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吃菜,千奇百怪。有一类植物,可药用,可治病,贵州人却脑洞大开,把它们做成可口美食,药食两用。或许这些美味你早就习以为常,如何想到它们也是治病救人的良方呢?
⒈阳藿
活血调经 镇咳祛痰
又叫蘘荷,在贵州的吃法多种多样,生吃、炝炒、凉拌、煮汤、酱腌、生泡都可以,当然最绝配的吃法是火烤来和青椒毛辣角一起凉拌。
阳藿主要分布于贵州各地山谷阴湿处,也有农家栽种于房前屋后。食用部位为花茎和根茎。
阳藿性温,味辛,可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
⒉灰灰菜
清热利湿 降压止痛
灰灰菜,是贵州人常用的火锅、凉拌菜材料。用沸水氽一下,放煳辣椒,再加入各种调料直接拌匀就可食用。
灰灰菜性味甘平,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全草可入药,能止泻痢,止痒,治痢疾腹泻。配合野菊花煎汤外洗,还可治皮肤湿毒及周身发痒。
但灰灰菜是含有卟啉类物质的光感性植物,过多服食或接触,并受数小时日晒后会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炎症反应,因此灰灰菜一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后或接触后应避免强烈日光暴晒。
⒊蒲公英
清热解毒 利尿散结
贵州的蒲公英吃法主要是煮火锅或者凉拌成各种小菜,主要食用部分为其嫩叶、未开花的花蕾、根状茎。
其药用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等。
蒲公英在药理上还有抗菌杀菌、通乳阻塞、抗肿瘤、利胆的作用。
⒋剪刀菜
清热消肿 利湿化瘀
最常见的吃法是炝炒剪刀菜,以至衍生出炝炒莴笋叶,炝炒筒筒菜等菜肴。用炝炒的方式可以保持菜质脆嫩爽口,香辣味浓。
其药用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湿化瘀。
⒌何首乌须
解毒通便 乌发益精
贵州人爱用何首乌须须吃火锅、凉拌,无论是何首乌凉拌厥根粉还是凉拌何首乌都是黔菜中的美味。
何首乌性味苦、甘、涩,微温,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祛风等功效。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直接切片入药为生首乌,用黑豆煮汁拌蒸后晒干入药为制首乌。
生首乌能解毒、润肠通便、消痈。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⒍茅香菜
祛湿益气 止泄除痰
茅香菜又叫清明菜,贵州人最熟悉的是清明粑。上山整点清明菜,跟糯米、粘米混合,做成软软透着清香的清明粑,一定是每个贵州人难忘的回忆。
相传明建文帝流落贵州,在长顺县白云山削发为僧。长顺百姓得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和六月十九都带上自制饼食做祭品上山朝佛。偶然一次建文帝品尝到了一种美味食饼,并命名为清明粑,从此清明粑名声大盛。
其主料清明菜性味甘平,具有祛风湿、利湿浊、化痰止咳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清明菜具有扩胀局部血管、降低血压,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气管炎、喘息咳嗽、溃疡病、风湿痛的作用。
⒎天麻
平肝息风 消眩止晕
贵州盛产天麻,肯定要大大利用。最常见的吃法是天麻炖鸡。将天麻片和姜丝填充于去毛及内脏的老母鸡腹中,炖至鸡烂即可。
天麻炖鸡鲜香味美,营养丰富,尤其对神经衰弱、眩晕头痛有特效。
其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
⒏木姜子
健脾消食 解毒消肿
火锅、蘸水里放几滴小油,整个味道就神奇的变香,不用说,一定是放了木姜子油。木姜子油原料主要产自贵州,属于黔菜的绝藏密料,酸汤鱼必备调料。
木姜子健脾燥湿,调气消食,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胃寒腹痛、暑湿吐泻、食滞饱胀、痛经、疝痛、疟疾、疮疡肿痛等症。
其以根叶供药用,内治胃痛呕吐,外治疮毒,用法为煎汤或外敷,但肠胃有热者忌用。
⒐山药蛋
补脾养胃 补肾益肺
山药蛋不同于我们平时吃的根,它的吃法十分丰富,炒拌炖煮皆可。炖煮比较常见,和煮洋芋差不多,但比洋芋煮起来更粉更面,炸熟了再炒着吃也很香。
药用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但患感冒、大便燥结者及肠胃积滞者应忌用。
其不宜与甘遂、猪肝、黄瓜、南瓜、胡萝卜、笋瓜、海味等同食,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⒑苦荞
降气宽肠 凉血消肿
苦荞并非菜品,而是能作主食的“饭”。其盛产于威宁,久负盛名的威宁荞酥、荞粑即以苦荞为原料,食之香酥松散,味道鲜甜。
苦荞为“五谷之王”,药用特性好。有调节血糖血脂、抗疲劳、抗缺血、弱雌激素样、保肝、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抗氧化、抗炎、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肿瘤、抗结石等多种神奇作用。
苦荞被韩国人称为“神仙的粮食”,相互馈赠苦荞食品是韩国上层显贵最时尚的礼仪。日本人称苦荞为“长生不老的保健食品”,是“21世纪人类自己能种植的灵丹妙药”。而德国人则将苦荞誉为“东方神草”。
⒒鱼香菜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鱼香菜是贵州人吃羊肉、狗肉和豆花面必不可少的材料,在饮食中的主要作用是去除腥味或者用来提味。
其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喉,理气。用于感冒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昏,微恶风寒;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阴虚血燥体质,或汗多表虚者忌食;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忌多食久食。
⒓:折耳根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说起贵州药食,折耳根一定不得不提。折耳根炒腊肉、凉拌折耳根...外地人如何都吃不习惯的折耳根,在贵州人这里却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其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广泛用于治疗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发烧、肺癌、宫颈糜烂、肾病综合征、鼻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誓强国,却在回国第一年就碰上荒年,无粮可吃。勾践亲自上山找野菜,发现一种有鱼腥味的野菜,于是命名为鱼腥草,并最终靠它渡过了难关。
据说非典时期贵州无人患病或者说少人患病,就是与食用折耳根有关。如今的折耳根已在浙菜中退化,重庆等地也只食用折耳根的叶,唯有贵州硕果仅存。
以上列举出十二种贵州人钟情的药食,但实际种类远不止于此。贵州的美食往往另辟蹊径,外地人不太能适应。不过在养生文化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色香味之外,恐怕功效也必须成为评判一道菜好坏的标准了吧!
获取更多贵州生活资讯,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贵州新目标”gzxmb2002)
>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
< class="pgc-img">>虽然现已农历四月末了,但正是庄稼疯长的时候。庄稼地里,玉米和土豆缝间的野菜也是一片生机勃勃。这几种常见的野菜你见过吗?
1、野苋菜
< class="pgc-img">>最常见的是家养的红色苋菜,那家伙,焯水后的水都是红色的。野苋菜也别有一番滋味,家常做法,可以下在火锅里,超级爽口;也可放些蒜清炒,绝对可以炫一盘。这是几种野菜中公认最好吃的一样。
2、荠菜
< class="pgc-img">>这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地里随处可见。最家常的做法,便是荠菜包饺子。省了麻烦也可以下在火锅里,夹上一筷子,可真是比白菜还好吃呢!
3、灰灰菜
< class="pgc-img">>这种野菜顶端多见渐变的粉绿色和粉白色,上面还有一层“细灰”,在吃之前要先洗干净,焯水。可作为火锅配菜,也可以清炒。
4、野生荞麦叶
< class="pgc-img">>这种野菜较少见,口味偏淡,喜欢吃的人很爱吃。尤其是老人最爱吃。
5、蒲公英
< class="pgc-img">>不过,蒲公英多见于熬水喝,对于嗓子疼痛有缓解作用。
其他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菜,比如下面这两种
< class="pgc-img">>这种大家成为“汉菜”,地方不同,叫法也不同
>当然,大家采摘野菜时最好在自家地里面采,要注意是否打农药。
上面这些野菜你都认识吗?
你还见过哪些野菜呢?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不知道,2003年当“非典”侵袭全国时,贵州没有发现一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你不知道,这除了与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外,还与贵州人民常年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1、环境
贵州地处高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除此,贵州植被类型多样,自然资源丰富。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我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是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的40%,居全国第2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居全国第3位。
2、吃
贵州人天生注重“治未病”的重要性,即“未病预防”、“已病防乱”、“乱而防变”等健康意识。
(1)常吃的野菜竟是“宝”。
鱼腥草:中药里赫赫有名的鱼腥草到了贵州就取了嫩嫩的那段根茎来吃,惟其爽脆故名“折耳根”。折耳根是属于全体贵州人的标识,据说要看一个人是否是地道贵州人,进了菜馆二话不说连点两盘折耳根的就是了。在贵阳,“折耳根炒腊肉”集腊肉之美味与折耳根之异香于一体。
鱼腥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广泛用于治疗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发烧、肺癌、宫颈糜烂、肾病综合征、鼻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据说非典时期贵州无人患病或者说少人患病,就是与食用折耳根有关。如今的折耳根已在浙菜中退化,重庆等地也只食用折耳根的叶,唯有贵州硕果仅存。
何首乌
何首乌须,解毒通便,乌发益精。贵州人爱用何首乌须须吃火锅、凉拌,无论是何首乌凉拌厥根粉还是凉拌何首乌都是黔菜中的美味。同时,还可泡水泡酒,也可煲汤煲粥,或是制成药物。要说最简单的食用方法那便是泡水喝了,是一种极其常见的食用方法。
何首乌性味苦、甘、涩,微温,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祛风等功效。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直接切片入药为生首乌,用黑豆煮汁拌蒸后晒干入药为制首乌。生首乌能解毒、润肠通便、消痈。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苦荞
苦荞,降气宽肠,凉血消肿。苦荞并非菜品,而是能作主食的“饭”。其盛产于贵州威宁,久负盛名的威宁荞酥、荞粑即以苦荞为原料,食之香酥松散,味道鲜甜。
苦荞为“五谷之王”,药用特性好。有调节血糖血脂、抗疲劳、抗缺血、弱雌激素样、保肝、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抗氧化、抗炎、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肿瘤、抗结石等多种神奇作用。
水芹
水芹生长于贵州低湿地方或水沟中。是贵州人常用的炝炒材料,如水芹菜炒肉丝。摘洗时味道虽比较浓重,但做成美食,吃起来却清香可口,最重要的是,它具有清热利湿,止血,降血压。
水芹还可用于感冒发热,呕吐腹泻,尿路感染,崩漏,白带,高血压。平肝降压,镇静安神,利尿,抗癌防癌与养颜美容,促进食欲,保胃祛痰,降低血糖。
阳藿
阳藿,活血调经,镇咳祛痰。又叫蘘荷,在贵州的吃法多种多样,生吃、炝炒、凉拌、煮汤、酱腌、生泡都可以,当然最绝配的吃法是火烤来和青椒毛辣角一起凉拌。阳藿主要分布于贵州各地山谷阴湿处,也有农家栽种于房前屋后。食用部位为花茎和根茎。阳藿性温,味辛,可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
荠菜
荠菜是贵州人家庭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美味,吃法有很多种,可拌、可炒、可烩、可做汤、可包水饺。荠菜不但好吃,还是一味良药,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明目降压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阳春三月,正是采荠菜的好时候。在贵州田野、路旁、庭院,到处可以见到人们采摘野生荠菜的画面。
灰灰菜
灰灰菜,是贵州人常用的火锅、凉拌菜材料。用沸水氽一下,放煳辣椒,再加入各种调料直接拌匀就可食用。灰灰菜分为两种,可以供食用的叶面和背面均为绿色,并有白粉,而叶的背面呈紫色的不能食用。
灰灰菜性味甘平,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全草可入药,能止泻痢,止痒,治痢疾腹泻。配合野菊花煎汤外洗,还可治皮肤湿毒及周身发痒。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另外,全草还含有挥发油、藜碱等特有物质,能够防止消化道寄生虫、消除口臭。
蒲公英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贵州的蒲公英吃法主要是煮火锅或者凉拌成各种小菜,主要食用部分为其嫩叶、未开花的花蕾、根状茎。
蒲公英药用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等。蒲公英在药理上还有抗菌杀菌、通乳阻塞、抗肿瘤、利胆的作用。
剪刀菜
剪刀菜,清热消肿,利湿化瘀。最常见的吃法是炝炒剪刀菜,以至衍生出炝炒莴笋叶,炝炒筒筒菜等菜肴。用炝炒的方式可以保持菜质脆嫩爽口,香辣味浓。
剪刀菜药用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湿化瘀。其纤维素也相当丰硕,其富含钙、铁等无机盐。人们喜爱剪刀菜,不光是它可以过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菜本身就是药材,可以达到“药食同源”的治疗保健作用,因此有俗语说:“野菜香,回归自然保安康”。
茅香菜
茅香菜,祛湿益气,止泄除痰。茅香菜又叫清明菜,贵州人最熟悉的是清明粑。上山整点清明菜,跟糯米、粘米混合,做成软软透着清香的清明粑,一定是每个贵州人难忘的回忆。
相传明建文帝流落贵州,在贵州长顺县白云山削发为僧。长顺百姓得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和六月十九都带上自制饼食做祭品上山朝佛。偶然一次建文帝品尝到了一种美味食饼,并命名为清明粑,从此清明粑名声大盛。
现代药理研究,清明菜具有扩胀局部血管、降低血压,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气管炎、喘息咳嗽、溃疡病、风湿痛的作用。
鱼香菜
鱼香菜,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鱼香菜是贵州人吃羊肉、狗肉和豆花面必不可少的材料,在饮食中的主要作用是去除腥味或者用来提味。
鱼香菜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喉,理气。用于感冒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昏,微恶风寒;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阴虚血燥体质,或汗多表虚者忌食;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忌多食久食。
香椿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发的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是时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称。有补虚壮阳固精、补肾养发生发、消炎止血止痛、行气理血健胃等作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木姜子
木姜子,健脾消食,解毒消肿。火锅、蘸水里放几滴小油,整个味道就神奇的变香,不用说,一定是放了木姜子油。木姜子油原料主要产自贵州,属于黔菜的绝藏密料,酸汤鱼必备调料。
木姜子健脾燥湿,调气消食,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胃寒腹痛、暑湿吐泻、食滞饱胀、痛经、疝痛、疟疾、疮疡肿痛等症。其以根叶供药用,内治胃痛呕吐,外治疮毒,用法为煎汤或外敷,但肠胃有热者忌用。
(2)贵州薏仁系列产品
贵州黔西南兴仁县是我国薏仁米的主产区,目前,已开发及生产薏仁系列产品。同时,已有多个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区),出口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
薏米的功效: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薏米性寒,入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温的功能,对平衡血压和血脂也有好处。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高血压、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蛔虫病等,还有防癌抗癌、利尿、解热、强身健体等功效。
(3)贵州三宝
天麻:平肝息风,消眩止晕。最常见的吃法是天麻炖鸡。将天麻片和姜丝填充于去毛及内脏的老母鸡腹中,炖至鸡烂即可。天麻炖鸡鲜香味美,营养丰富,尤其对神经衰弱、眩晕头痛有特效。
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根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其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
灵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
杜仲:药用杜仲,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具有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药理作用。
3、喝
药茶之苦芥茶:苦荞麦喜凉爽,耐瘠薄,多生长在贵州等高寒山区,籽粒供食用。苦荞茶有的是用苦荞麦做的,有的是用黑苦荞麦做的。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的辅助治疗。可健脾开胃、通便润肠、美容养颜、醒脑提神、防失眠、抗衰老、抗氧化、平衡人体机能,具有神奇的养肝、护肝和解酒功能,是便秘患者和现代“富贵病”的克星。对幼儿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对成年人可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药酒之水族“乡婆酒”酒药
榕江县兴华水族乡八蒙村有一种祖传的“乡婆酒”,这种酒就是村民自制的百草酒药酿制的。据八蒙百草酒药的传承人介绍,这种百草酒药是用巴地香、狠豆柴、地枇杷、黄瓜香、地榔果叶、大竹叶等120多种草本、藤本、木本植物中草药的茎、藤、叶与米糠,按比例合制成。所用原配料全部系生态植物,没有任何化学添加物质,属于绿色生态型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