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全球茶饮第一股的奈雪的茶,最近遇到了公关危机。8月3号股市一开盘就跌了18亿的市值,近10%。股民一年的奶茶又没了。
< class="pgc-img">>原因是有一位新华社的记者,“卧底”入职了北京西单大悦城店,8月2号晚报道发现了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问题。
估计喜茶老板看到了,心中窃喜、笑而不语,然后默默地转发到工作群里说:兄弟们,要引以为鉴啊,食品安全是就是我们的生命。蜜雪冰城老板看到了估计也会转发到工作群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绝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遇到了这样的危机公关,一般都会及时地发个道歉声明。所以奈雪的茶3号早上5点就发了“情况声明”。
< class="pgc-img">>发生了这样的危机公关,竟然不是道歉声明而是情况声明。所发的内容也是一言难尽,引发了不少网友的不满。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但奈雪没有。
开头和结尾都不错,态度诚恳,但是中间部分1、2、3、4的解释说明真的是画蛇添足。这个时候的解释说明会有逃避责任狡辩的嫌疑。
而且语气中有种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新华社记者可能冤枉我们了,我们没有错的感觉。
< class="pgc-img">>如果做得很好了,新华社记者吃饱了没事干发报道来冤枉无辜的你?公众都知道新华社是权威的专业媒体。
此时的公众像一个法官,新华社的记者像一个警察。法官是会相信警察的报道,还是犯罪嫌疑人的自我说明呢?
结果可想而知,给自己塑造了一个逃避责任,出现问题还狡辩的形象。评论区出现骂声是必然的结果,更严重的是留下评论的只是少数喜欢发言的网友,大部分的网友顾客看到后会留下这个不好的印象,然后默默转身离开。
危机公关第一时间给态度,以承担责任为原则,以诚恳道歉安抚公众情绪为目标。因为公众会相信媒体的报道,宁可信其有,也不会相信当事组织的言论,此时的解释说明是最苍白无力的。好的案例有海底捞:
< class="pgc-img">>第二时间给行动,以维护顾客利益为原则,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公众会不自觉地假设自己就是顾客,代入到媒体报道的故事中,看企业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方面大哥海底捞在当年的老鼠门事件中就很牛。
第三时间给结果,以权威证实为原则,给公众消费者解决问题的结果。结果由官方主管部门或权威第三方机构证实发布。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一个被怀疑有罪的人,自己无法给自己下最后的定论。消费者所看到的,传播的事实,也可以是一种结果。
我猜测写奈雪这篇公关文的人只看了微博热搜上的标题和视频,都没有看新华社报道的原文。
< class="pgc-img">新华社报道原文片段
>没有充分了解问题,才会片面地解释4个问题。原文很明显地指出了问题管理层很理想,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但是一线员工的管理和执行工作并没有落实。
想要差异化的服务,工钱和培训也得给到位啊,要不然哪来的积极性。还好老板强,一个月前公司上市了,应该不差钱。
理想主义者都会想开一家奶茶店,这是一个很唯美的事业。估计是理想主义的高管团队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严格管理的直营店会有食品安全问题。但现实就是它真的发生了。而且被新华社报道了,上了微博热搜。无形中影响了品牌形象和口碑,直接受影响的是跌掉的18个亿的市值。
当然奈雪的创始人赵林和彭心肯定是吾辈楷模,15年创立奈雪的茶,夫妻俩干了6年就上市了,刚上市的时候身价超过了200亿。虽然现在股价跌了一半,但也绝对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奋斗者。
< class="pgc-img">>奈雪的茶都是直营店,没有开放加盟,属于重资产经营,这两年快速扩张,一直都是亏损的,靠融资才能维持生活,2020年才勉强开始盈利。亏了5年,这样的创业没点信仰和理想早放弃了。
必须感谢新华社记者这样真正的媒体战士,不辞辛苦去发现报道社会问题,推进社会进步。特别是像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晚开会再说保护,今天就暴跌了,真是无力吐槽!两市一片惨绿,几乎毫无抵抗力,很多机构游资无心恋战,一心只想为祖国庆生。只有韭菜还在瞎折腾,但又亏成了狗。
A股走的如此惨淡,一是外围下坠对A的拖累,二是又搞严打市场资金(两大牛散禁止买入),三是长假因素,四是恒大的传闻,无异于一颗核弹了。
今天外资罕见跑路120亿,连续4个交易日净流出;把节前人气彻底打散了,市场交易热情又降到冰点!
刀锋查了下,今天自然涨停数只有11家,刷新今年的新低,20cm大长腿只有金春股份。强势股几乎全军覆没,豫金刚石尾盘跌停,康泰医学、博晖创新、长方集团跌逾10%,双良节能、天山生物绿的,趋势龙头隆基股份跌停了。
< class="pgc-img">>
现在很多游资都提前休息,因为搞不懂监管的态度,两个板就要发澄清公告,三个板就关注函,这种“保姆式”监管,让很多人难以适应!建议村里出个清晰的规则,画好线,哪些是不能碰的,哪些是可以的,不玩没玩法了。
而随着假期的临近,市场供需也开始失衡了。不仅游资在跑,外资也在跑,想留下的也心里打鼓!因为节后面临一场抽血攻坚战,简单计算一下:
金龙鱼(139亿)、蚂蚁集团(预计1000亿)、吉利汽车(预计200亿)、京东数科(预计200亿)、中金公司(预计240亿)将闪亮登场,合起来大约1800亿。
今年IPO募集资金已经3400亿,若加上这1800亿,轻松超过2010年4856亿的水平,成为历史之最。
但现在市场内忧外患,有点难以承受了,外有美股高位崩跌,内有监管压力重如山,外资也在跑,活跃资金都撂挑子不干了,谁来拯救大A呢?
最近流行一句话,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很多股民错过了奶茶,但赶上了秋天里的第一碗面。大盘再不涨的话,接下来只能喝西北风了。
< class="pgc-img">>
这个市场最残忍的一件事,不是股民一直被揍,然后失望离场;而是先给颗糖再接着揍,像极了渣男!
刀锋认为,今天没有减清仓的,不用那么着急跑了。大盘跌破3220点会有反抽,届时可以择机再卖!这几年国庆后都有肉吃,中长线可以继续拿。但短手建议轻仓,外围不确定性,疫情的扩散,还有川普幺蛾子,糟心事还挺多的。
……
今天比A股大跌更劲爆的事,恒大“逼宫”在网上流传,直接发了红头文件。说如果不让我借壳深深房A,我就死给你看!
以懂政治著称的许家印,以不差钱著称的恒大公司,居然以这种不体面方式发布一封求救信,令人瞠目结舌。
< class="pgc-img">>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当初为了借壳,恒大拿了1300亿战投,这些钱都用来还了债。但4年还上不了市,没能让韭菜买单。所以恒大急了,因为债务就要撑不住了。
刀锋想说,深深房A停牌都4年了,一直都不复牌,本身也有点扯。在注册制大背景下,为啥单独不让房企来A股上市呢?有点意歧视的意味。
但恒大也是自作自受,这些年到处圈地,到处吹牛,还巨资造车...过于激进了!负债率这么高,每天都在走钢丝,总会掉下去的时候。
< class="pgc-img">>
而且恒大也夸大了危机,有“大到不能倒”逼宫的意图。当年万达也准备来A股,也对赌失败了,最后认赌服输,把一堆资产割肉给富力和融创了。
恒大即便借壳失败了,手上还有一堆资产,比如宇宙第一的土地储备,优质的物业,哪怕是足球卖掉....应该能填补窟窿了。什么几百万人失业,几百万业主维权,系统性的风险,有点吓唬人的。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地方政府估计骑虎难下。这就好比,女人故意把自己的肚子搞大了,威胁男人娶她。结果会是怎样呢?刀锋不去猜测,但这件事标志着,房地产行业迎来拐点,一个时代过去了,那就是高杠杆,胆子大的时代。
恒大地产老板许家印,2017年还是中国首富,今年全球富豪榜第34位,但富翁和“负”翁只是一线之隔,令人唏嘘!
……
今天恒大这则消息,是A股大跌推手之一,因为A股和港股有联动作用。大家试想一下,作为地产数一数二的公司,竟然发生这种事儿,资金肯定心有余悸,所以先跑为敬了!
而一旦地产发生风险,对银行无异于一颗炸弹,银行股也好不了。相关产业链的钢铁、建材、机械、家装、家电、汽车、精装修行业几乎都受损。
今天银行保险护盘变砸盘,肯定受到恒大事件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
不过,恒大集团出来辟谣了。发布声明称,有关公司重组是谣言,相关文件和截图凭空捏造、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坚决用法律武器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 class="pgc-img">>
都已经紧急报案了,可见“恒大”的愤怒。不过这报告挺像真的,写了整整六大页,整理那么多数据,文笔逻辑如此“逼真”,还盖了章,难道是7折买房惹恼同行了,一定要严查啊!
今天恒大的事,也证明了一件事,房地产一定程度上绑架了经济,这不是危言耸听。刀锋想说,如果情况属实,反而没必要去兜了,08年金融危机,美国多家银行破产了,但人家也挺过来了。
既然坚定房住不炒,要给房价降负债率,很多事情都要有决心。没有什么大而不能倒的 ,允许大房企垮掉,才真正说明,我们有信心刺破地产泡沫了!
现在大家关心的是,恒大重组会放行吗?考虑到恒大欠银行大几千亿,把这些债务转嫁给韭菜,似乎更符合各方的利益,拭目以待了。
一只“奶茶股”即将诞生!6月17日晚间,奈雪的茶在香港召开IPO记者会,宣布计划集资44.25亿至50.94亿港元。该股将成为市值接近350亿港元的消费、餐饮界龙头股,而创始人彭心、赵林夫妇股权身家或将达到193.5亿港元,有望成为中国排名前200位的富豪。
根据该公司记者会,奈雪的茶IPO将在18-23日之间接受认购。本次申购,一手包含500股,连同手续费的入场费为9999.7港元。有趣的是,每一股的价格区间暂定为17.2-19.8港元,与一杯普通的奶茶价格相若。该股招股截至23日结束,预计将于29日公布结果、30日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
与此同时,奶茶界其他几大品牌,还没有坐上上市的快车。消息指出,2021年初,蜜雪冰城获得首轮融资,最新公司估值超过200亿元,并可能在年内登陆A股市场;喜茶方面,最新估值为160亿元人民币。不过各大交易所都尚未出现它们的IPO申请书。
奶茶股创造富豪
奈雪的茶上市,为港股消费、餐饮板块增添新势力,并同时创造了两大个人富豪。
根据最高发行价每股19.8港元计算,奈雪的茶市值将接近350亿港元。目前在港股上市的餐饮、消费股中,百胜中国(9987.HK)、海底捞(6862.HK)市值超过2000亿港元,九毛九(9922.HK)市值417.86亿港元,奈雪的茶紧跟其后,排名靠前。奈雪的茶也是港股上第一只“奶茶股”。
根据早前上传到港交所的材料,奈雪的茶创始人、现年仅33岁的彭心和42岁的赵林夫妇,两人合计持股9.77亿股。按照每股19.8港元计算,彭心、赵林夫妇的股权财富达到了193.5亿港元。依据《2020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这一财富水平大约排名在194位,与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家族相若。
奈雪的茶其余主要股东包括天图资本、红土创投、PAG资本等,深创投也现身在投资实体名单中。上述早期投资机构在本次投资中的“华丽”增值,也令市场期待,接下来资本对垒奶茶行业,再创几只“奶茶股”。
依据灼识咨询的数据,2020年按照零售消费总值计算,奈雪的茶在中国整体现制茶饮店行业中为第七大品牌,市占率为3.9%。换言之,如果奈雪抢跑成为“奶茶第一股”,那么其余奶茶品牌也可能趁势而上、接踵上市。
综合市场消息,新式茶饮市场也在近年来展开了资本对垒。其中,今年年初刚刚获得首轮融资的蜜雪冰城,已经初步选择在内地上市,并计划年内完成上市。喜茶方面,尽管截至2020年3月末已经完成D轮融资,但至今仍未明确上市计划,据传到目前为止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美国Coatue资本、腾讯投资、美团点评旗下的产业基金龙珠资本、红杉资本、黑蚁资本、IDG资本和知名投资人何伯权等;乐乐茶方面,曾在2019年4月完成近2亿元的Pre-A轮融资,但其后并无更多融资信息公开。
初夏港股IPO市场火爆
近期,港股IPO市场火爆。隐形牙齿矫正器生产销售商时代天使(6699.HK)起到一种引爆作用,募资29亿港元;随后,曾于3月推迟IPO的森松国际(2155.HK)卷土重来、计划募资10亿港元,物业服务商越秀服务(6626.HK)展开招股、目标募资约20亿港元。奈雪的茶紧随其后,让热衷“打新”的港股投资者忙得不亦乐乎。
尽管今年以来,港股大市行情可谓“普通”,然而申购IPO,却屡屡成为香港市场街头巷议的热点。6月16日上市的时代天使,首日一度暴涨183%,令一手持有人可赚超过6万港元;年初的快手(1024.HK)也让人记忆犹新,首日大涨超过160%。B站(9626.HK)、百度(9888.HK)等均获得100倍以上申购,诺辉健康(6606.HK)更获4133倍超高认购倍数,足见新股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新股市场也并非“稳赚不赔”,查询数据,中原建业(9982.HK)、新希望服务(3658.HK)、兆科眼科(6622.HK)等上市后股价都已经下跌超过20%。挑选一只热门新股,因而成为不少股民的目标。在网上讨论区里,有股民在越秀服务的打新板块下面评论说:“要留资金申购奈雪的茶。”
投行团队、基石投资者也是股民们常常参照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次奈雪的茶发行IPO,引入5名基石投资者,包括瑞银资产管理、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建银国际旗下的乾元复兴精选基金、及华夏基金等。此外,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透视奈雪经营密码
“流血上市!”今年2月11日除夕之夜,奈雪的茶上市申请资料悄然出现在港交所网站上,而市场立即给出上述四个字的评价。
在很多人脑海中“好赚”的奶茶生意,在奈雪这里似乎是另一个故事:一家门店的平均日销售额为2万元,但净亏损却达到3600元。在2020年末,奈雪有491家这样的门店,仿佛是一家家“现金碎纸机”。
奶茶这门生意,到底“窍门”在哪里?很多人希望借助奈雪的财务报表,去透视这个行业。根据2020年的财务报表,奈雪这样进行成本分配:37.9%用于茶饮材料、30.1%用于员工支出、11.5%用于使用权资产折旧。上述三大块,已经掏走大约80%的营业收入,剩余的还有租金成本占3.3%、广告推广占2.7%,以及水电、物流、融资成本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关于新店开张的投资。奈雪称,目前门店分为标准店、PRO店两种形式,平均投资成本分别为185万元和125万元。迄今为止,奈雪并不为开店而去拥有物业,而是全部选择租赁。
在2018-2020年三年间,奈雪一路扩张,将门店数量从155家扩大到491家,将营业收入从10.9亿元扩张到30.6亿元。然而三年间,上述成本结构调整不大,似乎至今尚未找到盈利模式。2020年,如果不考虑财税部门因应疫情进行免征增值税,奈雪的茶净亏损已经高达2.03亿元。
尽管每多开张一家门店,就有更大的日净亏损,然而本次上市集资,奈雪的茶依旧瞄准“扩张”。在2021年及2022年,奈雪将分别开设约300家和350家新店。奈雪称,这是因为在2020年至2025年间,整个茶饮店市场规模仍将以复合年增长率32.7%的速度快速增长。
6月尾声渐进,奈雪的茶赶在半年报发出之前,加快了上市进程。然而上市后一两个月,奈雪的茶势必要向市场公开2021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届时能否交出一份让投资者满意的财务报表呢?市场拭目以待。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编辑:陈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