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打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此类口号之后,我国的创业人数就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其中又以餐饮行业更受青睐,因为这个行业门槛低,看起来比较容易,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9年已然过去一半,但据我了解,在餐饮这行里坚持在大浪淘沙的朋友仍不占少数,可因为门店亏损“拂袖而去“的朋友却与前几年相比翻了好几番。于是今年的餐饮业在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餐饮企业完全像开了挂似的,过五关斩六将,杀出重围,越做越好;更大一部分则磕磕绊绊、萎靡不振,即使用尽浑身解数也没法站稳脚跟。、
< class="pgc-img">>可见,未来餐饮业的格局不是凭空出现、突然到来的,而是要洞悉未来大势,深入了解过去和现在的情势。
今天的餐饮行业究竟面临着怎样的运营难题?
1,食品安全是千年不变的焦点
脏、乱、差的街边小吃店随处可见,消费者可能会因为卫生问题而考虑换一家店。那么,装修高档、环境敞亮的餐饮店就一定干净,食材就一定安全吗?其实也不见得,没有人敢保证自家餐厅是 的干净安全。
这几年频繁有引起业内轰动的“餐饮卫生”事故出现,但涉事企业态度良好,董事会揽责,及时发声明等,这才避免了品牌受到更大的影响。然而,不是人人都有如此好的运气,消费者也不会次次都买账。
2,缺乏专业管理导致的低效运营
美食和餐饮是两码事,做餐饮的本质是管理一家企业,如果没有专业团队、专业产品对门店的大小事务进行管理运营,餐饮品牌往往很难走远。
拿收银为例,移动支付的普及、支付渠道的多样化,不仅让商户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成本在收银对账上,而且让消费者失去了良好的消费体验。毕竟,谁愿意在排队结账上浪费太多时间呢?
3,墨守成规难以在大浪淘沙的环境中突围
老牌餐饮在管理上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系统了,但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到来,发展风向多变,老牌餐饮需要面临的是“转型”与否的选择。撇开有着良好口碑的百年超级老店不说(闻声而来的顾客只会有增无减),就普通餐饮店而言,如果不贴合消费主体,不为顾客打造“个性化”服务、及时变换升级,就很容易走下坡路。
4,资金短缺带来的举步维艰
目前的餐饮业还有一大困境就是资金缺口。餐饮O2O的早期运营必须不断地投钱、砸流量、抢用户。一旦形成资金缺口,导致流量不足,就会出现客户流失。因此,小微型门店由于规模小、资产少等问题让其遭遇了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而这也成为了不可回避的事实。
那么要怎么解决这些运营难题呢?
我们得放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来说。在信息时代这个大环境下,想要解决这些难题,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寻源。
寻问题之本,寻答案之源。
对于餐饮行业而言,问题之本以及答案之源全部聚焦在了同一者身上——消费者。我们要做的 件事是真正了解消费者对于这个行业有什么样的需求,并且努力去达到这个高度。在信息化时代,和消费者互动是十分重要的,从消费者身上,反向来检查完善自己家的产品要比闭门造车好得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持续关注的是产品生命力、质量和品质。
因此要怎么样才能让你的产品保持生命力?你只要时刻问自己:顾客凭什么吃你的东西,而且凭什么还会再来,能够回答好这个问题,你已经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希望获得优秀的员工
是啊,谁不希望自家的服务员认真负责,脑袋灵光手脚利索。
可以说每一个老板的心里都装着一个全能的员工模板。
但现实往往是比较理性的,闭着眼睛想着完美的员工,睁眼一看,咦~老阔疼。。。
到底是老板的期望太高,还是员工的能力太差呢?
说谁不对,都不爱听,那就从两个方面都看看。
老板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
我之前问过开面馆的老王,我说你心里希望的优秀员工是啥样子的。
老王盯着窗外想了一会,然后给我说,要细心,要认真,要负责,要能吃苦。
我说你这样跟啥都没说一样啊,多细心算细心?多认真算认真,多负责算负责,多能吃苦算能吃苦?
老王又想了一会,反正要比现在这几个人强就行。
我说强多少算强呢?是比某一个人的某一个点强,还是比这几个人加在一起强?
老王说,你这不是抬杠呢吗?
我说对啊,就是抬杠,抬杠也是你给我机会抬啊!
你这个标准就相当于没有标准啊,说白了,你压根就不知道要什么样的人。
服务员,收银,后厨,工作职责本不同,你希望来一个全能的人,这不就是招老板娘吗。
你想要一个老板娘一样的人,那这人来了你能给老板娘的待遇吗?
老王赶快拉我,别说了别说了,你嫂子听见该不愿意了。
你看,其实老王知道他想要什么样的人,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合伙人,甚至是命运共同体式的合伙人,俗称“老板娘”。
而现实是,这样的人,几乎是找不到的,有时候老板娘都不见得符合要求。
不知道老王的身上是否有你的影子。
还有一些老板们,其实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并不清晰,只有当这个人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才知道要不要。
人不来,压根不清楚。所以他们连招聘启事都写不明白。
员工希望什么样的店?
其实对于找工作的员工来说,无非是这几种情况
第一种,希望找个地方混工资的,无非是钱多事少离家近,满足这几项就可以了,但老板们不傻,很难找到理想的。
第二种,希望找个差不多的就行,工资差不多,活不要太累,但求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就行。
第三种,希望找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工资哪怕低一点,只要有机会,能学到东西,目标明确,学成之后根据情况看是否需要跳槽。
而对于老板的要求,无非是工资按时发,通情达理就行了,毕竟是挣老板的钱,自己能力没到很NB的时候,也知道谈不起条件。
其实这么看来,员工找工作的目标,远强于老板招员工的目标。他们更清楚自己要什么。
这里,也许你发现了,这三种都是能力一般的人找工作的情况,那老板心中优秀的人呢?
对哦,优秀的人不缺工作啊,他们已经在比较好的地方呆着,随着能力的增长,还会去更好的地方,凭招聘启事是很难找到他们的。
对于他们,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甚至来说,因为他们的优秀,是他们在挑老板,而不是老板挑他们。
矛盾,无非是期望错配
老板期望员工尽职,员工希望按酬而劳,其实无可厚非,但期望并非都理性,员工希望老板多给点,老板希望员工多干点。双方的痛苦也因此而起。
这对错,真没法算。
所以我觉得别纠结于这个结果,看看能不能从因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老板需要明确招的这个人,具体是干啥的。他的工作职责和范围是什么样的,自己心里必须要清楚。
对于大店,有着完善的组织体系,岗位职责相对比较清晰,而对于小店,可能需要员工涉及的工作范围更广一些,更杂一些。
那么在招人的时候,一定不要刻意去隐瞒工作内容和范围 ,一定尽量的清晰描述出来,从最开始就坦诚相待,才会避免因为期望错配而产生的误会和麻烦。
招聘时需要重点注意的
想要避免后续的麻烦,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开始前就做好准备,从因上避免问题,而不是出了问题再挠头。
第一步,就是明确你要什么样的人。
如果说你的标准还有些含糊,也没关系,先确定这个人来了都要干什么。
第二步,具有清晰明确的职位描述。
要在你的招聘启事里面写清楚,你需要的人,具备哪些能力,需要负责哪些事情,尽量写清楚。
比如,年龄,身高,文化程度,工作经验,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其他补充说明。
第三步,明确的福利待遇。
这一条,是和上一条相辅相成的。你要求了潜在的求职者,一定也要让他们知道你能提供的福利待遇是怎样的。
你要别人做什么,你能给与别人什么让人要一眼看明白。人才的雇佣一样也是价值的交换,员工付出了时间和劳动来换取应得的报酬,至少是等价交换他们才有给你打电话的动力吧。
如果人家只看到了你的职位要求,心想要求这么高,薪资待遇如何呢?再一看“待遇面议、有多项福利”,基本就不搭理你了。
因为一句待遇面议,估计薪资就高不了,一句多项福利,大多意味着没什么福利。你又不是那些让人才趋之若鹜的大企业,不清晰的招聘启事,绝不会吸引来优秀人才的。
不要不好意思谈薪资,昨天的文章说了,你愿意花大价钱,是因为你有钱,你的身价高,才掏得起高工资请员工,才会有优秀的人愿意来,扣扣搜搜的老板,必定吸引不来优秀的人。
项羽的例子一直在那里摆着,怎么就视而不见呢?
招人,其实是“卖”职位
把你这个职位当做商品“卖”给人才 ,用这个思维,也许你更容易理解招聘信息怎么写。
既然是“卖”,那就先写清楚,这个职位是什么样的,就像卖菜品一样,这道菜是用什么做的,味型,工艺是怎样的。
这道菜多少钱,为什么值这么多钱,还有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你要选择这道菜。。。。
就像这样,把你的职位“卖点”提炼出来,让潜在的优秀员工一眼看懂,并心生向往。
这样,你找到优秀员工的几率更大
最后
当老板不易,啥都要会,里里外外都要兼顾,但这就是创业必须要承受的,想要轻松,就别创业,找个安稳的工作旱涝保收就成了。
现在吃的苦,不都是为了当年的理想吗?不都是为了家人孩子过得更好吗?
那就别吵吵,干就得了,哪有那么多抱怨的废话。
要想人前显贵,必定背后受罪。
本文来源:餐谋张大宽,由餐饮界(微信ID:canyinj)整编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国侨网4月27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疫苗普及、疫情渐缓,美国洛杉矶各家餐厅生意火爆,外卖或堂食都排起长队,有些餐厅生意红火程度甚至超越疫情之前。但近日多家餐厅表示人手不够,到处张贴招聘启事,大厨、服务生、收银员、洗碗工,每个岗位都急需招人,可结果却是招不到人。
“餐厅生意火爆招人难,老板没生意时也头疼,生意好招不到人更头疼。”据洛杉矶某知名餐厅大厨郭先生介绍,他所在餐厅目前就面临这样的尴尬场面。“现在招人太难,哪怕加薪也招不到,我们先是招大厨,但招不到大厨,那就来一个大厨的帮手也行。”郭先生说,“帮手也招不到,那总得有人干活,就请一些学徒,最起码干一些小杂活也行。”
从事餐饮业十多年的郭先生感慨,从未遇见过这样的情形,餐厅招人难,老板面试不是问会不会,只要人能来就行。“就像昨晚我们餐厅招不到前台,老板只能让休息的员工赶紧过来顶班。”
为何餐厅加薪也招不到员工?首要原因是疫情期间餐厅生意冷淡,导致大量工作人员流失。
“我所在的中餐馆疫情期间关闭,我也因此失业。”家住阿罕布拉市的Ricky从事餐饮服务多年,疫情让他离开熟悉的行业,“我想加入卡车司机行业,现在正在学习阶段,准备考卡车司机驾照。”Ricky听朋友介绍卡车司机收入不错,他决定尝试一下新行业。疫情让快递、运输等行业蓬勃发展,像Ricky这样因疫情改行的人不在少数。
郭先生说,他认识的几个同行都是类似状况,“很多厨师都改行,现在物流业很火爆,收入也高,相对自由,不像做餐饮天天要在餐馆里待着。”
当被问及有无考虑回到餐饮业,Ricky回答说暂时没有,“我现在有政府发放的失业金,能够暂时养家,现在肯定不会考虑回去。”
因为能够方便领取失业金,而且对于一些低收入人群来说,政府目前提供的失业金,并不比他们的工作收入低,这是餐厅招不到人的主因之一。
此外,虽说加州疫情渐缓,但并没有完全走出阴影,变异病毒依然猖獗,而餐厅人流众多,相对来说是个感染风险较大的场所,很多人因此暂时不愿冒风险去工作,这也是餐厅招不到人的原因之一。(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