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商业和美食,在老宜昌人脑海里最先浮现出来的一定就是福绥路。尤其是在那个没有淘宝和美团外卖的年代。
福绥路作为宜昌的首个美食一条街,这么多年来经久不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扶绥”是期望富裕安康,当时英国领事馆的球场、英美烟草公司、苏格兰哀欧拿女子中学,均建在这一带。
因此福绥路的发展与商贸有着密切的往来,正是来来往往的商业人群也衍生出了这里独特的美味。
小时候,我爸经常骑自行车载我去方妈或老房子吃面。有些人可能觉得一份面吃的还不过瘾。等面的同时走到旁边的胡记包子买个包子搭配着,这样的组合才是完美搭档。
休息时间,吃完早饭,散个步,慵懒的周末时光立刻开始。
福绥路上有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小餐馆酒楼,可这些都比不上妈妈的手艺好。外面的饭菜再怎么香,心里也总是会念叨着妈妈的那份味道。
一到饭点,道路上就能看见许多年轻的面孔。繁忙的人们在工作休息之余吃什么便成了最大的问题。
有的人早上工作要早起,有的人可能忙完上午的工作都一两点了,是买点面包吃?还是饿到下午五六点吃晚饭?
这些问题在慈妈大排档都能得到完美的解决。
慈妈大排档已经开了36年了,42岁慈妈为了生计在福绥路这个地方献出了自己最美的年华。
慈妈开了十几年的慈妈大排档现在已由儿子李先生接手,不过那份妈妈爱的味道还是没有改变。
宜妹儿走进店里的时候,慈妈很亲切的走上来问我想吃些什么。
我向慈妈表明来意之后,慈妈热心的向我诉说她和福绥路的故事。慈妈说:“要对顾客好,让顾客满意,对顾客尊敬,要让顾客有吃不完的菜,不管什么时候客人来了都要有饭吃。”
店里有很多的回头客,以前独自来吃饭的顾客现在带着孩子来吃饭。
要问哪里的腌菜好吃,屈妈腌菜馆一定能排得上姓名。
屈妈今年74岁,在家几乎是天天吃腌菜,顿顿都少不了,所以才开了这家腌菜馆。腌菜作为屈妈腌菜馆的最大特色,食客一去就是冲着屈妈的腌菜。
无论什么季节,屈妈都会用应季的菜做腌菜,菜品也是分量十足,干货满满。
脆脆的萝卜干及其爽口,还有甜大蒜、泡辣椒、豆豉、豆腐乳、泡豇豆等等,这些食物在老一辈那里可以说是家家都能有人会做,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不会了。
客人一般吃一两盘的话屈妈都不收费,可是这样一个月也得贴几千块钱。屈妈说:“你以礼待人,别人就是以心换心,你对顾客好,自然顾客就对你好,也就不愁生意做不好”
做生意其实就和做人是一个道理,不能太过着急,欲速则不达。
在饭店林立的街头,瑜儿腊货馆作为一个特别的存在,长久的立在这条街上。
“我家的腊货是有秘方的,和别人的腌制方法不一样,我们家是严格按照工序来做的,量很大,一般人做不了这么大的量。”瑜儿腊货馆老板自豪的说。
大家在外面吃过不少新鲜的东西,不过腊货可不是在外面随随便便就可以吃到的。老板开这个店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吃到她家乡的那种传统的味道。
腊货馆的腊排骨火锅堪称一绝,腊排骨在熬制的时候会在排骨里面加上绿豆,这绿豆可以说是点睛之笔了,不仅没有影响排骨的味道,反而有一种独特的鲜香味。
福绥路的保护期有五年,转眼已经过去三年了。这条老街可能两年内就要拆除了。
随着宜昌市区不断的向外扩张,宜昌的很多老街也都消失了,那些略显破旧的街道里,藏着不少人儿时最深刻的回忆。
现在的福绥路虽然没有以前的繁华,不过从上面的老店还能看到以前的影子。你在这里还可以一窥老宜昌的市井风情和人情味。
随着城市的发展,福绥路可能会渐渐的“消失”,但是那份味道会一直铭记于心。
关于福绥路
你又有哪些难忘的记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