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就是“三低两高”的食品,即:低热量、低脂肪、低盐,高蛋白、高膳食纤维,更注重还原食材本味,以凉拌、水煮、清蒸为主要制作方法。
轻食主要目标人群为减肥健身人群,并且其中7成消费者为女性。轻食早在2016-2018年期间掀起投资狂潮,目前这股逝去的热度似乎正在重新升温。
那么,轻食曾经的市场情况如何?为何说其行业的热度正在重燃?轻食行业的潜力究竟如何?为什么风口在前分析都不看好呢?耐心看下去你就会有答案。
1
早在2016年-2018年期间,轻食就拥有超10亿资本进入赛道,并且有超过10家独立的轻食品牌获得超过千万的融资。
而在2021年,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仅上半年就有超过3千家新注册轻食企业,远超2020年的同时,轻食类外卖订单单年同比增长50%。
不仅如此,与此前相比,也诞生了轻食简餐与低卡美食搭配、订阅式轻食品牌的模式创新,并且其龙头企业也相继获得了A+、D轮的融资。
< class="pgc-img">>2
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轻食代餐市场预计将达到1200亿元,市场的反应也早因为逐渐升温而有了迅速反馈。
以超能鹿战队为首的轻食品牌,已经在全国150个省市区开有连锁店。又比如麦当劳、元气森林等知名品牌,则分别投资和推出了轻食系列产品、品牌。
市场的迅速反馈也主要与消费主力军开始注重健康、减脂、瘦身有关,加之教育成本的降低,让一众分析认为:未来轻食的用户将会持续爆发式增长。
< class="pgc-img">>3
如此巨大的潜力之下,行业内和大部分分析却不看好轻食。在投入成本低廉、模式易复制、复购率高、利润超出想象等优点背后,局限性实际也很突出:
1)差异化小,竞争力弱
与入门门槛低的优点相对,极易复制的产品、制作方法、运营模式,导致了同质化一直是轻食行业的心病,甚至宣传效果、菜单名称都难以特别区分。
2)客单价低,规模化难
调研显示,中低端用户的占比量在轻食行业中最大,导致了行业的普遍客单量较低,却因为同质化的严重影响,只能在价格、营销上内卷,难以规模化。
< class="pgc-img">>3)业态单一,多为外卖
在轻食的众多消费渠道中,线上订餐占据了93%,致使大多数的轻食店仍是以外卖为主销售渠道。可以说,外卖占据了整个行业的主导优势。
4)真大众化?难以认可
虽然走在大众化的道路上,但与消费者完全接受轻食还有距离。根据美团发布的数据显示,67%消费者认为轻食价格较高,总有不值当的感觉。
4
据了解,一个轻食店平日里要储存超过150种食材,且对于原材料有全部冷藏和高新鲜度、原生态的需求,最终却需要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竞争。
而且,不仅大众对于轻食的认可度本就不高,现在的目标人群又相对小众,获客成本远高于普通餐饮行业,销量和客单价更是不能相比。
此外,在运营上还需要从原材料、制作、客户群体分类、线上运营都有严格的把控,才能够在内卷如此严重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并参加下一轮竞争。
< class="pgc-img">>目前看来,随着轻食行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会有更多投资者、创业者、资本的关注,甚至会有外卖等餐饮相关平台对商家的扶持。
但如果没有完整的商业链,又或者是对轻食行业的新诠释,盲目地进入似乎在风口的轻食行业,则可能会被卷入这场激烈但胜利却不甜的内卷战争中。
曾经资本眼中的“香饽饽”——轻食,在当下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没有新的融资进入赛道,大批品牌玩家亏损闭店。未来,究竟能否撬动所谓的千亿市场?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刘佳。
在资本“疯投”餐饮业的2021年,咖啡、面食、烘焙、茶饮等赛道备受青睐,而曾经的资本“香饽饽”——轻食,却表现惨淡。
据红餐网(ID:hongcan18)梳理,2021年,资本疯狂涌入餐饮赛道,截至8月,餐饮行业投融资件数高达86起,咖啡、面食、烘焙、茶饮等赛道内的一批品牌获投,轻食赛道却无人问津,一起品牌融资都没有发生。
轻食为什么不香了?
01 从大热到冷清,轻食被资本抛弃了?
“轻食”这一概念其实是舶来品,首先兴起于国外的咖啡馆,通常指搭配咖啡的小简餐,如沙拉、三明治等能够果腹、分量不多的食品。
在2014年前后,伴随着健身行业的兴起与消费者健康饮食理念的提升,轻食的理念被引入国内,国内轻食市场的雏形开始逐渐形成。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彼时,国人对“轻食”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也未养成吃生冷食物的习惯,甜心摇滚沙拉、米有沙拉、好色派沙拉、大开沙界等品牌的崛起,完成了最初的市场教育,凭轻食中的沙拉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迅速铺开线下门店。
而后,资本迅速瞄上了这块肥肉。据不完全统计,2015-2018年,至少有10亿资本涌入轻食市场,大批轻食品牌获得资本青睐。
其中,轻食网红鼻祖甜心摇滚沙拉获得4轮共近亿元融资;米有沙拉获600万融资;好色派沙拉完成2200万元A+、1000万B轮融资;gaga鲜语获1.8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大开沙界获Pre-A轮融资;沙绿轻食获得3000万元融资……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大开沙界官方微博
而伴随着资本的入局,国内轻食市场也呈现出一片向好的局势。据美团点评数据显示,2018年轻食类消费订单量同比增长75% ,轻食类门店的数量也从2017年底的600多家迅速增长到目前的3500多家 。
然而好景不长,轻食品牌的融资大多定格在了2017-2018年,在之后的两年期间,风投机构对轻食沙拉市场处于观望甚至是冷却状态,鲜有出手,轻食行业几乎没有传来任何投融资消息,进入了一段漫长的沉寂。
直到2020年,整个轻食大赛道终于再次出现一点火花。鲨鱼菲特、ffit8、超级零、王饱饱等轻食零售品牌屡获融资。然而,线下餐饮渠道依然冷冷清清,仅主打功能性商业健身餐的连锁品牌超能鹿战队传出了一起融资消息。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到了2021年,餐饮业迎来了一波罕见的融资浪潮,烘焙、咖啡、茶饮等赛道中的众多品牌均获得了融资,可轻食品类,竟没有一个品牌获得青睐。
曾经的“香饽饽”,为何会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尴尬处境?或许我们可以从餐饮轻食市场这几年的曲折发展中窥见一斑。
02 轻食市场现状:盈利模式普遍不成熟,开店容易守店难
近几年,餐饮轻食市场的现状并不乐观。赛道上的主力玩家们,日子普遍不太好过。许多品牌门店缩水、营收下滑,甚至关店倒闭。
2016年3月获得10万天使轮融资的瘦沙拉,其官方公众号的最后一次更新停留在今年5月份,点餐页面也显示404not found。
创立第一年就获得了3000万元融资、全国门店数一度突破50家的大开沙界,近几年也一家一家的撤店。美团显示,大部分大开沙界的门店目前都处于“暂停营业”状态。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美团APP
成立于2014年,初期号称要成为“沙拉界的星巴克”的米有沙拉,在全国的门店目前只剩5家,官方微博更新也停留在2018年9月。
主打“高端素食沙拉”的大蔬无界,也在去年陷入关店窘境,上海、杭州门店纷纷传来关店的消息。
老牌连锁玩家门店缩水甚至退场,一批后起的“网红”轻食店也是艰难求生。
单以长沙这个城市市场来说,今年以来,很多红极一时的“网红”轻食店纷纷关门或缩减了门店数量。
例如,可让顾客依照喜好自由搭配出500种以上沙拉的“士多啤梨沙拉”,在大众点评上能检索到的门店数量已从3年前的十余家缩减至裕南街街道上的一家;
吃不胖沙拉、Helenana1987、兔子沙拉等曾经表示有增加门店计划的长沙本土沙拉品牌,如今也全部停业......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吃草”的生意究竟难在哪里?
红餐网梳理发现,没有成熟、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是这些关店倒闭的轻食品牌的通病,也是当下轻食市场的最大痛点。
“开店容易守店难”,轻食店看似成本低、毛利高,但其实,刨去高企的运营成本,商家们赚到手的利润少得可怜。
对此,Fitgreen适绿轻食创始人范冰凌2019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一组数据:2018年,长沙轻食沙拉类外卖门店累计139家,截至2019年1月15日,其中单店月销量不足500单的门店有93家,处于亏损状态,而不足10单的门店为40家,已经全部或即将关闭。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一家沙拉店的客单价在30元左右,由于沙拉受制于季节性影响,夏季的订单量每天在200单左右,而冬季订单量最高时只有80单。每份沙拉的食材成本占据了10至15元,再除却2元左右的包装费用、1/4的租金、每月支付给员工的薪水和平台抽成等,这家档口店要实现盈利,周期起码要两年。
而这个盈利周期并不容易撑过去。轻食的门槛极低,品类同质化竞争严重,门店之间往往相互模仿竞争,打价格战,压低市场的平均价格,导致利润进一步压薄。随着房租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增加,陷入价格战的门店若没有平台补贴和强力的供应链做支撑,根本撑不过2年。
除了利润低外,供应链建设、市场认知、食安等也是阻碍轻食品牌发展的难题。
以市场认知为例,调查数据显示,在轻食的消费群体中,22—35岁的女性占比达70%,种子客群主要是健身、减肥人群,以及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白领和商务人士。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此外,中国人的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倾向于加工复杂、调味丰富的菜品,而轻食沙拉来源于西方国家,味道相对寡淡,本身成瘾性比较弱,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相差甚远。
总的来看,轻食目前在国内的受众面仍然比较狭窄,消费习惯也未真正形成,要想真正打开中国人的胃,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03 赛道仍有前景 但市场仍需继续探索
盈利模式仍需探索,经营也面临诸多问题,轻食品类是不是就完全不能做了?
首先,从消费大趋势来看,轻食市场还是有前景的。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轻食沙拉市场规模已达到55.6亿元,预计2021年将会突破90亿元,达到92.3亿元;轻食沙拉消费者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180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816万人。
而随着未来民众生活水平与健康意识的升级,主打低热量、低脂肪的轻食也必然会在餐饮消费中占据一席之地。据欧睿国际数据预计,2022年中国轻食代餐市场将达到1200亿元。
其次,从品牌发展机遇来看,市场仍在探索阶段,行业格局没有形成,成功突围的品牌有很大潜力成为“第一品牌”,在品类红利来临前占据先发优势。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据红餐网了解,目前,一些轻食品牌正在市场教育、品牌营销、消费者体验等方面积极探索:
比如,在市场教育上,为了更加清楚地向消费者传递其最关心的健康营养信息,有的轻食品牌设计了三种外卖餐盒,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成分,每个盒子上均标注了详细的营养信息;有的品牌则将菜单划分出碳水、蛋白质、纤维、酱料四大板块,让一份标准餐品由这四部分组成,顾客可以在每部分挑选自己心仪的餐品,同时还可以根据清晰的标识计算自己所选餐品的总营养数据。
而为了加强消费者对轻食的认知,一些轻食品牌正尝试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科普”,比如暖柠轻食经常通过公众号进行营养学知识推送,甚至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讲解等。
不过,总的来看,轻食品牌们的各项尝试仍在探索阶段,未来能否有所突破,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小 结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轻食并非餐饮技术密集型品类,其发展需要的是用规模化形成集群效应培养大众的轻食需求和消费习惯,要更多的品牌入局做大市场,才能迎来长远的发展。
如今,轻食品类正处在艰难的开拓探索阶段,期待现存的玩家们能带领品类突围而出。
食本就不是一个低成本经营的品类,所以,想要凭借低价故事来占领市场,没那么容易。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景雪,简煜昊;编辑:洪君。
有肉有菜,199元包30顿,每顿花费6元多……近一个多月以来,有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称自己在线上订购了低价轻食套餐,最后却被骗的经历。
在红餐网后台也收到了不少问询有关轻食团购的信息,甚至部分连锁轻食品牌也在大吐苦水,称因个别轻食商家、平台、个人的违规、非法操作让整个轻食行业蒙了一层灰。
对此,我们回顾了近一个月来被传得沸沸扬扬的“轻食骗局”,试图从中梳理出要点,希望给餐饮人带来警醒和借鉴。
01.
消费者怒了、厂家急了
低价轻食套餐深陷维权风波!
低价轻食被讨伐,还得从南迦巴瓦这家企业说起。
10月,有网友曝光称,南迦巴瓦(河南)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迦巴瓦)旗下轻食平台“跑路”。根据央广网的报道,不完全统计,南迦巴瓦名下的订餐小程序包含轻氧轻食、森普轻食、云悦轻食、南迦拾年优选+、中式轻食等多个平台,且每个小程序对应着不同的城市。
这些轻食平台无一例外主推低价轻食套餐,一个月199元,可以吃30顿,还有各类限时优惠,比如充值月餐送周餐、组团充值等,“不到十元一份的减脂餐”的宣传语更是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关注。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南迦巴瓦此前推出的套餐图片
网络上被曝光的维权信息显示,讨伐南迦巴瓦的人群已覆盖河南南阳、郑州,四川成都及重庆等多个城市,向该公司维权声讨的人员涉及消费者、被拖欠工资的该公司员工,以及与该公司合作的线下轻食门店、厂家。
另据成都商报的报道,不少大学生针对南迦巴瓦组建了维权QQ群,多个500人的群已经满员,仍在活跃的最大的群有1795人,此前还有一个近4000人的大群,已经按要求解散。
互联网上的最新消息则显示,南阳市多部门就南迦巴瓦的问题成立了工作专班调查,目前南迦巴瓦公司尚未被定性为“跑路”,公司主要负责人在配合警方调查。另有受骗大学生小陈(化名)提供的其与该工作专班的通话录音显示,工作专班方面表示,南迦巴瓦公司经营上存在问题,“2020年刚开始做,第一年、第二年好像是正常的,第三年开始让充2倍、3倍、5倍的钱,慢慢拆借,有点入不敷出。”
事件到此,对于南迦巴瓦是否为诈骗,公司是否已经跑路?目前恐怕还难有个定论,但南迦巴瓦涉及的大量消费维权确实是实打实的情况。
而类似南迦巴瓦这般,出售低价轻食套餐,最后却未履约、提供服务,甚至不能按承诺退款的例子并不少。
红餐网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近一个多月以来,出现了不少关于“轻食套餐骗局”的讨论。小红书上,一则“大学生新型轻食骗局”的分享内容引来了1500多条评论,皆是一些受害者的现身说法。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受访者小红书截图
根据消费者的维权、投诉信息来看,涉事的主体有像南迦巴瓦这样的平台,也有一些线下轻食店或个体户。
他们的套路也很相似,提供极低价格的轻食套餐,并免费配送。消费者在线上小程序或是在微信群下单后,一般前面几次会享用到正常的送餐服务,但之后,客服相关人员就会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拒绝配餐。
最后,门店往往会以经营不善为由,要求消费者进行退款处理,而退款处理时间一般都在30个工作日以上,在最后的退款日期还未到来之前,行骗团伙却早已注销了原有账号,甚至卷款跑路。
02.
低价故事不好讲,
也不会是轻食的出路
为何会出现这类新型轻食骗局?本质上,与当前整个轻食赛道的发展情况不无关系。
回溯轻食的发展,2014年前后,伴随健身行业的兴起与消费者健康饮食理念的提升,国内轻食市场的雏形开始逐渐形成。
2016年开始,国内市场开始涌现一批沙拉品牌。但到了2018年,甜心摇滚沙拉、好色派沙拉、贝果轻食、轻食记等品牌开始陆续关停。
2020年开始,整个轻食赛道明显降温,赛道上的知名玩家日子也不太好过。
2021年,被誉为轻食餐厅“鼻祖”的新元素宣布破产清算。2022年,开遍北上广商圈的Wagas出售给了安宏资本,完成了资产重组。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Midjounery
转眼到了今年,在整个复苏的大环境下,轻食赛道也有出现向好的苗头。像此前引发热议的“白人饭”“不开火的白人饭”“中式白人饭”“白人饭减肥”等话题,无不揭示着“白人饭”迎来了一批拥趸,而所谓的“ 白人饭”其实就是蔬菜沙拉、三明治等轻食产品。
一批连锁轻食品牌也开始开启“加速度”,加快拓店。红餐大数据显示,Wagas、沙野轻食、沙拉拉轻食、超能鹿战队、木桑森林轻食健身沙拉,今年都有新开不少门店。
主打沙拉和三明治的赛百味,今年6月与上海富瑞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新的特许经营协议后,也表示赛百味中国计划在未来20年开设不低于4000家新餐厅。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我国在营的轻食类餐饮店,已超2.2万家。
连锁品牌、个体商家们加快市场布局的同时,轻食商家们也深知,想要揽获更多年轻消费者,还需要满足当下“平价优质”的消费趋势,毕竟各个赛道都在大打价格战。
也因此,轻食打折促销、低价团购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如今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搜索可以看到,仍有不少轻食品牌或个体商户推出轻食月卡,但收费的标准基本都在400-500元20餐左右。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一家轻食店的老板告诉红餐网,自己店里推行的是1100元送110餐的月卡,优惠力度比绝大多数轻食品牌都要大。“一份轻食的价格要打到个位数,基本不太可能,毕竟套餐内还是会有牛肉、虾等肉类食材。”
小红书上也有轻食店老板分享称,一份轻食常常包含了蔬菜、主食、肉类、酱料,综合下来,一份22元(基本属于最低价位)的轻食,食材成本大概占35%,也就是说,要卖到8元以上,才会有利润。
“不排除有些轻食店为了引流而推出低价轻食套餐、月卡套餐,但都是短期的促销行为。长时间做低价促销,而且还是充值的形式,大概率上都是抱着‘赚快钱,捞一笔就走’的心理,否则怎么可能维持经营。”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饮业内人士跟红餐网分析道。
如其所说,轻食店的入门门槛不高,沙拉的制作相比传统餐饮品类要简单的多,但想要真正经营好一家轻食店,并不容易。
“轻食本身就不是一个低成本的品类,真正克制自律,会天天吃轻食的人,往往更在意的是品牌、食材新鲜度、处理程序规范度、菜单多样化等。所以创业者、经营者要掂量好自己的目标客群,而不是以低价吸引偶尔吃轻食的人。”
注:封面图来源于Midjoun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