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网重庆4月11日消息(记者王海)4月11日,记者从“机遇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巫溪老鹰茶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老鹰茶之乡·2024巫溪老鹰茶文旅消费节将于4月23日开幕。期间,将举办文创大赛、斗茶大赛、科普研学等系列活动。
百年茶树(央广网发 巫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共巫溪县委副书记、巫溪县人民政府县长王中介绍,为促进老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巫溪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老鹰茶及茶叶产业发展指挥部,将老鹰茶为主的休闲食品作为“一主两辅”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制定出台《加快老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围绕构建“古树资源保护、良种种苗繁育、茶园基地建设、生产工艺提标、衍生产品研发、品牌宣传营销”6大体系,加快建设生产、加工、体验、培训基地和产品交易中心,力争到2030年,种植规模达20万亩、年产1万吨、年综合产值50亿元以上,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国际影响力的茶产业品牌,形成以老鹰茶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在种质种源保护方面,大力开展资源评价,加强古树保护,出台老鹰茶古树管理办法,巫溪老鹰茶古树群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群”。同时,大力开展良种培育,巫溪毛豹皮樟种源获批林木良种证,新发展示范基地1万亩、栽植茶苗52万余株,预计到2025年繁育种苗450万株以上。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巫溪已获得中国、欧盟有机认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已进入公示环节。在产品研发方面,巫溪县大力开展老鹰茶保健性、功能性、药用性产品开发,创新推出“老鹰红茶”“老鹰茶含片”“老鹰茶咖啡”“老鹰茶啤酒”“老鹰冷泡茶”“老鹰茶冰棍”等系列茶产品。
采摘嫩叶(央广网发 巫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重庆市人民政府驻广东办事处主任谢小刚介绍,随着市场渠道的进一步拓展,巫溪老鹰茶已加速“出山”步伐,目前已进入大湾区茶叶市场。目前,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已与巫溪县达成合作意向,打造茶叶生产基地,建立茶饮、茶糕点等茶食品生产线。
炒茶(央广网发 巫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共巫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马丙合介绍,消费节前期,巫溪组织专家对巫溪老鹰茶的历史渊源、独特功效、制作工艺、泡饮技巧、文化价值等5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展“茶博士说老鹰茶”科普活动;推动老鹰茶产业规范化发展,制定了育苗、产品加工、产品等系列“巫溪老鹰茶相关行业标准”;开展市场推广,启动了老鹰茶特色示范产区命名和“茶王”“茶后”评比工作,擦亮“天地灵气巫咸古茶”品牌;举办“渝你同饮”巫溪老鹰茶山城快闪活动,开发“巫溪老鹰茶老冰棍”等系列产品,全方位展示巫溪老鹰茶产业发展成果。
据了解,消费节期间,当地将通过全网直播等形式,全过程展示市级非遗技艺——巫溪老鹰茶制作工艺,并推出老鹰茶长桌宴,举办巫溪老鹰产销对接会、主题研学和盐茶古道徒步等活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 class="pgc-img">>茶博士?星海泛舟】—670:在线精品课《读懂中国茶》:第七讲 独具特色的民族饮茶习俗。中华民族是一个庞大而又亲爱和睦的大家庭,有56个兄弟姐妹。各民族兄弟姐妹其实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经过不断融合组成这个大家庭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民族饮茶习俗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发挥着独特作用。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独具特色的民族饮茶习俗更多地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在这一讲将与大家一同分享“执子之手,携茶相伴”的现代茶主题婚礼习俗、“饮茶习俗衍生茶礼”在茶艺竞赛中运用、“少数民族饮茶风俗”对当下有何启迪、给年轻人和外国友人推荐喝茶的地方“传统茶馆与创意茶馆”。
< class="pgc-img">>- 民族及饮茶习俗
民族,指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一群基于历史、文化、语言与其它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我们说的“中华民族”,具有国族的性质,是对当代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一个共同称呼,由梁启超先生于1901年,在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首次提出。1949年汉族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95%,根据中国大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在大陆总人数中汉族占91.51%。千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6.92%。2020年将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目前全国有14亿人口,90%以上都是汉族,其他55个民族人口不到10%。
< class="pgc-img">>饮茶习俗简称茶俗,是指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的风俗、习惯、礼仪,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下的产物,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而消长与变化。包括不同地域民族的茶俗、不同阶层的饮茶习俗及相应的茶俗文化。
< class="pgc-img">>- 执子之手,携茶相伴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逐步走进“洞房花烛夜”的历程中,“茶”在历朝历代和天南海北都演绎过很多囍茶婚礼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时,茶作为陪嫁品首次进入西藏,并创制出了藏民族喜爱的酥油茶,开藏民饮茶之先河。到了现代,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三茶六礼”的民间婚礼习俗。
< class="pgc-img">>古代的婚礼习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的茶俗活动:恋爱信物——姑娘茶、以茶为媒——定亲茶、白头偕老——婚礼茶。
现代婚礼中的囍茶,在人们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追崇的今天,现代婚礼中茶俗文化已经得到了很好地传承与创新,在现代婚礼中的喜茶中,出现了很多的值得分享的茶类物品。
< class="pgc-img">>茶礼品,订婚之茶“女儿茶”,“状元茶”;婚庆之日同心茶;伴手礼茶;双方父母长寿茶。茶宴食,婚礼茶宴菜谱:鸿运当头(红茶大红乳猪盘);海誓山盟(龙井虾仁);香酥君山银针(金枝玉叶);早生贵子(红茶煮红枣莲子桂圆羹)等。茶饰物,主要以汉族婚礼茶服,也有各少数民族的自己的婚礼服;用同心结将两个半球形的普洱茶或六堡茶结在一起,既可装饰新房,也可以用作婚礼宾朋的伴手礼。茶器具,各种婚礼用的喜茶杯,壶,红色并饰以龙凤吉祥之类的图文等。茶喜联,一代茶人程启坤老先生为其长孙程方正亲撰的喜联:“茶香茶味茶人办喜事,茶思茶情茶乡结良缘”表达了茶人世家对茶款款情深,对茶人儿女的期盼。
< class="pgc-img">>- 饮茶习俗衍生茶礼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饮茶生活中,不断融入自己民族的情感与信仰,衍生了出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通过,民族的生活习惯、饮茶器具、服饰音乐、品饮方式等深深影响当下茶艺竞技的礼仪呈现,也形成了很多美好及象征意义的茶俗:“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真情;对客示尊敬,凤凰三点头”等都是茶艺中的饮茶习俗。在我国长江以北的地方,人们很喜欢泡饮一种叫香片的茶,这种茶所用的主泡器就是“三才杯”:“三才者,天地人”。三才杯上天盖、下有托,中间盖碗主体,代表人即是最能包容,顶天立地。
客来敬茶 是中国的传统礼节,在中国流传至少已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东晋时,中书郎王濛用“茶汤待客”、太子太傅桓温“用茶果宴客”、吴兴太守陆纳“以茶果待客”。唐代颜真卿的“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宋代杜耒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等诗句,表明我国历来有客来敬茶的风俗。实际上,客来敬茶,对客人来说,饮与不饮无关紧要,但对主人来说,敬茶是不可缺少的。
寄茶(赠送茶礼) 中国古代民间还形成了寄茶习俗。唐代诗人卢仝收到在朝廷做官的孟谏议寄来的新茶时,写下了流芳百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诗人卢纶在《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舅》诗中写道:“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闻芳香。贮之玉合方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所以,这种“寄茶习俗”一旦形成便很快被百姓接受,且世代相传,直至今日。每当新茶上市,各地人们总要选购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茶寄给远方的亲朋好友。
< class="pgc-img">>- 少数民族饮茶风俗
在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中,少数民族独特的饮茶方式为中国茶文化传承中增添了更多中国茶的魅力。并为更多的茶文化追根溯源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依据。如傣族的“竹筒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侗族人民的打油茶等等,不仅启发了其他民族对于茶食茶点的制作,甚至被部分日本学者认为是日本茶道的源起。各民族间茶俗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饮食类的民族饮茶风俗。茶饮方法主要是将茶与餐饮的佐料、菜食等一起进行合煮或以茶做菜,如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仡佬族、毛南族、布依族等民族的打油茶,其的制作方法与烹煮饭菜相差不大,打油茶时会以新鲜豌豆、泡发的绿豆、大豆、花生米、芝麻、茶叶、腊肉或排骨等合煮而成,保持了常古老的原始煮茶面貌;我国的土家族的擂茶,就是以最主要的三种原料:生姜、生米、生茶叶进行合煮而得名“三生汤”;直接以茶做菜的主要少数民族如我国西南地区的布朗族喜欢的酸茶;德昂族、景颇族喜爱腌茶,基诺族好食的凉拌茶等。另外从所加的佐料来看,回族的八宝茶、三炮台茶等都可归为饮食一体类。
< class="pgc-img">>功能性的饮茶习俗。饮茶习俗包括以茶治病类:如纳西族的龙虎斗、也包括土家族的三生汤;以茶教化类:大理白族的“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茶等。
清饮类的民族饮茶习俗。饮茶习俗主要有:傣族的竹筒茶、佤族的纸烤茶、拉祜族的烤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彝族烤茶、拉祜族的火灼茶、布朗族青竹茶、黎族五指山茶等等。
调饮类的民族茶饮习俗。是指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牛羊乳、果酱、蜂蜜等将茶汤调成香味、甜味等喜欢的味道的茶饮,有些民族还会在其中加入一些干果类。如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喜爱的盐巴茶、酥油茶、糖茶、奶茶等。喜欢这一类茶的少数民族主要有:怒族、珞巴族、门巴族、羌族、高山族、裕固族、蒙古族、达斡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普米族等近20个民族。
< class="pgc-img">>- 统茶馆与创意茶馆
传统茶馆。清茶馆(北京五福茶艺馆、杭州同一号清茶道馆)、茶餐馆(杭州青藤茶馆、上海秋萍茶宴馆)、戏曲茶馆(北京老舍茶馆、成都顺兴老茶馆)、风景茶楼(上海湖心亭茶楼、杭州湖畔居茶楼)、商务茶馆(杭州你我茶燕、广州雅韵轩茶艺馆)、文化主题茶馆(广东潮州天羽茶斋、杭州老龙井御茶园)、社区茶社(杭州老开心茶馆、都人民公园鹤鸣茶社)及农家茶楼等。
< class="pgc-img">>创意茶馆。新中式茶室,作为现代茶文化的载体,营造出了简单朴素的高雅情调。通过巧妙的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审美融为一体,让整个茶室散发出人境合一的氛围。同时,它也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茶艺文化所追求的自然朴素之美。一茶一世界,在这样的静谧茶室中,感受生活的怡然惬意,能让人浮躁的心情得到沉静,茶香袅袅萦绕在茶室内,凸显出返璞归真的居室情怀。喝茶是一种行为,品茶却是一种心境。人生需要一种淡泊,虽无蝶来,清香依旧,谢绝繁华,回归简朴。
禅意·茶室,一间富有禅意的茶室,是一片不受打扰的人间净土,它将一股来自于东方的气质和精神,全都浓缩于一器一物、一草一木之中。对于茶室的打造,随性自然,不刻意追求居室,更注重心境和自然环境的契合。“不以奢为尚,只因趣移情”。一盏茶壶、几缕烟雾,一间素净的茶室。一砖一景中,感受到舒缓减压,仿佛呼吸间,心灵便得以惬意放松。
近,不少消费者发现,霸王茶姬下单界面上多了一个“低GI”标识。这个变化虽然看着不大,实际上却在现制茶饮行业开创先河,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科学的饮品选择方案。
“低GI”标识与此前在上海推行的“营养选择”标识,共同构成霸王茶姬科学控糖的两大指引体系,这两大体系之间相隔不到一个月,就让现制茶饮加速进入了控糖时代。
如此密集的控糖动作,与霸王茶姬入选“上海市营养健康指导试点项目”密切相关。该项目旨在通过简明易懂的营养标识,指导消费者选择更健康的食物,培养控糖生活方式。
开创现制饮料“贴标”先河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各种吃出来的“富贵病”也随之而来。2019年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11.6%,糖尿病患者群体已达1.14亿,总数居世界之首。
为了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控糖”成为很多人日常饮食新的关注点。但能做到精细甄别营养成分表的人毕竟是少数,这就需要卫生健康部门的及时监管和引导。
在这方面,上海已经多次出台措施,比如2023年8月率先试点含糖饮料分级,提醒消费者理性选择饮品;2023年11月开始施行《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鼓励含糖饮料、酒精饮料的销售者在有关商品的销售区域规范设置健康提示标识。
2023年底,上海卫健委出台《关于开展上海市营养健康指导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试点单位遴选,霸王茶姬积极报名,顺利通过项目评定,入选成为首批试点单位,2月29日开始在上海所有门店上线“营养选择”标识。3月23日,霸王茶姬公布首批4款拥有“低GI”标识的产品,升级推出健康计算器,并在门店菜单、小程序等平台增设“低GI”标识,为消费者提供更直观、科学的饮品选择依据。
< class="pgc-img">>霸王茶姬小程序中带有“低GI”标识的茶饮
相对来说,包装饮料配料精准,成分固定,添加标识更加容易;而手工现制饮料由人工操作,精准度容易有起伏。正因如此,全球目前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包装饮料贴标识,但给手工现制饮料“贴标”的少之又少,即便在饮料健康分级制度格外严格的新加坡,也是在去年底才开始给手工现制饮料“贴标”。霸王茶姬这次尝试,不仅在茶饮行业开了先河,甚至在全球现制饮料行业都具有探索意义。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对饮品进行分类标级,短期会引起企业成本攀高,但从长期来看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可以防止部分企业进行夸大宣传、诱导式宣传。”
近七成消费者选择健康饮品
上海推行营养健康试点工作,目的是让消费者对营养等级一目了然,从而规避健康隐患。据《新京报》报道,霸王茶姬试点门店近一个月的数据显示,A、B两类分级饮品的销量占比出现持续上涨,近七成消费者在了解到“营养选择”标识的指引意义后,主动选择了更健康的饮品。
以 “伯牙绝弦”为例,如果你选择一份中杯微糖标准冰,可以在“健康计算器”中看到热量约为194大卡,蛋白质约为2.7克,反式脂肪酸0克,碳水化合物约为22.6克,脂肪约为10.3克等,除了详细的营养成分指标,还可查询饮品主要成分、产品检测报告、产品风味表。
< class="pgc-img">>同样是这款产品,如果你将微糖换成“不另外加糖”,就能看到GI值为14,不到猕猴桃的三分之一。
来自上海的董婷表示,在霸王茶姬门店展示屏上看到了营养健康指导宣传,“四种颜色的营养标识看起来就像红绿灯一样,绿色的肯定更健康,所以我就买了一款绿色的茶。店员还给我讲解了低GI的含义,感觉喝着没有负担,心情也更好了”。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能直观快捷地选择饮品就够了。而在业内专家看来,标识背后的计算逻辑才是核心价值。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张璐博士表示:“低GI食品引起餐后血糖反应较小,可以避免血糖剧烈波动,以实现血糖控制。长达40年的全球研究发现,健康的低GI饮食具有潜在降低疾病风险和改善身体健康的作用,对所有人群的整个生命阶段都有益,主要表现在血糖管理与糖尿病预防管理、减重与控制体重、改善皮肤健康、持续功能与提高运动表现上。”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曾发布数据称,2023年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149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很多消费者对现制茶饮欲罢不能,却苦于健康因素陷入两难。消费者对健康因素的纠结,也倒逼这个千亿级行业自我更新,向更低的糖分、更高的营养转型。
在张璐看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现制茶饮行业也在不断革新发展,“比如用天然牛奶或健康脂肪粉取代植脂末,减少添加额外的糖,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等。继天然原料、可选甜度之后,低GI茶饮的出现是茶饮市场撕掉‘不健康’标签、转向健康化发展的另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