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茶与油腻中年:一场审美灾难?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4
核心提示:茶,往往被视为中国古代文人清雅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民间社会不可或缺的日常。不过,在过去几年里,我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喝茶

茶,往往被视为中国古代文人清雅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民间社会不可或缺的日常。不过,在过去几年里,我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喝茶=油腻”的社会印象……“油腻中年”的形象,往往与大肚子、盘串儿、炫耀喝茶、收藏普洱茶饼、喝茶爱讲茶文化等联系在一起。

今天,喝茶这件事在不断现代化。我们有各式的茶艺复兴,也有附庸风雅的茶道,星巴克式的茶馆,遍地开花的奶茶店……不同的玩茶兴味,与生活的富裕、生活的闲暇和工作的繁忙各有关联。

春日饮茶正当时,本期反向流行邀请作家、资深茶文化爱好者王恺分享有关茶的一切。哪些喝茶是故弄玄虚?饮茶界多“民科”?茶是炫富奢侈品?奶茶大流行,人们究竟是爱糖还是爱茶?所谓茶道,是“被发明的传统”?想要体面喝茶,请听本期反向流行。

为了方便大家收听长节目,反向流行已经在书评周刊的微信小程序,以及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等多个音频平台上线,在以上平台搜索“反向流行”也可以听啦!

(长按二维码即可收听)

01茶与油腻中年:一场审美灾难?

董牧孜:这几年,我们似乎形成了一种关于喝茶的新刻板印象:油腻。

王恺:茶道的形式之所以能流行,最初一定是美的。但后来很多人只走形式,却不知道那些做法的原由。早年《三联生活周刊》做“茶之道”,全国各地都邀请我们去他们的茶空间,当我看到第5、第6个的时候就已经要快疯了:所有人都一样,互相抄互相学。我觉得这未必是油腻,而是一场无关男女的审美灾难。

董牧孜:变成了附庸风雅的社交行为。

王恺:前几天与古琴老师戴晓莲老师聊天,她提到中国文化往往是没有标准的,古琴不像西方钢琴有清晰的考级标准。茶艺的系统也比较随意。茶有相对玄虚的一面,不是纯粹的农产品,比如有人会说“这个茶我喝了之后浑身发汗”,有些神秘的体验。这种玄虚,会被不懂的人利用,变成一种流行的营销话术。

我最恨一句话,“茶都是平等的”。你去很多地方,都会有人拿很差的茶给你喝,上来却说一句,“茶都是平等的”“你跟这茶有缘”。茶怎么可能是平等的?肯定有好有坏。这种话术与认知、见识和审美有关,道听途说罢了。

董牧孜: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向来不“定量”,比如我们做菜会说“加盐少许”,不追求标准化。

余雅琴:一切东西都有标准,但标准的制定本身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究竟是谁在决定什么是好茶?为什么其他农产品,不像茶这样被赋予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意义?

王恺:中国茶的标准,是一种文化标准,而不是品鉴标准。中国民间喝茶,最早不过是把茶当作植物,有日本人类学家在西双版纳调查,发现当地人把茶当菜吃,凉拌嫩叶。魏晋、唐代寺院里喝茶,很多人往茶里加盐和胡椒,这就是一种菜汤,而不是纯粹的饮料。《金瓶梅》里王婆卖茶,茶叶总是与各种花和香混合在一起。

陆羽写《茶经》,说“茶有真香”。他为中国茶树立了一套很高的文人标准。茶不能混合别的原料,不许添加,要顺应茶的香气,汤要醇厚。此后,这成了中西品茶的关键差异。英国下午茶里有名的伯爵红茶,添加了很多佛手柑精油;但如果中国的卖茶人跟你说,咱们这茶里加了很多白糖,你就会觉得这茶好低端。

陆羽《茶经》

所以,中国茶的标准,还真就是中年男性的口味。比如桂花茶、荷花茶,大家会觉得这是小女孩喝的,而不是文人士大夫的标准。艳丽、香浓或刺激的花茶,是年轻人的茶,在喝茶人的眼里不叫茶。茶大概是中国人基因里有的东西,到了一定年纪,大家似乎就开始普遍喝茶。

董牧孜:中国人喝茶的习惯根深蒂固。瑞幸咖啡说要在中国推广咖啡文化,其实能拓展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无论茶还是咖啡,都在占用和争夺人的咖啡因摄入量。

02像星巴克一样的中国茶馆,能成功吗?

余雅琴:中国城市现在大力推广的咖啡馆文化,往往是把咖啡馆视为一个商务会谈的办公空间。中国茶似乎缺乏这样的商业化推广?

王恺:这种尝试不少,一直有人在做。前些年市场上钱多的时候,整天都有人高呼要做“中国的星巴克”。很多做茶馆的人,本身就是星巴克高管出来创业。台湾有“一茶一坐”,但后来变成了饭馆。

星巴克这种空间,根本不是以咖啡好喝而著称,而是一个谈事儿的地方。茶的冲泡饮用方式,与今天咖啡馆饮品的逻辑不太一样。咖啡是一次性冲泡,但喝一道好茶,需要专业人员不断地冲泡,冲到4、5道时滋味最佳。在茶馆,喝一杯好茶需要复杂的冲泡,花时间,但喝不好的茶又很没意思。

如今我们看到以喜茶为代表的茶艺文化在流行,这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在台湾,你会看到一条街上可能有10个手摇茶店。如果把茶磨碎,像咖啡一样冲泡的话,就不存在冲泡的难度。或许等个五六年,茶会更流行。当然,如果接下来咱们都穷了,没人投资这块,可能也就不行了。

董牧孜:说不定茶饮经济,就像口红经济一样?

王恺:有可能。手摇茶是以前瓶装饮料的升级版,茶加糖加奶,也能标准化生产。总之我觉得未来一定是茶的天下,而不是咖啡和酒的天下。

03中年人玩“茶道”,年轻人喝奶茶?

董牧孜:古人喝茶,文人有文人的喝法,民间有民间的喝法。过去的茶馆是怎样一个地方?

王恺:茶馆是一种区域性的公共生活空间,一个社会网络,比如四川袍哥的势力就在茶馆里。这有点像我们今天的微信群。如今很多人拿着相机去四川、重庆寻找当年的老茶馆,却发现茶馆里喝茶的人比拍照的人还少。这说明茶馆已经是一种遗迹了,不再是现代中国人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

老茶馆

余雅琴:今天的奶茶店、袋泡茶是与现代生活相配适的,但更多人可能是把茶当作糖和咖啡因的补充,重心不再是茶本身。

董牧孜:古人喝茶的精神赋能是由文人完成的,今天年轻人喝茶,似乎是由糖来赋能的?喝的是那份肥宅的快乐……

王恺:年轻人需要糖,中年人要逃避糖……

余雅琴:或许,中年人相对摆脱了一种弱势的社会和工作位置,才有时间和心情去体会茶所带来的慢生活。

董牧孜:说到底,文人式的喝茶,涉及大量隐性的知识和技艺。不像新东方厨师学校,可以搞速成班。喝茶这件事,一直是阶级分明的,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喝法。

王恺:宋代审美发达,明代文人系统发达,于是饮茶是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他们通过喝茶玩很多游戏,喝茶这件事又有上行下效的高潮。当然,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茶就是一种日常饮品。

清代乾隆以后,中国制瓷一落千丈,国家穷了,求生还不得,大家就把这些东西给忘了。清末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其实都是贫穷的。一个富裕的时代,才会给你机会玩这么多花招。如今社会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大家有钱有闲,开始翻新花样。2010年之后,中国人喝茶的方式又在变。国家也在挖掘、宣传和推广这种文化自信。你看如今,民间有多少穿汉服的小孩在“假装”喝茶?

南宋 刘松年《撵茶图》局部

04传统茶文化,一个“被发明的传统”?

董牧孜:现在一说茶道,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日本的抹茶道、煎茶道,有各种复杂的规矩。中国茶道的传承上,似乎标准化不是很明显?

王恺:中国人似乎不存在日本那样的流派,我们有的是一些喝茶的“大家”和一些好喝的茶。龙井在明清已经开始出名,武夷茶在清代已经流行,今天的功夫茶只是福建、广东边缘一代保留下来的昔日喝法。中国宗教其实与茶有很大关系,但物质功能多一些,僧侣喝茶提神,修行、谈禅。

加上中国每个时代的茶叶不一样,不同时代的喝法也不一样。宋代喝茶饼,明代喝散茶,至于晚近发明的红茶又有不同标准。十年前大家流行喝大红袍、铁罗汉,现在喜欢喝普洱解腻刮油,如果是在吃不饱的社会,谁觉得这种茶好呢?唯一能确立的标准,就还是陆羽的那句话,“茶有真香”。

日本茶道

董牧孜:所以今天的传统茶文化,也是一个“被发明的传统”。

王恺:我觉得中国的茶文化根本没有被固化,是年轻和有生命力的。如果认真核查,中国历史上茶道的规矩不比日本少。但日本人的茶道比较拘泥于形式,相对而言是更加固定的,是冷的。中国则追求很多变化,玩花招还是中国人会玩。喝茶不是僵化的,而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不能说“自古以来中国茶就是这样喝”。每一代人都有创新,不要认为喝茶的模式一成不变的,同样也不要认为有些人就是在装腔作势。

余雅琴:今天中国茶道的多样,会不会跟我们文化传承中的断裂有关?

王恺:既与清代中叶以来文化系统的断裂有关,也与清末民国的战乱有关,如果说1860年以来传统中国与西方相撞是一次彻底的断裂,那么新中国的恢复建设也是一种冲击。中国人进入相对有钱有闲的生活,大概只有短短20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攒出流派,还是挺难的,我们不只是需要钱,也需要智慧。

唐代宫廷茶具

余雅琴:普通人如何经济划算又不失体面地迅速融入饮茶生活?

王恺: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知识就是力量。你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之后再去挑选,这比逛茶城听商人忽悠要靠谱得多。不过,普通人也不要把茶妖魔化,茶不是一种“装”的消费,而是一种个性化消费。何况在很大程度上,茶其实是便宜的。我听到今年很好的龙井茶6000多块一斤,换算下来60块钱就能喝一次顶级。今年我碰到很好的绿茶800块一斤,如果分100次喝,每次才8块钱。

其实台湾做的挺好。台湾是下游市场影响上游,消费者影响了茶农。他们不追求茶的名贵,只要茶健康,生产环境好,按自然农作法来种植。

董牧孜:能推荐一些关于茶的入门书吗?

王恺:两本工具书。一本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学家吴觉农的《茶经述评》,他为陆羽的《茶经》作当代的注解;还有一本写于90年代的《中国茶经》,阐述了主要历史时期茶叶生产技术和茶叶文化的发展,比今人的书强得多。解致璋的《清香流动:品茶的游戏》也不错,写台湾乌龙茶的品饮、喝法,如何选择杯子、壶、茶器,写得深入浅出。现在也有不少偏重美学和个人体验的小清新茶书,我不是特别喜欢。

《茶经评述》 吴觉农主编

《中国茶经》 陈宗懋主编

《清香流动:品茶的游戏》 解致璋

本文作者:董牧孜;音频剪辑:王静;编辑:林菁文。校对:陈荻雁。

山山茶事,将古老的茶道与现代的审美相融合,以茶为媒,以心为师,悠然生活之中,品味诗与远方。岁月的指间,一缕缕茶韵透出千年文化的沉淀,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在这个繁忙的城市里,李山山茶事期待与您一同寻觅岁月静好,留下心灵的足迹,共同漫步茶香四溢的美好时光。

< class="pgc-img">

李山山茶事是一个以茶文化为核心的茶饮品牌,通过高品质的茶叶和独特的茶饮口味,为消费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体验。无论是茶爱好者还是对茶文化感兴趣的人,都能在李山山茶事找到满足自己口味和需求的茶饮产品。

李山山茶事合作费用明细:

1、单店合作服务费:¥50,000

2、开店服务费:¥20,000 签约一次性缴纳

3、培训费: ¥20,000 签约一次性缴纳

4、IT服务费 ¥10,000 每年缴纳

5、合作保证金 ¥30,000 签约一次性缴纳

6、设备费 ¥120,000 签约一次性缴纳

签约支付费用合计¥200,000

7、装修费 ¥120,000 平均¥3000/㎡,不包含空调

8、房租支付 ¥14,000 首月房租

9、房租押金 ¥28,000 首次缴纳的房租押金

不含经营成本预计投入¥270,000,预计单店开店总计费用¥362,000 起。

< class="pgc-img">

加盟优势:

一、利润保证

原材料由仓库统一配送,降低了加盟商原材料成本。

二、服务优势

从奶茶店加盟到开店,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体系,最快15日即可开店。

三、培训优势

不仅重视前期饮品培训,更注重门店选址和后期门店管理的培训。

四、口感优势

原料厂家定做,确保每一杯饮品口感的独特性以及统一性。

五、装修优势

简约风,简而不单更具品牌特色,兼顾审美与售卖氛围的营造,整体风格鲜明出重

六、经验优势

活动策划、开业宣传、奶茶加盟店铺运营等多方面拥有百家门店的实战经验。强大的后期运营团队,为你业绩助力。

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刘越)北京时间11月29日深夜,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句话总结——与中国人息息相关的“茶文化”,申遗成功啦!

那么,关于“中国茶”的这十大知识点,你知道多少呢?

图为两位茶农在云雾镇鸟王村茶园采摘茶叶。 瞿宏伦 摄

茶之起源

茶叶起源于中国。历史文献中最早关于茶的记载传说,出现在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而中国民众饮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秦,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中国人的祖先饮茶经历了生吃药用、熟吃当菜、烹煮饮用、冲泡品饮四个过程。茶叶中含有700多种成分,对人身体健康有益,因而成为不少国人的生活必需品。

茶之功效

除了饮用,茶还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它可以去油腻、助消化、益思提神、利尿解毒、消除疲劳。

航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1000多亩生态茶园。 赵春亮摄

古人对茶的药用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根据《神农本草经》《伤寒论》《本草拾遗》《茶经》等记载,茶不仅可以使人省睡、明目、有力气、精神愉快,还可以减肥,增加思想的敏锐。

纵观全世界,“中国茶”可入药的说法也得到了普遍认可。日本种茶鼻祖荣西禅师在《吃茶养生记》中说:“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

此外,日本科学家富田勋在1987年最早报道了茶多酚具有抑制人体癌细胞活性的作用,引起世界关注。2002年美国《时代》杂志推荐了十大健康食品,中国的绿茶榜上有名。

茶之“圣经”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问世。“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这部关于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使茶文化发展到空前高度,也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因此,陆羽被誉为“茶圣”。他在《茶经》中专门阐述了煮茶的过程,对燃料提出“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灸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水则要“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之工艺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

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世代传承,至今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

外国人体验泡茶喝饮茶技巧。张晓燕 摄

茶之讲究

中国人喝茶讲究“品”,要求色香味俱全,亦讲究文化内涵、所用器皿及意境。

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提升了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茶的饮用与分享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

茶之典故

中国人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说,也诞生出了不少与茶有关的典故。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吴国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宴群臣,不管酒量大小,来客至少饮酒七升。朝臣韦矅博学多闻但酒量不大,孙皓对其颇为器重,常常破例,“密赐茶荈以代酒”,允许他喝茶来代替饮酒,这便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爱茶之人

唐宋之后,饮茶风气极盛,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茶“爱不释手”。王安石曾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不仅如此,茶更是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苏轼、陆游、黄庭坚等诗人都爱茶,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下50多首与茶相关之诗,他在《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观宴》中写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声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而曾写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南宋诗人杨万里,一生与茶相伴,是个不折不扣的“茶痴”。他看重煮茶之水,“清如淮水未为佳,泉迸淮山好煮茶”;他钟爱煮茶之声,“茂松轩里清更清,松风一鼎煎茶声”;他甚至自我调侃煮茶煮到把茶鼎烧穿,“老夫平生爱煮茗,十年烧穿折脚鼎”,真可谓爱茶如痴。

茶之产量

2020年,世界茶叶产量626.9万吨,中国茶叶产量298.6万吨,居世界第一;世界茶叶总面积7647万亩,中国茶叶总面积4747.5万亩,同样居世界第一。中国的茶叶对世界茶叶生产和消费影响巨大,产量占世界茶叶产量的47.63%,消费量占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41.68%,出口量占世界茶叶出口的19.14%。

目前,国内有1085个县、3000多万名茶农靠“一片叶子”生活富足,茶产业成为拉动民生的大产业。

茶之变迁

当“茶文化”登陆现代,衍生出了更多的新玩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2795.9亿元,预计2022年将突破3000亿元。似乎一夜之间,奶茶这种“新式茶饮”横空出世,获得了众多年轻人的青睐,但其实奶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据史料记载,奶茶起源于中国西藏。奶茶的出现和北方游牧民族常年食用牛羊肉的生活习惯有关,对于蔬菜稀少的草原地区,奶茶可以促进肠胃消化,因而成为大受追捧的饮品。有趣的是,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喜欢往奶茶里加入盐巴,搭配炒米食用,所以最初的奶茶口味是咸的。

茶之交流

在古代,中国茶叶随着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而后逐渐风靡世界,与丝绸、瓷器等,被认为是共结和平、友谊、合作的纽带。

茶文化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始于17世纪的“万里茶道”,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穿越蒙古高原,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总长14000余公里,是继古代丝绸之路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

2013年,为致力复兴这条古道,中、蒙、俄三国联合发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倡议;2019年,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