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牛杂早酒
是河溶早餐的一大特色
有很多种菜
都是用小碗小碟装
价格公道
几个人一起点上
蒸鸡蛋鱼冻牛杂扣肉蒸肉等几个菜
边聊天边过早
十分惬意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牛杂麻辣爽口、回味无穷
扣肉片片肥瘦相连、油而不腻
冻鱼入口即化、满嘴留香
鸡蛋咸淡适宜、嫩滑可口
< class="pgc-img">>河溶早酒的起源说
< class="pgc-img">>第一种说法是起源于荆州,荆州辖下的公安县以牛杂火锅闻名天下,而荆州人有喝早酒的习惯,几乎没有见过哪里的人们像荆州人这样把早餐吃得像午饭一样隆重。荆州的牛杂和早酒往宜昌传播,河溶是首先接受的宜昌地方,所以冠名为“河溶牛杂早酒”。
第二种说法是来源于农村,河溶是农业大镇,庄稼人多,在热天,庄稼人趁着清晨凉爽早早下地干活,忙到上午9、10点钟才吃早饭是常有之事。所以,在农村早饭都要准备几个炒菜,吃几大碗饭,还要喝上几两酒活活血、解解乏,久而久之,农村就有了喝“早酒”的习惯。“早酒一喝,抖擞一天。”说的就是这个理。
< class="pgc-img">>如今,河溶早酒,早已走出了河溶,仅在当阳的河溶早酒店,据小当所知就有二十几家,全省内外更是不计其数。河溶早酒和“郭场火锅鸡”一样,成为河溶的饮食标牌,成为了当阳人的骄傲,从而有了“河溶早酒,郭场火锅,迎八方贵客”的说法。
>江汉平原地带,有这样一种牛“威震四方”,它北通襄樊、南阳,南及常德、衡阳,东往武汉、九江,西达恩施、宜昌,往来食客络绎不绝,但凡吃过,都啧啧称奇......
公安牛肉,名震湖北街头,分为牛三鲜、牛杂、纯牛肉、牛蹄筋、黄金管五种火锅。
它的招牌虽然在湖北随处可见,常闻其名,吃其肉,但是问起源,知者甚少。
其实公安离武汉也不远,它是荆州下面的一个县城,与主城区隔着条长江,名字还是当年刘备改的。
早年间,公安县是长江上一个重要码头,有很多工人搬运货物,从晚上一直忙到天亮,待到收工之时,他们就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喝上几杯酒,吃着火锅,再回去休息,时间久了,就慢慢形成了喝早酒,吃火锅的习俗。
改革开放前期,斗湖堤镇的新建街上,有一家国营餐馆,擅长用剩下的牛骨头、牛筋和牛杂烧制成牛肉面,或牛杂汤售卖。在美食匮乏的年代,它家的牛肉汤、牛杂面香飘十里,从此名震荆楚。
公安牛肉也叫牛肉炉子,牛肉炉子是湖北省公安县对牛肉火锅的地方称谓。
刚开始兴起时以纯牛肉为主,后期经过不断改良,食客们普遍觉得有牛腩、牛肚和牛蹄筋按一定比例制作的“牛三鲜”口感最佳,牛腩保持牛肉的厚实感,牛肚增加嚼劲,炖煮化开的牛蹄筋称为道牛肉火锅的“点睛之料”。
黄金管则是牛黄喉和牛软骨一起炖煮,软脆交替,将牛的特别部位发挥无限。
散养老黄牛
公安牛肉的原材料选取近乎挑剔,最正宗的公安牛肉选取散养的老黄牛,如果是在江汉平原上下地耕作过的水牛肉就更加完美。
若是养殖场饲养的黄牛,一定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再次散养,放松皮肉筋骨。不过现在机械化已经大部分取代,本地水牛已经稀缺,很多时候都只能用杂交水牛替代。
如今荆楚菜馆里,说要吃公安牛,一般都是牛三鲜火锅。
牛肚、牛肉、牛筋按1:0.7:0.3配比,辣椒、大蒜、姜片、八角、桂皮、豆瓣酱就是这火锅的全部调味。
一锅火锅的分量并不能支撑很多人,两到三人最佳,超出需要另外加点肉。公安牛肉火锅的纯粹在于他们没有其他的配菜,当地人觉得加了其他食材影响牛肉口感,还不如大快朵颐吃肉,一个锅吃过瘾。
如果要更地道,辅助一点当地独有的「公安晒酱」,这种酱以本地蚕豆为原料,经过焙炒,褪壳,浸泡后霉制15天以上,后加入净水、蒜蓉、白糖、食盐、八角、桂皮等,在夏季高温下暴晒45天,形成当地特有的酱香风味。
晒酱的鲜美滋味得益于公安长江南岸的地理条件,冬寒夏热,特别是盛夏高温可持续两个多月。因此,公安晒酱可以在炙阳下暴晒充分发酵半月左右,直到酱香沉郁扑鼻,色泽深红后装坛密封待用。
煮火锅,其实不需要多深的功力。牛筋要先提前煮40分钟,直到本来硬梆梆蹄筋被大火煨炖软烂。
另一边牛肚也不易嚼,因此也要提前煮20分钟,并且为了防止牛筋完全溶化,牛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毕竟牛肚也属于杂物,所以它的汤汁不能要,不然会腥。
接着就是牛肉了,小火慢煨20分钟加入牛蹄筋和牛肚,这份牛三鲜火锅就等着上桌了!
< class="pgc-img">>酌一口酒,夹一口肉,再嚼一粒花生,谈笑风生,则是荆州老一辈最舒服的早酒或是劳作后的饱餐。
原始的公安牛肉火锅口味重,这是码头文化的标配,工人们劳动繁重,闲下来就想大口吃肉,补充盐分和热量,只有重味才能抚慰一天的辛苦。
而如今随着码头的落寞,工种逐渐多样性,人们再也不需要太重的味道才能释放味蕾,牛肉炉子经过多番演变,辣味减半,咸淡适宜,谁都好上这一口。
牛肉看似紧致,入口却松散进味,牛筋糯而绵密,嗦着可以直滑入胃中,牛肚则是唯一需要嚼一嚼的东西,增加口感,每一次牙齿间的摩擦都是为接下来大开胃口提前做准备。
< class="pgc-img">>当外地人跑来公安县,说想吃地道的牛肉火锅,东南醇一定是首选,不过犒劳当地的人的胃不一定非要去最火爆的地儿,就城西菜场对面的牛肉炉子已经足够满足。
喽,大家好,我是碧野清秋,湖北宜昌人,老家当阳!
牛杂,鱼冻子,扣肉,肉丸子搭配着白米饭,来杯白酒,“日哈白”,“过个早”,新的一天,河溶人就是这样开始的!
每次回家,总喜欢带着儿子上镇去过个早,有时候是吃碗牛肉面或者牛杂面,有时候是隆重地点上几小碗河溶镇上特有的菜,再用小蝶随意地夹上点主人家自备的免费小菜,白米饭仔细地嚼着,那滋味,让你着实沉醉于市景中的人间烟火!
< class="pgc-img">>就像我起初提到的,过早必备,也是最有名气的当数我们河溶的牛杂了,小碗装下,红汤泡着,青葱蒜蓉面上飘着,让你一眼便爱上,只是一口便再也放不下了!牛杂脆滑酸爽,汤虽红却也清凉,泡上点米饭,更是让人总也不觉得够!
< class="pgc-img">>再说那冻子鱼,多半是头天晚上,主人家用小鱼煎上,小盘装上,然后放冰箱中细细冻上,第二天,有客要,再直接端至面前!不说太多,十来条小小鱼,还是有的。最喜在炎炎的夏日吃冻鱼了,尤其是那鱼冻,用筷子夹上一丁点,放入嘴中,轻轻一吸,冰冰凉,滑溜溜,这也忒得劲了!
< class="pgc-img">>再说那扣肉,用料也是极其讲究!必须选用上好的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肉先煮上,然后沥干,蜂蜜抹上,猪皮那面炸上,至金黄色才是刚刚好的颜色!垫盘子底菜也是极为讲究,有用当地的特色榨光椒的,有用自家淹的咸菜的,不过不管是那样,味道都是正好的。蒸熟蒸透的扣肉,一碰就散,一呡就化,哪怕你是再没牙的老太太,也能让你吃的眉开眼笑,吃一块,再来一块,总也没个够!
< class="pgc-img">>这里啊,就不细说牛肉面有牛杂面什么的了,肉是大块的有,价也是实诚的价,但不管怎么说确是别处也有的,所以这里就不提了。但,这味道啊,却也是独一份的,有机会,也是可以尝一尝的!虽然我大爱牛肉面,这里就不安利了。
< class="pgc-img">>在河溶镇上,过早的地不说几十家,十几家倒也是有的!总听老人说,河溶鼎盛时期,也是极其富裕的地界,过早那就更是隆重,我们现在,算糙的了!自然,随着河溶的逐渐衰败,这过早的店铺,也就略微少了!
我们总去的那家,是进街口的一家!老板大伙都认识,我虽叫不上名,但却也脸熟!老板与父亲却也是老熟人,每次去,我的代号某某某的姑娘,我儿子,自然就是某某某的孙子!
老板也是极好的人,每次去,我儿子吃的面什么的,都是不收钱的,也就单单收了我们几个大人的钱。老板总说,这小的孩子,能吃多少,还收钱,算了,我们请了啊!
< class="pgc-img">>老板两口子做生意也任性,也就不到上午九点半,就关门了,所以每次去,就得赶个大早,不然,也就白白吃了顿闭门羹!
店外客人总是络绎不绝的,店内桌椅总是不够用的,可是,哪怕苦苦等着,在外站着,也是不愿离开的!
我是碧野清秋,一个妥妥的湖北宜昌当阳河溶镇人,虽不是一个美食家,但家乡的美食,我还是执着地热爱着的!不管人在哪,心却被那美食勾着魂似地往回拉着!
如果您有机会来到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河溶镇上,别忘了“过了早”,来碗牛杂、冻鱼、扣肉什么的,尝尝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