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说迪拜哪里藏着最多的宝藏餐厅小店,那么Al Barsha绝对值得挖掘挖掘。由于比邻几大商区和写字楼区,距离市中心也不是太远,配套设施齐全,租金也比较经济合理,Al Barsha几乎是区域内最受中等收入者欢迎的社区,因此也诞生出不少大大小小的经济实惠,主打口味的餐饮店。
< class="pgc-img">>Al Barsha也孕育着各种不同风味的餐厅,其中泰国菜自然是少不了的,Khao Siam就是在其中备受好评的泰餐小店,谷歌评分高达4.7,代表了大部分食客的认可。
Khao Siam和Al Barsha的众多小店差不多,门头一不留声就很容易错过,店面不大但清爽简约,就是很典型的做街坊邻居的社区餐厅。阳光顺着玻璃门洒进店内,一入店就能嗅到香甜的气息。木质桌椅,走的是小清新的格调,门边还放着几把等位的小凳,可见排队等位在家店颇为常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值得注意的是门口摆放的立牌写着泰国国际贸易促进司认证的泰国精选奖项(Thai SELECT)以及泰国皇家政府商务部(DITP)的认证,官方的背书充分证明了其正宗性。同时餐厅从老板到大厨都是纯纯的泰式血统,主打一个地道。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家的中式菜品海南鸡饭居然更为出圈,获得不少迪拜鸡饭爱好者的力荐。
Khao Siam的大厨坚持最传统的制作工艺,这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烹调,所以特色菜并不是每天每款都有的,像海南鸡饭只有周一和周五才吃得到,另一块好评菜香兰酱面包则是周末限定,还有一些菜肴具体要进店询问才能得知什么时候才有,真是有一种开盲盒的惊喜呢。
海南鸡饭/炸鸡饭双拼
虽然海南鸡饭属于中餐的范畴,但却是在东南亚发扬光大的,因此在泰国也颇为流行,Khao Siam的海南鸡饭和炸鸡饭都是店内的招牌特色,我们就餐的时候,基本每一桌都有这两道,整个鸡油蒸米饭的味道在店内弥漫。而如果想一次享受两大特色美食,这个双拼饭是最佳选择。
Khao Siam的鸡饭用的是去皮脱骨的鸡肉,鸡肉雪白,鸡味十足,搭配的是海南鸡饭的灵魂三酱 —— 黑酱油、辣椒姜米以及鱼露辣酱。鸡的整体滋味颇为清淡但层次丰富,搭配酱料后更有着千变万化的风味。唯独的遗憾是,迪拜大部分海南鸡饭都有一个同样的问题,找不到正宗的文昌鸡,因此鸡肉都有些偏柴,反而做成炸鸡更令人食欲大开。
比起略柴的鸡肉,鸡油炒香再焖熟的鸡油饭反而是最吸引人的,颗颗米饭饱满油亮,香气浓郁,入口鲜香十足,光吃饭都颇为满足。而搭配的鸡汤颇为清冽,整个体验都是比较清淡清爽的,但对于稍微重口一点的朋友可能就不太能接受了。
炸虾饼配梅子酱
这是泰国国民级的街头小吃,爱虾人士必点。鼓鼓的虾饼里面全是纯虾肉泥,泛着新鲜的粉红色。吃起来外表酥脆,里面Q爽弹牙,新鲜大虾鲜美的气息,随着每一次咀嚼彻底释放。搭配的梅子酱颇为清亮甜口,为纯鲜的炸虾饼带来了魔法般的酸甜口味,显得格外开胃,越吃越停不下来。
蔬菜绿咖喱
绿咖喱是泰式咖喱中口味最为清新的,特意点了蔬菜版的,让清新又更清新了一些。Khao Siam家的绿咖喱属于清淡口的,比起别处吃的香料味会淡很多。不过椰奶、各种香料、绿辣椒、大蒜、高良姜、鱼露、青柠、箭叶橙叶和泰国罗勒等食材都在其中更能散发出独特的气息。搭配各类蔬菜,当椰奶的鲜甜展开,明亮的辣味就释放出来,又清爽又开胃。
蟹肉蛋炒饭
鸡饭之余,这款炒饭也可以作为主食的备选。一份简单的蛋炒饭加入蟹肉丝后就升级为一碗蟹味十足的奢华珍馐,尚带着些许锅气的蛋炒饭上铺了一层新鲜的蟹肉,开动前需要手动将蟹肉与炒饭扒拉在一起。入口颗颗分明的蛋炒饭已经足够香了,与蟹肉自带的的鲜美交融。
此外在菜单上还看到他们店有香兰面包,在面包上抹着淡绿色的香兰酱。这同样是泰国的国民小吃,当时小编在泰国吃了就忘不了,没想到在迪拜也能找到。但可惜香兰面包是周五至周日的限定款,虽然今天没吃到,但期待值拉满了。
总的来说,Khao Siam和Al Barsha的大部分餐厅定位相似,目标于附近的上班族,餐品偏向于经济实惠吃得饱的主食及套餐。其味道确实颇为地道,但也谈不上格外惊艳,如果本身就在附近想尝尝泰国菜或者传统泰餐爱好者应该能在这里吃得满足,但不足以达到专程驱车前往的程度。Khao Siam的整体口味偏淡一些,如果口味偏重的食客更推荐附近的东南亚餐厅东方小厨(Oriental Dining Restaurant),也许会更满足。
Khao Siam
人均:40~60迪拉姆
地址:Postponed Building - Al Barsha - Al Barsha 1 – Dubai(谷歌搜khao siam)
电话:052 236 4945
菜单:order.chatfood.io(附近可点外卖)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食谷仓的上海首店,仅用了一周就登上了大众点评东南亚菜榜首,打破榜单的多年沉寂,持续霸榜中。
也因排队过多,傍晚的营业时段不得不提前至4点半。深圳首店更是自开业以来连续霸榜深圳东南亚品类榜首长达9个月。
“可怕的高坪效”、“潮”、“太辣了”、“至少要排两小时”、“好吃又好玩”、“音乐超棒”,这家神奇的泰餐厅标签众多。
内参君采访了泰食谷仓POKIPOKI的创始人贝贝和K,解读泰餐如何与茶餐厅碰撞出泰式茶餐厅这个新物种?如何在“变态”餐饮时代,用丰富且独特的泰餐诠释年轻人喜欢的南洋风味?
总第 2640 期
餐饮老板内参 蔡大柒 | 文
泰餐“沉默”,创立泰式茶餐厅新品类
“这几年泰餐挺沉默,菜品也是老几样,咖喱、猪颈肉、糯米饭,装修多走泰国风情,要么是大象,要么佛像,挺千篇一律。”
餐饮人评价泰餐品类,大多如此,打破或升级,呈现与年轻消费者契合的餐饮形态,是品类焕新的唯一法则。
5年前,餐饮人贝贝和K创立新的泰餐品牌时,也有同样的困境,“千篇一律,没什么惊喜感。可能大家意识里去吃泰国菜,就是吃那些东西吧。”
泰式茶餐厅,应运而生,这是一种餐饮模式的“菜系大迁徙”,以港式茶餐厅为基础,菜品替换为更具泰式、乃至整个南洋风味的菜品。
这种新模式的出现,一方面源自模式首创者贝贝的生活经历。
他生在西安,长在新加坡。
“在新加坡,我们每一天可能都会去咖啡店。新加坡的咖啡店其实就是一个个小档口,不仅有咖啡,还卖单品,像海南鸡饭、虾面之类的,是一个小吃中心,把所有这些东西都集合在一起。”
贝贝想在此基础上做个升级,打造一个更轻松的用餐环境。
这个模式的另一个基因则来自港式茶餐厅,另一位创始人K曾参与茶餐厅品牌查厘士的创办,有着多年港式茶餐厅的运营经验,“茶餐厅一定是那种欢快,不给人压力的用餐场所”。
贝贝再次从零开始,构思品牌名、文化和故事,也带领团队成员去往泰国,穿街小巷,寻找之前探访过的美食,把家常的味道集合在一起,还原菜系丰富的味蕾体验。
他曾参创立过太食兽泰式茶餐厅这个品牌。这个新品类的创造,也意味着泰式茶餐厅模正式落地。这个餐饮品牌仍饱有活力,也印证着这个创新模式的可行性。
赌对了!疫情中艰难“诞生”的新品牌,一炮而红!
因一些变故,贝贝决定重新开始,年轻的深圳是他新落脚点。
他想继续深化泰式茶餐厅这个理念,将之前创造的模式移植到深圳。
新的品牌名称为泰食谷仓POKIPOKI,文化落脚在“南洋传统中国根”,以南洋一词起笔,带过国人漂洋过海讨生活的悠远往事,又意指餐厅的纽带属性,将南洋风味融合、呈现。
也因这品牌理念,每家新店开业都保留了舞狮环节,传承华人的文化传统。
再一次创业,资金有限,新店开在了福田中心区香蜜湖的一个社区中心,周边都是教育机构和小餐饮店,没有零售店。
选址非常偏,是那种你不住附近,根本找不到的地儿。开业后有客人发了一条爆红的抖音,短视频下定位的地址被点击了70万次,也能佐证了这一点。
但好在店在一楼,还临街,能被人看见的几率大大增加。
2019年,12月底,店装修得差不多了,只剩收尾的工作。临近春节,团队四散回了老家,待节后开业。但一场突然起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计划的开店节奏,开业被一拖再拖。
从国外赶回深圳的贝贝,被隔离了22天,通过远程视频,完成了这家店的装修收尾工作。
资金有限的再创业,再等下去就只能“出身未捷身先死”,只有做到36万元的月营业额,才能保本运营。
4月初,只有9个员工的泰式谷仓开始试营业。第一天的营业额只有2000块,对180平的大店面来说,略显惨淡。
但原创菜品的差异化体验,用心的互动与服务,本就有极强的生命力。
大量有创意的原创菜品,用心还原着地道风味,再出发的小团队,带给深圳食客东南亚餐全新的体验。
来自泰国妈妈、路边摊老板、皇室御厨的菜品,丰富,地道,且有差异性,是餐厅口碑裂变稳固的基础。
招牌点亮后,带来的都是自然流量,客人虽不多,却能实现1对1的分享,让客人更了解菜品和理念。
营业额从第一天的2000块,极速爬升,爆发式增长。团队成员只能从全国召回曾经共事和极力支持的伙伴们,支援天天爆满、大排长队的新店,最终4月份营业额超额完成,五月份更是翻了两倍以上。
松了一口气的贝贝,用背包客&马拉松竞跑者的身份解读这段经历,“就像背包一定要走到最后一刻,去那些没有人去的危险地方,像跑马拉松一定要跑进4小时内,坚持是唯一的理由。”
靠一份坚持和全力以赴的热爱,他正不断深化了泰式茶餐厅这个模式,不断推动这个品牌不断完善、升级。
餐饮“变态”时代:
菜品有记忆点,场景有新鲜感
“中国餐饮现在是一个变态时代,国内年轻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道菜品,是更轻松、新鲜的用餐体验。”
贝贝口中的“变态”,包含着极致、一反常态、创新等较复杂的含义。
菜品“变态”:坚持辣风味,呈现更有趣
作为背包客,泰国是贝贝常探访的地方,去了不下100次。贯穿背包客的探索精神,他习惯于用小价钱,探索大价值的东西,去大街小巷寻找特别在地的美食。
“很多菜到了国内都会进行改良,迎合市场做改良,但我们不会,我们就一直很坚持。”
像拿下单品排行榜第一的树上芒果糯米饭 ,餐厅一直坚持热度和咸风味,地道呈现。
“我一直坚持一个东西,辣,泰国菜不辣还不如去吃云南菜。”
常有客人评价泰食谷仓的菜很辣,很变态,但贝贝依旧坚持。这是一种差异性的体现,也因为极端的口味,更具记忆点和传播力。
泰食谷仓POKIPOKI的菜品,不仅融合了南洋区域的菜系风味特点,还在呈现方式上做了大胆的创新。
如颇受欢迎的核心产品炸虾饼,做成甜甜圈的形状,承放在秤中,用秤呈现,表现实实在在的分量,拿走一颗,就能看出虾饼有多重。也有客人反映,分量太足了,一颗就能吃饱,但泰食谷仓POKIPOKI依旧坚持这种“变态”,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极致。
体验“变态”:娱乐属性的正餐,适合全天候全时段
同市面上泰餐走正餐路数不同,泰食谷仓POKIPOKI所代表的泰式茶餐厅, 介于正餐和快餐间,又大于快餐,是带有一点点娱乐属性的正餐,氛围轻松,又不那么正式。
同时菜品同港式茶餐厅一样,带有融合属性,不受限制。如港式云吞,可替换为冬阴功云吞,咖喱鱼蛋升级为黄咖喱鱼蛋,太多的泰餐元素融合到茶餐厅模式中。
此外,茶餐厅还有营运时段上的优势,全天候,全时段,受众群还极广。很多正餐厅不太适合一个人去吃,要么太正式,要么人均太高,来泰食谷仓POKIPOKI就没有这种担忧。一个人可以完全来点个船面,加个菜和饮品,轻松无负担,也可以两三好友聚餐,更能用于团队聚餐,灵活性非常强。
为了营造更轻松的用餐氛围,在服务方式,餐厅也更像对待家人朋友一样。
当你走进店里,没有欢迎光临这种老套的问候,只有像老朋友一样轻松的问候。点菜时,服务员也会蹲在客人身边,视线不高于客人,没有压迫感。
名扬上海,占据品牌高点,吃透这个标杆城市
经历了深圳、武汉和海口的三地打磨后,今年2月5日,泰食谷仓正式进入上海,开在打浦桥日月光,是餐饮品牌最活跃的地方,目的则是占据品牌高点,将这个餐饮标杆城市吃透。
新店的主题为“鸣洋肆海”,如船未靠岸,声名远播,又有新章开启,肆意闯荡之意。
金属质感的门头只留了“POKIPOKI”8个英文,腔调十足,名字取自泰餐常用的研钵发出的声音,上下合围,代表着国人常说的圆满。
进门后是轻松的复古美式风格,装饰着创始团队四处淘来的小古董、小摆件。
“店铺门口常被人吐槽,都不知道你们是干什么的。也常有客人进店后,一脸质疑,你们的环境怎么一点都不泰国。”
一店一风格的设定也是他应对“变态”餐饮时代的策略,视觉、空间设计也要独立完成。
“我想每一次都能带给客人新的体验,把每一个时期,大家喜欢的东西,流行的东西,有审美认同感的东西,集合在一个空间里,抓住年轻人喜欢潮的心理。”
“我不希望开的店千篇一律,更希望能和消费者走在一起。”
用了一周时间,冲到大众点评东南亚菜系榜首的泰食谷仓,已进化到2.0版本,加入了独立运营的小酒吧。
圈内人曾评价这品牌,“乱拳打死老师傅”,但成功背后或许只有四个字,感同身受。
采访最后贝贝聊到,“一生中能创造几个品牌,是很幸运的事情,就像孩子一样,我会用热情和爱,去陪伴他的成长,一起经历每个阶段经历的故事,从落地深根,漂洋过海,猛龙过江,摩登主场,鸣洋肆海,壹方远洋…………蔚然成石!”
所周知,泰国的饮食文化是独具特色的,而且深入人心。然而,许多人也都发现,相较于其他国家,似乎能看到或者听到泰国人在家中做饭。这一点不仅在传统上被好奇的人们观察到,而且实际上也常会引发人们好奇地探问:泰国人是不是不太喜欢自己做饭?或者他们的家中根本没有厨房?
< class="pgc-img">>不过,逛完了泰国的菜市场后,这些疑问似乎可以找到答案了。
泰国的饮食文化与习惯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泰国的饮食文化是相当丰富和多元的。在泰国,街头小吃和餐厅文化非常发达,人们可以轻易地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美食。从街头摊贩到高档餐厅,泰国的饮食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餐饮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泰国人选择外出就餐或购买外卖,而较少在家中亲自下厨。
< class="pgc-img">>泰国普通家庭的空间与厨房布局
走进泰国的家庭,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泰国的家庭并不像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有厨房”。他们的居住空间往往更加注重生活与休闲的结合,厨房的布局也相对简单。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厨房设施,而是说他们的厨房更加开放和灵活。这种设计使得家庭成员在烹饪时也能与其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 class="pgc-img">>泰国人的烹饪习惯与食材选择
泰国人对于食材的选择和烹饪习惯也是导致他们较少做饭的原因之一。由于泰国食材丰富多样,很多食材本身就是可以直接食用的或者只需要简单的处理即可。例如,生菜、水果、海鲜等食材在泰国非常普遍,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直接食用或简单烹饪。此外,泰国的料理方式也偏向于快速和简单,这减少了在家中长时间烹饪的需要。
< class="pgc-img">>泰国文化与社交因素
在泰国文化中,社交和聚会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人们常常通过聚餐或聚会来增进感情和交流。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人们更愿意在餐厅或朋友家中聚餐,而不是在家中独自烹饪。此外,泰国人对于食物的享受也体现在与他人的分享上,这进一步减少了在家中做饭的需求。
< class="pgc-img">>现代生活节奏对泰国人饮食的影响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对于许多泰国人来说,他们更愿意将时间投入到工作和休闲活动中,而不是在家中烹饪。此外,随着外卖和快餐服务的普及,人们也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外卖或快餐来满足饮食需求。
< class="pgc-img">>泰国人之所以很少做饭甚至没有厨房的印象并非完全准确。实际上,这背后有着多种原因的综合影响。从丰富的饮食文化到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再到人们的社交习惯和烹饪方式的选择,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泰国人的饮食生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泰国人都不会做饭或没有厨房,只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泰国人在家做饭的频率相对较低而已。但无论如何,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和体验泰国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