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证券发表报告指,海底捞(6862.HK)发盈喜,2023财年营收符合预期,净利润好于预期。预计海底捞在2023财年将录得不低于414亿元人民币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按年增长33.3%。2023财年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应不低于44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220.2%。该行指,海底捞2023财年的盈喜并不意外,认为已经反映在股价上。如果海底捞在2024财年能够维持较高的利润率,通过较低的人力成本占收入百分比,这可能会成为股价上涨的催化剂。同时认为,下一个催化剂会是海底捞重新开始开设新餐厅。该行指将等待公司3月发布的2023财年详细业绩,以进一步了解利润率和2024财年的开店策略。短期内,预计海底捞的股价不会跑赢大市,维持中性评级,将目标价从18.1港元下调至14.5港元。
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
位消费者在饭店点餐
如今,在一些餐厅消费,即便是不喝茶,也可能会被收取几元一位的“茶位费”。这一最早从广东早茶店走出的区域习俗,大有席卷全国之势,让消费者大呼看不懂。
西贝强收被处罚,餐厅“取巧”引吐槽
在广东等地,喝早茶是一种餐饮文化。一家老少或约三五好友,在餐厅泡上一壶茶、点一些可口的茶点,聊聊家常、谈谈生意,一坐就是大半天。
一些传统的茶楼、粤式早茶店还特意为前来饮茶者配备了专门的茶具,例如,每个餐桌上都配备了烧水壶、茶盘、茶漏、茶杯等。在广东民间还有一些饮茶礼节,例如茶壶里没有水了,顾客只需将壶盖打开,便会有服务员前来续水。久而久之,粤式早茶店也形成了默认收取茶位费的普遍做法。
今年6月,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深圳一家连锁餐厅西贝莜面村,向顾客强制收取5元一位的茶位费,“喝不喝都收费”。随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通报称,西贝莜面村对投诉已在退款处理中,并要求公司做好商品与服务的明码标价等工作。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茶位费已不局限于早茶店,如今包括西贝莜面村、山东老家、南京大牌档等在内,不少主营其他地域菜系的餐厅也开始“广而收之”。“我是来吃西北菜,不是来喝早茶的,但茶位费一桌6人就收了30块钱。”一位消费者告诉半月谈记者,这让他觉得很不值。
同时,茶位费已有“走出广东,席卷全国”之势。记者从利苑、陶陶居等餐厅了解到,这些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门店,也收取茶位费。一家主营西北菜系的餐厅负责人表示,该店的茶位费是6元一位,在大多数城市的店面都形成了收茶位费的“习惯”,比如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厦门等。
性质模糊存争议,两大义务是前提
对于收取茶位费,消费者的反应并不统一。家住广东佛山的谢女士认为,顾客在早茶店一坐就是一上午,餐厅确实要不断提供茶水,而这几块钱的茶位费也算是对成本的补贴。广州市白云区一家粤式餐厅负责人说,经营早茶店的一部分开支就是在茶水供应、茶具清洁、加热耗能以及茶具成本等上面。
但也有年轻人觉得一刀切收取茶位费存在“强买强卖”,甚至将“茶位费”视作“餐具费”。“明明是湘菜馆,还是默认向每位顾客收取茶位费,也不见提供了什么特别的茶水。”在广州工作的白领小王说。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欧阳爱辉认为,茶餐厅、粤菜馆收取茶位费,或许从历史渊源看带有“早茶文化”意味,但也是一种商家事先并未征得消费者同意的强制性收费,属于格式条款,限制了消费者的权利,理当予以规制。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茶位费不属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而是属于市场调节价,由餐饮业经营者根据市场情况自行确定,餐饮业经营者须尽到明码标价和提前告知两大义务,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不宜硬性一刀切,行业标准是关键
一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与茶位费相似,餐厅“最低消费”“开瓶费”“包间费”“服务费”等形形色色的附加费用,也曾因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有明显强迫性而引起公众热议。那么这些费用有什么区别?目前法律又是怎么规定的?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从全国性法律规章来说,“最低消费”目前被明令禁止,部分地区对“开瓶费”等附加服务费也作出了具体规定。然而,目前尚未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餐饮企业收取茶位费。
一些法律工作者认为,对于“茶位费”来说,考虑一些区域的饮食消费习惯等因素,进行硬性约束要谨慎考虑,可以通过软性行业自律等方式,建立指导性标准,提升、规范餐饮企业服务质量,促进保障消费者权益。
深圳市消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深圳消委会将推进制定餐饮行业团体标准,借助行业协会、优质企业等社会力量,推动餐饮行业在“茶位费”等方面的自我承诺,提升服务质量,减少消费成本。(记者 孙飞 胡林果)
作者:孙飞 胡林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年有不少香港人都表示在香港餐厅饮饮食食愈来愈贵,抱怨餐厅价格,简单出入茶餐厅食碟头饭也要70港元起跳,实在“不值得”。
但日前有网民在网上为餐厅平返,详细列出一间中小型餐厅每个月所需支出,由人工、租金、杂费等方面计算,以证营运支出高昂,网民也详细列出收入总表,文末为香港餐厅平反,表示“其实70港元吃个饭好正常,不要再闹食肆贵!”
< class="pgc-img">>网民拆解餐厅开支为食肆平反
Facebook群组日前流传一则帖文,有网民在群组中以“其实食个饭好正常”为题目,撰文为香港餐厅平反!他从一间中小型餐厅角度出发,估算一间小店每个月所需支出,例如人工、铺租、杂费、食物成本等,清晰列明每一项所需的支出价钱。
< class="pgc-img">>此外,该网民也从香港饮食业角度,保守估计该餐厅每个月的收入有多少,清楚列出餐厅开放时间中,每个时间段有多少台客人可能会到访餐厅消费,让大家可以粗略估计每月有多少收入。
< class="pgc-img">>据他计算,餐厅每月工资、租金及其他开销需要大约49.5万元营运成本,而按每日接待225人,人均消费70计算,一个月收入47.25万,远低于营运成本。
< class="pgc-img">>最后,网友表示自己只是粗略估计成本及收入,也明显地看到餐厅入不敷支,由此可见,他在文中为餐厅平反,劝喻网民“不要再闹食肆贵”,很多人都忽视了经营餐厅的成本,只着重于自己眼前“一碟饭需要”,希望香港人可以给多一点同理心,明白现在餐饮业市道的状况。
网民难以理解:“亏本还做,是爱还是责任?”
贴文一出之后,随即引来四百多个网民留言,他们看完楼主分享这个支出收入表之后,纷纷表示不能理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香港餐厅经营常如此困难,但仍然坚持“亏本都做”,讽指餐厅经营者都是“爱心人士”。
< class="pgc-img">>再者,不少人认为楼主所列出的“人手数量”有漏洞,指出现今香港餐厅其实很少3位或以上的楼面员工,另一方面,有网民表示理解餐厅营运成本高,也明白要70港元一碟饭,但同时狠批“质素可不可以好一点”,认为香港人不帮衬本地餐厅的原因在于味道、质素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