驾轻就熟。
“哎呀!”她罕见地叹了口气,操作失误了。这是最有挑战性的一道菜品,需要将烤到半熟的鸡蛋透过蛋衣穿在肉串的顶端,成功了就像是提着一盏灯,稍有不慎戳破薄皮,蛋液溢出,就要重新烤蛋。
在忙碌的用餐高峰期,没有人会在意这样的小插曲。
作为店里年纪最小的成员,能够胜任副厨的岗位,能力毋庸置疑,但是璐璐并不满足于此,稍有空隙,她仍会雷打不动地站在主厨的身后,看他如何把控火候和味道。
9点多,客人酒过三巡、交谈甚欢,后厨几人可以松一口气。
“换你来!”向来表情严肃的主厨露出笑容,他拿出几份素菜,向着烤炉的位置冲璐璐比划着,经常“偷师”的璐璐很快明白主厨的意思,她当然要把握这难得的机会。
“火太旺了,会糊的,快给炭撒把盐…”显然,看别人做和自己上手并不是一回事,原本信心满满的璐璐被几片土豆、香菇和青椒给“教育”了,汗珠趁着烤炉的热气,从她的额头不停冒出。
“我女儿还要比她大一岁呢,在老家,刚刚上大学。”主厨说道,“她这么早就出来了,挺不容易的,但是要学的还有很多。”
深夜的烧烤店,空下来的璐璐,也终于有时间和记者聊聊自己。
以下,是璐璐的自述
我是河南南阳人,父母都在农村,还有弟弟和妹妹。小时候我学习还不错,但是上了高中后,突然觉得学的东西很难,跟不上了,加上家里条件也不好,我担心爸妈供不起,所以到高二就不念书了。
老家机会太少,我心想一定要出来看看。家里有个表哥在杭州周边做生意,听说发展得不错,我就打定主意来这边。他们是做直播和电商生意,我来了先是跟在他们边上。后来,我慢慢意识到,靠别人帮助容易产生依赖,我要自己独立发展,所以就出来了。
其实,在烧烤店找到工作前几天,我才刚刚来到杭州主城区。我去过西湖,也在城市里逛了逛,最大感触就是,这里的年轻人都好时髦,尤其是女生,长得漂亮,穿着打扮我以前也没见过,当时就觉得自己挺土的。我的两份工资加起来有七八千元,能在杭州赚到这么多钱,我还挺满意的。每个月,这笔钱的分配都比较固定:给老家爸妈寄两千,自己存四千,剩下的用于日常消费。 给爸妈寄钱是很必要的,老家的压力不小,弟弟妹妹还要上学,我希望他们能好好读书;至于为什么要把一半多的收入存起来?我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存钱的习惯,甚至有些还要透支消费,但我的原因很简单,我不可能永远打工,等我想要再进一步的时候,需要足够的底气,你说对吧?
“内卷”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我不太明白。“躺平”我知道,最早在网上看到这个词,我的理解就是舒服的意思吧!躺平了可以玩手机、睡觉休息,我每天也要躺平七、八个小时。后来知道,他们可能是说有些年轻人不愿意努力了,我觉得人各有志,现在生活压力是很大,不少人希望活得舒服些,但我不喜欢躺平,我更想站着。
我喜欢安静,做做饭和朋友一起分享,或者听歌,偶尔出去看漂亮的风景。其实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打鸡血”,可能就是玩的少一些。同龄的朋友,经常是还没下班,就开始约去哪玩、去哪逛,接触更多新奇的事物,我很少有时间能和他们一起玩,但这不妨碍我们成为朋友。
我当然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工作没做好,或者突然感觉累了,这种时候,我都会到店外面的路边吹吹风、发发呆,一会就好了。而且,身边的人都很照顾我,也会安慰我,我很幸运。关于未来我没有想太多,我还年轻。不管是在奶茶店还是烧烤店,从第一天开始工作我就明白,自己要不断学习,掌握的技能越多越好,谁知道这些未来会不会帮到我。等我攒到足够的钱,有好的机会,我就会自己当老板,这算是我的目标和理想。 毕竟打工的限制太多,等我做了老板,自己做决定,对自己负责,哪怕失败,也是成长。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我也一样。对了,过段时间,我要辞掉现在奶茶店的工作,亲戚想在萧山开一家奶茶店,我对各个流程已经很熟悉了,会过去帮忙一段时间。唯一的苦恼应该就是,到时候从奶茶店到烧烤店,坐地铁来回一趟,要花掉大概1个半小时。
记者 杨子健
制图 张妍
来源: 杭州日报
单暴涨3倍,店员忙得不亦乐乎
这两天,杭州一家特别的奶茶店
突然一下子火了
几乎每个走进去的顾客
都说体验感很愉悦
甚至“感觉自己一下子变帅了!”
< class="pgc-img">>“辫子哥”被递奶茶,直接下单25杯
他出来的时候,回眸一笑太帅了
7月29日下午,气温近40℃,空气里裹挟着从地面袭来的热浪,让人无所遁形。
上城区采荷街道凯旋路荷湾·特有爱幸福街区一家茶饮铺门口,一位年轻女孩刚给一位快递小哥递完凉茶,迎面走来个扎辫子的路人小伙。
“哥哥,喝一杯茶。”
清亮的声音让“辫子哥”明显愣了一下。“啊?茶水是吧?”他接过姑娘手中的凉茶,上下打量一番,本来要走,似乎觉得眼前这女孩有点特别,又回转身带着好奇走进店里。
< class="pgc-img">>原来这是由一群心智障碍青年经营的店铺。刚刚递凉茶的女孩,就是这样一位特殊孩子。
小伙子当即点了五杯珍珠奶茶,说要带给同事喝。那女孩高高兴兴接单,却做得很慢,旁边还有个老师不时提醒这一步做啥,下一步做啥。
小伙四下打量,见墙上贴着一批精心设计的公益奶茶券,旁边是可爱风的字体,还有一个数字1663。意思是说,顾客可以给陌生人点一杯奶茶,送给有需要的人,迄今已送出1万余杯,还有1663杯挂在墙上待赠送。
许久,回过身,姑娘才做完,正弯腰认认真真把每一张茶饮标签贴到杯身。那小伙子临走又突然加单,直接追加了20杯奶茶,“我也跟他们一样不拿走了,预订给有需要的人吧。”
< class="pgc-img">>他走出店门,回头看看店铺,在风中留下满意的一笑。
< class="pgc-img">>同一刻,店里老师送走客人,惊喜地拍着女孩肩膀,“很棒啊,哇,我们今天做奶茶啦,太厉害咯!”
店铺监控记录下的这件奶茶小事,把全国各地许多网友感动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人一旦做完好事,会心情愉悦,百事顺利”“你不知道最后他回头望店的那一刻有多帅!”“好感动,再去杭州的话,我也会光临”......
< class="pgc-img">>订单暴涨,有人远程下单50杯
这群孩子,太棒了!
这家茶饮铺就在凯旋路129号,名叫“弯湾爱生活”,是两年前在市、区、街道和社会各界支持下成立并投入运营的。
走进来,装饰透着温馨的设计感。
8月1日下午,老家安徽的值班店长张琳正在做饮品,“哎呀,今天好忙好忙。我们‘小伙伴’根本忙不过来。”
在这里,张琳也被“小朋友”(心智障碍青年)称为老师,教他们做奶茶、咖啡、烹饪、搞卫生等基本技能。孩子们算数字、算时间这类活没法教,得自己上。
< class="pgc-img">>昨天一早,张琳还没出门就发现了异样:才7点钟,手机端外卖平台就显示有奶茶预订单了。
一个小时后,又有人订了10杯生椰拿铁。
“平时不是这样的啊。奶茶嘛一天就10杯上下,今天已经做30多杯了,咖啡更多......”做下一杯的间隙,张琳感叹,“好像是看了网上视频,有点火了。我们小伙伴们有点来不及了。”
张琳从吧台下拿出一摞单子,都是下午的,“你看有个人一单预订了50杯,也是不拿走的。”单子上,是一位丁先生备注:“请把水和茶饮送给路过的那些环卫工人和其他有需要的人,你们很棒,加油!”
< class="pgc-img">>张琳说,视频里在门口递凉茶、进店里做奶茶的女孩叫胡亦璇,今年21岁。
胡亦璇学做奶茶一年多了,几个步骤得每天重复、重复。不过,她很喜欢做奶茶,每次都自食其力,值班店长则需要候在一旁,叮嘱这一步要干啥,下一步要干啥,怕她忘记。
下午四点,临下班,胡亦璇听老师表扬自己,开心地跟大家再见,“我回去啦老师。回家看《冰雪奇缘》,等妈妈。”她笑容清澈,挥手,袖子上能看见贴的姓名牌。门被拉开,留下一个快乐的背影。
张琳在“弯湾”十多年了,跟心智障碍孩子们接触久,感触很深。
“根本没想到视频火了,这其实是店里蛮平常的事情。我们店的同学们都很单纯,也很勇敢。大热天可以在门口热心地喊着给路人递凉茶,普通人都觉得难为情。其实心思单纯了,做什么事情都会很纯粹,就是高温天里很自然地请你喝杯凉茶嘛。”
那位猛点奶茶的潇洒“辫子哥”是谁呢?张琳说,大家都不认得,他也没留下名字、联系方式,只记得是一米八左右身高,30岁上下。
< class="pgc-img">>从一个人的妈妈,变成一群人的妈妈
没有人生来就是铁打的
其实“弯湾”这个名字,和它的创办人徐琴,杭州人都不陌生。
简单说,这是一位“铁打的”妈妈为心智障碍群体创造了一个“大家庭”的故事。这里面是无数个为母则刚的实例。
网友一片点赞的背后,其实也能读到为人父母才懂的辛酸和期许。就像网友@生活在脚下 一条不起眼的留言:“我儿子孤独症。从不会主动跟人交流。她(小璇)已经很棒了,希望我儿子现在做康复以后也能这样。”
徐琴还记得亦璇妈妈第一天带胡亦璇来的时候,两个母亲只是看第一眼,眼神里的那种期许,就都懂了。
徐琴的儿子今年36岁,也是弯湾的一员,不过并不像胡亦璇这样能凭较强的自理能力实现就业。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能够坚持这么多年。其实前面二十年都是在为孩子付出。2岁不到,他床上摔下来,过了30天脱离生命危险,真的是运气。再过了30天,每天发癫痫都要二十几次。再过了两年,脑外伤压迫视神经导致的失明。他很坎坷。到了十七岁彻底看不见,然后再慢慢有点恢复......现在回忆起来,好像一口气就能说完,但是一个以泪拌饭的妈妈,那个过程很艰难。大家都说我是铁打的妈妈,当然不是铁打的,但你不做铁打的也不行啊。”
< class="pgc-img">>33年前,徐琴上班收入并不高。为了挣救儿子的钱,她腾出下班时间去路边卖棒冰。
她想想自己是个读书人,“卖棒冰”三个字在喉咙里翻来滚去就是喊不出来,眼睁睁看着棒冰融化。最后她喊出来的三个字,响到吓自己一跳。从那以后,她就啥都不怕了,做快餐、做夜宵、进外企、再辞职做生意......
60岁的徐琴已经不只是一个人的妈妈,也是一群人的妈妈。这些年,她和弯湾托管中心伙伴们、家长们仍在一起开拓适合大量心智障碍青年自我表达、实现就业的业态,书店、超市、车行、茶歇、保洁......去年,弯湾托管中心的26名青年还凭借一支啦啦操,登上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
< class="pgc-img">>“以前很多家庭,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把他们藏在家里与世隔绝,其实是不行的。跟孩子们接触多了,其实你会发现,许多孩子跟我们其实并没有很大差别。”她说。
直到晚上,仍有零散几位客人进店光顾。“其实不是说比外面卖的奶茶好喝多少。”一位辽宁大哥说,“杭州市区这么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有这样一家店面是属于这些特殊的孩子们的,本身就很不容易。”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钟玮 视频 方永彬 钟旭峰 夏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