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使用工业盐冒充食用碘盐并销售给食品加工业户,济南市民董某某近日被依法取保候审。
据悉,自济南九部门联合开展制贩假盐专项治理行动以来,不到半月时间,相关部门已经查处各类盐业行政案件110余起,没收各类假盐7吨。 假盐案件不止发生在济南一地,据媒体报道,近期黑龙江、广东、河南、山西等地连番曝出假盐、毒盐案件。毒盐、假盐屡禁不止,令市民不仅忧心,如何才能让餐桌上的“盐罐子”更安全?
济南一窝藏假盐仓库被端
执法人员正在封存假盐样本
8月4日,济南盐政稽查支队与天桥区食药环经侦支队等部门组成联合办案组,一起侦破了一起工业盐冒充食用碘盐销售给食品加工业户的案件。
据市盐政执法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查处的部分案件信息,盐政部门通过暗中调查走访,发现天桥区绿地市场某调料店负责人董某某存在违规购销假盐的重大嫌疑,为避免打草惊蛇,济南盐政通过便装侦查,暗中盯梢,跟踪摄像,调取通话记录等方式,收集到涉盐违法行为人董某某大量犯罪事实,同时锁定其藏匿假盐的仓库以及贩售假盐的作案规律。
8月4日,联合办案组按照收网行动计划和安排,在涉盐违法行为人董某某窝藏假盐的仓库内当场查获工业盐0.75吨。经过初步调查核实,董某某自2010以来曾多次因违规购销盐产品被盐务部门行政处罚过,涉案盐产品大部分冒充食盐销售给食品加工业户使用。经过警盐双方通力合作,已掌握了涉盐违法行为人董某某上线和部分下线的涉盐证据,警方将根据案件进展情况,进一步落实假盐的来源和流向,董某某及其上下线将会面临法律的严惩。截止目前,董某某已处于取保候审阶段,相关调查取证工作仍在进行中。
仅半个月就没收7吨假盐
其实,董某某用假盐冒充食用碘盐的事件并非个例。自7月18日,济南市九部门联合开展制贩假盐专项治理行动以来,相关部门已经查获多起售卖假盐、工业盐冒充食用盐加工食品的案件。据了解,市盐政部门以餐饮行业、食品加工、小微企业、零售网点等为重点目标,着力加强对各类用盐、售盐业户的执法检查力度,特别加强对假盐危害认识不足、防范意识薄弱的餐饮户的用盐情况进行重点监督,严厉打击购进、使用或销售假冒伪劣食盐、工业盐的违法行为。截至7月底,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登记造册各类盐产品业户1000余家,查处各类盐业行政案件110余起,没收各类假盐7吨,罚款2万余元,警盐联合办案6起,移送司法机关案件5起,刑拘4人。
7月27凌晨,济南盐政稽查支队就与槐荫区食药环经侦支队组成办案组,查获了一起用工业盐冒充食盐加工海蜇的案件。济南盐政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对槐荫区一家大型农贸市场进行突击拉网式检查时,我们当场查获一家食品加工场所违规使用标有‘GB-5462’字样的工业盐50多斤,经过初步调查,发现涉盐违法行为人王某某违规购进假盐50公斤,已用于加工海蜇20余公斤,目前公安部门已经依法对其刑事拘留。”
工业盐当食盐利润高10倍
为何在相关部门屡屡严打的情况下,不法分子依然顶风作案呢?
央视新闻频道一则黑龙江警方捣毁贩卖假盐犯罪团伙的报道中揭露了其中端倪。据央视报道,该犯罪团伙用工业盐、畜禽饲料用盐冒充食用盐,假冒“中盐”品牌出售,谋取十倍巨额利润。据介绍,工业盐含超量的重金属元素,而饲料添加剂氯化钠它多数不含碘,长期食用会产生头晕,恶心,甚至高血压,最严重可能是肾衰竭。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用于假冒食盐的主要是精制工业盐、畜牧盐,也有用于饲料添加剂和印染助剂的盐类。虽然工业盐由盐业公司统一管理经营,但购买渠道畅通,不少化工商贸公司都有销售。盐务稽查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制造贩卖假盐利润巨大,目前市场上工业盐每吨价格为400多元,而食用盐每吨价格则为4000多元。正是这中间的巨大的利润,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制假企业将被逐出市场
为此,正在联合执法过程中的九部门制贩假盐专项治理行动专门强调:要全面排查食盐生产及假冒食盐源头,严防工业盐流入食盐市场,要求工业用盐企业建立完整的工业盐购进、销售及使用记录。
针对当前严峻的盐业市场状况,我市还将研究制定《济南市盐务局整顿盐业市场秩序调查登记表》,登记内容涵盖盐产品的用途、用量、来源、流向以及相关资质等事项,进行全面登记造册工作,特别是强化畜牧用盐、饲料添加氯化钠、软化水用盐、渔业用盐、工业废渣盐等盐产品监管,对属地涉盐企业进行登记和生产销售情况备案,确保专盐专用。同时,相关部门还将加强食盐使用环节整治,着重对饭店、食堂(工地、学校)、快餐店、夜市排档、饮食摊点等场所,以及腌制或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卤货、熟食)加工作坊的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购进、使用假冒伪劣食盐、工业盐等违法违规行为。
据市盐务局相关人员表示,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及时反映专项治理成果,集中披露制贩假盐典型案例,公开制贩假盐企业“黑名单”。同时,全市将加大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力度,对制贩假盐等涉盐违法犯罪案件依法从重查处,将违法企业纳入不良信用记录并实行市场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