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店,这种开在大街小巷中的饮品店,从小就侵蚀了我们的味蕾。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层出不穷的奶茶店先后推出各种不同口味的奶茶,原料和配方也在不断改进。现如今,火遍全国的奶茶店也漂洋过海开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新推出的芝士奶盖茶吸引了众多外国人的目光。
在美国,无论在纽约,还是洛杉矶,都能看到很多国内有名的奶茶店门前排起长长的队。比如快乐柠檬、Coco奶茶、喜茶、澳门皇茶、贡茶等,还有一些是新开的奶茶店,如Little Fluffy Head Cafe。无论是哪家奶茶店,排队的人们大多数都奔着芝士奶盖茶而来,这种类型的茶也逐渐成为店内必不可少的一类饮品,这股奶盖茶风潮也成为了奶茶店自身的打分标准。
视芝士为宝的美国人对新推出的奶盖茶尤为好奇,Phillip Mlynar便走进位于纽约法拉盛的快乐柠檬奶茶店(Happy Lemon),点了一杯芝士奶盖绿茶和热巧克力奶酪,准备体验一番这种特别的组合。“在喝下去的一瞬间,它让我想起了绿茶Kit Kat”,Mlynar说,不同的是,后味有些咸。Mlynar还用手指蘸了奶酪,海盐的味道更加明显,就像一个用盐裹了一圈的棉花糖,或者说是一个绿茶蛋糕。热巧克力奶酪的味道也像是撒上海盐的超级奶油巧克力。“总体而言,芝士奶盖茶的口感也不过如此,它更多的是一种关于命名上的炒作。”Mlynar表示,“如果有人告诉我这其实就是盐味奶油茶,我认为这听起来更诱人。”
为什么老外会吐槽风靡大街小巷的芝士奶盖茶呢?
其实这和他们从小接触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他们对芝士的认知属于芝士原本的味道,当把芝士和茶叶组合在一起时,这种新事物会挑战对传统的认知。老外接受不了传统食物被改良,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老外对芝士情有独钟。披萨里配有芝士、面条和饼干也能搭配芝士,做意式面食少不了它,当然最常见的还是配红酒、三明治和沙拉,新推出的芝士烟熏肉也受到人们热烈欢迎。但有一点很重要,这些芝士搭配的菜肴一般都是老外接受并喜欢的菜品,当把芝士和大多数老外不熟悉或不喜欢的茶叶搭配在一起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种超出基本认知范围外的事,人们第一反应当然是“吐槽”和“奇怪的”,这就是另一个原因。这好比老外卖红酒,非说不仅可以配牛排,还可以配川菜。
但毋庸置疑,这些开在美国纽约和洛杉矶的奶茶店,确实赢得了相当一部分的客户群。这家快乐柠檬奶茶店开在了纽约皇后区的法拉盛(Flushing,Queens)。你可以把它简单的理解成是一个唐人街,各类中餐应有尽有,但实际上它又不同于唐人街。这里有55%的居民是亚裔,分别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以及印度等地,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社区。走在主干道缅街上(Main Street),随处可见熟悉的普通话和地道的中国美食。如精武鸭脖、奶茶、天津糖炒栗子、山东煎饼、陕西肉夹馍、兰州拉面、鸭血粉丝汤、四川冒菜等等。
皇后区的法拉盛与纽约的唐人街唯一不同在于,这里更多的是中国内地移民,他们说普通话而非只是粤语,这里有更多的各地美食而非只有广东菜。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把法拉盛打造成了真正的中国城。如今,法拉盛的规模已经比曼哈顿唐人街更大,仅次于旧金山唐人街。
无论是开在法拉盛的快乐柠檬、Coco奶茶、澳门皇茶,还是开在洛杉矶的Little Fluffy Head奶茶店,中国人将自己的奶茶店开在了中国城和唐人街,都是一种不同的文化现象。
这种从小就很熟悉的奶茶店,是华裔们对原来生活的怀念。虽然街边的摊位变成了现在不同风格的小店,虽然奶茶粉变成了现打的奶泡,虽然现在奶茶的味道已不再是以往的珍珠奶茶,但唯一不同的是,这种简单的饮品是人们找寻家乡情怀和归属感的寄托方式。
可能在这杯奶盖茉莉绿茶里,就有来自家乡的茉莉茶叶。
图片来源:Extracrispy.com、Google.com、视觉中国
<>近来,网上流传一种说法,
能同时让美国东西海岸的年轻人排队的东西只有三样:
AJ的限量鞋子开售、Supreme最新的幺蛾子,以及Coco都可茶饮的奶茶。
排队阵容直逼国内喜茶和Shake Shack汉堡店的规模,拐一个街角算短的。
纽约街头又有了新的爆款小吃摊:
现在,
Coco的奶茶成了ins上新的潮人身份象征。
至于为什么要P成这样就不得而知了
而且Coco的奶茶卖得比星巴克的咖啡还贵。
在美国,星巴克的咖啡差不多是3美元,Coco一杯奶茶三兄弟(中杯)要4.25美元。
什么名牌包包和鞋子都靠边,那种东西真是太无趣了好嘛。
现在“土豪”的定义是这样的:
来看看我的冰箱应该是怎样的
调查了一下,Coco在国外卖得最好的是这10款:
#1 经典珍珠奶茶
#2 奶茶三兄弟
#3 柠檬霸
#4 双拼奶茶
#5 奶霜红茶
#6 红豆抹茶奶茶
#7 西米鲜芋奶茶
#8 柠檬益力多
#9 芒果冰沙
#10 红茶拿铁
这股来自中国的东方邪术终于让美国年轻人下午两点放学之后的约会生活有了新的色彩。
现在最甜的情话是:“珍珠什么的随便加,我买单!”
不过当然,如果奶茶的毒中得太深,可能连约会都不需要了。
当你爸妈问你有没有和谁约会的时候(我的心已经是奶茶的了)
>北美年轻人的领悟力是可以的,
很快就发现了,奶茶这个好东西不光能代替男朋友,还能续命。
配套表情包已经火速制造了出来。
普通人输血 vs 你输血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很快也能发现,
奶茶还能用来检查你的友谊是不是塑料情。
可以喝我的奶茶,但不能吸我的珍珠!
>这股奶茶的邪风不分地域,
东海岸排队,西海岸也排队,
不分昼夜,
白天晚上都排队,
虽然有些奶茶品牌的英文翻译还非常狗血,
比如这个:
Suck my balls. 的原意是“添我的**”(“**”就是猫咪绝育时要割掉的那个东西)
>但这并不妨碍老外被这种加了黑珠子的神秘棕色液体征服。
被奶茶亲吻过的人终身都是奶茶鬼,没有回头路!
Suck balls 就 suck balls 吧,这么美妙的 balls 为什么不 suck?
Oh! 这该死的甜蜜!是爱的味道!
>此时老外的内心戏,想必就是1995年的日本美食动画片:
吃到好吃的东西后佛光万丈,嘴里喷出阳电子炮,画外音还要带着回音喊“太!!好!!吃!!啦!!”
当你第一次喝到珍珠奶茶的时候,画外音:等等,这是什么味道?
>纵使是美军的硬汉大叔,也不得不拜倒在Coco的珍珠奶茶之下。
地球和平靠奶茶。
不少名人也完全抵挡不了这股邪风,
Justin Bieber 的老师 Usher 就被拍到在Coco奶茶店里纠结,
到底是喝奶茶三兄弟呢?还是喝百香果双响炮呢?
一杯Coco的奶茶已经成了时尚网红博主的新欢,It Girl 们新的灵魂伴侣。
多糖多冰,日进斗金!珍珠加量,黄金万两!
有的人甚至喝奶茶喝到上瘾,搞得家里人都担心他有毛病了。
比如 Reddit 上就有一个用户分享,他现在茶不思、饭不想、学习学不进去,只想喝奶茶。
于是他妈妈都开始怀疑珍珠奶茶里是不是有大麻:
当我妈看了我的奶茶账单以及我去过的所有奶茶店之后,她现在觉得他们肯定在奶茶里放了大麻让它更容易上瘾。所以她现在建议我改喝咖啡。
When my mom saw all the transactions (and the list of bubble tea places I been to) she is now convinced they added weed in the drinks to make it more addicting. She told me to drink coffee instead.
现在美国人对于珍珠奶茶唯一的分歧,可能就是它到底应该叫什么。
西边加州的人管它叫 boba tea(波霸奶茶),东边纽约的人管它叫 bubble tea(珍珠奶茶)
被席卷的不光是美国,
英国和加拿大也同样被珍珠奶茶入侵了。
伦敦的一些奶茶店还在旅游APP上榜上有名。
而且这些老外的悟性挺高啊,都能发现Coco和快乐柠檬的珍珠口感不一样了。
伦敦现在的珍珠奶茶店可多了,我发现大部分地方饮料本身的质量都差不多。更加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珍珠的质量,确切地说是口感和嚼劲。
There are some many bubble tea places in London nowadays, I find that in most places the quality of the drinks are very similar. What sets them aside is the quality or more importantly the texture / chewiness of the pearls/bubble.
珍珠的口感是个很主观的事。不过我发现,如果你喜欢有嚼劲的珍珠,就选Coco,他们的珍珠比 Chai Time 或者快乐柠檬一类的地方更有嚼劲。
The texture of the pearls is a really personal thing. But I have found that if you like chewy pearls try Coco, their pearls are more chewy than places like Chai Time or Happy Lemon.
在加拿大那边,
现在还推出了让中国人眼红的大白兔奶糖珍珠奶茶!
温哥华的珍珠奶茶品牌“因为茶”现在推出大白兔奶茶
>而且还有红色珍珠的款。
大白兔珍珠奶茶?
·
这个上架的时候我有很多疑问,比如:会不会太甜?喝起来和原版糖一样吗?会好喝吗?
·
答案在这:并不会太甜,如果你吃过那个糖你就会懂, 的味道和那个糖是一样的(至少后调是一样的),而且它甚至还带着一点白巧克力的味道。
好了,
我现在彻底酸了。
Coco在美国怎么火都好, 不管了,求快点把大白兔奶茶引进国内吧!
上次的大白兔冰激凌已经让我欲火中烧了!
求引进!!!
求!!!引!!!进!!!
>源:新华社
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欢迎仪式(图源:东方IC)
新华社郑州11月2日电(记者刘高阳 刘金辉)演讲比赛刚一结束,马奇科娃就迫不及待地用外卖App点了一杯抹茶味的珍珠奶茶。
“布拉迪斯拉发喝不到这么好喝的奶茶,也许我应该回去开一家奶茶店。”马奇科娃边说边在订单上输入了她的中文名字“韦丽娅”,“对了,我要全糖的!”
这位17岁的斯洛伐克女孩已是第三次来到中国,她和其他120多位来自105个国家的青少年一样,来河南郑州参加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
在网络上,奶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时髦、年轻、充满活力。
事实上,没有几个青少年能抗拒这种混合着茶香、奶香和甜腻的味道。每天的比赛一结束,赛场外的垃圾桶里就塞满了奶茶塑料杯。来自马里的男孩布瓦雷·马玛说自己喜欢奶茶的味道,但是喝完奶茶总是剩下很多珍珠、布丁无法用吸管吸上来,让他感觉总想再喝一杯。
除了奶茶,中国的古装剧或偶像剧以及劲歌热舞的综艺节目也正在塑造着世界各国青少年对这个古老东方国家的新印象。
19岁的墨西哥姑娘玛利亚有个好听又有古典韵味的中文名字:梁筱珺。在这次的比赛中,她手拿玩偶,用一场和玩偶的对话,穿插着几首中文歌曲和说唱(rap),展示了她的才艺。而对话的主题,是她如何喜爱《琅琊榜》这部电视剧,以及这部电视剧的主角——中国男演员胡歌。
或是抱着学习汉语的目的而来,或是单纯地被这些影视工业产品所吸引,中国影视剧在海外“收割”粉丝的能力有时出乎人们的意料。
“我在墨西哥看了很多中国电视剧,有些甚至叫不上中文名字。”梁筱珺说,“我是胡歌的‘迷妹’,但我其实也特别喜欢胡一天。”胡一天是另一部中国偶像连续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的主角。
立陶宛姑娘奥斯特雅性格腼腆,但当话题转向街舞时,她的话立刻多了起来。
“我很喜欢王嘉尔。”奥斯特雅说,“在立陶宛很多人都喜欢他,我们还喜欢看中国的综艺节目《热血街舞团》。”奥斯特雅最早在优兔上看到了这些来自中国的流行元素,“粉”了很久之后,她开始学中文。
“但我学中文的目的其实和我喜欢的这些关系不大。”已经要准备上大学的奥斯特雅说,“我还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的,懂得中文,机会更多。”
“中国真的很现代化,通过跟这里的中学生交流,他们玩的抖音、弹幕,我都没玩过,很新鲜。”喜欢唱中文歌的18岁的美国姑娘奥利维亚说,她用一首唱跳结合的歌舞《中国话》作为她才艺展示的节目。
10月21日至11月1日,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在河南郑州举行,意大利选手杰莫莱·雅各布(中文名郑彦柯)获得冠军。这些选手在比赛的间隙,还参观了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少林寺、塔沟武校等,不仅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见识了中国的现代制造业。
“现在全世界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已在15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30多所孔子学院和1100多个孔子课堂,每年派出上万名老师和志愿者,全年各类汉语考生达到680万人次。一些国家把中文纳入了他们的高考科目,还有一些国家把汉语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赵国成说。