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九月
饮品届的“顶流”频频冲上热搜
许多网友大呼: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饮品”
出!现!了!
中医馆的酸梅汤供不应求:
无添加剂,价格便宜
还能刷医保!
成为了无数人口中
“更适合中国宝宝的下午茶”
咖啡届的新产品“酱香拿铁”见证了
“年轻人的第一口茅台,
中年人的第一口瑞幸”
在不同年龄层的文化碰撞中
一跃变成网友心中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早C晚A”
(“C”指咖啡的英文“Coffee”;
“A”指酒精的英文“Alcohol”)
不仅如此,前段时间
蜜雪冰城与中国邮政
合肥警方的联名
也掀起一阵热议
“一杯‘行走的反诈指南’”
等精彩的话题层出不穷
图/合肥警方公众号
近年来
奶茶、新式茶饮、咖啡
作为新兴消费品类
深受广大年轻人喜欢
在年轻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
例如在立秋当天刷屏朋友圈的
“一起喝奶茶”
今年也是热度不减
网友自创的奶茶界“几宗罪”
傲慢:呵,我绝不会喝便宜的奶茶。
嫉妒:气死我了,那个人的奶茶更好喝!
暴怒:啊啊啊,今天没喝奶茶,我人没了!
懒惰:懒得下楼买奶茶,外卖一下~
贪婪:第二杯半价?好想再来一杯……
暴食:吨吨吨吨吨吨吨吨吨吨吨嗝。
为什么饮品届
常常出“顶流”?
饮品牌减压器:
“续命神器”,为生活加点甜
“虽然还未能财务自由,
但可以先实现奶茶自由。
减压充能好帮手
多喝一点甜甜!”
甜饮中的糖分
能够快速让人们获得愉悦感
加上日益丰富的小料
每喝一口
就像得到了一次小奖励
这种感觉通过味蕾传达到大脑
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心情便不自觉地好了起来
饮品牌充电器:
熬夜“肝”论文,喝一杯神清气爽
“不喝点什么的话,
我一点灵感也没有。”
在阅读习惯逐渐碎片化的现代社会
大家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普遍下降
“多任务操作”成为了工作常态
奶茶、咖啡等饮品以伴随式为特点
内含让人提神醒脑的咖啡因
成为了新型“办公用品”
更能达到沉浸式办公的心境
饮品牌社交神器:
自带话题,饮品搭子从此诞生
“想喝下午茶,要一起点外卖吗?”
在许多学习和办公场所
饮品已经成为了社交的一部分
饮品门店的买一送一
奶茶外卖的二十起送
都带起了一波饮品社交
“拼单”就是最常见的方式
喝……?
奶茶?
喝!!!
这些年你有没有为了谁拼过 命 奶茶?
正如某品牌在“酱香拿铁”的
宣传界面用醒目的字体标出:
“今日起成年人的新型快乐
职场人的社交新方式诞生了!”
就是牢牢把握了饮品的社交属性
选购这些“顶流”饮品时
这些注意事项你知道吗?
请查收这份健康饮用攻略!
体质不同,仔细甄别
控制量数,不要贪杯
勿盲目跟风,理性购买
“中药版酸梅汤”
1、以下特殊人群注意啦!
● 儿童、老年人的胃黏膜结构薄弱,最好少饮,且在酸梅汤里加冰对肠胃无益
● 妇女经期、产前、产后忌食
● 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糖尿病人等人群要注意常温、适量饮用
● 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感觉胸腹部堵塞忌食
● 患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人忌食
● 细菌性痢疾初期的人慎食
2、储存方式注意啦!
● 酸梅汤在常温下很容易变质,如果看到表面有细细的泡沫浮起,就说明已经变质不能喝了。如果酸梅汤一次喝不完,最好存放在冰箱里。
“酱香拿铁”等含咖啡、酒精饮品
1、爱喝、不爱喝酒的都要注意啦!
● 未成年人、孕妇、驾驶人员和酒精过敏者不建议饮用
● 消费者喝完含酒精饮品后不要再开车
● 患有以下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特殊疾病请在饮用前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感冒、骨质疏松、痛风、肥胖、心律不齐、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消化道炎症及溃疡等的特殊人群,建议尽量减少或避免饮用类似此款“酱香拿铁”的含酒精和(或)咖啡饮品。
2、近期服药的注意啦!
服用药物期间或前后几天应避免摄入含有酒精的食物或饮品,这些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 头孢+酒=说“走”就“走”
● 解热镇痛药+酒=肝损或消化道溃疡(出血)
● 降糖药+酒=低血糖反应
● 降压药+酒=低血压
● 镇静催眠药+酒=呼吸抑制、昏迷
● 精神类药品+酒=病情恶化
3、爱喝、不爱喝咖啡的都要注意啦!
平时不喝咖啡的人,不建议喝咖啡
而喜欢喝咖啡的人,在这几个情况下不建议喝:
● 患有心脏病、内分泌疾病
● 处于发热感染的时候
● 怀孕备孕和哺乳期
我们该如何
与奶茶和平共处?
凑合替代法:
用白开水、新鲜水果、无糖或低糖饮品替代
有时我们对奶茶的“上瘾”
是对高糖分食品带来的
满足感的渴望
所以当下次奶茶瘾犯时
告诉自己
吃一些健康的“甜品”
也可以获得愉悦
多喝白开水
用适量的低卡水果、
无糖或低糖饮品来代替奶茶
自制奶茶法: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过量的咖啡因、糖分
也是严重危害健康的因素
所以——
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
来创造健康美味!
自制奶茶可以真正做到
“奶茶是奶和茶,养生不变胖”
奶+茶=奶茶
没毛病!
自制奶茶小妙招:
准备好水、奶和茶叶
将水烧开,放入1汤匙茶叶(茶叶量根据自己喜好调整),浸泡2~5分钟
滤掉茶叶留茶汤,倒入适量纯牛奶,重新加热煮沸(避免牛奶焦糊)
可以加入少量糖调味
“开源节流”大法:
运动+减少喝奶茶的量和频率
1、管住嘴
逐步减少喝奶茶次数
减少小料的添入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迈开腿
每天可以坚持30分钟左右的运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各类运动每30分钟消耗的卡路里(仅参考)
? 慢跑 ≈ 300卡 ? 跳绳 ≈660卡
? 爬楼梯 ≈ 200卡 ? 游泳 ≈175卡
? 自行车 ≈ 330卡 ? 篮球 ≈ 250卡
数据来源:搜狐网
有人说
“喝完奶茶就有力气减肥了”
团团说
“顶流”饮品虽然火热
但确实不能贪杯哦
这篇健康饮用指南诚邀各位品鉴
快一键转发给你的“饮品搭子”吧!
希望大家都可以拥有甜甜的人生!
来源:微信公众号“江苏共青团”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合肥警方”、“中国饮品快报”、“现代快报”、“青春朝阳”、“luckincoffee瑞幸咖啡”、“台儿庄中医院”、“温州市人民医院”、“河南疾控”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供稿:王雪纯(南京大学)
编辑:吕毅
审核:丁娜、吴澍天
复审:沈娜
终审:孙洪洋
着热浪不断袭来,茶饮摆摊又双叒“卷疯了”。
泰奶、老挝冰咖啡、马黛茶等异域茶饮热度空前;“蛙仔气泡水”等高颜值产品硬控年轻人。
今年奶茶摆摊有什么新形势、新顶流?
一番调查下来,我发现有人“出摊2小时收入1000元”,也有人“卖出6杯就感觉爆单”……
出摊2小时收入1000元
今年“奶茶摆摊”出现新顶流!
最近我发现,人山人海的夜市里,出现了新顶流——
各种声称有养生滋补功效的“健康水”成为众多摊主的新选择。山东、广州、杭州、成都、郑州……多地甚至兴起“中医夜市”,进一步催热养生茶饮。
网友热评:
“冰镇凉茶来一罐,火气立刻就消散”
“熬最晚的夜,逛最养生的市集”
“一杯特调养生茶,满足味蕾、滋养身心”
我了解到,山东烟台95后姑娘小卓,今年5月起利用下班时间摆摊卖“养生凉茶”,“生意最好的一次,拿了200元左右的原料,卖了将近1000元”。
据小卓介绍,她的产品有3款:香茅柠檬、乌梅薄荷、洛神山楂饮,单杯10~15元。产品配方与原料源自一家专注于养生凉茶的厂家,成本并不高,每天提前在家泡煮好拿到摊位上卖。
小卓的摊位在一个地铁口附近,仅由一个移动推车和几个保温桶组成,周边有社区,人流量比较稳定,“很多年轻人只要碰到了,都会买一杯”。
同样,南昌一个刚毕业的00后小伙,趁着当地推“中医夜市”的契机,突发奇想把哥哥中药奶茶店里的特色饮品拿到夜市上卖。
加入茯苓、人参、甘草等食材的饮品,一亮相就受到夜市消费者的追捧,“这个画风看起来就很健康”。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中野卉子 已获授权
摆摊作为夏天茶饮的常规玩法,每年都有新流行、新商机。
今年除了养生茶饮热,还有哪些新趋势?我进行了一番探查。
< class="pgc-img">>泰奶、DIY冰杯、珍珠奶茶
今年摆摊这些饮品卖得好
1、泰奶、老挝冰咖啡等异域茶饮,拿捏爱尝鲜的年轻人
今年的奶茶夜市上,主打泰奶、老挝冰咖啡的摊位很多,广东、杭州、武汉、合肥等地都有。
这类摊位通常很有风格,大量融入泰文霓虹灯和典型东南亚配色。产品上,不仅有用塑料袋装的老挝冰咖啡和泰式奶茶,还有一些东南亚特色的柠檬茶、鸡尾酒等饮品。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小企鹅 已获授权
高辨识度的摊位设计,异域风格的风味,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尝鲜。
2、黑糖珍珠、牛乳豆沙等经典产品,流行夜摊
“在厦门街头偶遇珍珠奶茶小摊”“南京黑糖珍珠奶茶出摊”“最近晋江路边摊风很大的黑糖珍珠奶茶”……
主打黑糖奶茶的饮品小摊,热度空前。
这波流行早有前兆,美团外卖发布的上半年饮品数据报告显示:黑糖奶茶在2024年销量上升127位次,成为今年名副其实的“翻红爆款”。
不仅全国的饮品店都在上相关产品,甚至还有很多专门店涌现,如今这股热潮蔓延至夜市摆摊。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无敌思思 已获授权
同样夏天必备的绿豆类饮品仍是夜市C位,各种主打“0”添加的绿豆沙、牛乳豆沙等高频出现,甚至成为很多大学生暑期摆摊首选。
3、 “冰杯效应”来了,DIY饮品成摆摊香饽饽
前段时间,便利店冰杯爆卖时,就有不少人抓住了第一波摆摊商机,“摆摊冰杯,每天多赚400多块”。
在“冰杯效应”下,厦门、重庆、苏州等地的摊主还对冰杯进行了升级,打造出更多“冰杯+”产品,比如制作成西瓜、车厘子、百香果等水果冻;或加入椰子水、冰雪碧、养乐多、营养快线、娃哈哈等饮料,单杯售价8.8元。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闪闪 已获授权
通过不同元素的DIY组合,既好看又好玩,关键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主打一个稳赚不赔。
4、 “蛙仔气泡水”等高颜值产品,硬控当代年轻人
继“游泳气泡水”大流行后,又一波好看的饮品在地摊上出圈了。
在重庆,有人搭配火锅串串摆摊卖“蛙仔气泡水”,冻冻蛙仔、冰块和薄荷气泡水组合,出品借鉴泰奶的塑料袋装法,一袋售价9毛钱,价格便宜、外形可爱,深受年轻人追捧。
类似的还有草莓气泡水、青提气泡水、百香果气泡水、薄荷气泡水、蓝柑气泡水,以及夜市上一款“樱花奶豆腐”甜品也特别火。
高颜值的外观、多巴胺的配色,一整个拿捏颜值至上的年轻人。
< class="pgc-img">>图源来自小红书博主@Shopaholic_5v 已获授权
5、 “10元咖啡”“5元伯牙绝弦”,狂刷存在感
南京“10元咖啡阿姨”走红之后,全国各地兴起一波雀巢“手冲咖啡”的复刻热潮,比如“武汉傻小子10元手冲咖啡”“益阳好姐妹10元手冲咖啡”等。
江苏一网友模仿南京阿姨走红的核心密码——真诚和透明,其咖啡小摊前拉着写有“冰块、冰美式、冰拿铁、热心肠”“原料主打咖啡和冰”的条幅,不少年轻人被种草。
此外,汕头的“5元版伯牙绝弦”,借势当红品牌招牌产品的热度,吸引了大批“猎奇”年轻人。
摆摊,也有摆摊的生存法则
地摊经济日益火爆,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摆摊大军。
小红书上有几十万条关于如何摆地摊的笔记;抖音上与摆地摊相关的话题,播放量超过800亿次。
其中不乏“摆摊两小时,收入近千元”“辞职摆摊后月收入过万”的案例,然而深入调查之后我发现,摆摊赚钱并不容易。
比如,武汉的小关,投入近2000元在夜市摆摊卖养生茶饮,初期销量一度徘徊在个位数。
“有时候一天能卖出去六杯,我觉得就是大单了”,小关感慨道。
据小关分析,他推出的“陈皮山药汤”“竹蔗毛桃茅根水”“山楂洛神柠檬茶”等养生产品,虽说打出了差异化,但夜市上卖茶饮的摊位太多了,“柠檬茶、酸梅汤、绿豆沙、鲜榨果汁等应有尽有,100米内就有10余个。”
“要想在一条街里脱颖而出,需要花费的心思不比开店少”,江苏新中式茶摊摊主大隐表示,从选品、选址、备料、出品、定价、宣传,每个环节都需要下功夫。
看似低门槛的摆摊,其实有不少门道,甚至还会遇到许多始料未及的困难。
诸如“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是常态”“38度的天气坚持出摊”“你会变得比父母还要关注天气预报”等真实体验,揭示了“日入千元”背后的辛酸与努力。
摆摊,有摆摊的生存法则。不是什么火,卖什么就能赚钱,而是结合流行和所在夜市的具体情况,打造出自己的核心优势。
对于摆摊奶茶,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观点。
源:咖门KamenClub
随着热浪不断袭来,茶饮摆摊又双叒“卷疯了”。泰奶、老挝冰咖啡、马黛茶等异域茶饮热度空前;“蛙仔气泡水”等高颜值产品硬控年轻人。今年奶茶摆摊有什么新形势、新顶流?一番调查下来,我发现有人“出摊2小时收入1000元”,也有人“卖出6杯就感觉爆单”……
出摊2小时收入1000元
今年“奶茶摆摊”出现新顶流!
最近我发现,人山人海的夜市里,出现了新顶流——
各种声称有养生滋补功效的“健康水”成为众多摊主的新选择。山东、广州、杭州、成都、郑州……多地甚至兴起“中医夜市”,进一步催热养生茶饮。
网友热评:
“冰镇凉茶来一罐,火气立刻就消散”“熬最晚的夜,逛最养生的市集”“一杯特调养生茶,满足味蕾、滋养身心”
我了解到,山东烟台95后姑娘小卓,今年5月起利用下班时间摆摊卖“养生凉茶”,“生意最好的一次,拿了200元左右的原料,卖了将近1000元”。
据小卓介绍,她的产品有3款:香茅柠檬、乌梅薄荷、洛神山楂饮,单杯10~15元。产品配方与原料源自一家专注于养生凉茶的厂家,成本并不高,每天提前在家泡煮好拿到摊位上卖。
小卓的摊位在一个地铁口附近,仅由一个移动推车和几个保温桶组成,周边有社区,人流量比较稳定,“很多年轻人只要碰到了,都会买一杯”。
同样,南昌一个刚毕业的00后小伙,趁着当地推“中医夜市”的契机,突发奇想把哥哥中药奶茶店里的特色饮品拿到夜市上卖。
加入茯苓、人参、甘草等食材的饮品,一亮相就受到夜市消费者的追捧,“这个画风看起来就很健康”。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中野卉子已获授权
摆摊作为夏天茶饮的常规玩法,每年都有新流行、新商机。
今年除了养生茶饮热,还有哪些新趋势?我进行了一番探查。
泰奶、DIY冰杯、珍珠奶茶今年摆摊这些饮品卖得好
1、泰奶、老挝冰咖啡等异域茶饮,拿捏爱尝鲜的年轻人
今年的奶茶夜市上,主打泰奶、老挝冰咖啡的摊位很多,广东、杭州、武汉、合肥等地都有。
这类摊位通常很有风格,大量融入泰文霓虹灯和典型东南亚配色。产品上,不仅有用塑料袋装的老挝冰咖啡和泰式奶茶,还有一些东南亚特色的柠檬茶、鸡尾酒等饮品。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小企鹅已获授权
高辨识度的摊位设计,异域风格的风味,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尝鲜。
2、黑糖珍珠、牛乳豆沙等经典产品,流行夜摊
“在厦门街头偶遇珍珠奶茶小摊”“南京黑糖珍珠奶茶出摊”“最近晋江路边摊风很大的黑糖珍珠奶茶”……
主打黑糖奶茶的饮品小摊,热度空前。
这波流行早有前兆,美团外卖发布的上半年饮品数据报告显示:黑糖奶茶在2024年销量上升127位次,成为今年名副其实的“翻红爆款”。
不仅全国的饮品店都在上相关产品,甚至还有很多专门店涌现,如今这股热潮蔓延至夜市摆摊。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无敌思思已获授权
同样夏天必备的绿豆类饮品仍是夜市C位,各种主打“0”添加的绿豆沙、牛乳豆沙等高频出现,甚至成为很多大学生暑期摆摊首选。
3、 “冰杯效应”来了,DIY饮品成摆摊香饽饽
前段时间,便利店冰杯爆卖时,就有不少人抓住了第一波摆摊商机,“摆摊冰杯,每天多赚400多块”。
在“冰杯效应”下,厦门、重庆、苏州等地的摊主还对冰杯进行了升级,打造出更多“冰杯+”产品,比如制作成西瓜、车厘子、百香果等水果冻;或加入椰子水、冰雪碧、养乐多、营养快线、娃哈哈等饮料,单杯售价8.8元。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闪闪已获授权
通过不同元素的DIY组合,既好看又好玩,关键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主打一个稳赚不赔。
4、 “蛙仔气泡水”等高颜值产品,硬控当代年轻人
继“游泳气泡水”大流行后,又一波好看的饮品在地摊上出圈了。
在重庆,有人搭配火锅串串摆摊卖“蛙仔气泡水”,冻冻蛙仔、冰块和薄荷气泡水组合,出品借鉴泰奶的塑料袋装法,一袋售价9毛钱,价格便宜、外形可爱,深受年轻人追捧。
类似的还有草莓气泡水、青提气泡水、百香果气泡水、薄荷气泡水、蓝柑气泡水,以及夜市上一款“樱花奶豆腐”甜品也特别火。
高颜值的外观、多巴胺的配色,一整个拿捏颜值至上的年轻人。
图源来自小红书博主@Shopaholic_5v已获授权
5、 “10元咖啡”“5元伯牙绝弦”,狂刷存在感
南京“10元咖啡阿姨”走红之后,全国各地兴起一波雀巢“手冲咖啡”的复刻热潮,比如“武汉傻小子10元手冲咖啡”“益阳好姐妹10元手冲咖啡”等。
江苏一网友模仿南京阿姨走红的核心密码——真诚和透明,其咖啡小摊前拉着写有“冰块、冰美式、冰拿铁、热心肠”“原料主打咖啡和冰”的条幅,不少年轻人被种草。
此外,汕头的“5元版伯牙绝弦”,借势当红品牌招牌产品的热度,吸引了大批“猎奇”年轻人。
摆摊,也有摆摊的生存法则
地摊经济日益火爆,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摆摊大军。
小红书上有几十万条关于如何摆地摊的笔记;抖音上与摆地摊相关的话题,播放量超过800亿次。
其中不乏“摆摊两小时,收入近千元”“辞职摆摊后月收入过万”的案例,然而深入调查之后我发现,摆摊赚钱并不容易。
比如,武汉的小关,投入近2000元在夜市摆摊卖养生茶饮,初期销量一度徘徊在个位数。
“有时候一天能卖出去六杯,我觉得就是大单了”,小关感慨道。
据小关分析,他推出的“陈皮山药汤”“竹蔗毛桃茅根水”“山楂洛神柠檬茶”等养生产品,虽说打出了差异化,但夜市上卖茶饮的摊位太多了,“柠檬茶、酸梅汤、绿豆沙、鲜榨果汁等应有尽有,100米内就有10余个。”
“要想在一条街里脱颖而出,需要花费的心思不比开店少”,江苏新中式茶摊摊主大隐表示,从选品、选址、备料、出品、定价、宣传,每个环节都需要下功夫。
看似低门槛的摆摊,其实有不少门道,甚至还会遇到许多始料未及的困难。
诸如“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是常态”“38度的天气坚持出摊”“你会变得比父母还要关注天气预报”等真实体验,揭示了“日入千元”背后的辛酸与努力。
摆摊,有摆摊的生存法则。不是什么火,卖什么就能赚钱,而是结合流行和所在夜市的具体情况,打造出自己的核心优势。
对于摆摊奶茶,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观点。
统筹|艳子 编辑|少华 视觉|江飞
文章为咖门原创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商务 18339988529|18638151818
课程 13253329903|15981968225|1556505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