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丨易佳颖 实习生林昱彤
编 辑丨朱益民
2月15日,天还没黑,泉州丰烟起粥底锅的店门口就坐满了一排排的食客。
游客小陈特地和朋友来打卡这家有名的粥底锅:“我们下午五点左右就过来了,一直等到晚上十点了才吃上。没想到都正月初六了,生意还这么火爆。”
春节假期里,和小陈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
春节作为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人们和家人团圆、和朋友欢聚的重要时刻。伴随着返乡潮和旅游热,春节期间各地消费迎来热潮,尤其是春节餐饮消费,更是呈现出热辣滚烫的盛况。
“这哪里是在过节,这是在打仗!”,提到今年春节,来自成都吼堂老火锅的一位店长在朋友圈如是感慨。
她所在的门店有71张桌子,平均每天翻台九到十轮以上,更是在美团平台上呈现每天排队等位超过3000桌的火爆盛况。店内不断刷新的叫号提示,正是各地堂食餐饮消费持续升温的缩影。
据介绍,从长沙火宫殿、北京四世同堂到佛山的必吃榜餐厅“猪腰一家”,多家餐厅假期客流爆满。
抖音发布的《2024年春节消费数据报告》显示,除夕至大年初六(2月9日-2月15日),吃喝玩乐等生活服务业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53%,其中,美食订单同比增长99%;美团、大众点评数据也显示,春节假期前5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较去年增长161%,异地消费者贡献的订单量增长186%。其中,上海堂食消费最旺,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近150%。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餐饮行业延续了去年开门红的佳绩。疫情放开之后,对于人员的流动以及整个经济的恢复有着非常好的加持支撑作用,所以今年年夜饭的预订也非常火爆。”
各地春节餐饮 “大爆单”
春节餐饮的强劲势头在年前就能窥见一二。
早在一月中旬,广州各大酒楼的除夕团圆宴就已是“一桌难求”,白天鹅宾馆除夕的200多桌“年夜饭”全部订完。玉堂春暖餐厅整个假期只剩下年初七的晚餐时段可订。
“春节,除了本地客人之外,酒店还将迎来不少北京、上海等地游客,在粤菜之外,我们增加了多种地方菜系;此外,考虑到假期家庭出游居多,我们在客房上也做了精心设置,以兼顾儿童和老人的需求。”总经理林镇海介绍称。
美团数据显示,近一周“年夜饭”搜索量环比提升40%,截至1月21日,预订除夕夜餐厅桌位的订单量较去年增长超3倍。从区域看,一线城市对年夜饭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美团除夕夜餐厅座位提前订订单中,上海预订量位居全国前一。
“预订年夜饭基本要提前半年左右,尤其是像上海老饭店、绿波廊这种深受本土市民欢迎的老字号每年的年夜饭,基本在上一年的六七月就进入尾声了。” 豫园文化餐饮集团品牌总监黄莉明介绍道,“甚至有很多顾客吃完今年的年夜饭就现场续订了第二年的。”
2月8日,中午饭点,上海淮海路上的光明邨门口排出了百余米的长队,不仅是门口的熟食档口大排长龙,二楼餐厅的排队也顺着楼梯蜿蜒至一楼。
前台接待的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年夜饭已经全订满了。而为应对客流量高峰,光明邨大酒家制定了分两批错时就餐的策略,同时为了确保上菜效率,年夜饭消费均为指定套餐。餐厅在小年夜、除夕及初一至初三设置了不同的年夜饭套。”
(2月8日中午,排队百余米的光明邨大酒家,21记者摄)
(光明邨大酒家年夜饭套餐,21记者摄)
朱丹蓬指出,“今年年夜饭的佳绩对于整个中国餐饮的拉升也有着非常好的加持作用。今年春节的旅游行业,比2023年有比较大的增长,也拉动了整个餐饮行业的业绩。”
年夜饭过后,走亲访友和旅游的热潮持续带动了各地餐饮的消费热度。
“春节期间来看豫园灯会的市民游客非常多。豫园文化餐饮集团旗下上海老饭店、绿波廊、松鹤楼面馆等品牌的多家门店,单日营业额都创下了历史新高,以家庭为单位的用餐也比平日里高出许多。”黄莉明介绍道。
(春节假期里人山人海的豫园灯会,21记者摄)
而毗邻杭州西湖、南宋御街、宋城旅游景区等景点的几家银泰百货商场内,春节餐饮消费格外红火。
比如,之江银泰百货的新白鹿、海底捞等多家餐饮品牌,春节期间每天上午11点起排队到下午两三点,其中,新白鹿餐厅翻桌率达到4.3,年初一至年初五销售同比171%。
“单日最高的翻桌能达到8桌。”杭州之江银泰百货新白鹿餐厅罗经理表示,“最显著的变化可能是由于除夕当天不放假这一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因此,相比往年同期,客人的订餐量高出不少。”
新茶饮赛道也迎来了龙年开门红,同一商场内的的霸王茶姬在春节期间平均每天卖出1000多杯饮料,同比每天平均增加400杯。而据官方数据,春节期间,奈雪的茶部分门店销量大涨600%,多家加盟店春节假期营业额超45万。
数据显示,上海比斯特购物村店、西安赛格8F店、泰国曼谷店为销售TOP3,均在热门旅游城市。相比春节假期前一周,茶颜悦色在2024年春节期间的营业额增长了83%左右。
年轻人的喜爱依旧是春节期间新茶饮销量火热的重要原因。喜茶忠实爱好者小蒋表示:“过年和朋友出去玩或者看电影的时候,都会带上一杯,已经成为一种出行仪式感了。” 喜茶相关数据则显示,除夕至大年初七,喜茶多款经典单品售出超百万杯,其中多肉葡萄更是售出超200万杯。
下沉市场成重要引擎
值得关注的是,下沉市场已经成为激发春节假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来自台州温岭的胡女士告诉记者:“我们是大年初四下午找老板娘预订的,当时初八晚上的桌位就已经没有了,而且还是县里一家比较小众的私房菜,附近也没什么景区。”
朱丹蓬表示,“今年春节餐饮消费的一大亮点就是,在二三线城市餐饮市场,整体订座率比往年有较大提升,这个也体现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正在恢复,餐饮服务体系有所提升,客户粘性也在不断地加强。”
美团数据显示,江苏的常熟、昆山、江阴、张家港以及山东的滕州成为本地堂食订单量前5的县域地区,其中,滕州的订单量较去年增速最快,达173%。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内县域地区的生活服务消费潜力强劲,四线以下地区消费同比增速最快,五线城市春节生活服务日均消费规模增幅是一线城市的两倍。
县域餐饮门店的在线化率也在稳步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县域乡镇地区(不含市辖区)在美团上有堂食套餐交易的餐饮商户相比2022增长超53%。
“各地打造的新型消费集聚区、节庆活动在促进消费方面的效果愈加显著.”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表示,“餐饮+”“文旅+”等跨业态联动的场景大量涌现,平台线上线下营销手段不断翻新,2024全年消费市场有望持续升温。
小城年味游拉动了春节期间县域餐饮消费的增长。
台州临海是一座有年味的古城,据浙江省文旅厅全域旅游监测,春节期间临海台州府城日均到访游客22.8万人次。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现场进一步了解到,正月初一中午,蜜雪冰城临海紫阳街新店每小时的销量可达到100杯左右。
“今年过年前,县城里刚开了一家喜茶,很多人去排队。”在深圳工作的卢卢,春节回到老家县城发现,“现在县城里已经汇聚了霸王茶姬、喜茶、茶百道、古茗、瑞幸、库迪这些品牌茶饮店,都还挺受欢迎的。今年情人节的时候,开在景区旁边的霸王茶姬一度排队500多杯了。”
返乡青年成为春节期间县域餐饮,尤其是茶饮市场消费增长的强劲动力,相当一部分有咖啡消费习惯的年轻人从一二线城市返乡,大大增加了家乡茶饮咖啡的销量。
相关数据显示,喜茶春节门店销量增幅排名前十的城市均为非一线城市。其中,喜茶莆田秀屿万达店、泰安新泰吾悦广场店、宁德周宁尚城广场店、乐清荆山北路店等县域门店销量增幅均超400%。
下沉市场的Tims天好咖啡门店在春节期间的生意增幅也非常显著。相关负责人表示,多人消费场景的增加,明显拉升了门店的客单价,比平时高了28%。由于客流量的增加,春节期间会员数增长显著,比平时增长了33%。
各地春节餐饮的“大爆单”为2024年国内餐饮业的发展开了个好头。
朱丹蓬预计,“2023年全国餐饮业的收入是5.3万亿,2024年的中国餐饮收入应该可以突破6万亿,整体增幅会超过20%。我们对于2024年整个餐饮行业的发展也是相当乐观的。”
黄莉明也进一步表示,“2024年,我们的老字号门店会加快连锁的步伐,开设更多新的分店。”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宋佳遥
春节热卖:消费进入新性价比时代丨消费跃龙门
影业下一步:“走出”春节档丨消费跃龙门
春晚“酒伙伴”增至9家:营销新招多,动销、价盘、库存报喜|消费跃龙门
饮回血实录:北京、成都领跑,郑州、西安缓慢,广州还在煎熬!
总第 3368 期
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 文
开放至今快1个月
大多数餐饮人“度日如年”…
12月1日,广州打响了“开放”的第一枪,随后全国各城市响应。
一个月时间里,多地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随后,各地一些原本暂停堂食的地区,也相继宣布餐饮场所等陆续恢复营业,恢复堂食。
很快,顾客阳了,员工阳了,外卖骑手阳了。不少餐厅出现了“单没人点,餐无人送”的场景,“开业赔1万,关门赔8千”也是普遍常态。一时间哀鸿遍野,“至暗时刻”来临。
然而,自北京12月19日全面恢复堂食、随后几天不少商圈接连“取消查验核酸”之后,餐饮出现了“回血”的一幕。“阳康”增加,餐饮门店可谓“一天一个变化”。虽然距离完全“复活”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至少,北京的状态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
街边牛肉串北京双井店 拍摄于12月23日19:30,当日平均等位1小时 营收恢复到淡季周末水平的80%
>成都也令人惊喜。12月23日晚,3.15万人齐聚凤凰山体育馆,中超赛事让球迷尖叫狂欢的同时,也似乎揭开了餐饮娱乐“回血”的面纱……
地铁客流是非常客观的衡量城市恢复度、烟火气的指标。为了更好地用数据来说明,我们调取了微博@地铁客流及运输研究阿牛,发布的#全国地铁客流排行榜#,对比2022年12月23日,和2021年同一天的数据。
与上周同一天相比 北京、成都、武汉算是惊喜
>北京客流强度大约是去年的38.5%,成都是72%,重庆是40%;而上海仅有去年同期的21%、深圳仅有30%。
从另一个“12月北上广深蓉地铁客运量走势图”,也可以大概看出各个城市的恢复情况:
北京、成都、广州正缓慢上升 上海和深圳还在持续下滑
>这个周末,多地餐饮“爆”了?
真实状态如何?
我们走访了成都、北京、西安、郑州、广州等城市
坐标·成都——
春熙路&太古里商圈
前几天,成都的几位朋友纷纷担忧,“不敢出门、不敢聚餐”,甚至有人用“人迹罕至”来形容当时成都的情况。现在,成都却是率先领跑,商圈和餐饮业快速回温。
12月24日周六+平安夜,我们来到了春熙路和太古里商圈逛了一番。彼时路上人流如织,大家拎着购物袋,逛街拍照,好生热闹。
春熙路广场、远洋太古里商圈人流 有外摆的餐厅十分受欢迎
>晚上20:00,在伊藤洋华堂和伊势丹门口的小吃车摊,挤满了来来往往的消费者;另外,在晶融汇广场的夜市,伴随着强劲音乐和节日的氛围,同样吸引了不少客流。
上:华堂和伊势丹门口,售卖洋芋饭、苕皮豆干等小吃 下:晶融汇门口,强劲音乐吸引不少客流
>不仅如此,成都多家火锅店、烤肉店都恢复排队等位现象,多则达到400多桌。相对于这些品牌,门店堂食可以说实现了百分之百的恢复,接待客流量最大。
部分餐厅24日晚等位情况
>在冬季,最搭配的自然是吃火锅了,久违出门的人们纷纷涌向火锅店,喊上朋友闺蜜美美的吃上一顿,让挤压已久的情绪终于得到了释放。
这些数据和排队现象,为成都餐饮恢复开了个好头,游客多了、顾客多了、人们愿意出来了,仿佛已经走出了三年前那个“疫情开端”,终于不用再循环了吧。
12月24日18:00左右 朱光玉火锅馆望平街店
>当然,在我们为之欢喜的同时,也并非所有商场、餐厅都恢复往日的热闹。
餐饮行业营销专家、露露的下午茶创始人徐露分析:“整体市场还没有完全恢复,现在是不均衡的。从客流量来看,成都只恢复了60%,推算整体餐饮的恢复量大概也不会超过60%左右。”
比如,春熙路和太古里商圈本就是年轻人、游客聚集地,这两日恰好是周末和平安夜圣诞节,相对平时和其他商圈,有了快速的复苏。另外,那些品牌力强、知名度高的品牌,恢复力会更强,一些能够到80-90%。
IFS广场,车水马龙
>坐标·北京——
开放式商圈顾客“炸街”
取消核酸+阳康+周末+平安夜,北京多个开放式商圈,顾客出现了“炸街”现象。我们重点关注了美食地标“簋街”、夜景圣地“蓝色港湾”、以及部分商场餐饮。
12月24日的蓝色港湾,迎来了一场平安夜灯光秀。“憋屈”很久的市民不顾寒冷,图片拍摄于晚21:00左右的蓝港,人群还没有散去的迹象。
周六晚上的蓝色港湾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这个周末,北京餐饮客流明显回升,多家餐厅出现排队现象,预计元旦假期客流将恢复到往年同期的7-8成。
胡大饭馆负责人发朋友圈说:预计等位超过300桌!而事实上,24日当天营业至凌晨3:00,单日接待539桌,1608人,翻台率达到480%,18:30开始排队至00:30结束,共排402号。
陶陶居太古里店12月24日(周六)不到中午12点,拿号超过200桌!
“倍熹首尔烤肉大排档”的老板则晒出营业数据:就餐人数924人次,总取号量303,营业额12.2万。老板坦言,平时营业额在15W左右,按照这个状态来看,已经恢复至8成。
胡大、费大厨、倍熹首尔烤肉大排档真实状态
>商场餐饮状态如何?内参君于24日傍晚走访了丰台万达,楠火锅门口早已排起队伍,鱼酷几乎满座,呷哺门口也有了不少等位的顾客,其次是部分茶饮档口,也陆续“回血”。
相比于开放式商圈,MALL回血状态较慢
>24日,北京朝阳合生汇商圈实拍
>坐标?郑州——
正弘城&农科路酒吧街
12月23日,距离郑州宣布解封并逐步有序恢复堂食,已经近一个月。一位餐饮老板表示,其门店自从12月2日营业开放堂食,第一周有明显恢复,之后由于感染情况越发严重,从顾客到员工,“开着门,开着灯,就是没有人;目前继续保持稳定中。”
晚上,内参君来到了正弘城,位于郑州地铁2号线东风路站C口,地铁直通负一层,这里交通便利,各种品牌林立,美食众多。负一层主要是小吃奶茶,7、8两层以正餐、火锅、韩国料理等为主,据大众点评搜索显示,这里美食品牌大概160家左右,逛街购物玩乐吃饭一条龙。
正弘城负一层,顾客逐渐增加
>车辆行人增加,外卖小哥路上奔波
>内参君观察到,在正弘城附近的烧烤、烤肉店里坐满了人。
其中一家是李军力烧烤,据老板介绍,这两天开始顾客渐渐多了,今天更是坐满了,但还没有翻台。他表示已经很满足,好长时间没有这么热闹了。
另一家是主打韩式烤肉的二人烧,内参君路过时看到里面已经坐满了顾客,外面还有人在排队。次日晚上20点,内参君再次致电,该店共作人员表示已经没有位置,且还有30桌在等待。
两家餐厅用餐情况
>网红火锅店“萍姐”排队状态
>海底捞郑州万达坊店,24日全天,接待顾客的桌数和上个周末比起来,几乎增加了一倍。晚上22:00左右,店门口还有不少顾客在排队等待用餐。负责人透露,12月21-22日两天,郑州区域的海底捞外送营业额较上周同期增长了30%左右。
当然,有些餐厅还没有恢复,略显清冷。一些位于街边的小店、餐厅早早选择了关门放假。
在走访中,大部分消费者表示身体恢复后更想外出就餐,毕竟生活还要继续,总是要面对的;一部分顾客表示有担心会重复感染,还是要更谨慎些。
坐标?西安——
小寨商圈
12月初,西安取消查验核酸。全市经历了恢复→集体阳→缓慢复苏之旅。半个月后的恢复期,目前餐饮市场虽然整体还处于冷清状态,不过也有一定的“回血”。内参君选择12月24日中午,探店西安地标商圈——小寨赛格购物广场。
这里是西安最大的商圈之一,流量巨大,尤其周六周日,是大家休闲娱乐最佳去处。可疫情放开半个月后,周六的中午,小寨赛格外围一眼望去,依旧零散几人,显的比较冷清。
不过购物中心里面六楼的餐厅集中地相对比较热闹,大人小孩、小情侣、朋友闺蜜等等相约过来消费。
巴奴毛肚火锅恢复较好,聚餐情况多 目测70%上座率,餐厅外还有等餐的人
>相比而言,正餐、酸菜鱼等品类相对“回血”慢些,西贝上座率约为50%,太二酸菜鱼则大约只有30%。
平时来小寨,太二门口总是排满了人 如今上座率仅有30%
>而赛格负二楼新开了一家“集市主题的餐厅”,卖的是关中小吃 ,种类齐全,价格实惠,很适合休闲消费这一场景,这或许是“人满为患”主要原因之一。
和购物中心内的餐厅相比,购物中心外围的餐饮生意明显就冷清太多了。内参君在赛格购物中心外围走了一圈,喜茶、星巴克以及奈雪的茶等头部品牌,店内几乎无人,有也是零零星星几个人。不仅如此,商场周边的一些街区店,餐车集市也很冷清,路过店面的人不多,更别提进店消费的顾客了。
坐标?广州——
正佳广场&天河城商圈
广州目前的整体状态,还是得用“趴窝”来形容。
根据某餐厅老板描述,12月1日开放后,前几天还没有下滑得很严重,因为当时还有一定的管控,不让堂食只能外卖。后续大家陆续“阳”了,营业直接下降到冰点。
“我们的店较多,有社区有商圈,有正餐也有快餐。目前看来,市区CBD很多公司这个月就没人了,周边的社区型商业算是唯一还不赔钱的,这个月能做到之前的7成。但是商场铺面比较惨烈,特别是跟写字楼区域捆绑的商场店。看起来,元旦是没戏了……”
12月25日(周日)中午,内参君特意挑选饭点来到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商圈,正佳广场&天河城商圈。周末遇到圣诞节,商圈里策划了不少主题活动,比如正佳极地海洋主题,非洲动物,海底音乐会等。然而,实际情况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排队王陶陶居”上座率不到2成,西贝只有4桌客人。天河城稻香这种老牌一盅两件酒楼喝茶人也是寥寥无几……喜欢喝早茶的中老年人,基本不见踪影。同时,还有不少餐厅直接歇业了。
生意稍微好些的,比如“怂火锅”,目测上座率70%,算是探店“唯一的惊喜”。其次是年轻人喜欢各类冰室、茶餐厅,寿司店等。小吃快餐属于刚需,生意也较好,比如大家乐,味千拉面等。
一位广州餐饮媒体人分析,根据公开的疫情数据预测来看,广州第一波高峰到达日为12月21日,第一波结束日为1月25日。虽然“南方毒株”比较温和,但温和的同时也让感染的批次变得参差不齐,有人阳,有人阳康,有人尚未感染。这也导致了消费信心的不足。
广州地铁3号线,被称“易挤到怀孕的线” 现在也“人烟稀少”
>穿越“黑障区”仍需时间
但春天终会到来
航天员在安全返回地球的时候,一定会经历一个“黑障区”,在那个区域中,没有信号,没有航向,没有安全感,一切都非常煎熬。然而,这个煎熬的时间不会太长。
餐饮的复苏,也需要穿越“黑障区”!这是前不久刚结束的餐饮创新大会上,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CEO秦朝的观点。他预测,放开后的三个月,可能会变成全行业“最难熬”的一个季度。尤其要注重账面上现金流的安全,警惕原材料大幅上涨及用工荒,想办法冲过去。
发展回血在春节后,而“磨刀”却在春节前!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线城市会提前完成群体感染,而这也意味着,一线城市也将提前恢复消费和生产。同时,相信很快会迎来鼓励的消费的政策出台,届时,餐饮人真正的春暖花开,终将到来。
15消费者权益日,本应是消费者们欢庆的日子,然而今年的这一天,却成了不少餐饮品牌的“噩梦”。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网友们纷纷表示,难道各行各业都想要我们的“贱命”吗?
< class="pgc-img">>就在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多家知名餐饮品牌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有的品牌被曝出使用过期食材,有的品牌被曝出卫生状况堪忧,还有的品牌被曝出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这些曝光引发了消费者的极大关注,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餐饮环境
315众多餐饮品牌被爆塌方,许多都是大家经常光顾的品牌,比如书亦烧仙草、古茗、茶百道等等,均出现使用过期食材,或替换食材的有效期!
面对这些曝光,网友们纷纷表示愤怒和不满。有网友表示:“我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吃饭是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可是现在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难道各行各业都想要我们的‘贱命’吗?”还有网友表示:“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抵制这些不负责任的餐饮品牌,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还好不影响我的蜜雪
< class="pgc-img">>此外,一些行业专家也对此次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他们认为,此次事件虽然暴露出了一些餐饮品牌的问题,但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未来,餐饮行业需要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品质管理,加强自律和监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让我们看到了餐饮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和决心。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打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餐饮环境,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够吃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