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互联网企业纷纷杀入餐饮业。天眼查App显示,7月26日,粉红汉堡关联公司上海曾士餐饮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站”)为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15万人民币增至约17.65万人民币,增幅约17.6%。
股东信息显示,B站持股约15%,为第二大股东,B站COO李旎加入曾士餐饮董事会。此外,李旎控制的上海云云宇宙(有限合伙)持有曾士餐饮约2%股份,B站和云云宇宙也是除曾士餐饮创始人曾思聪外仅有的外部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曾士餐饮创立于2011年,旗下拥有网红餐饮品牌CHARLIE’S粉红汉堡。根据大众点评,CHARLIE’S粉红汉堡目前在上海有10家门店,其中3家门店仅支持外卖。
粉红汉堡就如它的名字。门店装修、店员制服、餐饮包装都是粉红色。菜品主打美式汉堡,也会推出小龙虾汉堡、鹅肝汉堡、大闸蟹汉堡等季节限定汉堡。整体来看,门店的“网红”基因明显,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都有不少打卡推荐。
今年以来,餐饮行业投资火热,喜茶、遇见小面、墨茉点心局等多家品牌获得投资,在风投背后,也有不少互联网企业的身影。
7月初,字节跳动关联公司投资湖南本土品牌茶饮品牌柠季;美团通过旗下的龙珠资本先后投资喜茶、Manner、蜜雪冰城、古茗、幸福西饼等连锁品牌;腾讯自2020年以来陆续投资了代数学家咖啡、喜茶、和府捞面、盛香亭和卫龙。
潇湘晨报记者 申潇轶
<>中国餐饮O2O融资变迁史,需先谈餐饮O2O是什么?很明显,餐饮O2O的两个主体是餐饮业和O2O,度娘的解释是:
餐饮业:指的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按欧美的《标准行业分类法》定义,餐饮业指的是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餐饮服务机构;据中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定义,餐饮业指的是在一定场所,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并出售给顾客主要供现场消费的服务活动。所以,在国内,餐饮业不只是服务业,也不只是食品生产行业,而是服务制造业。
O2O:OnlineToOffline的缩写,指的是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
所以,餐饮O2O=餐饮+O2O、餐饮XO2O、传统餐饮的互联网化、互联网餐饮的实体化。传统餐饮企业通过互联网工具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后的全渠道营销销售、支付的闭环以及客户管理体系的打通,最终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整体营收。
看完餐饮O2O谈国内O2O的融资现状,其关键词为温吞、火爆、虚报、寒冬、VC。
获得融资的餐饮O2O企业,多数为互联网人创办的餐饮企业,拿的是风险投资(VC)的钱。对于VC而言,投资项目看的是创始人个人魅力、团队执行力和项目的商业模式,是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押宝赌博行为。
传统餐饮企业发展数十年,估值低于承载几载的互联网餐饮企业的案例比比皆是,传统餐饮人在觉醒消费场景的转变后,看到互联网人的野蛮打法,不只优惠外加补贴,此时传统餐企为何非要用自己的血汗钱蜗牛慢爬。
于是,互联网餐饮企业和传统餐饮企业都将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消费及产业升级带来的转变而改变,除了拿VC的钱,两者还相互投资,预备跨界合作,提升融合速度。
说到底,不只企业在找VC,VC也在找项目,创业项目爆发式增长,VC管理的基金数以亿计上升,融资的项目变多了,倒闭的项目也变多了,VC开始投资给每个企业的钱变少了,融资金额越报越高了,于是融资就从火爆变成了虚报,随着虚报的泡沫不断扩大交融,VC无法承受融资额之重及以获取用户数据为目的的无底洞烧钱战略,投资变得更加理智、条件更加苛刻,资本寒冬逼近,泡沫大的企业两条路,一是爆破,二是抱团取暖,继续融资。
餐饮业作为O2O的第一个试水且深入探索的行业,其资本市场一直波澜不断。发展至今,亿欧网将中国餐饮O2O变迁总结为四个阶段:团购、外卖、系统、品牌。
2010——2012年 团购
O2O概念由美国人AlexRampell在2010年8月提出后,时隔一年,2011年8月后逐渐在中国被普及传播,对标国内当时的商业模式,除了电商就是团购,与O2O的全渠道营销、支付闭环、线上线下客户体系打通等特质相匹配的重任便落到了团购的身上。彼时,团购的主要应用场景在餐饮行业,且在2010年出现千团大战景象,这一年获得融资的企业有美团网、团宝网、拉手网的A、B轮融资,24券、F团、满座网、嘀嗒团的A轮融资,金额在千万级到亿级人民币;2011年正是团购火爆程度持续,拉手网、24券、美团网、F团均获得C轮千万级至亿级美元,且24券已到D轮融资;到2012年获得融资的团购企业明显减少,只有买好网、58同城、大众点评网、高朋网获得融资,后三者均属D轮阶段;2013年获得融资的企业则更加少。
中国团购的兴起紧随美国团购鼻祖Groupon之后,Groupon成立于2008年,2010年底传商榷是否接受Google收购,正式进入资本市场高峰,给中国团购市场带来转型,并经过了2010年的兴起、2011年的泡沫、2012年的理性后,2013年已基本稳定,美团网被认为是中国团购市场的最强“剩者”,中间虽有百度糯米和阿里口碑的插曲,但相差甚远,美团和大众点评也已于2015年10月合并。
商家做团购的目的是拉新,但团购热潮退出后,平台由补贴签独家,到垄断餐饮市场,B端商家已被传统餐饮企业列为第一大坑,模式的可持续盈利性遭到质疑、用户拉新也成为伪命题,商家已经排斥团购平台,仅做营销不做交易,中国餐饮O2O融资变迁已进入第二阶段。
2012——2013年 外卖
外卖O2O网站多成立于四五年前,饿了么和杭州点我吧均成立于2009年,到家美食会和生活半径则成立于2010年,2007年成立的饭是钢已于2011年淡出用户视线,多数的外卖O2O平台初成立时期较苦逼,在几乎没有融资的情况下与订餐电话竞争,扭转用户订餐习惯,随着团购玩家在此之前对市场的教育,逐渐养成了用户网上订餐的习惯,2012年以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外卖O2O顺应用户习惯从PC端向手机端转移;2013年5月后,美团两大外卖O2O网站Grubhub和Seamless合并,其IPO提上日程。中国外卖O2O正式进入资本市场的视野。亿欧网曾汇总,德国外卖公司DeliveryHero的子公司外卖超人2012年8月成立;2013年6月,阿里系外卖O2O平台淘点点(如今已并入阿里口碑)上线,三个月后淘点点成为独立事业部;9月,京东和晨兴创投领投到家美食会;11月饿了么宣布融资2500万美元;2013年12月,筹备半年多的美团外卖正式推出;2014年1月,大众点评也跟着上线外卖业务。
美国的10家新兴外卖O2O平台,像EATClub, Munchery , Sprig , Caviar , Spoonrocket, Fluc, DoorDash, BlueApron, Plated和 GoodEggs,多成立于2010年到2013年间,估值均超过1亿美元。在国内,随着饿了么、美餐网、淘点点、美团外卖、大众点评外卖,以及后来的百度外卖的成立,让整个外卖O2O市场战役的主要参战者就位,外卖O2O市场格局基本已定,以轻重模式为代表的饿了么和到家美食会,均在2011到2014年每年拿到一轮融资,目前已到D、E轮阶段,金额也在千万到亿级美元之间;点我吧和到家美食会均在2015年获得阿里系口碑的C轮投资,金额也在数亿级人民币。
但外卖O2O行业的物流、安全以及边际成本无法降低,盈利空间有限等因素也一直困扰着外卖平台,对于商家而言,外卖O2O的确为餐厅带去了增量,但依然无法克服时间和空间的天花板,餐厅在用餐高峰期前厅和后厨的运力均已饱和,无暇顾及外卖来的订单,用餐时间虽可前后错开1个小时但效果不佳。中国餐饮O2O融资变迁已进入第三阶段。
2013——2014年 系统
商家经过了团购的触网教育,外卖O2O的增量尝试,开始认识到平台通过商家的优惠赚取流量,通过合作获取数据,最终消费者画像及重复营销的权利都不在自己手里。但好在如今的传统餐饮企业老板已经认识到消费场景的转变,用户习惯的升级,餐饮互联网化势在必行,且需要建立自己的客户管理系统及产业链体系。前期,传统餐饮企业尝试建立网站、微信公众账号以及APP,尝试效果不太理想;部分传统餐饮老板开始学习互联网餐饮企业,将品牌人格化,开通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将品牌曝光的同时吸引粉丝,培育种子用户和死忠用户以及铁杆粉丝。通过营销积累用户数据是餐饮O2O大数据的开始,从2012年到2013年,客如云、客来乐、美味不用等、大嘴巴、悠先点菜类的餐饮软硬件公司成立,并于2013年获得种子轮融资,2014年获得A、B轮融资,金额可达千万级美元,当然也有大嘴巴这种获得大众点评5000万人民币后退出北京市场转型的平台和成立于2006年的雅座类元老级系统平台的存在。
随着大众点评于2014年大肆布局餐饮后端软件市场,投资上海智龙、石川科技、天财商龙、食为天信息(黑马软件)等,传统软件众企业进入资本市场,POS、CRM、ERP的餐饮业信息化1.0已经逐渐被移动互联网渗透,餐饮企业发展互联网餐厅,主动拥抱互联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餐饮业信息化2.0时代马上来临。
餐饮线下管理系统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即以上介绍的核销、订座、排队、点菜、预订、叫号、外卖、验券、CRM(客户关系管理)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外部为餐饮产业链系统,受资本追捧的平台大多成立于2014年,比如饭店联盟、美菜、链农、小农女、天平派、鲜供社等,同年,基本获得千万及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机构有包括红杉中国类的知名VC。如今,食材供应链市场已有饿了么、美团等餐饮O2O巨头平台进入,2015年8月,饿了么上线“有菜”、10月,美团上线“美团菜市场”,该市场将越来越有趣。但融资困难、大型餐企“啃不动”、物流配送门坎高等瓶颈逐渐浮出水面,餐饮B2B平台将受到一定限制。
2014——2015年 品牌
品牌,指的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简单地讲,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可以为拥有者带来溢价、产品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
餐饮业作为切入O2O最早的行业,其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已经受过资本的洗礼,除了上面提及的团购、外卖、B2B系统外还有细分的订餐、叫号、排队、点菜、营销、上门、半成品净菜、准成品及互联网餐饮品牌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都是传播者和自媒体。餐饮行业是个传统而古老的行业,从业者素质不高且固执内敛,受到市场的冲击后,逐步开始将自己放在聚光灯下。品牌是商品的附加值,拥有定价权。到陌生的城市,用户可以看到肯德基、麦当劳感觉到信任感,因为了解其安全性、性价比和用餐模式。同理,品牌照样会给投资方安全感和熟悉感。因为品牌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塑造的形成过程,从产品到品牌需要产品、模式和品牌三个阶段的磨炼过程。
用户消费习惯及市场交易场景的转变倒逼传统餐饮企业转型,在传统企业创业、互联网企业创新的大军中,中国资本方对餐饮O2O行业已经成型的领域将只偏爱于品牌餐饮O2O企业,以餐饮O2O融资变迁史上的团购、外卖以及B2B系统领域为典型,包括互联网餐饮品牌和传统餐饮的半标准化品牌,类似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和到家美食会、美菜和链农、豆果美食和下厨房、黄太吉和人人湘、叫个鸭子和挑食美食送、美味不用等和悠先点菜、客如云和雅座、青年菜君和筷好味等以及绿茶、海底捞和外婆家等。
2015——XXXX年 ?
创新型餐饮O2O领域较难,目前餐饮市场消费场景有分家庭、堂食和外卖以及供应链,每个领域的交易场景分为前端和后端,前端强调个性化、差异化和极致体验,后端强调工业化、安全性和便捷性。
未来有可能存在的餐饮O2O大市场在于90后、00后懒人经济下催生的家庭食用场景和小而美及虚拟现实智能餐厅:前者快节奏、家庭小型化、安全性,存在的餐饮O2O业态包括半成品净菜、厨师上门、生鲜果蔬到家以及准成品即食等;后者服务和环境个性、体验一流。
这,也许是中国餐饮O2O融资变迁史的第五个阶段;也或将是餐饮O2O的未来形态。
本文作者李双,亿欧网专家作者,微信:youyou316628;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果一定要找出一家完整见证了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历史的机构,中国风投(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一定是其中极少数的几个亲历者之一。
1997年9月,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民建中央主席的成思危主持召开了一次以风险投资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的意见最后成为民建中央的提案——《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几点意见》(“一号提案”),提交给了1998年3月的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
正是“一号提案”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投资新高潮。
2000年,作为“一号提案”的重要载体,由民建中央发起、民建会员参股,成思危创办了中国风投。
管理超20支基金平均IRR超30%,投资160+项目,最高回报超135倍
经过17年的发展,中国风投目前管理着超过20支组合式投资人民币基金,投资范围覆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产业并购等。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长沙、宁波、绍兴、沈阳、青岛、济南、扬州、南通等十余个城市设立了办公室。
据中国风投合伙人杨樾向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介绍,目前,中国风投已投资超160个项目(包含30个左右天使项目),其中超过25个项目实现了IPO或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近40个项目挂牌新三板、超过30个项目实现了其他方式的退出。
2017年对于中国风投而言更是收获的一年,到7月份已有4家企业正式A股上市、2家企业IPO过会。
回顾中国风投这17年中投资的点点滴滴,其中,在成立之初就投资了的东江环保在其坚定持有12年、历经港深两市后,最终通过减持方式退出,实现了超135倍的回报。
21世纪初,深圳工业高速发展,国家对环保不断重视,政府、企业都对工业环保有较大需求。中国风投看到了环保行业的潜力,希望能布局一家有潜力的工业环保公司。
这时东江环保出现在了中国风投的面前。
东江环保是一家从事工业废物的搜集和处理,以及环保工程、环保技术的顾问的公司。在考察了8个月后,2001年11月,中国风投对其进行了投资。
2003年1月29日,东江环保成功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上市后表现不俗。与之对应,从2001年11月26日至2005年3月31日的40个月间,中国风投收益率达175%,年均投资收益率(静态)53%。
但是中国风投并未就此减持,而是坚定看好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空间以及东江环保未来的发展。到了2012年,东江环保于深交所上市,2013年中国风投减持退出,实现了超过135倍的回报。
“虽然时间长了点,但是我们坚持了下来,实现了超额回报,平均每年超过10倍的回报足以体现风险投资的魅力。”杨樾表示。
如果说从东江环保看到了中国风投的坚守和长线持有,其投资的另一经典案例——明日宇航,则可以诠释其前瞻性布局和对行业的深刻了解。
明日宇航是一家飞行器零部件集成制造与服务供应商,主要为中航工业、中航发动机、中国航天和中国商飞提供配套服务。
中国风投一直看好军工产业的投资机会,早在军工概念还没受到VC/PE大规模关注的2010年,就挖掘和投资了明日宇航。2015年11月6日,新研股份完成对明日宇航的100%股权收购,中国风投于2016年减持退出,实现了15倍的回报。
“这是我们在军工行业布局的一个典型案例,我们注重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伴随企业成长3-5年,待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证券化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事情。”杨樾说。
从总体投资成绩来看,中国风投旗下管理基金平均IRR在30%-40%之间。以旗下一只表现正常的基金——宁波华建基金为例,其投资的11个项目中有4个项目已经或正在实现主板上市:美诺华已经成功IPO,预计回报5-10倍;中电加美已被上市公司隆华节能并购,实现回报11倍(该项目回报已经覆盖整个基金的投资本金);金丹科技创业板IPO申请已受理,预计回报5-10倍;国林环保创业板IPO申请已受理,预计回报5-10倍,另有4个项目已经完成溢价转让或回购。
5大逻辑布局6大产业链,专业团队地毯式筛选一手好项目
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中国风投专业、稳定的团队,深耕多年的产业链布局及一手的项目资源等。
据杨樾介绍,中国风投拥有50多位专业的投资人员,从核心管理层到一线投资人员的稳定性都比较高,很多资深投资人员在公司的服务时间超过10年,当然这与其相对有竞争力的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分不开。
在产业链布局上,中国风投根据多年的投资经验形成了重点投资领域的5大选择逻辑:选择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选择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本市场监管政策支持的行业;选择自身有丰富行业资源及深厚研究基础的行业;以价值投资为导向,选择具有持续高成长的行业;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选择造福民生的行业,例如环保产业。
目前,中国风投重点布局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包括轨道交通)、医药医疗、军民融合、新材料、人工智能等6大领域。
以节能环保领域为例,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风投以“战略式布局、与投资企业共成长”的投资理念,在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治理等领域投资与孵化了超过30家环保企业,其中包括东江环保(135倍回报)、维尔利(26倍回报)、铁汉生态(18倍回报)、中电加美(11倍回报)等多家主板上市企业及十余家新三板挂牌环保企业,几乎覆盖了环保行业的各个领域。
在环保行业获取丰厚投资收益的同时,中国风投也利用在业内的影响力和投资专业能力,促进我国环保行业转型升级、维持可持续高速发展。
首先,挖掘并培育有发展潜力的、有融资需求的环保企业,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源导入;其次,围绕已投公司的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促进行业并购;第三,借助中国风投在民建体系的背景,推动环保领域相关政策的完善与执行。
在项目获取上,中国风投在LP背景、自身资源及布局等方面保证了其优质的一手项目来源。
中国风投的LP主要包括国家级的科技引导基金、政府引导基金、民建体系内的优秀企业及企业家、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保险、信托,以及自有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等,其中各级引导基金有助于其挖掘各大高新产业园区、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优质项目。
而其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已布局10余年,经过10余年的“地毯式筛选“,结合民建各级机构的支持,能挖掘到很多一手项目——这也是中国风投独特的优势和模式。
坚守价值、组合、理性、趋势,获取“安全”的超额回报
经历了17年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实践,中国风投总结出4大投资方法论,分别为:
一、坚持价值投资为导向:中国风投注重价值投资,善于从定向和定量两方面挖掘低估值高成长投资机会。基于对中国的经济运行和政府决策规律有深刻理解,善于发现周期性的价值洼地;依托丰富的投资经验,能排除市场噪音、抓住机会,分享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穿越经济周期。
二、坚持组合投资为基础:中国风投认为组合投资既是门科学,更是门艺术。一方面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对冲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优化投资收益结构。通过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积极主动地构建投资组合,注重组合配置的逻辑性和核心品种的前瞻性,通过跨行业、跨阶段、跨地域、跨规模、跨策略的投资组合、力争获取更“安全”的超额回报。
其管理的20余支基金,每只基金投资项目量10到25个不等,都是组合型基金。
三、坚持理性投资为原则:在中国风投的投资理念中,理性投资至关重要,无论市场的冷与热,都会冷静对待。在资本市场狂热时,紧盯企业基本面、严格遵守投资程序、客观判断企业价值;市场冷淡时,反而提高投资热情、合理出价、踏踏实实做好每一笔投资。
四、坚持趋势投资为逻辑:社会变革有趋势,经济发展有趋势,市场波动同样有趋势,如何有效地甄别和利用趋势是中国风投所重视的。顺着趋势调整投资策略、产品策略和退出策略,往往是制胜的关键。
在投后方面,中国风投成立了独立的投后部门,提供增值服务。而中国风投的品牌背书,产业链支持,包含被投上市企业、民建会员在内的上市公司资源,及政府、政策资源等都是其独特的投后服务。
结语
展望未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杨樾认为,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未来更先进的方向是智能+,投资行业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目前,在二级市场中,量化投资、智能投顾等已经形成了智能+的雏形,从中国风投来讲,未来的一级市场投资中会更多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投资,通过一些智能化的算法来帮助在某些投资维度上做判断。
“未来5到10年,哪家投资机构能掌握这个(智能+投资),肯定是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所以我希望中国风投能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和智能化研究辅助决策团队。”杨樾最后表示。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李弗洛,原文:http://people.pedaily.cn/201707/2017072441748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