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气温高、湿度大,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为保障饮食健康和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近期发布食品安全提示,建议消费者处理食材时要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安全食用凉拌菜或海鲜类食物,烹饪菜豆要烧熟煮透,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
凉拌菜。新京报资料图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提示,夏季食品安全一要保持清洁,盛放处理食物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需经常清洁消毒,保持干净;注意生、熟分开,最好使用两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别处理生、熟食品;要烧熟煮透食物,即食物中心温度至少达70℃,持续时间至少1分钟,可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致病微生物。此外,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最好不超过两小时,熟食和易腐烂食物应及时冷藏。冰箱并不是“保险箱”,不要过久在其中储存食物。
夏季气温高,凉拌菜以及各类卤味熟食、海鲜备受喜爱。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提示,凉拌菜、卤味熟食等冷食类食品对原材料和制作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稍有疏忽就会被致病微生物污染,引发食源性疾病。消费者应选择资质合格且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饮单位购买冷食类食品。家庭自制冷食类食品要选用新鲜原材料,能加热的食材要彻底加热,加工过程中,器具要生、熟分开,加工完尽快食用。另外,生菜豆(豆角)中含有皂甙和红细胞凝集素,充分加热后能够破坏其毒性,所以烹饪菜豆一定要烧熟煮透。
夏季海鲜特别容易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若处理不当或吃法不当,都会容易引起肠道感染。购买海鲜时,要注意与其他食物分装存放,购买后如不能即时加工,应尽快放入冰箱并注意生熟分开。处理海鲜时,刀具、砧板、容器应专用,烹饪时要烧熟煮透。
小龙虾是夏季热销美食。食用来路不明或野生小龙虾可引起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消费者应在正规渠道购买小龙虾。烹饪前应清除小龙虾两鳃里病原微生物和脏东西,一定要烧熟煮透,避免一次过量食用。
此外,谷类发酵制品和长时间泡发的木耳、银耳在夏季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家庭自制谷类发酵食品时,不可使用霉变的原料,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以防污染,磨浆后应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木耳、银耳一定要将其表面清洗干净,及时食用,若发现耳片发黏、软或有异味,及时丢弃。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柳宝庆
汇点讯 7月4日,在省《政风热线》“老旧小区改造和管理难”“一件事”主题直播活动中,盐城市民反映,大丰区白驹镇一家饭店里的两个液化气钢瓶安装不符合规范。7月5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带领相关负责人赶赴盐城现场督办。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家名叫“翠琴家常菜”的饭店厨房外搭建了一处铁皮棚,两个液化气钢瓶就存放于此,通过黄色的金属管道接入厨房内的灶具。记者注意到,每个液化气钢瓶上都有一个“身份识别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就可以得知这个液化气钢瓶的用户信息、用气地址、配送日期等信息。
督办人员现场用手机扫描了钢瓶上的二维码,配送信息显示,这两个液化气钢瓶的用户并不是“翠琴家常菜”饭店,而是另一家“老地方饭店”。“配送地址错误。”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永根表示,下一步将会对全区的供气单位和配送人员进行培训。
经检查还发现,该店尚未安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指具有燃气泄漏报警和自动切断功能装置的总称)。督办人员立即叫来工人现场安装保护装置,并进行了漏气检测。“一旦漏气,报警器就会报警,前端装置就会自动切断供气,气就漏不出来了。”安装师傅告诉记者。
这家饭店内墙上张贴了燃气安全使用信息公示牌,但自查信息填写的不够详细,督办人员现场提醒餐饮用户做好自查记录,提高用气安全意识。“下一步,区住建局将联合城管、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全区范围内餐饮场所进行排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永根表示。
据了解,2022年12月1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持续推进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安装使用的工作措施》,就持续推进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推广安装、安全使用、质量管理、监管执法等方面工作,提出20条具体措施。
王永根介绍,大丰区住建局建有餐饮场所燃气预警平台,燃气一旦泄漏,就会触动报警装置,平台会把信息传送到用户手机上。“今年年底前,使用瓶装液化气的非居民用户,要按照规定完成安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餐饮用户将瓶装液化气改成管道液化气。经初步排查,全区有近600户的餐饮用户符合改造条件。”
燃气安全非常重要,陈浩东表示,各个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检查力度,对于非居民用户逐户检查,提高检查质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供气单位要积极开展入户安检、随瓶安检,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陈浩东提醒广大餐饮用户,要购买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灶管阀”等器具和配件,购买合规气源,及时安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同时,要提升安全意识,定期自查家中燃气设施设备,保持用气环境的通风,在营业结束后,及时把阀门关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浩
市运行管理须臾不能放松、时刻不能大意。当前,上海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各区各部门加大督导检查和明查暗访力度,一边抓指导帮扶、一边促落实整改。
上海应急管理部门今天(7月18日)曝光一批典型问题隐患和违法行为,推动地区部门、行业单位切实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水平。
今年4月13日,浦东新区应急局行政执法人员在对上海陛通半导体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操作空调机组的员工李某某未持有制冷与空调特种作业操作证。通过应急部“特种作业操作证查询”平台,执法人员未查到李某某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经查,该公司3个组合式空调机组,制冷量分别是280千瓦、200千瓦、110千瓦,均大于48千瓦的持证操作下限,平时由李某某操作。
按照《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上岗作业的,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上述行为违反《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5月12日,浦东新区应急局对该公司作出罚款4万元的行政处罚。
6月29日,松江区中山街道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等单位在辖区内开展燃气安全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检查人员发现,松汇东路327号77栋102室的餐饮单位超量存放液化气钢瓶50公斤3个、15公斤5个,未设置单层专用气瓶间,在储存液化气钢瓶场所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安全生产法》规定,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该餐饮单位的行为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违反了《安全生产法》。
检查人员现场开具整改单,当场收缴8个液化气钢瓶,由专用车辆及时移交给松江区燃气管理所指定的维修单位。
7月10日,金山区应急局在对上海澳典五金机械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5位工人正在进行电焊作业。执法人员要求他们出示电焊证,除了1名员工,其他人都说没有随身携带电焊证。经查,2人特种作业操作证过期,2人未在应急管理部官网“特种作业操作证及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信息查询平台”查到任何信息。
经执法人员与该单位现场负责人确认,其中3人是该单位雇佣的劳务派遣人员,上岗前企业未对是否持证以及证件真实性进行确认。
按照《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企业使用未取得相应特种作业操作证或使用特种作业操作证已过期的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执法人员开具了《现场检查记录》《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和《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责令4人立即停止电焊作业。该单位相关行为违反了《安全生产法》,执法人员要求其配合开展进一步调查。
闵行区在排查中发现,七宝镇某加油站内东南侧位置在施工,仅取得区经委备案,其涉及易燃易爆区域的工程施工方案未向区应急局报备。
根据《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检修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在加油(气)站等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场所从事检修作业的,应报告区(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此外,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内设置非油品业务建筑物或设施时,不应布置在作业区内,与站内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设备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该加油站最北侧充电位(桩)与站内东南侧加油机的防火间距不符合《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的要求。
七宝镇约谈该项目施工负责人和加油站站长,责令其立即停止施工,并向其开具责令整改指令书。
题图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陈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