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
罚!
经过前期的广泛宣传与深入检查,2月2日下午,福鼎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被责令整改的餐饮经营户进行“回头看”检查,于当日18时,在桐城辖区内,发现仍有1家餐饮经营户从业人员抱有侥幸心理,未按规定佩戴口罩。
执法人员根据《规定》精神,当场开出《福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该餐饮经营个体工商户处以50元罚款,这是新规实施以来,福鼎市开出的首张罚单,也是宁德市的首张罚单。
目前,此次“回头看”检查还在继续开展中,截至2日晚,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已对辖区内餐饮经营户开出77张“不戴口罩”罚单。
详情名单请看
↓↓↓
第
一 期
福鼎市餐饮从业人员
违反《规定》处罚名单
(违规时间:2月2日)
桐山30家
郑小荣小吃店:中山北路一巷45号
郑氏小吃店:中山中路56号
元吉手工烘焙坊:中山中路144号
一品味大肠面馆:职成路84号
秀文炸酱面店:职成路30号
鑫味面馆:中山中路265号
明明肉片店:职成路51-53号
明慧稀饭店:中山北路17号
明慧蛋糕店:中山中路9号
马振海磻溪手打面:中山北路8号
蓝颜爱糕饼店:中山中路27号
富贵美食店:中山中路10号
陈昌含拉面店:中山支路11-13号
阿国快餐店:中山中路5号
老坛金汤酸菜鱼店:宁江路8号
李小丽快餐店:中山中路322号
林阿进温州肉饭店:宁江路48号
杨爱仙现烤鱿鱼丝店:中山中路283号
柚柚餐饮店:中山中路180号
芋家人餐厅:宁江路45号
卓小菊温州大肠粉店:中山中路270号
叁叁玖韩国炸鸡店:中山中路224号
水舞功夫奶茶店:中山中路212号
卤卤制品店:中山中路13号
穗哥餐饮店:西园路32号
杨祖成小吃店:中山中路11号
秀娟面馆:华鑫锦绣苑4幢61号
凤鸣路快餐店:凤鸣路16号
鼎边糊早餐店:中山北路363号
褚玉莲卤味店:中山北路317号
桐城25家
庄氏面馆:宛亭路52号
环岛仔仔鸡排店:宛亭路48号
武发汉堡店:海口路62、64号
阿婆牛杂店:海口路78号
邓小燕广东肠粉店:海口路177号A
振忠巽城小吃店:海口路337号
江滨小河鲜馆:肖家坝7、8号
夏花小吃店:宛亭路37号
德忠海鲜楼:宛亭路38号
周氏兄弟龙虾馆:宛亭路17号
米上福饭庄:海口路213、215号
江宋良小吃店:海口路416号
陶丰福安炖罐店:海口路104号
雅泰卤鹅店:海口路88号
吴德面馆:海口路114号
文杰小吃店:海口路122-124号
晓赖炸鸡店:海口路148号
金小玲餐饮店:海口路154、156号
香一锅牛肉面馆:海口路172、174号
蜀北之恋火锅店:海口路208号
鼎公子小吃店:海口路224、226号
邵永耐小吃店:海口路232号
春妹牛肉丸店:海口路316号
玲玲子私房菜馆:海口路368号
滇味火锅店:肖家坝12号
山前22家
985小吃店:平和路33号
黄小儿饭庄:通和路20-1号
小余酸菜鱼粉丝店:平和路57号
清清水粉店:城东北路50号
念雄水煎包店:城东北路34号
钟记肉片店:平和路12号
恋人烤鱼小吃店:平和路58号
磻溪手打面馆:福临路217号
阿钗美食小吃店:福临路277号
碗里面面馆:福临路249号
傻大碗自助餐厅:福临路135号
林丽丽佳香客汉堡店:福临路115号
永话酒店:通和路23号
里洋康洁炒米粉店:福临路108号
鼎榕面馆:兴和路4号
佳阳全羊海鲜馆:通和路40-44号
港九饭庄:通和路66号
东北手工饺子馆:通和路47号
阿英海鲜楼:通和路30号
沙埕海鲜馆:通河路37号
一品豆花店:城东北路200号
雪记煎包店:城东北路152号
End
“幸福福鼎”编辑部
文:吴倩雯 林婷
资料来源:福鼎市市场监管局
州人的出门标配是什么?
必须是奶茶!
朋友聚会,一定要相约买奶茶
逛街看电影,不喝奶茶多无趣
交换眼神,能想到同一家奶茶店才是真爱
奶茶,早已渗透泉州人的生活
那些曾经惊艳过青春的奶茶,还在吗?
我们又是从什么时候起没再喝过?
小编整理了一波泉州奶茶进化史
往下看,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 class="pgc-img">>NO.01 快 可 立
五年级的云儿喝到的第一杯奶茶
记得当时开在东街店
我第一次喝到了珍珠奶茶
爱了
还是紫薇格格代言的!
(喝过的暴露年龄了)
现在泉州已经没看到了
味道都忘记了...
NO.02 欢 立 杯
他们家有一款特价奶茶
最小杯的,和店员说特价他就知道了
那是云儿第一次知道了隐藏菜单~
欢立杯以前会煮好一大桶奶茶
你点了店员用勺子舀到杯子里
放学路过都要来一杯~
NO.03 校外的无名奶茶店
五颜六色各种口味的奶茶粉
努力蹭上高度尴尬的高脚椅
为了加珍珠还是椰果抠脑壳
总让未成年的我们格外迷恋
那时候给奶茶封口还是手动操作的封口机
随着拉杆往下,“咂”的一声
你会跟着紧张,有没有压紧?
会不会等会摇的时候溅一身?
2005年左右,各式奶茶开始进入泉州市场
如同旋风般,大街小巷都出现了珍珠奶茶
NO.01 葡京
< class="pgc-img">>哪个学校门口没有一家葡京?
“放学葡京见!”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
我还记得和我一起喝葡京的小伙伴
现在好像叫水水SOSWEY,还在就好
NO.02 小猴子
< class="pgc-img">>哪个学校门口没有一家小猴子?
学生时期小猴子走较高端会员路线
有会员卡,所有饮品减3元
有钱人天天去
云儿每个月初领零花钱
最有钱的时候,才敢喝几次...
NO.03 大茶杯
< class="pgc-img">>其他家喝一杯的价格
他们家可以喝两杯!
那年有多火呢,大概就是我们班
有一半人的课桌上都会放一杯...
NO.04 快三秒
< class="pgc-img">>快三秒家的奶茶是提前煮好一大锅奶茶
买的时候从锅里舀出一勺
可惜快三秒消失后
再也没见过煮出来的奶茶了
想念也无处怀念
NO.05 茶爵士
< class="pgc-img">>饮料都在六七块左右
一中、外国语的基本人人都喝过吧~
NO.06 大台北
< class="pgc-img">>冰箱里依然和以前一样
放满了熟悉的双皮奶
量是足的,难得的是价钱也没怎么涨
培元学子也是基本人人都喝过吧~
NO.07 水舞功夫
< class="pgc-img">>整整三页的菜单
真正的“手摇”
便宜又适合学生党
NO.08 喝客杯
< class="pgc-img">>他们家有段时间遍布大街小巷
下课放学或者在中山路逛街
买上一杯,能逛一天
NO.09 地下铁
< class="pgc-img">>除了奶茶以外,还有袋泡形式的茶饮
繁体字的招牌,黑白风
正是满足了当时年纪的审美
都觉得很港式很潮
喝它就是走在潮流顶端的人!
///
随着初代连锁品牌风靡整个奶茶市场后
商品界大佬也开始按捺不住了
开始搞起了商品奶茶
NO.10 香飘飘
< class="pgc-img">>“一年卖出3亿多杯,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
NO.12 优乐美
< class="pgc-img">>被周董捧在手心里的“优乐美”。
///
在那个外卖不发达的年代
香飘飘和优乐美实现了随时随地喝奶茶的愿望
唯一的缺点就是刚泡的真的很烫
长辈去寺庙祈福也经常会买这个当贡品
因为家里的孩子爱喝~
2011年,四云奶盖“贡茶”为代表的奶盖茶进入大家的视野
接着似乎所有奶茶店开始出奶盖茶
这个时代的奶茶不再只是冲泡而成
菜单里开始有新鲜牛奶配方的饮品
口味也更加丰富
价格也都相对较高
云儿的第一杯奶盖茶是在KOI,红茶玛奇朵
第一次知道甜度还可以选择
对当时的我来说真的是:惊艳!
从那之后对奶茶的要求更刁钻了
大学时期还要攒钱旅行
他们家的饮品一个月也就喝一两次吧
奶盖茶拉开了奶茶大战序幕
接下去的泉州奶茶界就像原子大爆炸一样
快速换代更迭、推陈出新,终于要迎来新世界
< class="pgc-img">>制作流程多了仪式感:
调味粉盒被一排整齐的桶代替
装着不同的茶和奶,按比例混合在雪克杯里
像调鸡尾酒那样拼命摇
最后奶茶才如细流般缓缓流出
柠檬茶的加入
85℃的加入,给泉州的奶茶界注入了新血液
我喝了整整两年的柠檬茶...
本地茶诞生
之后开始了本土自创品牌的火爆
除了跟上大部队的潮流饮品方向
还融入了品牌的想法和创新力
意淇、放牛斑、莓超疯......
也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泉州之光
并且往外扩张,在全国市场都占据一定份额
网红茶的进入
紧接着,后面被冠以“网红奶茶”的店越开越多
大家都以能在开业时喝到为乐趣
第一家一点点、第一家coco、第一家鹿角巷
因为抖音巨火的答案茶……
开一家火一家,没排队半小时起买过这些奶茶
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嗜奶茶如命
5.0时代,大家已经不再说奶茶店了
而是新式茶饮店
从奈雪的“一口好茶,一口软欧包起”
奶茶已经不仅仅是奶茶,还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
还有各色联名以及创意和脑洞的呈现
奶茶店在这个时代早已超越奶茶本身
奶茶选项也不再是,加珍珠还是椰果
而是由此衍生诸多品类:冷泡茶、鲜果茶等
无一不在强调新鲜与健康
细数这些年喝过的奶茶店
就像看一部成长史
20年前的你,觉得喝一杯1块钱的奶茶
是抠牙缝省下来的零花钱才能喝上一杯
20年后,已经可以随意拎一杯25元左右的奶茶
从1元喝到30元,奶茶在变,我们也在变
回头看看,告别的除了冲粉奶茶还有少年时代
原本以为可能在新晋奶茶品牌挤压下
那些老牌茶饮店会陆续退出,但其实并没有
来源:舌尖上的泉州(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面图
从被张艺兴点赞的《莲》,到第一次出圈的《卷珠帘》,再到登上热搜的《洛神水赋》,水下舞蹈导演郭吉勇的水下国风舞蹈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被网友惊呼“绝美”。
大概50秒换一次气,一天反复下水超过200次,在水下泡上26个小时……饱含想象力的短短2分钟作品,其实是把自己不断逼向极限的过程。
2018年,从呆了近6年的央企辞职后,33岁的郭吉勇开始了一场蓄谋已久的逃脱——远离了办公室的勾心斗角,郭吉勇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玩。
潜水、滑雪、跳伞,海陆空三栖地玩,自己玩够了、拍够了,他就开始琢磨,怎么能带着别人玩,帮别人拍?
就这样,从旅拍摄影师、极限摄影师,再到水下舞蹈导演,他也一点点换着气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这一次,我们找他聊了聊,是什么让他做出了所有那些另辟蹊径的选择?成为一名水下摄影导演到底是种什么体验?
以下是郭吉勇的自述(经过编辑)。
裸辞,以及一发不可收拾的……玩
2007年,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无锡从事工程和房地产工作,搞政府工程招投标。
5年之后,跳槽去了一个房地产公司,做报批报建。
那是个央企,经常需要找一些甲方去审批流程。我的工作日常就是和他们喝酒,跟他们打好关系。每天朝九晚五,做着一模一样的事儿,接触差不多的一批人。
这种觥筹交错之间,我觉得有点假,喝了很多自己不想喝的酒,说了很多违心的话。这种循规蹈矩的生活并不是一件能让我开心的事儿,甚至会担心难道我后面几十年都这个样子了吗?
图源:郭吉勇
坚持了6年,因为两个领导之间勾心斗角,我变成了他们斗争的一枚棋子,这件事情让我没办法接受,就下定决心准备离职了。
我特意给我妈打了个预防针,告诉她我准备辞职了。那段时间她特别慌,说,你别扯了,再坚持坚持,这毕竟是个世界500强的央企,稳定。
但我希望能够趁自己年轻,去做自己想做的。等到50岁之后,我可能就做不动了,那我为什么不把现在想做以后却做不动的事情放到现在来做呢?就算我搞不灵了,或者说接不到活了,生存不下去了,我也可以接着回去上班。
我妈了解我,任何一件我喜欢的事,我都会坚持做下去,绝不会轻易放弃。毕竟从大学起,我就经常干一些“离经叛道”的事儿,并且坚持了很多年。
我很喜欢跳舞,大学期间就在自己的老家(靖江市)开了一家街舞工作室,带着别人一起跳舞,一个暑假赚了2万。我妈知道后吓了一跳,但是她看到了我赚钱的能力,也开始尊重我的选择。
2011年,第一次在泰国接触潜水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为了探索海洋,还经历了漫长的打怪升级之路,考取了潜水执照、救援潜水员执照和潜水长执照。但我觉得水肺潜水并不能满足我对海洋的渴望,两年后,又开始挑战自由潜水,考取了助教执照,从此以后,带领学员一起探索海洋的奥妙。
那时候我经常会拍一些装酷耍帅的照片,有时自己拍不了,就找别人帮我拍。
图源:郭吉勇微博@斜杠玩家吉叔
但是我发现,那些潜水爱好者不一定会拍照,会拍照的也不一定敢潜水。有时候我脑子里呈现出来的画面,其他人理解不了,就算理解了他们也拍不出来。
我也看过很多水下潜水视频,绝大多数就是一个镜头,一镜到底。这些摄影师没有分镜头的概念,并且没什么画面感,甚至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架构。这并不是摄影,只是记录,是若干个片段拼凑起来的。
所以2017年,带着一种“那些牛逼的画面,我带你见证一下”的使命感,我决定去学摄影。自己玩了这么长时间,耍了这么久的帅,也要带着别人一起耍帅才有成就感。
为了在水下也能拍摄,我还特意买了水下摄影需要使用的器材——5万的相机、2万的闪光灯和3万的防水壳。技术还没学会,设备就已经备齐了。
挑战极限的每一天
刚辞职的那一个月,我瞬间没了收入,钱都花在那些烧钱的爱好上,也没什么积蓄。我真是慌得一批。
后来我加入了上海的一家潜水俱乐部,为俱乐部旗下的一家旅游公司进行旅拍。
几乎365天都在国外漂泊,从罗塔岛的光蓝洞到科莫多岛的粉色沙滩,从与座头鲸、鲨鱼同游的夏威夷到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在外漂了一年多,有一次我回到家,开在高架上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写字楼里灯火通明。那一瞬间,我突然特别羡慕这些人,我觉得自己好想回来上班。
想了半个小时,我停止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有那功夫我不如想想明天发一个什么行程,看看能不能先赚到钱,那时候我的状态就是“能活着就不错了”。
除了这半小时,这么长时间以来,我还真觉得离职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对的一件事情。做的每一件事,过的每一天,我都是在为自己而活。这种状态和我之前上班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之前是领导要求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虽然现在我也可能为了五斗米折腰,为了赚钱拍重复的流水线,但是没关系,这是我想要做的东西。
郭吉勇
去的地方越来越多,也积累了一批老客户,专门愿意和我去这种没人去过的地儿。有时候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我觉得这个地方很酷,就会和客户一起找这是哪里,然后开始筹划。
我们的足迹遍布世界,潜入冰岛丝浮拉大裂缝的严寒中感受世界尽头的仙境,去西班牙兰萨罗特岛、摩纳哥海洋博物馆成为去到那儿的第一批中国人。
我有一句话是“用极限的态度,过极限的人生”。
这种极限不是指危险,而是出去拍一轮东西,真的挺苦的。
2020年1月,我们约着一起去爬鲁吉亚的高加索雪山。结果出发前我因为跳伞摔断了腿,为了把爬雪山的过程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我带着脚踝里的钢钉,背着单板,背着几万块钱的设备,硬是跟着客户两个小时爬完了格鲁吉亚的高加索雪山,照跑不过。
有时候整个人的状态都被逼在一起,可能一天我只能睡两个小时,上午拍的图,晚上就要出片,对于我来说还是挺极限的。
回来的时候修养了一阵子,本来想在2020年大干一场,结果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不得不继续在家休息,也断了我的收入来源。
有一天偶然看到国外大神的水下舞蹈《海女》,我感觉自己心中的理想被点燃了,没想到练了十三年的舞蹈和四年的水下摄影,能同时派上用场。
一开始,我没有专业的设备和团队,只有我、演员和安全员三个人,推着浮球拍一些简单的创意动作——水下喝水、水下分身、水下木偶等。慢慢地,我开始尝试不同的风格——例如水下钢琴、水下跑酷。为了拍出更好的画面,我走遍了全国的潜水基地,只为了选择出适合的场地,拍摄出更好看的作品,让大家关注到水下的世界,领略水下的魅力,
在水下拍摄的郭吉勇
后来我做了一个视频 , 选择了一首中文歌 。 我的小伙伴看到了 , 就问我 : “你为什么要选一个中文歌呢 ? 中文歌有点 low , 很不洋气 。 ”当时我愣了一下 , 为什么中国风会 low呢 ? 我开始坚定了一个信念,要用中国的元素、中国的特色做出一个水下舞蹈作品对标国外的作品。
潜水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很多优秀的水下优秀作品都是外国人拍的。在国内还停留在前凸后翘大长腿,穿着比基尼在水里遨游。
长期漂泊在外,外面的世界看得越多,我越觉得自己的国家好。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职业技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我希望让大家接受中国风的水下舞蹈,并且去抛砖引玉,让更多有能力的导演也去做这些东西,从而让我们自己的作品走出去。
会街舞+能潜水=水下舞蹈导演
去年9月,我发布了第一个水下国风舞蹈作品——《莲》,作品发布后被歌曲原作者张艺兴点赞了,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之后央视也邀请我进行合作拍摄,携手两位中国国家花样游泳运动员呈现了水墨中国风双人水中舞蹈艺术短片——《翾》。
自此,我正式成为了一名水下舞蹈导演。
《卷珠帘》是我成为水下舞蹈导演后,第一个正式的作品,也是我水下国风舞蹈系列的第三篇章。虽然视频只有短短两分钟,但是这背后却付出了两个月的努力,推翻了三个方案,才规划好音乐、场地和动作。
郭吉勇与同事DADA在澳门水舞间
一开始我们定的是去中沙群岛,但是因为我们的船被取消了,所以没去成。我们公司的一位同事就提议说去澳门水舞间(澳门的新濠天地水舞间剧院),我看了场地的照片和视频后,觉得这个场地太适合拍《卷珠帘》了。
我特别喜欢《这就是街舞3》里面盖盖老师的街舞版《卷珠帘》,我想在水舞间里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全新的《卷珠帘》。于是我开始联系盖盖老师,花了很大功夫才和她联系上,(在电话里)约好时间带着演员跑到成都去学动作。
我不需要像演员一样跳的那么优美流畅,但是我要知道她下面的动作是什么。这样我才能知道怎样去定镜头的运动方向。花了两天学习了所有动作,又带着模特开始做后期分镜头的准备。规划了半个多月,我们才去澳门进行拍摄。
但是因为水下浮力的原因,演员的动作很难舒展开,拍摄过程中特别紧绷。而且第一次拍摄时,因为不熟悉场地,演员在从亭子上纵身一跃跳到池底时,没有把握好人和亭子的距离,不小心把鼻子撞在了亭子上面。
整个拍摄过程的困难真的太多了。
我们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来拍,有的镜头简单一点,只需要憋气30秒就能拍完;有的就会难一点,要憋气久一点,可能要在水下一分多钟。为了防止身体的新陈代谢影响了水下预期的憋气时间,我们几乎全天都不敢吃喝。
一次拍摄就要在水里泡七八个小时,整个人的感觉就是极寒,经常在晚上出虚汗。
也不是没有想过去休息一段时间,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行动。因为我真的是被推着走,看着团队里其他小伙伴一起战斗,我不能歇着。如果说我不管他们,自己歇半个月,那怎么行呢?
而且我这人闲不下来。我经常想着给自己放一个礼拜的假,但是歇一天后我就得和大家聊点什么事儿。
我们团队成员几乎是固定的,专门的安全员、演员以及固定的后期团队,都是长期磨合下来,一直配合的。我们一起开会,规划音乐、设计动作、选择场地。
郭吉勇和《洛神水赋》团队(部分)
在拍摄之前,要和演员说好,这个镜头我们要拍什么,模特要到哪里做什么,做到怎样的程度。也要告诉安全员,他在什么时候应该出现在什么地方,既不能穿帮,又要第一时间把演员快速地捞出来。因为演员身上挂的配件非常重,她自己游不上来,只能靠安全员来捞。
我们做的很多东西,它就像一个概念,没办法量产,关键靠灵感。有时候我刷抖音,或者看到一些其它类型的艺术作品,就会突发奇想,这种东西能不能搬到水下?能不能搬到天上?有没有一个方法能够呈现?
我之前看过一个阿玛尼的商业广告,他们结合了跳伞的元素,拍了一个口红的广告。我当时在机场看到的时候都惊呆了,现在拍广告已经这么难了吗?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做一些跨级的东西,能不能有一种可能性,跳伞直接落在水里?
我们团队会一起探讨,开准备会,绝不闭门造车。平时我突然来一些灵感,也会找一个记事本记下来,作为一个题材库。保不齐什么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看到一个合适的场地,就能把这些idea用上,随时随地。
埋头拍摄了一年多,没想到因为一部《卷珠帘》火了。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发现这种中国风的东西是有人喜欢的,是有人爱看的,我特别开心。
我是有成就感的,一方面,我能够把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也许我们能够靠《卷珠帘》的出圈,引领一个行业,或者让整个行业的创造力得到提升。
现在做这一行的人非常多,但是绝大部分迫于生活压力,理想都被现实打败了。我曾经也是,拍客人拍了很长时间,重复的流水线,拍了好几年。但是没办法,我需要工作,我需要赚钱。但是千万不要让自己过的太安逸。
每天眼睛睁开,来两个客人拍完,修图,第二天又来两个客人,每天重复这样,和上班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把办公司从写字楼里换到了摄影棚。所以平时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无论做的好还是不好,都要尝试。
没有谁能所有的作品都达到标准,我们也会做跑偏,但是管他呢?先做了再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杨小彤、薇薇子,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